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2 心理是脑的机能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课后练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Advertisements

守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会作出 哪些反应?这一系列反应是不是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应呢?这些 反应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B 人脑高级功能 A
一、课标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级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级 3、人脑的高级功能A级
高三生命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莘格高级中学 严熙.
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三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3节 激素调节 城东中学 杜守花.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3节 激素调节 授课人:歙县漳潭中心学校 汪建成
10.2 立方根.
班廷医生的实验 随后,班廷医生在胰脏中发现了胰岛素,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 认识激素 结扎狗的胰管 切除 胰脏 切除 胰脏 注射 胰脏提取液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调节.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初中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课件 肥西县新仓学校 李斌.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章 幼儿英语教 学的理论基础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肖玺.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什么能协调一致?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动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重点关注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命题中,常把血糖的代谢与调节、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规律本质。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甲状腺激素.
体液调节: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一、化学物质的调节: 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的组成? 体液调节:
第15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7.3.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
内分泌系统 学习目标 1.脑垂体的位置。 2.腺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3.神经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4.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的功能。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乐明海(两个课件).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形态学实验IV 内分泌系统 组织结构 Endocrine system 09年5月.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第四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 是怎样产生的?.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Sssss.
本ppt来自:千教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2 心理是脑的机能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课后练习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2.1.1唯心主义心理观 2.1.2唯物主义心理观

2.1.1 唯心主义心理观 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脑之外的,不依赖于物质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第一性的,心理意识决定着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一切物质都是第二性的,是由心理派生的,是心理的产物。唯心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存在于世界之外的“绝对观念”或“宇宙精神”决定的,都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绝对观念”的产物。今天,信仰“上帝”、“天主”或“神”,都是这种唯心主义的变种。 2.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心是世界上万物的主宰,客观事物都是由个人的感觉、思维,即心理决定的,是心理的产物。

2.1.2 唯物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决定着心理、精神,而心理、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它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总结了长期以来人类的认识成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才对人的心理实质作出唯一正确的解释,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即人的心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2 心理是脑的机能 2.2.1 脑是心理的器官 2.2.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2 心理是脑的机能 2.2.1 脑是心理的器官 2.2.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2.5 内分泌系统

2.2.1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人的心理是随着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 从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人的某种心理活动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密不可分割。

2.2.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根据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可将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活动的最高调节者或“司令部”,由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的基本机能是进行简单的反射活动(如排泄、膝跳反射)和传导神经兴奋。许多先天的无条件反射中枢就位于脊髓。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1)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脑位于颅骨内,由脑膜所包裹,并悬浮于脑脊液中,它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1)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大脑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重量占全部脑重(1500克左右)的70%左右。 大脑两半球外部是2~5毫米的灰质层,叫做大脑皮质,是人类心理活动最直接、最高级的物质基础。 大脑皮质是神经元细胞体最集中的地方,约有约140亿个神经细胞。 大脑是高级心理过程的司令部,这些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学习、记忆、思维、运动以及情绪等。

1)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小脑的机功能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肉活动和协调随意动作。 —些复杂的运动,如签名、走路、舞蹈等,一旦学会,似乎就编入小脑,并能自动进行。 小脑损伤后会出现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的运动能力。

1)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组成。对于维持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延脑是心跳、呼吸、咀嚼、吞咽、唾液分泌、呕吐、喷嚏、咳嗽等活动的中枢,在维持生命上有重要作用,所以又叫生命中枢。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也是调节肌肉紧张和某些内脏活动的反射中枢。 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低级中枢,对调节骨骼肌肉的紧张度、姿势的调节、运动的协调和定向反射有重要作用。

1)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神经通路的“中转站”,由身体传入到脑的信息和由脑传出到身体的信息都要经过这里。 下丘脑是快乐、愤怒、害怕、沮丧和渴望的情感所在处。此外,下丘脑还控制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是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心

