心肺耐力訓練 (I)
心肺耐力是長時間從事運動的能力。由生理學的觀點而言,心肺耐力是身體吸取、運送和利用氧氣的能力,身體在運動狀況下,吸收利用的氧氣越多,表示心肺耐力越好。 所以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capacity)常用來表示一個人的心肺功能好壞,優秀的長跑選手的最大攝氧量可超過70ml/kg.min, 即每分鐘每公斤體重,在最激烈的運動狀況下,可以攝取70 毫升以上的氧,而一般人只有40ml/kg.min 左右。
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與身體的呼吸、心臟、循環和肌肉系統很有關係: (一)呼吸系統:呼吸道功能,呼吸的換氣量,肺泡與微血管接觸面積,肺泡的氣體擴散效率等。 (二)心臟系統:心臟的血液供應量,心臟的神經支配狀況,心臟收縮力量,心臟血液回流量等。 (三)循環系統:血管的彈性與功能,血管的內壁半徑或通暢狀況,血液的血紅素濃度,微血管的密度等。 (四)肌肉系統:血管的動靜脈氧差,肌肉的微血管密度,肌肉的攝氧酵素,肌肉的血紅素肌肉細胞的綠腺體大小與密度等。
心肺耐力指標-登階測驗 長期以來,登階測驗一直被用來作為評量一般社會大眾的心肺功能指標,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更於2000年四月二十九日公佈之「國民體能檢測實施辦法」中,明訂「登階測驗」為評量心肺耐力的檢測方式。同時採用35公分高立體臺階、並以節拍器控制上下臺階的頻率,檢測程序如下: 1. 受測者站立於台階前,配合節拍器節奏,以每分鐘九十六拍之速度,每四拍上下台階一次,持續三分鐘。 2.完成登階測驗後,立即測量一分鐘至一分三十秒、二分鐘至二分三十秒、三分鐘至三分三十秒三次脈搏數。 3.將三次測得之脈搏數代入公式中計算心肺耐力指數。 4. 心肺耐力指數=運動持續時間(180秒)×100 / 三次脈搏總和×2。
心跳恢復度(HRR) 當運動達到顛峰時,突然中止運動,經過1分鐘後或2分鐘後,觀察心跳恢復及下降之幅度,此乃稱為心跳恢復度(Heart Rate Recovery),目前醫學認為早期心跳恢復度(HRR)主要是與副交感神經的再活化有關,而交感神經及非自律神經的成分可能僅扮演少數的角色
十二分鐘跑 十二分鐘跑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它是由庫珀博士首先提出的。十二分鐘跑是將不同性別的人,按年齡區段分為6個組,按每個人在心律合格條件下所跑出的最大距離,分為非常好、很好、好、及格、差、很差6個等級(每分鐘的心律不超過180次為合格),實際心律為:測量跑後10秒鐘的脈搏數乘以6
影響心肺耐力因素有Tudor(2001):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控制著身體所有各器官組織;因此,當中樞神經疲勞時,當然會影響組織器官的運作。以中等強度,從事相同模式的訓練,類似枯燥無味的、重覆訓練,會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疲勞能力;所以,在越疲勞情況,從事長時間的耐力活動,會增進神經細胞對吃力的工作之抵抗能力。
有氧能量(aerobic capacity):這裡指的是有氧潛能,或是指在有氧情況,身體產生能量的能力;由於有氧能量決定運動員的耐久能力,也因此,有氧能量受到體內運送氧氣能力的限制。 儲備速度(speed reserve):所謂儲備速度是指短距離(例如100m)的最快速度,和長距離(例如800m)的最快速度之間差異;利用較快的速度跑完某一距離,緊接著以較慢的速度,跑完較長的距離。。
