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運動傷害預防與風險管理之評估 林青輝 羅旭壯 中國科技大學 莊英萬 元智大學 肆、棒球運動風險來源與處理程序 摘要 壹 前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運動傷害 蘇郁清‧郭建宏‧陳怡誠 葉憲評‧郭家彰‧李權展. 運動與人生 ☆運動的定義 ☆你運動嗎?☆運動對身體的益處.
手腕部位的運動傷害防護 報告人: 劉亦陞. 壹、事前預防 一、瞭解傷害的機轉二、使用適當的器材三、合理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四、活動前的準備.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基礎動作分析.
健康體能運動處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卓俊辰.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棒球運動傷害 -投手 98學年度第2學期
伸展操-下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徐欣妏物理治療師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運動傷害與急救 何健興.
Date: Theme: Human Body Pushing the Limits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排球運動傷害.
義守大學 周資眾 運動科學選材 義守大學 周資眾
社員流失 Membership Loss 國際扶輪近年來流失社友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Purple striae& Purpura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國際資訊安全標準ISO 27001之網路架構設計 –以國網中心為例探討風險管理
視覺式體操動作辨識系統 Vision-based Gymnastics 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 學生:顏羽君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運動傷害與防護 老師:莊惠雯.
班級 205 座號16 姓名 高慶勳 資料來源 Taiwan baseball star 班級 205 座號16 姓名 高慶勳 資料來源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運動傷害 急救教練 林唯穎.
Working Model 2D 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邱相文.
沈大白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 兼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學前兒童簡易發展 篩檢評估量表 小組成員: 張雅涵 張瑞恩 王雅琴 張馨方
信度分析 (11/7~11/13) 1.何謂『信度』 2.信度分析步驟.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數位學習社群講座 工設系講師:洪漢森 老師 漫談創意與電腦繪圖 軟體學習.
電子量角器 撰寫人:董瑩蟬.
健康生活 林思敏 五禮.
可限制遠端腓骨前移之踝部護具 Fibular anterior slide restricted ankle brace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扶抱技巧概論 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 物理治療部.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第一章 貨幣的時間價值.
雲林縣104年度非體育專長教師認證研習 樂樂棒球.
「運動與科學」教學分享 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 邱宏達.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環工二 賴建霖 森林二 王柏堯 財法四 張燁峰 中文二 蔡雅聆