1)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边缘系统由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所组成,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 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关。 海马(位于额叶内侧)对记忆保存极为重要,电刺激海马可以产生回忆或梦样体验。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作回。大脑皮层就是由这些沟、裂和回组成的,展开面积约有2200~2600平方厘米。 其中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区域。 人的额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占皮质表面的29%。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①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如视觉位于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内,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中央后回),主要接收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和内脏觉。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身体各部位在皮层机能区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某个身体区域越敏感,它相应的感觉皮层所占的面积也就越大。 你极度敏感的嘴唇所占的脑皮层比你十个脚趾所占的脑皮层面积要大得多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②运动区:主要位于额叶的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的中枢。 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同样,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③言语区:绝大多数人言语区位于左半球,少数左利手人的言语区位于右半球。 主要控制人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这个区域受损就会产生说话障碍。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它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如果这个区域受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在顶叶交界处,有言语视觉中枢,损坏这个区域将出现理解书面语言障碍,病人看不懂文字材料,属于视觉性失语症

2)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④联合区: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与长时记忆和高水平的知觉组织关系密切, 运动联合区主要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 前额联合区与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关系

3)大脑左右半球机能分工 大脑两个半球之间通过由2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束——胼胝体连结沟通,并且每秒传递40亿个神经冲动于两半球之间。 这种高速高频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保证左右半球在机能上的协调统一,使得大脑作为一个整体得以适应其内外环境的变化。 但是,人的大脑两半球并不是均等地支配人的活动,大脑两半球机能存在着分工。

3)大脑左右半球机能分工 “裂脑人”的研究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大脑左半球主要控制与语言有关的活动,包括控制与调节言语的功能、阅读理解书面语言的功能、书写文字的功能等;控制数学运算的功能。 其思维活动的特点是:分析性、逻辑性、辐合性,与智力活动的关系密切等。 大脑右半球主要有控制空间知觉的功能,包括空间定向,平面与立体图形的感知,深度知觉,辨别各种颜色,音乐感知等。 其思维活动的特点是:直觉性、综合性、发散性,与创造性活动关系密切。

3)大脑左右半球机能分工 大脑两半球机能虽然存在差异,各有分工,但是这种分工不是绝对的。人要完成一个整体性活动,需要两者之间协同配合,密切合作。 而且,在机能上每一半球都有一定的代偿另一半球的能力,脑的局部遭到损伤后,脑的其他部分可以补偿它的部分或全部机能

