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会 (30 – 590 A.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使徒行傳概論】 一. 在聖經中的地位: 「四福音」 = 記載主耶穌所「言」所「行」 「使徒行傳」 = 繼續主耶穌所「行」 「書信及啟示錄」 = 繼續主耶穌所「言」 闡明 傳揚 基礎 教會存在的期待 教會存在的確實 ( 參約 14:12 )
Advertisements

(一)辦桌文化起始略說: 1. 祭祀宗教 2. 生命禮儀 3. 外燴 --- 老師、師公、師傅、總鋪師 4. 搬桌搬椅時代 (二) 食物食材 1. 靠山考海 2. 基本:炒米粉、糍、檳榔 3. 小吃搬上桌 (三) 變變變 1. 調味不同 2. 師承不同 3. 地點也變.
老人茶帶來的新時尚 9A2D0024 黃秀雯 9A2D0036 莊承憲 9A2D0041 蘇意婷 9A2D0045 盧家淑 9A2D0050 王宥棋 9A21C017 吳雅芝.
—— 以洞庭湖区为例. 河 流河 流 沼 泽 沼 泽 滩 涂滩 涂 湖泊 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财务管理 利 润 分 配 利 润 分 配 嘉善中专 杨晓燕. 二、利润分配的项目及顺序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三、利润分配政策及影响因素.
波斯希腊 波斯钱币 ( 绵羊 ) 马其顿钱币 ( 山羊 ). 波斯希腊 波斯希腊 亚历山大击败波斯王大利乌三世 (333BC)
第4章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学习目标
                                                 伊朗 的今生 与前世 (2)
第二、三類投保單位 二代健保宣導暨 業務說明會 附檔 1.
密云季庄小 学心理讲座 合理情绪 幸福生活 武金红 密云教研中心.
(4F01) 陳可兒 (4F03) 張令宜 (4F05) 何秀欣 (4F14) 潘美玲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傳播 潘朝陽 臺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臺灣師大東亞系、地理系教授 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节 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总体内部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计算器的使用
任科教师: 孟老师 办公室:二楼成教2 时 间: 14年5月 电 话:
Decoding the future 3: 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热点专题: “法轮功”问题.
液 体 高二物理.
─視覺藝術的元素.
簡易教會歷史, 四 教皇制度.
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新帝國主義國家的擴張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巴黎和會與國際聯盟 20世紀初期的社會文化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耐人尋味的耶穌基督.
教義比較的歷史背景 一、初期教會的俗化: 從使徒時代教會建立到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滅亡期間。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小学《人•自然•社会》 五年级教材解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李 荆 -
友谊相伴.
輕歌妙舞送黃昏 組員名單 組長:程鵬飛 組員:黎達華 劉展鵬 邱迦欣.
期考議題 單元一:資訊科技(eg上網活動)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青少年社政參與(80後) 單元二:郊野公園與房屋政策/問題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財務金融二 王詩茹.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3位。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市。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压力症,是人们身心疾患 发生的根源。在学习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时候, 明白了当人们遇上"压力"时,最初的反应便是"
中医针灸与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与人类》课程小组 毛俊喆 王亦凡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
人地關係 ── 熱帶雨林 人文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拟动力试验 伪动力试验,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 地震发生和传播的随机性 周期性加载的加载历程是假定的,与实际地震的非周期反应有很大差别
要不斷悔改 孔祥烱.
2015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讲 社会生活与规范 主讲教师:刘春波.
新时代的劳动者 杜蒙绮.
國立花蓮女中101學年度 開學典禮簡報.
淺談中國繪畫藝術 美術科教學媒體製作: 陳美滿 老師.
做好高考试卷分析,让教学精准发力 --近5年新课标高考数学选择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
好了歌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伯裘書院 環保廣告能否有效 地推動環保意識.
講道題目 信心跨越的良方   禁食禱告 林惠美 牧師 1.
新約概論 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 2007年3月4日.
4H (1)歐宛曈 (9)李熹漩 (12)吳紀芙 (14)唐曉筠
珍爱生命.
早期的阿拉伯半島 地理環境: 生活情形 (一)三面環海,大多為荒涼貧瘠的沙漠,不利農耕
禪宗的教外別傳.
信徒造就:教會恢復史-初代教會面對異端的爭戰
高雄醫學大學個人申請不分系招生(薪火A~D組) 助學措施說明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亞伯拉罕 摩西 猶太教徒 割禮 + 律法 成為神子民 的記號 神子民的 行為規範 結婚戒指 婚姻守則.
保羅在腓立比的宣教 使徒行傳16:9-34.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第二節 東漢的戚宦之爭.
新约拱门 1 提前 提后 多 门 教牧书信 帖后 帖前 西 腓 弗 加 林后 林前 罗 启 犹 约叁 约贰 约壹 彼后 彼前 雅 来 希伯来
新約拱門 1 提前 提後 多 門 教牧書信 帖後 帖前 西 腓 弗 加 林後 林前 羅 啟 猶 約叁 約貳 約壹 彼後 彼前 雅 來 希伯來
春雨 (晚雨) 秋雨 (早雨) 雨季 旱季 雨季 陽曆 逾 越 節 五 旬 節 住 棚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设岗申请 审核发布 岗位申请 助教培训 津贴发放 工作考核 授课教师 岗位要求 工作内容 开课单位 确定课程、岗位 发布需求 研究生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聖經的獨特.
保羅的臨別贈言 使徒行傳20:16 – 21:14.
三、基督論 Boston.
慧能的教外別傳.
Simon Said 老師話 腓三17-21.
使徒 蒙召時的工作 職事 彼得 撒網 傳福音 保羅 織帳篷 建造教會 約翰 補網 矯正偏差 主釘 十架 彼得 保羅 殉道 聖殿 被毀 保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初期教会 (30 – 590 A.D.)