主題研究架構.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CHT IPv6測試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棒球運動傷害預防與風險管理之評估 林青輝 羅旭壯 中國科技大學 莊英萬 元智大學 肆、棒球運動風險來源與處理程序 摘要 壹 前言 林青輝 羅旭壯 中國科技大學 莊英萬 元智大學 肆、棒球運動風險來源與處理程序 一、棒球運動風險來源 何謂風險?是指人員受傷,損失財物和其他不利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Simons, 2000)。Kaiser (1986) 認為風險管理是有系統地處理風險的管理程序。鄭志富(1994)則強調風險管理應包括注意安全、預防意外,以及辦理保險。而Smissen (1996) 認為風險管理是一系列對人員、活動、設施可能出現的風險,加以分析的程序,並採取有效策略以減少人員受傷、財務損失及法律訴訟;由於法律訴訟經常帶來龐大的費用支出,以致越來越多的機構都備有風險管理計畫;基本上,風險可分成兩類:財務上的損失與人員的受傷;當然人員身體遭到的傷害、精神的痛苦以及無法工作等情況,亦常轉變為金錢的賠償。 一般而言,棒球運動的風險來源最主要來自於運動參與者 (Nilson & Edginton, 1982)。棒球運動之實際參與者,其背景、年齡、技術能力、身體狀況均不同,以往常見球員在參與棒球運動時發生意外,即使在棒球運動,運動傷害事件屢見不鮮(江澤群、林國瑞,2000)。因此,在參與棒球運動之前最好能先做好基本的防護措施(在硬體設施和球員方面),並選擇適當個人體能的運動量及訓練方式,並有著基本運動傷害常識,以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並做好適當的風險管理。 二、棒球運動風險處理程序 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風險認定 (Risk Identification)、風險評估 (Risk Evaluation)、選擇對策 (Risk Treatment)、實施策略 (Risk Implementation)以及檢討修訂 (Review and Evaluation)五個步驟 (Head & Hom, 1991),其程序如圖一,本文針對「風險評估」與「選擇對策」再進一步做一深入說明。 摘要 棒球運動在臺灣是炙手可熱,也可說是臺灣的國球,一旦選手發生運動傷害,輕則會影響比賽的成績,重則會結束選手的運動生命。近幾年經驗得知,臺灣有多少年輕又有潛力的棒球好手前往美國職棒發展,但也有很多球員因為運動傷害而回來臺灣;因此,運動傷害的預防是非常重要,不但可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再配合風險管理,可將意外降至最低。而棒球運動傷害的預防可從「教練及球員本身」、「教學與訓練方面」以及「良好的設備與器材」等三方面加強,再者,瞭解風險的來源,配合風險管理的正確處理程序,讓參與基層棒球運動的教練及球員必定能將運動傷害及意外發生機率與嚴重程度降至最低,以致使更多棒球優秀球員前往美國或日本職棒發展。 關鍵詞:運動傷害、預防、風險管理 壹 前言 「棒球」這項稱之為國球的運動,端看中華職棒現今已堂堂邁入第十五個年頭,就可窺知它在臺灣的發展。棒球運動於二十世紀初引進臺灣,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六十年代由紅葉少棒開創「三冠王」的黃金時代起,一直到成棒代表隊於一九八四年洛杉磯、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兩次奧運中分別奪下銅牌及銀牌,成功地將Chinese Taipei 名號推上了國際棒壇的舞台;今年(2004)希臘雅典奧運會,中華隊健兒亦通過了艱難的考驗,順利晉級了會內賽,有希望再為國家拿下另一面奧運獎牌,相信在所有隊職員齊心協力及全體國人祝福下,臺灣棒球隊必能再次揚名國際。 棒球運動看似十分簡單,其實是不易學好的高難度運動之一,它的基礎動作不外乎「投、打、傳、接、跑」,同時這項運動也要求選手具備速度、肌耐力、爆發力、反應力、敏捷力、協調性及專注力等全面性的能力(莊英萬,2002)。正因為它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非常全面,所以選手必須透過專業設計訓練,反覆不斷的練習,才能在比賽中如行雲流水般展現自己的球技,不過在繁重訓練及強烈求勝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傷害也就無法避免且跟隨而來;因此,如何讓選手及教練養成傷害預防及處理的觀念,是刻不容緩之課題。