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 一 ) 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运动开始: 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到 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 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运动时: 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 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
少年儿童、女子、老年人、 解剖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 概述 概念 生长 — 指人体随年龄的增长、机体内细胞增殖、 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整体上表现为组织、器 官及身体形态和重量的变化 发育 —— 指人体随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系统的 功能不断分化和完善,心理、智力持续发展和 运动技能不断获得和提高的过程 成熟.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脑重量的变化过程:新生儿的脑重390克左右,占成人脑重的25%,2、3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5% ,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 ,12岁时,约1400克,到20岁左右,停止增长。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儿童出生后的头2年,被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大脑一半以上的重量在这段时间获得。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生命期与营养.
单位: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专业: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张玲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2 主讲:陈尉
目的:掌握体育锻炼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掌握不同人群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第一节、儿童少年体育卫生 一、小儿年龄的分期
第十六章 少年儿童和体育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少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体育与健康 第二部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二单元第7课 我们的生命周期 start.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对选材育才问题的探讨.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九章 身体素质及其训练.
第十章 肌肉力量 视频 欣赏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4章 第4节青春期营养 教学内容 1.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 2.营养需求 3.青春期饮食注意事项.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創傷及止血 奇美醫院 急診室 陳瑤玫.
第四章 循环系统(三) 新课导入 正常血压是多少?.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运动中能量代谢与供能系统 初三年级 教师:王艳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扇 形 统 计 图 吴兴区太湖小学 黄晓燕.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付伟.
第二节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身体形态发育特点: 1、身体形态是指:体格、体形和身体姿势等状况。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体育保健学 第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的体育卫生.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冯莉萍.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基因信息的传递.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插入排序的正确性证明 以及各种改进方法.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

一、运 动 系 统 (一)骨骼与关节特点 1、骨骼      软骨成分较多, 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 5∶5, 而成人 3∶7。

* 骨骼弹性大 * 硬度小 * 不易完全骨折 * 但易弯曲变形 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四肢骨 男 17~18岁 女 16~17岁 椎骨体 一般要到20~22岁 髋 骨 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 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

2 .关节     关节面软骨较厚, 关节囊较薄, 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 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

* 关节的伸展性好,活动范围 大, * 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 * 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 关节的伸展性好,活动范围 大, * 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 * 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 含水量较多,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较少。 * 肌肉细嫩, * 收缩能力较弱, * 耐力差,易疲劳, * 恢复较成人快。

儿童少年肌肉发育特点: ◆ 躯干肌先于四肢肌 ◆ 屈肌先于伸肌 ◆ 上肢肌先于下肢肌 ◆ 大肌肉先于小肌肉

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 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 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在生长加速期 ,多采用伸展练习发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避免跳跃着地过猛、负荷过大、静 力性练习过长等。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 3、在生长加速期 ,多采用伸展练习发 展力量。 

二、氧运输系统 (一)血液 ◆儿童少年的血液总量比成人少。 ◆但体重百分比则比成人多。 成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新生儿血液总量占体重的15%。 约15岁左右达成人水平。 ◆血液中有形成分与成人也有差别。

儿童少年安静时的血细胞量 指标 新生儿 7岁 12岁 15岁 成人 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15 12 8 8 指标    新生儿   7岁  12岁 15岁 成人  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15 12 8 8 红细胞(104•mm-3) 700 450 500 500 血红蛋白(g%) 20.2 11.0 13.5 14.0 白细胞(个•mm-3) 16000~20000 8000 5000 5000

(二)心血管系统 1、心脏的重量和容积 2、心率、心输出量 ◆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人, 但与体重的比值则和成人相近。 2、心率、心输出量     ◆心率较快(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19 岁以后基本趋于稳定。 ◆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心肌纤维交 织较松,弹性纤维少), ◆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 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大。