初期教会 (30 – 590 A.D.) 初期教会的宣教与扩展 初期教会所经历的逼迫 异端的纷扰与正统信仰的确立 教会与政权的结合

初期教会 (30 – 590 A.D.)

1.初期教会的宣教与扩展 初期教会的发展 初期教会成功的原因 在护教学上所下的工夫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扩展

初期教会的发展 耶稣基督在升天前吩咐门徒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使 1:8) 门徒忠心的在耶路撒冷等候。五旬节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便大有能力,放胆的宣讲基督为罪人受死、复活的福音。“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使 2:47) 自司提反殉道后,耶路撒冷的教会便大遭逼迫,導致門徒四散。四散的多是从外乡回来的猶太人基督徒。福音开始传向各地,带到外邦人当中(腓力到撒玛利亚,彼得到该撒利亚)。(使 8-10) 安提阿是初期教会扩展的一个重要基地,曾经派出保罗和巴拿巴为首的两个宣教队。保羅的三次旅行宣教(46 - 57 A.D.)将福音从居比路,加拉太,亚细亚传到欧洲(使 13-21)。相传多马也是从安提阿出发,往东到达巴非亚王国(Parthia)传道,然后再往东到达印度。

初期教会的发展(2) 从安提阿向东北推进,基督教在伊德撒(Edeass)和亚美尼亚(Armenia)先后被奉为国教(主后第二世纪末与第四世纪初)。 从安提阿向西,是当日保罗传道最活跃的小亚细亚。在保罗所建立的基础上,教会发展得很快。因为信基督教的人日渐增加,不少庙宇冷淡不堪。 按早期教会史学家犹斯比的记述,马可及亚波罗是最早到埃及传福音的人。主后235年,亚历山大港已经有20位主教。在北非,约在主后220年,教会在迦太基召开会议时,北非只有72名主教参加;而主后300年左右,主教人数竟接近200位(即表示有200多个教区)。 在主后140年左右,全意大利只有12位主教,到了250年左右,单单南意大利便已有接近100名主教。在这时,罗马城约有40间教堂,一名主教,46名长老,当时信徒的人数在三万人以上。 在主后250年左右,全罗马帝国的基督徒已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至十五。依照这个形势,没有君士坦丁大帝在主后315年接受基督教,罗马帝国基督化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初期教会成功的原因 基督徒对于他们所信的有一种极度的热心。(教父俄利根说:"基督徒尽他们所能,将福音传遍普天下。有些弟兄更以此为他们的事业,从一城到另一城,一村到另一村,领人归主,……许多时候他们连最起码生活所需的供应也拒绝接受。") 基督徒对主耶稣再来的等待,极度的恳切。 仰赖圣灵的能力,在世人当中行神迹奇事。 初期的基督徒要求自己过着极度圣洁严谨的生活。当时教会对于申请受洗加入教会的人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十二使徒遗训) 基督徒相爱的团契生活,对未信的人真是很大的吸引。 信徒对邻舍的关怀,是很有力的见证。(孤儿寡妇穷疾,饥荒,瘟疫,罗马皇帝犹利安写信给他的大祭司亚撒基雅时说:"那些不虔不义的加利利人,不单喂养自己的穷人,竟也喂养我们的穷人,而我们自己的穷人竟得不到我们的照顾。") 基督徒愿意为信仰忍受迫害,甚至舍弃生命。很多人被这种以生命作保证的信仰所感动,归信基督。

