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三、佛教的對外傳播

2 印度佛教史的分期: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小乘佛教 BC.530-370————AD.150———500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小乘佛教 BC ————AD.150———500 AD.50———400—————600—————1000 初期大乘 中期大乘 晚期大乘

3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部派的分裂——經典的結集——學理的爭論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三、佛教的對外傳播

4 僧伽制度: 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 ) ——“福田”的觀念 比丘 比丘尼 式叉摩那 出家五眾 沙彌 沙彌尼
比丘 比丘尼 式叉摩那 出家五眾 沙彌 沙彌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在家二眾 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 ) ——“福田”的觀念

5 部派的分裂:

6 經典的結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長阿含經》
(六成就:信、聞、時、主、處、眾) 三藏(經、律、論)“十二分教”

7 心性本淨,客塵隨煩惱之所雜染,說為不淨。
理論的爭議: (1)輪回主體 說一切行皆剎那滅,定無少法能從前世轉至後世,但有世俗補特伽羅說有移轉。 ——《異部宗輪論》 (2)心性染淨 心性本淨,客塵隨煩惱之所雜染,說為不淨。

8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大乘”佛教的興起——佛陀觀與菩薩行 三、佛教的對外傳播

9 “大乘”與“小乘”——經典的成立 初期大乘經: 般若經、維摩經、法華經 華嚴經、淨土 中期大乘經: 如來藏經、勝鬘經、大般涅槃經
解深密經、楞伽經 晚期大乘經: 大日經、金剛頂經

10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長阿含經》 爾時世尊從眉間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來出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十方盡虛空法界一切世界,右遶十匝,顯現如來無量自在,覺悟無數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映蔽一切諸魔宮殿,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坐菩提座,成等正覺,及以一切道場眾會。作是事已,而來右遶菩薩眾會,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時此道場一切大眾身心踊躍,生大歡喜,作如是念:甚奇希有!今者如來放大光明,必當演說甚深大法。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

11 主要論師與宗派: ┌ 龍樹、提婆: │ 大智度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 無著、世親: ────────────┐
┌ 龍樹、提婆: │ 大智度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 無著、世親: ────────────┐ │ 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 │ │ 顯揚聖教論、攝大乘論、唯識三十頌、 │ │ 唯識二十論 │ │ │ └─────中觀派 瑜伽行派────┘

12 佛傳的編輯——相好莊嚴 佛陀觀的變化: 遺物遺跡崇拜——佛像的出現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金剛經》

13 佛身論的發展: 二身說:色身(生身) 、法身 三身說: 法身(自性身) 自受用身 報身(受用身) 應身 他受用身 應身(變化身) 化身

14 諸佛世尊皆是出世。一切如來無有漏法。諸如來語皆轉法輪。佛以一音說一切法。世尊所說無不如義。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佛化有情令生淨信無厭足心。佛無睡夢。如來答問不待思惟。佛一切時不說名等,常在定故。然諸有情,謂說名等,歡喜踴躍。一剎那心了一切法。一剎那心相應般若知一切法。……佛所說經皆是了義。 ——《異部宗輪論》

15 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末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不?……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

16 佛身論的發展: 二身說——三身說——多佛說 橫三世: 豎三世: 左側——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日光、月光菩薩。
正中——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菩薩。 右側——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 豎三世: 左側——過去燃燈佛。 正中——現在釋迦牟尼佛。 右側——未來彌勒佛。

17 菩薩的觀念: 覺有情——上求菩提 下化眾生 四弘誓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在於生死,不為污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 ——《維摩詰經》

18 六度(波羅蜜):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布施眾生,饑者食之,渴者飲之,寒衣、熱涼,疾濟以藥。車馬舟輿,眾寶名珍,妻子、國土,索即惠之。……吾寧就湯火之酷,菹醢之患,終不恚毒加於眾生。 ——《六度集經》 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 ——《華嚴經》

19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

20 佛教的對外傳播:


Download ppt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