3)大脑左右半球机能分工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由与骨骼肌和感受器相连接的神经组成,主要负责传递来往于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骨骼肌肉之间的信息交换。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负责传递内脏器官与腺体之间的信息交换。 躯体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随意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非随意的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1)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它们把来自眼、耳、鼻、舌以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外部刺激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感知光亮、声音、疼痛、温度等变化,又把在中枢神经产生的分析综合后的神经冲动输送到运动器官和效应器,从而产生感官的、腺体的和肢体的运动反应,包括随意动作、调整姿势以及平衡活动等,它们都是由躯体神经系统加以控制的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2)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由分布在心肌、平滑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它们控制身体内的不随意运动,如出汗心跳、消化、血液循环等,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控制和决定的,即使人睡着了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它们也不会停止活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激活器官的活动,提高有机体的唤醒水平,为应付紧急事件做准备,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 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相互拮抗,其功能是使有机体消除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如使自己的心跳放缓、血压降低,由兴奋状态转为正常状态等。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包括: ①细胞体,它的中心部位有一个细胞核; ②轴突,是神经细胞伸出的一根细长的突起,也叫做神经纤维,其功能是传递细胞体发出的信息,把神经兴奋传递给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或直接传递给效应器官; ③树突,是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树状分枝,其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向细胞体方向传导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2)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特化的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地方。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2)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 神经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每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许多突触小泡,当神经兴奋达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释放出来。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神经元内另一种化学物质——受体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兴奋的传递。突触的这种传递,是感知活动的物质基础,使人能够感受到外界和体内发出来的各种信息。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2)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 突触小泡里有许多传递介质,可能是兴奋的,也可能是抑制的。神经过程的兴奋由兴奋性传递介质(如乙酰胆碱等)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过程的抑制由抑制性传递介质(如多巴胺等)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三)神经元的结构与机能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大脑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也叫做高级神经中枢,它的活动就是高级神经活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1.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1.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1)兴奋过程 兴奋过程简称兴奋,是神经细胞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进而引起或加强相应器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2)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简称抑制,是神经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向静止状态,进而压抑或减弱相应器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抑制可分为非条件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两大类 (1)非条件性抑制。 它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两种。 ①外抑制:是由于新异刺激的出现,引起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的抑制。例如,受实验的狗形成了以灯光为信号刺激的条件反射,当灯光出现时,接着给狗以强烈的电击,这时狗的分泌会减少甚至停止。这是因为电击引起了狗的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更强的兴奋,这新的兴奋中心增强了它对周围区域的抑制,使原来的条件反射被抑制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1)非条件性抑制 ②超限抑制:是由于刺激过强或时间过长使神经细胞难以承受时产生的抑制。例如,有人在听到重大的喜讯或极度悲伤的消息时,都可能出现晕厥现象,就是超限抑制的表现。超限抑制实际上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抑制,能够保护机体的神经系统,使其免受损害。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2)条件性抑制 它是指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抑制,又称内抑制。 包括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和延缓抑制三种。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2)条件性抑制 ①消退抑制。是指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由于没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例如,狗形成了以灯光为信号刺激的条件反射,当灯光出现时就会唾液分泌,但是当灯光多次出现而不用食物来强化时,狗的唾液分泌就会逐渐减少,最终停止。 一般说,条件反射形成得越巩固,越不容易出现消退性抑制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2)条件性抑制 ②分化抑制。是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不予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带有泛化的性质,即有机体除了对条件刺激物本身做出反应外,也能对与条件刺激物相类似的刺激做出反应。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近似刺激物不予强化,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射将被抑制。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2)条件性抑制 ②分化抑制:例如,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给狗形成了每分钟50次节拍器音响的条件反射后,其他类似的声音如每分钟60次音响,即使没有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是一种泛化现象。实验继续进行,只对每分钟50次节拍音响予以强化,而对每分钟60次节拍音响不予强化,则泛化现象消失,狗只对受到强化的刺激物产生反应,而对与其类似的刺激物产生抑制。 这种在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抑制即为分化抑制。分化抑制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有机体形成精细动作和人类掌握精确知识的生理基础。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抑制过程 (2)条件性抑制 ③延缓抑制。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延缓强化而引起的抑制。当条件刺激物出现后,不是马上进行强化,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给予强化,这时有机体的反应也产生延缓。说明有机体的反应发生了暂时抑制。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而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就整个大脑皮层来说,清醒时兴奋占优势,睡眠时抑制占优势。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1)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大脑皮层无论产生兴奋或抑制,都遵循着扩散和集中的规律而运动。 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散布开来,这种现象称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扩散下去,而是朝着原发点回拢起来,这种现象称兴奋或抑制的集中。 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应。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2)兴奋或抑制的相互诱导 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活动,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分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 由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如婴幼儿闹觉现象,当婴幼儿困倦时,往往先哭闹一阵,然后才安静地睡着了 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例如:当我们聚精会神看书时,对教室外有人大声喊叫会听而不闻。这是因为进行智力活动的皮层兴奋,诱导出相应听觉中枢的抑制发生了作用。

2.2.3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与相互诱导是相辅相成、交替进行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显示了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复杂性,又保证了皮层神经活动的和谐与统一。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及反射弧 反射(reflex)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 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来完成的,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reflex arc)。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脑和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和腺体等)五部分组成的。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是指先天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婴儿出生时就会啼哭,东西放进嘴里就会吮吸,异物进入鼻孔就打喷嚏等,都是无条件反射活动。 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这类反射活动不需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是人和动物所共同具有的。这类反射在中枢的低级部位就可以实现,又被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刺激发生反应,而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条件反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吃梅子时嘴里会流口水,这是无条件反射,生活中我们看到梅子或听说梅子就流口水,这是条件反射。 动物和人在个体生活中必须建立许多条件反射,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周围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和人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都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不仅可以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可以在旧的、已经巩固了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系统就成为动物和人的一切学习、行为的基础。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条件反射 (1)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2)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 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随着强化的次数增多而巩固,由于未得到强化而消退。 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①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 ②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反应是不随意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3)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这些具体刺激物称为第一信号刺激物,由第一信号刺激物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活动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它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例如,狗见到食物分泌唾液,受过训练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学生听到铃声走进课堂,等等,这都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在这种反射系统的基础上,只能形成对现实的直接反映,如感觉等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3)两种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词是具体事物的信号,也就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叫第二信号。由第二信号刺激物引起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活动,就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独有。如“谈虎色变”