在护教学上所下的工夫 除了生命的表现外,初期教父为信仰争辩的睿智也是福音扩展很重要的因素。异教人士不单迫害基督徒,更厉害的武器是思想的围攻。犹太和希腊的思想家联成一阵线,对基督徒的信仰问难质疑。 初期教会的"护教运动"(Apologetic Movement)便这样兴起,其中不少的护教者(Apologists)可算是当时一流的思想家,其中以殉道者游斯丁最为著名。他们以哲学理性方法来证明基督教信仰的优越,并上书皇帝促其停止逼迫。 犹斯丁(Justin, 约100-165 A.D.)是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哲学家。在接受基督教前,他遍寻智理,对希腊哲学认识很深。他所写的两卷《辩道》(Apology)将基督教的信仰清楚并具哲理思辩地表达出来。(1)他第一卷的《辩道》是写给罗马皇帝皮雅斯的。他向皮雅斯解释,一般人认为基督徒是无神论者,并以为他们不道德,完全是一种误解。他向这位皇帝陈述基督徒所信的神是独一的真神,他们的信仰比当时民间的迷信如何更合乎理性。同时他更以基督徒严谨清洁的生活,以表示基督徒在道德上实高于非信徒。(2)他针对犹太人而写的《与犹太人德理夫的对话》使人惊异他对旧约圣经深邃的掌握。犹太拉比德理夫表示不能接受基督教的两大原因,乃在于基督徒不守摩西的律法,更有甚者就是他们竟以一个人--耶稣--作为神来尊奉。犹斯丁以旧约圣经为基础,向德理夫解释摩西的律法及先知的讲论如何在基督身上成全,并且以基督的教训(特别是登山宝训为总结),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与犹太人德理夫的对话》的确极具说服力。

在护教学上所下的工夫(2) 在第三世纪初,教会出现了两大思想家,一在西方,一在东方。在西方的是特土良(Tertullian, 160-220 A.D.),以拉丁文写作;在东方的为俄利根(Origen, 182-254 A.D.),以希腊文写作。特土良的《护教学》(Apologeticum)首先提出宗教自由的要求,继而请求罗马政府尊重基督教,公平地对待基督教。接着,他更以基督徒的人格,对国家的贡献,以示基督教的优越。他另一卷书《灵魂的见证》(On the Testament of the Soul)显然比较哲理化。在其中他极力揭示人心灵对罪孽的体会及其超越提升的渴求。以此为基础,他力证基督教的信仰如何有效地回应人类心灵的渴求。 初期教父为辩道的缘故,苦心孤诣,是我们今日信徒必须学习的。他们的胆色及开明的态度,勇于深入哲学界的阵垒,并借助其思想工具去阐释基督教的信仰,使当时的人更易明白接受基督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2. 初期教会所经历的逼迫 基督教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经历了无数次政府颁谕的禁制、逼迫与及民众暴力的对待,不少基督徒因此而殉道,然而,正如教父特土良说,殉道者的血是孕育出教会的种籽,信徒血流之处,便是教会发芽生长的地方。罗马帝国逼迫基督徒的理由,从表面来说,是根据流传的谣言与误会。深层来说,有多种原因:“基督徒火热传福音造成对罗马国教的威胁”,“不容许基督教成为强大团体效忠另一位王”,“畏惧基督徒的爱融化社会阶级制度”等等。 在主后六十四年,在罗马城大火之后,罗马的居民普遍相信是尼禄皇帝(Nero, 约37-68 A.D.)纵火,为了消除百姓对他的怀疑,他便将纵火的罪推到基督徒的身上,并用极残忍的方法来惩治他们。在竞技场内,不少基督徒被迫穿上兽皮,使他们看起来像野兽一样,然后放出一群猎犬,将他们活生生地撕裂咬死。其余的,尼禄皇帝吩咐部下把他们与干草捆在一起,制成火把,排列在花园中,然后在入夜时燃烧,以照亮尼禄皇帝的园游会。按教父革利免的记述,保罗与彼得便是在尼禄的迫害中殉道的。