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棒球運動傷害發生原因與時機、傷害的部位、傷害的預防等,提供所有參與棒球運動的相關人員參考。 風險認定 風險評估 選擇對策 實施對策 檢討與修訂 圖一 風險管理程序 資料來源: Head & Hom (1991). 貳、棒球運動傷害的發生原因與時機 造成棒球運動傷害的原因很多,綜合賴金鑫(1992)、陳全壽(1996)的研究以及筆者執教多年的經驗,大致可歸納出下列幾點: 一、熱身準備運動不足 熱身運動(準備運動)是實施訓練或參與競賽前不可或缺的步驟,選手經常礙於時間的問題、個人的習慣問題、天候場地的問題而忽略它,這往往是造成傷害的開端。 二、訓練過量 為了在比賽場上有更加的表現,選手在訓練過程中,運動量與強度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範圍。 三、技術、動作不成熟 由於基礎訓練的時間不足、方式不對、練習態度輕忽,造成選手動作錯誤、姿勢不正確,長久下來一直使用不對的肌肉或關節,自然會造成傷害。 四、使用過量與不當 經常發生於投手投球數量太多,或者肌肉使用不當,超過關節生理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 的運動量太大(變化球投的過多)。根據 Congeni (1994) 的統計,成棒投手在一場九局的比賽中,平均投球數約在130至150球之間。 五、直接外來的因素 在練習或比賽中,被球直接擊中或者被他人的滑壘行為直接衝撞成傷。 六、間接的外力影響 在運動進行中,自己的動力作用於他人、地、物,而受到他人或地、物的反作用力所傷害。如滑壘時,造成個人的骨折、脫臼、皮膚擦裂傷、肌肉挫傷、韌帶拉傷或斷裂等。 七、精神不專注或過度緊張 無論在練習或比賽中,過分緊張或緊張度不足,會引起肌肉協調不良,容易發生內因性的肌肉或肌腱拉傷。 八、場地器材欠完善 球場內過於雜亂、地面欠缺平整或選手個人使用的器材欠佳,都會影響選手的正常表現,也是造成傷害的因素。 九、氣候因素的影響 在氣溫過熱或過冷時,都可能造成選手中暑、衰竭、肌肉關節受涼變成僵硬等。如在天冷或下雨的情況下,投手體溫不易保持,換局休息時,一不注意讓身體冷卻下來,在出場時,手部、肩部及腰部往往容易拉傷。 十、身體情況不良 選手太過於疲勞,或者先前造成的傷害,在身體不及恢復或未痊癒前,就回到練習或比賽的行列中,這通常都是造成二度傷害最大的主因,身為教練者,絕對要制止選手過於逞強的慾望。 (一)風險評估 風險程度的評量可依據其發生的機率與嚴重程度兩個向度而定,如圖二為例之2*2棒球風險認定方格圖,各風險可經由此程序得到正確之評估,各種不同運動項目亦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n*n(如3*3,5*5等)之風險認定方格圖。 高 四肢骨折 肌腱斷裂 韌帶斷裂 椎間盤突 關節軟骨碎裂 長骨刺 椎間韌帶扭傷 肌肉輕微拉傷 膝關節扭傷 皮膚擦裂傷 肌腱損傷 腿部輕微扭傷 嚴重程度 高 低 發生機率 圖二 棒球風險認定方格(研究者整理) Gray (1991) 建議採用數值分別代表意外事件發生的機率與嚴重程度(例如1-4,依不同設計n*n方格訂定),然後以兩者之乘積為風險指數,依其指數大小,予以排定。以棒球運動為例,風險評估如下表,相關人員可根據排序,由最重大的風險開始逐一討論,提出有效對策並依序處理。 表1 風險評估(研究者整理) 風險認定 發生機率 * 嚴重程度 = 風險指數 排序 1=幾乎不可能發生 : 4=幾乎確定會發生 1=極輕微 4=極嚴重 四肢骨折 肌腱斷裂 韌帶斷裂 2 4 8 1 皮膚擦裂傷 肌腱損傷 腿部輕微扭傷 3 6 參、棒球運動傷害常發生的部位 棒球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因此在從事這項運動時,可能發生傷害所涵蓋的部位也就非常的廣。根據楊賢銘(1996)針對左訓中心中華成棒代表隊選手所做的調查顯示,棒球選手中,肩關節受傷的情形最為嚴重,腰部受傷的情形次之,肘關節受傷的比例排名第三位;以下僅就選手最常發生運動傷害的部位詳加贅述: 一、肩部 由於投球是棒球運動中最基礎的一個部份,因此引發運動傷害的機率也最高。在詹德基(1979)的調查中指出,由於選手必須長期性、高頻率、反覆性做過肩的投球動作,造就肩關節與肘關節特別容易受傷。在邱榮基(1998)的研究中,將投球動作分成五個分期,依序為:準備期、揮臂準備期、加速期、減速期、跟隨動作。肩部的傷害主要發生於揮臂準備期以及加速期的初段,因為此時投球的手臂要從開始,瞬間加速到最大的外展及外旋,運用人體肌肉與肌腱具有彈性的力學特性,預先使肌肉受到牽扯或伸展來增加收縮力,最終轉化成投擲的力量。但由於肩部過多、過度的迴旋動作,造成肩膀周圍肌肉、肌腱損傷,甚至是上腕骨近位骨體板分離或骨折等(林曼蕙,1996)。 