3、血压 ◆血压低(心脏收缩力较弱,动脉血管和血管的口径相对比成人宽,外周阻力比较小)。   ◆血压低(心脏收缩力较弱,动脉血管和血管的口径相对比成人宽,外周阻力比较小)。 ◆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落后,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 特点是收缩压较高,一般不超过20 kPa(150 mmHg),具有起伏现象,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人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体增长迅速的青少年)。

(三)呼吸系统 1、呼吸频率与肺活量 2、肺通气量与摄氧量 肺活量较小 ,呼吸频率较快 。   肺活量较小 ,呼吸频率较快 。 2、肺通气量与摄氧量   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但其相对值却并不低于成人,甚至还略高于成人水平。

(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力量性及静力性练习。 2、为发展心肺功能,12~13岁后力量及耐力性练习的比例可稍增加。

3、在练习中必须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 ,注意呼吸道卫生。 4、注意区别对待,对心脏发育较差的儿童少年 ,加强医务监督。 (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在练习中必须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 ,注意呼吸道卫生。 4、注意区别对待,对心脏发育较差的儿童少年 ,加强医务监督。 5、患青春性高血压者运动量不宜过大、 不宜进行静力、憋气的运动。要注意 医务监督。

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一)物质代谢 1、蛋白质代谢 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 ,即处于“正氮平衡”,所以每天蛋白 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高。在进行体育  1、蛋白质代谢  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 ,即处于“正氮平衡”,所以每天蛋白 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高。在进行体育 运动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2 、 脂肪代谢  膳食中缺乏脂肪会影响 生长发育,但脂肪过多可致肥胖 。

3 、糖代谢  儿童糖代谢能力不如成年人。 4、水盐代谢 人体每天需水量随着年龄增长而 增加。如6~10岁为1600~2000ml, 成人为2200~2500ml。 但相对需水量却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如6岁一昼夜需水100~110 g/kg体重; 14岁70~80 g/kg体重; 18岁40~50 g/kg体重。 钙和磷的摄入对于骨组织的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生长加速期和性成熟期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二)能量代谢 1、对氧的需要量比成人多(新陈代谢旺盛,除了维持各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外,还必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2、糖的酵解能力不及成人,在运动中能量的动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 运动训练中,开始宜采用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之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时间或距离,以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3、糖的有氧氧化能力不及成年人,耐久力差。

(三)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意的问题 1、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重视 铁 、钙等的摄取。 2、应逐步安排一些耐力练习,以提高体内糖原的贮备量,增强心脏功能,增加最大吸氧量。但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应比成人短。

四、神 经 系 统

(一)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 1、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的发展不均衡 兴奋占优,易扩散(活泼好动、注意 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不准确)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易疲劳、恢 复 快)。 13岁以后,抑制过程加强,兴奋和 抑制 逐渐趋于平衡。

2、分化抑制能力差 作多 ; 13~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功能达到 一定强度,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 高,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 (一)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 2、分化抑制能力差 8岁以前精确分化能力差,错误动 作多 ; 13~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功能达到 一定强度,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 高,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 14~16岁时反应潜伏期缩短,分化 抑制能力显著提高。

(二)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而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 9~16岁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发展联想、推理等能力提高; 16~18岁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三)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在青春期开始的一段时间,由于内分泌腺活动的变化,可能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暂时下降,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少女更为明显。

(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有 趣,尽量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 动。 2、不宜作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 动作,应多安排游戏。

3、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因青春期神经系统的特点,女生的动作不协调尤为明显,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

第二节 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走 一、基本动作的特征 走的动作在出生后7~20个月内学会

(二) 跑 2岁时出现跑的成分最大速度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三)跳跃 跳跃作为复杂的运动技能,需要很大的力量和运动速度,在出生后第三年才开始形成。跳跃成绩随年龄而提高,跳跃成绩快速增长期,男子为13岁,女子为12~13岁,其他年龄阶段增长速度缓慢。