2. 初期教会所经历的逼迫(2) 安提阿的主教伊格那丢(35-107 AD, 相传是使徒彼得亲自任命为主教)被解赴罗马受死。他被押解经过亚细亚时,还是传讲神的道、劝勉信徒,使所经过的各城的教会得以坚固。他来到士每拿城时,写信给罗马的教会,要求他们不要设法求他免于殉道,以至剥夺他最羡慕和盼望的福分。他说:“现在我开始作主的门徒了,无论是可见的或是不可见的,我都不计较,只要能赢得基督,让火和十字架、让大群野兽来吧!让他们打碎我的骨头、撕裂我的四肢、粉碎我的全人,让撒但一切的恶毒临到我吧!真愿如此,只要我能赢得基督!”最后他被判喂狮子。 示每拿的主教坡旅甲(70-155 A.D., 在10岁以前已經信主,為使徒約翰三门徒之一。)便在皮雅斯大帝(Antoninus Pius)治下殉道。坡旅甲被解赴竞技场,示每拿的巡抚为要救他,给他最后机会,只要他在众人面前否认基督,他便得释放。坡旅甲对他说:"八十六年来我一直事奉我的主,祂从未亏待我,我怎可羞辱那位拯救我的君主?"巡抚严厉的说:"那我便不能不将你丢给野兽吃。"坡旅甲回答说:"放你的野兽来吧!"巡抚说:"你若轻视野兽,那我把你焚烧。"坡旅甲平静地回答说:"你想以火吓我,那火充其量不过燃烧一小时罢了,你却忘记那永不熄灭的地狱的火。"巡抚大声的向群众说:"坡旅甲说他是基督徒!"暴民于是一涌而上,将他烧死。

2. 初期教会所经历的逼迫(3) 主后161年奥热流皇帝(Marcus Aurelius)在位时,鼓励暴民杀害基督徒。按史学家沙夫(Schaff)的描述:"殉道者的尸首,满布街头;那些尸首被肢解后焚烧,余下的骨灰则散入河中,以免这些'神的仇敌'沾污大地。"在有一位名叫洗弗连纳(Symphorinus)的年轻信徒为坚持信仰而被判处死,在行刑前,他的母亲鼓励他说:"我儿,要坚强,不要惧怕死亡,因为它将你领进到真正的生命去。仰望那在天上掌权的。今日你在地上的生命不是被取去,它只不过是被转化,化成天上的生命。“ 主后222年至250年间以及主后260年至303年间,教会稍得喘息的机会,因逼迫平静下来。但这平静反成为很多基督徒日后失败的原因。在这平静的日子,基督徒开始松懈下来。到主后250年德修皇帝(Decius)和主后303年戴克里仙皇帝(Diocletian)颁令所有基督徒放弃信仰,向罗马的神献祭,基督徒只有一选择:背弃信仰或死亡。不少基督徒殉道,也有隐藏起来的,也有背弃信仰以保性命的。很多基督徒因为没有防备,对安逸的生活贪恋,便跌倒了,离弃真道。等到风声没有那么紧时,这些失败的信徒要求重入教会。教会在应否接纳这些弟兄的问题上产生争论和分裂。 