二、腰部 腰部的傷害在各種運動中,發生的比率都非常高,棒球當然也不例外;在腰部傷害的成因中,最常見的包括脊椎解離的應力骨折、椎間盤缺陷引起的疼痛、腰背部肌肉拉傷、腰椎前凸過大、椎間韌帶扭傷及其他原因。在棒球運動中,腰部的傷害最常發生在打擊的時候,不過在投手身上也常見腰痛的情形;揮棒過程中,身體主要的力量來自腰部的旋轉,在打者完成打擊準備(跨步站定後)欲出棒擊球時,通常是以身體的重心線當作軸心,進而扭轉腰部產生動力,此時,常使用到的有腹部的肌群、背部的肌群以及脊椎的力量,之所以造成運動傷害,通常是因為用力過猛、姿勢不當及太過疲勞而產生肌肉肌腱組織拉傷、椎間韌帶扭傷、椎間盤突出等。此外,在投球過程中,運動傷害主要發生在加速期,其原因多為肌力不足、用力不當及使用太過頻繁所導致。 三、肘部 棒球肘幾乎是所有棒球選手的夢魘,它不僅發生在投手身上,其餘各守備位置的野手,也深受其害。最近更有研究指出,肘部受傷比率最高的是捕手,其次才是投手、內外野手,其解釋為:可能捕手蹲著投球,無法協調全身肌肉出力,所以手肘受壓力更大,才最易受傷(韓偉,2004)。肘部的傷害發生在加速期和減速期,原因是由於投球時,在肘關節造成重複的外偏壓力作用,這個壓力對於肘部的作用主要是在腕部與手部屈肌及旋前圓肌的起點上,使得肘內於側結構的張力增加,這包括內側上髁、內側上髁骨凸及內側副韌帶等組織都會受到影響,至於外側的結構包括橈骨頭及肱骨小頭也同時受到擠壓的作用(豐東洋,1996)。這些傷害將會導致內側上髁炎、內旋肌腱炎、尺神經病變、韌帶拉傷、甚至是關節軟骨碎裂、長骨刺等。 四、下肢部份 下肢的傷害,最常見的是大腿的內收肌群以及股四頭肌的拉傷,由於在跑壘或守備時,選手必須瞬間向前衝刺或左右橫移,當腹股溝肌群和股四頭肌伸展過度或用力過猛時,就會造成拉傷。再來就是腳踝扭傷,腳踝的意外通常發生在滑壘、踩壘不當及場地不平整時,主要因為腳踝的異常扭轉使踝骨離開踝關節的正常位置,造成軟骨碎裂、關節囊破裂、韌帶拉傷等等。此外,在盜壘和小腿急扭去接滾地球時造成的膝關節扭傷、打擊後快速跑壘引起的跟腱炎、投手投球過多或大量流汗造成的小腿痙攣、滑壘造成的皮膚擦裂傷等等,都是棒球運動常發生在下肢的傷害。 五、其他 除上述各部位以外,手腕(滑壘或跌倒時,手掌直接撐於地面)、掌骨(打擊時,球棒反作用力傷害)、手指(投球造成指甲斷裂或被球擊中手指造成挫傷)、腳趾(球鞋問題造成大拇趾瘀血或被其他球員踩傷)等,也都可能發生在棒球運動傷害的範圍內。 (二)選擇對策 風險經評估之後,棒球運動管理者可根據發生機率與嚴重程度,採取最有效對策以減少意外或損失,如圖3。 高 轉移風險 規避或轉移風險 轉移或承擔風險 承擔風險 嚴重程度 高 低 發生機率 圖三 風險管理主要對策方格圖 資料來源:Smissen (1996). 目前常用的五種策略為規避風險 (Avoidance)、承擔風險 (Retention)、轉移風險 (Transference)、降低風險 (Reduction)、與調查研究 (Knowledge and Research),其簡略說明如下: 1.規避風險:管理者或教練有鑑於某些棒球訓練的高危險性,決定不提供或取消該項訓練。 2.承擔風險:對於嚴重程度低的風險,管理者或教練可採取面對風險,擔負責任的策略。 3.轉移風險:將風險的責任移轉到其他管理者(保險公司)或棒球運動者本身。 4.降低風險:對於可能發生的風險,採取相關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意外的發生。 5.調查研究:針對曾經發生的意外棒球運動事件進行調查或研究,以謀求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避免日後發生類似的意外受傷或財物損失。 陸、結語 常聽人說:「投手的好壞,經常主宰著一場比賽的勝負。」這對於現今的棒球環境來說,似乎不很適用,單以今年中華職棒的情形來看,選手健康與否,才是戰績長紅的保證,球隊縱使有非常好的教練與選手,但卻因傷只能坐冷板凳,球隊就難逃墊底的厄運。 運動傷害事實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練選手們對它無所認知;然而,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預防,但預防不能只是掛在嘴上當口號,我們必須積極去了解各種引起運動傷害發生原因及其相關機轉的真相,進而針對其真相做徹底地改善,並學習各種造就不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方法,才是作好運動傷害防護工作之基本。值棒球運動蓬勃發展的年代,只要所有參與棒球運動的人們都能作好規律的體能調整計畫,隨時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況,降低運動帶來的傷害,必能享受棒球帶給我們的健康、滿足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