二 、身 体 素 质 的 发 展 50 m跑--------速度素质; 斜身引体------7~12岁男生臂肌力量; 引体向上------13~22岁男生臂肌力量; 仰卧起坐------22岁女生腰腹肌力量; 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 立位体前屈-----腰部的柔韧性。。

(一)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 增长呈波浪式(增长速度有快有慢)。 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加速期。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开始减慢。25岁以后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即已结束。

2 、 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各种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增长阶段表现为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 稳定阶段在增长阶段之后身体素质趋于稳定,称为身体素质发育的稳定阶段。身体素质发展速度明显变慢或停滞,甚至有时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女生在身体素质发育过程中,其在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之间可能出现数年停滞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发育的停滞的阶段。

在身体素质发育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某项素质发育速度特别快,人们称这段时间为该项身体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或敏感期。 而把这个年龄阶段以外的其他年龄称为非敏感期。

男子从儿童到青年的整个过程中,领先 :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 其次:下肢的爆发力; 较晚:臂肌静力力量、耐力。 3 、 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 各种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即出现高峰的时间有早有晚,表现在增长的顺序有先有后。 男子从儿童到青年的整个过程中,领先 :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 其次:下肢的爆发力; 较晚:臂肌静力力量、耐力。

女子各项素质增长顺序,随年龄的变化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 7~12岁期间,与男子的增长是一致的。 13~17岁期间: 3 、 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 女子各项素质增长顺序,随年龄的变化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 7~12岁期间,与男子的增长是一致的。 13~17岁期间: 领先: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 其次:腰腹肌力量; 最晚:臂肌静力性力量、耐力,且出 现不同程度的停滞和下降趋势。

(二)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1 、 力量素质的年龄变化 力量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提高. 在力量素质的练习中,还应特别注意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带肌的力量。力量训练只是为全面身体训练创造条件,只有到后期才适宜进行专项训练。

(二)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2、 速度素质的年龄变化 速度素质的发展较力量素质早 ,速度素质10~13岁增长最快,男子21岁、女子20岁左右达最高水平 。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机。

3 、耐力素质的年龄变化 耐力素质的发展较速度素质晚,男女出现峰值的年龄也较晚。 (二)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3 、耐力素质的年龄变化 耐力素质的发展较速度素质晚,男女出现峰值的年龄也较晚。 儿童的每搏输出量小,循环血液所增加的量也少,而这些限制耐力的因素要到青年时期才逐渐消失。只有在达到全部生理成熟之后,耐力的最高峰才可达到。 儿童少年具有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对一般的耐力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强度不大的有氧练习是青春发育期前后的最佳训练方法之一。

灵敏素质的特征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 (二)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4 、 灵敏素质的年龄变化 灵敏素质的特征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 对动作的空间分化能力在5~6岁时明显增强,7~10岁增长最快,10~12岁比较稳定,到16~17岁达成人水平。

5、 柔韧素质的年龄变化 男子19岁、女子20岁达到最高均值,随后趋于稳定或下降。 15岁以前女孩的柔韧素质明显高于男孩。 (二)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5、 柔韧素质的年龄变化 男子19岁、女子20岁达到最高均值,随后趋于稳定或下降。 15岁以前女孩的柔韧素质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少年时期开始训练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主要方法。 成年以后只要经常坚持,已达到的柔韧性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在发展柔韧素质的同时也要结合力量练习。

第三节 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一、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 二、科学选材与年龄

(二)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 日历年龄即时间年龄,是从新生儿出生开始计算,每生活一年为一周岁。而生物年龄,是生长发育的实际年龄,通常用发育程度来表示。X线图谱从手腕骨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确定生物年龄,这种方法称骨龄测定。

生长发育的迟早是有个体差异的。由于受遗传、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其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以相差几岁,因此日历年龄并不能真正地反映一个人身体成熟的早晚,而发育程度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成熟状况。所以,在选材工作中比较重视那些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一致或略低些,而形态、功能、素质、成绩等都是这一发育程度的高水平者。青春发育期开始的早晚对成材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青春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