3. 异端的纷扰与正统信仰的确立 初期教会的异端和极端学说 正统信仰的确立 爱宾尼学说(Ebionism) 幻影说(Docetism) 诺斯底派(Gnosticism) 孟他奴主义(Montanism) 亚流主义(Arianism) 正统信仰的确立 确立圣经正典(神的话语或信仰的基础) 信经的出现(认信基要真理) 大公会议(正统信仰的认定与解释)

初期教会的异端和极端学说 爱宾尼学说 (Ebionism)– "爱宾尼"一字乃贫穷之意。按教父特土良的解释,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爱宾尼派,是因为他们对基督的瞭解实在太贫乏了。其实爱宾尼派主要是犹太人的信仰,企图将基督教犹太化。他们强调摩西律法的重要,虽然接纳耶稣为救主,但却不相信祂是道成肉身的神,他们相信耶稣是神特别拣选的仆人,因着祂的顺服、圣洁,而认祂为儿子。因此,耶稣只在身分上是神的儿子,实际上祂不过是人罢了。 幻影说(Docetism) – 此派认为,耶稣是个完全的神,不可能成为肉身,因为物质的世界包括肉体都是恶的。耶稣的本体就是上帝,耶稣在人间的一切活动,包括十字架上受苦,以及而后的复活、升天,都只是化身及假象,只是上帝投射在人间的一个幻象或幻影。因此他们反对道成肉身理论。此派与诺斯底主义及希腊哲学关系密切。在使徒约翰所写的福音书及书信中,也常提及这派学说,并且对他们提出反驳。

初期教会的异端和极端学说(2) 诺斯底派(Gnosticism) 诺斯底派是东方二元论及神秘信仰与希腊哲学的混合体,再加上基督教的外衣。他们深信灵界与物界的对立,而物质世界是罪恶的。 轻视旧约,认为旧约的神与新约的神有天渊之别。认为旧约不是真神的启示。 拒绝新约所启示的道成肉身的道理。肉身对他们来说根本是败坏的。认为使徒所见证的耶稣,只是幻影而已。同时,他们否定主基督本身就是神的真理,认为基督只是一位有神的性情,与神相似的灵体。从而否定了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一真理。 在保罗时代,哥林多及歌罗西的教会已有诺斯底派的出现。在哥林多教会,他们相信灵与体的对立,主张苦行修炼,否定肉身的复活,认为复活只是灵魂的事(林前15)。而在歌罗西教会,他们敬拜天使,用各样的规条苦待己身,以求成圣(西2:8-19)。诺斯底派在主后80–150年间成形,最后与教会脱离关系,自成一系。

初期教会的异端和极端学说(3) 孟他奴主义(Montanism)- 这是一种极端主义,过分强调某些真理。孟他奴主义大概在主后140年左右兴起,由一位名称为孟他奴(Montanus)的信徒与两位所谓女先知在腓尼基一带发起。 他们禁欲又追求灵恩及新的启示,认为圣经是过去的启示,教会需要新的启示。他們強調聖靈的能力及先知的講論,也要求信徒在生活上有聖潔的追求和完全為主擺上的心態。他們非常強調方言的恩賜,他們認為聖靈如果在你身上做工,聖靈就一定要給你講方言的恩賜作為一種証明。結果追求方言就成了教會的一種氣氛和信徒追求的方向。接著又慢慢演變為追求各種異能的作法,大家都拼命的在禱告、學習、去模仿、表現出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 另一方面,孟他奴非常強調過聖潔的生活。這本身也是好事,不過在那個時候的氣氛下,卻成了一種禁欲的生活方式。例如他們認為喪偶再婚,也是犯奸淫,而在逼迫中逃跑,便是罪無可恕,他們滴酒不能沾唇,并且經常禁食。他們熱切地等待主的再來,并且相信在他們有生之年,主必再來。这些极端的思想与行为,一方面给教会一些提醒、刺激,以免失去圣灵的大能而不自知,但另一方面,这却引致教会分裂,孟他奴派的信徒后来终于脱离大公教会而自成一系。