2.2.4 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3)两种信号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是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是第二信号系统形成的基础;反过来,第二信号系统又对第一信号系统起支配和调节作用

2.2.5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多种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腺是散布在机体内各处的一些腺体,它没有导管,故又称为无管腺。由内分泌腺生成并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叫激素,也称荷尔蒙。 激素是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血液中的含量虽然微少,但它对人身体和心理状况影响重大,它还可以通过与神经系统的结合对人的行为和体内情况产生影响

2.2.5 内分泌系统

2.2.5 内分泌系统 1.脑垂体 脑垂体(pituitary)位于下丘脑的下部。它产生的激素种类最多,并且通过这些激素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因而称之为主腺。 生长激素:功能为促进身体发育,对糖和脂肪的代谢也有很大影响。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将导致侏儒症,但不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可导致巨人症。

2.2.5 内分泌系统 2.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 gland)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素。 这种激素能促进机体代谢机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异常矮小、智力低下,称为“呆小症”。 成年人甲状腺机能不足的人,基础代谢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精力不足和嗜睡。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人出现多食、基础代谢增高、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急躁、反应过敏、体重减轻等现象。

2.2.5 内分泌系统 3.肾上腺 肾上腺(adrenal gland)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肾脏的上方,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肾上腺髓质,外层为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髓质释放的激素有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兴奋交感神经,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肌肉松弛,瞳孔放大等,因而对有机体应付突然的事变有重要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可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多达50多种,参与体内钠、钾以及糖代谢的调节,对性行为和副性特征有关。人体缺少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出现精神萎靡,肌肉无力等症状

2.2.5 内分泌系统 4.副甲状腺 副甲状腺(parathyroid gland)位于甲状腺的后方的4颗豌豆大小的腺体。其分泌的激素称为副甲状腺素。 副甲状腺素的功能是调节血液中钙和磷的浓度,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当它分泌多时,血液中的钙量增多,磷量减少,易导致骨骼折断或变形,甚至还造成肾结石。 当它分泌不足时,血液中的钙量减少,磷量增多,致使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提高,引起痉挛。

2.2.5 内分泌系统 5.性腺 男性的性腺(sex gland)叫睾丸,女性的性腺叫卵巢,它们分泌不同的性激素。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它具有刺激精子的产生、性冲动和促进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等功能;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它具有控制排卵、月经周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等功能

2.2.5 内分泌系统 6.胰岛 胰岛(pancreas)存在于胰脏中,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分泌两种有着相反控制作用的激素来控制血糖。 胰高血糖素将肝糖原转化为血糖并释放到血液中。 胰岛素的作用正好相反,将细胞周围的血糖含量降低,以便细胞吸收糖分。血糖是能够造成饥饿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决定人们的活力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1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2.3.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3.3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1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无论简单的心理现象,或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内容都来自客观现实。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在选择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一方面表现在能动地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另一方面表现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善着人类本身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3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1.社会实践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惟一途径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正因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操纵各种事物,完成各种行动,经常接触社会,与人交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人的心理才能形成,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印度“狼孩”

2.3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3.3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2.社会实践是检验心理是否正确的标准 人的心理、意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必须在社会现实中加以检验。当人们根据对事物的反映进行活动时,实践就证明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人不断地纠正着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使心理反映更正确,更符合于客观实际。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心理的发展,使心理反映达到深刻化和完善化的程度。

总结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突触、兴奋、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反射、反射弧、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问答: 课后练习 1.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 2.怎样理解“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在大脑皮层上有哪些主要机能区? 3.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如何分工的? 4.举例分析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5.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与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 6.谈谈你对“人的心理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这一命题的理解。 7.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课后练习 三、实例分析: 一天,王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课后让全班同学谈谈其含义和现实意义。结果全班几十位同学你说东,我说西,很难找到两个相同的看法。全班几十位同学都是同一时间内听的同一节课,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看法呢?试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