從事心肺耐力訓練注意事項Tudor(2001): 1、訓練強度:最好在訓練上,讓心跳能夠維持在每分鐘140至160次;訓練刺激的強度,假如沒有讓心跳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並不會顯著增進有氧能量。 2、持續時間:單獨一次訓練的持續時間,最少需要3至10分鐘以上 3、休息時間:休息時間最好介於45至90秒,莫超過3至4分鐘;有教練建議,心跳數每分鐘達120次以下,即可進行下階段訓練。 4、休息方式:訓練與訓練之間休息方式,最好採取低強度的運動,藉以刺激生理的恢復;多數優秀選手,都採取走路或慢跑方式。 5、氧消耗量:培養選手穩定的將氧消耗量在高水準的能力,如此可以減少無氧能量的消耗。
心肺耐力訓練 加速衝刺:由慢跑到大步跑、再接著快跑的增加速度訓練法;從上表可知,加速衝刺跑她對心肺耐力、有氧功能的發展只有5%水準。加速衝刺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每一加速的距離為50m到100m之間,如慢跑25m再大步跑50m接著衝刺50m,然後步行50m反覆數次;此種訓練偏重在速度與速耐力。 連續快跑:以較快的步速作長距離跑或游泳,所跑距離應為實際競技項目距離的2-3倍;連續快跑可以發展心肺耐力、有氧功能高達90%水準。因此,像許多運動項目在比賽前期或比賽期,總是以12分鐘計時快跑,作為訓練手段道理即在此。
連續慢跑:以較快的步速作長距離跑或游泳。 中隔衝刺:為二次快跑衝刺間隔以慢跑或步行做恢復,如衝刺50m、慢跑50m然後步行50m而反覆訓練;再例如衝刺200m,慢跑200m再衝刺200m、步行200m作休息,然後反覆訓練。
間歇訓練:反覆作運動並間以一段時間休息的訓練法,休息比為1:2之訓練法,以上稱之為一組(set)。 間歇衝刺:為衝刺50m、慢跑50m交替實施到總量4000m的訓練;從上表可知,間歇衝刺跑她對心肺耐力、有氧功能的發展可達70%水準。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 間歇訓練:反覆作運動並間以一段時間休息的訓練法,休息比為1:2之訓練法,以上稱之為一組(set)。 「訓練時間」的長短;例如,200m以28秒跑6趟之後,你還安排100m以12.5秒跑12趟,也是跑1休2的用慢跑作休息,整個訓練下來時間超過25分鐘,這樣就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但是,用200m以28秒跑6趟,每跑一趟休息56秒,而且這休息都是完全休息的靜止不動,並且課訓練也只有這項,這樣的間歇訓練就幾乎沒有達到有氧訓練的功效了。
慢跑:連續以較慢的速度作長距離跑步,如3000m跑。 反覆跑:和間歇訓練相似,但其訓練間隔和休息間隔較長,故每次跑後都擁有完全休息;通常反覆跑的距離為800m-3000m,而且心跳都控制在每分鐘降低至120次以後,再開始實施下一個課訓練。所以,這裡對有氧訓練的效果,就約只有佔40%左右。 法特雷克(Fartlek)速度遊戲:為不拘形式快慢跑,大多在自然環境實施,如高爾夫球場、草坪;實施時著重快跑、間歇跑、反覆跑、衝刺快跑、步行及連續快跑等,沒有固定的形式而加以連結成串的訓練。
衝刺訓練:反覆以絕對最快的速度作衝刺訓練,休息、間歇則以完全的恢復以後再操作下一次訓練;這裡如同前述的加速衝刺,重點在於無氧、而非有氧,所以,此章節重點心肺耐力的改善就較少。 有氧舞蹈:以持續的固定時間,實施有氧舞蹈訓練,這是我在2000年的國家B級籃球教練講習會擔任講師時極力推薦的;從字面的有氧舞蹈這四個字,不難理解她就是有氧的訓練。只是,從多次的訓練中觀察,選手的「意願」對此影響頗大;也就是選手假如不願意「動」,或者說她不願意「跳」,選手假如只是像個活布偶的在原地輕微晃,這有氧的訓練效果就不佳了。
定速跑步機:在跑步機上作固定速度的跑步訓練;基本上,這和跑步機設定的速度、坡度以及從事訓練者的總時間等三者有很大關係。速度越快,總時間夠長,這和前述連續快跑效果相似;速度不快,也沒有坡度的困難,時間假如夠長,這就和連續慢跑相同。 跳繩:持跳繩作,單腳或雙腳跳的持續跳躍訓練;現代競技,已經有許多運動教練把跳繩當做「跑步」來實施訓練。假如要把跳繩當做「心肺耐力」來當作訓練法的處方,強度與量還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