初期教会的异端和极端学说(4) 亚流主义(Arianism)- 经过差不多一世纪的发展,正统神学在主后325年却遇到空前最大的挑战,那便是亚流主义的出现;它使教会陷入最激烈的神学争论中。亚流(Arius, 256-336 A.D.)是当时亚历山大的一位长老,在思想基督与父神的关系时,他相信基督不是自有永有地与父神同在,而是父神所创造的,亦即是说,圣子在父神未创造以先根本是不存在的。这样一来,圣子与圣父的本质是有分别的,三位一体的真理因此动摇了。为了处理这异端,教会召开了一次空前的大公会议,会议于主后三二五年在尼西亚举行。当时支持亚流的教会领袖,为数也不少,但结果正统信仰得胜,三位一体真理被确定,而基督与父神同质、同等、同荣的真理也被确立。

正统信仰的确立–确立圣经正典 圣经正典可说是教会为了对应异端的侵扰而形成的。对付异端的侵扰的最基本的方法便是确立信仰的基础,即神的话语。 新旧约圣经66卷书本身就是神的话,并非由教会开会投票决定的。主的羊听主的声音,教会乃是在圣灵的引导下认出这66卷书是神的话。 旧约正典39卷在主耶稣时已得确认,而新约正典27卷的写作成文,是在第一世纪末才告完成。主后130年米利都主教到巴勒斯坦视察后,向教会建议以希伯来文版旧约圣经为教会信仰的依据。 新约正典: 因为诺斯底派的侵扰,使得教会感到确立圣经正典再不能拖延的了。于是,不同地区的教会不约而同的确定一些当时教会极看重的文献为信仰的依据。虽然不同的教会肯定不同的文献,但四福音书,保罗的十三封书信,彼得前书,约翰一书都无可置疑地被所有教会接纳。其他文献如希伯来书,启示录、彼得后书,约翰二、三书,雅各书,犹大书在不同教会有不同的地位。另外一些文献,如巴拿巴书信,革利免致哥林多人书, 彼得启示录,希伯来福音等也在教会流传,并在崇拜中被诵读。奇妙的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众教会不约而同的在圣灵的引导下,确立基本相同的书卷为正典。

正统信仰的确立–确立圣经正典 到了第三世纪中叶,各地区的教会已大致上认定相同的文献为新约正典,只有启示录,雅各书依然是不完全被一些教会确定是正典。到了尼西亚会议(325 A.D.),差不多所有教会都认定相同的文献,亦即是现在我们新约圣经的各书卷。在主后393年及397年,教会在北非召开的两次会议中,正式为正典下定义。值得一提的是,北非这两次会议所确定的正典将次经也包括在内,这正是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的分别。东方教会所确定的正典是新旧约圣经66卷,西方教会在六十六卷以外,还肯定一些次经为正典。时至今日,罗马天主教的圣经是66卷加上次经。 教会确定新约正典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而某卷书是否能成为正典便要看它是否能通过三个重要的标准: 第一是该书是不是出自使徒之手或出自与使徒有密切关系的人(例如路加,马可)。 第二个标准是这卷书在教会对救恩的瞭解上是不是必要。 第三个标准便是时间的考验,经过二百年的时间,某卷书对教会内在生命的重要性便渐渐显明,对教会生命不重要的,便被淘汰。

正统信仰的确立–信经的出现 除了确定圣经的正典,教会也清楚地将基本信仰写成信经(源自拉丁文credo,意為「我信」,「信仰的告白」)。我们最熟识是使徒信经(Apost1es’Creed),它是主后340年才出现的,在西方教会被普遍采用。這名稱是因信經內容綜合了使徒的教導,它并不是使徒所寫的。其它主要信經有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亞他拿修信經。其实在使徒信经出现时,已有不少信经在不同地区出现,如教父爱任纽在主后一百七十年为意大利的教会写成信经,而特土良在主后二百年为北非写成信经,居普良则于二百五十年为迦太基的信徒写成信经。 这些不同的信经所肯定的基本信仰是非常一致的。普遍来说,东方教会的信经要比西方(或拉丁)教会的长,但认信的内容却没有多大分别。 在教会的崇拜中,信徒要诵读信经,来表白自己的信仰与大公教会的信仰完全一致。

正统信仰的确立–大公会议 有了圣经,有了简单的信经还不够应付异端的挑战,因为假师傅可以曲解圣经,可以将信经的涵义混乱。为了确保正统信仰,教会在必要时,召开大公会议,由各教区的领袖们(e.g.,主教,长老)聚在一起,共同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义争端。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会议。严格来说,教会历史中第一次大公会议是使徒们在耶路撒冷所召开的,讨论外邦信徒是否要遵守律法的问题 (使15)。 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以弗所公会议和造成日后东西分裂的迦克墩公会议。天主教和东正教公认的会议有七次,发生在主后325-787年间。在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即希腊正教)只信守承认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

4.教会与政权的结合 主后312年,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 288-337 A.D.)在穆勒威桥一役,以基督教的十字架作军队的标帜。他大胜后, 于主后313年和东罗马皇帝李锡尼联合颁发米兰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没收的教会财产,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主后324年他一统天下,便公开支持基督教,并于325年发出通谕,劝告臣民信奉基督教。而他自己亦成为"最高祭司长"。基督教不单成为合法的宗教,更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在各方面都享有特权,例如圣职人员无需当兵,教会产业无需纳税,国家资助教会兴建礼拜堂,全国于星期日休息,以方便基督徒崇拜。无论君士坦丁的动机如何,基督教在主后324年后,便进入新的纪元,面对新的机会,也面对新的危机。 君士坦丁去世后,他的儿子更积极的使基督教成为国教。他们在主后341年下令,禁止异教的祭典,主后352年更下令将参与异教祭典者处死。这样一来,很多心底里依然信奉异教的人便不能不放弃他们的信仰,有些为了利益,更受洗加入教会。

教会与政权的结合 教会开始世俗化:军队中的士兵及其他公民纷纷集体受洗,教会突然涌入一批并未真心悔改的人,因而将他们旧有的信仰和习惯也带进教会。这些人渐渐地影响其他信徒,信徒生活再没有以前那么严谨,整个教会也纪律松弛。同时,以往异教的宗教习惯也渗入教会,他们以往守的节期,所持的迷信,往往在教会内披着基督教的外衣再度出现。于是很多信徒开始守很多的节期,崇拜圣人,对圣人的遗物有不合理的迷信。另外,教会的贵族和富有人家多,他们的奢华气派也影响教会的敬拜生活,教堂变得华丽宏伟,而崇拜也很著重形式。教会开始被很多外在的形式、结构和活动所占据,以往对敬虔生活的操练及内在生命的建立,渐渐衰微。 修道运动的开始:很多信徒为了保持圣洁的生活,不愿在世俗化的潮流中浮沉,便毅然退到旷野,远离过于世俗化的教会,在孤独中生活,在安静中透过禁食、祷告,追求圣洁的生活,这便是初期教会修道运动的开始。当然,修道主义出自一种避世的心态,是不健康的,但无可否认,这些修道院往往成为属灵操练的中心,不少属灵的典范是由这些修道院产生出来的。渐渐地,本来避世的修道者经过属灵操练后,也愿意再进入世界,将一生的精力倾注在服事教导平信徒上。

基督教成为国教的光明面 整个罗马帝国的公民都受到真道的教化熏陶,就算其中有很多没有真心悔改,他们也渐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基督教的道德标准。 基督教直接而有力地影响了罗马帝国的法制。罗马帝国的法律一直以来都不重视个人生命的价值,基督教却将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性注入罗马的法制中。人的价值不只限于罗马公民,更包括奴隶、外族及蛮夷;同时,女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纳妾的恶习受到遏止。奴隶制虽然没有立刻被废除,但因为基督徒为爱心的缘故释放奴隶及买赎奴隶,使奴隶制度瓦解。因为基督徒极力的反对,残酷的比武赛车受到禁止,人不再像野兽一样互相撕咬。 基督教的伦理及宇宙人生观慢慢的渗入整个文化体系中;本来面临崩溃的罗马文化因基督教注入的生命力,得以更新和发展,欧洲亦因此没有因罗马文化的全面崩溃而进入混乱的状态中;反而,一种新的文化渐渐孕育出来,以后在欧洲开出灿烂的花果。 

讨论/思考 初期教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