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
14.阅读下面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诗词翻译 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念奴娇·过洞庭》 诗歌品评 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
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有人说本词相当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真知灼见。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处世态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王闿运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达到一种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越调]小桃红·杂咏 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诗歌赏析 该曲描写洞庭秋景:柳堤花洲,烟水残霞,如梦如幻,此为静景;渔舟冲浪,波浪涌起,乱云飘散,天宇变幻,写的是动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洞庭之秋的万种风情。
(1)词和曲都描绘了洞庭秋景,但又各有不同,结合词曲简要分析。(2分)
(1)词和曲都描绘了洞庭秋景,但又各有不同,结合词曲简要分析。(2分) ①张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1分)(答出“月夜泛舟”计1分) ②盍曲描写傍晚洞庭万种风情:柳堤花洲,烟水残霞,如梦如幻,此为静景;渔舟冲浪,波浪涌起,乱云飘散,天宇变幻,写的是动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1分)(答出“傍晚洞庭”计1分)
(2)张孝祥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后人王闿运极力推崇张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结合全词谈一谈“凌云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①“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所表现出的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1分) ②“岭海经年,孤光自照”,遭受挫折,尚能“稳泛沧浪空阔”的泰然自若的处世态度。(1分) ③“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1分) ④“扣舷独啸”,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和英雄气概。(1分) ⑤“不知今夕何夕”,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1分)
15.古诗文默写。 (1)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5.古诗文默写。 (1)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驽马十驾
15.古诗文默写。 (1)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驽马十驾 则必有我师
15.古诗文默写。 (1)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驽马十驾 则必有我师 秦人不暇自哀
④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____。(辛弃疾《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⑥登临送目,___________,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 ________。李白《将进酒》
④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____。(辛弃疾《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⑥登临送目,___________,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 ________。李白《将进酒》 一尊还酹江月
④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____。(辛弃疾《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⑥登临送目,___________,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 ________。李白《将进酒》 一尊还酹江月 赢得仓皇 北顾
④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____。(辛弃疾《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⑥登临送目,___________,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 ________。李白《将进酒》 一尊还酹江月 赢得仓皇 北顾 正故国晚秋
④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____。(辛弃疾《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⑥登临送目,___________,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 ________。李白《将进酒》 一尊还酹江月 赢得仓皇 北顾 正故国晚秋 朝如青丝 暮成雪
浅析沈从文《老伴》对生命形式的探索 1934年,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匆匆返乡探视。这次返乡经历的种种,对沈从文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湘行散记》就是这次返乡的结果,《老伴》是这组散记中的一篇。
回到分别十余年的湘西,一切似乎还十分熟悉,特别是那宋人画卷般的沅江山水花木。但一切又在一种无形情景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个充满浪漫、野性、质朴的“湘西”,在社会的变故中日趋远逝;那繁荣、热闹的码头、城镇,在战乱和官吏的盘剥下日益萧条,连屠夫也那么瘦小;那种同自然契合,将眼泪与笑糅进生命里,平凡而庄严地活着的人越来越少,多的则是失去生存信仰、虚浮萎琐的心灵,只对三五稍稍知名或善于卖弄招摇的作家的轶事发生浓厚兴趣;
那种在艰难与美丽的交织中挣扎、期待、幻想的人越来越少,多的则是在权力与金钱的挤压下堕落、腐化、市侩的人生;楚人的那份古典热情即或有些许残留,也多用于械斗、仇杀、游戏,而不知用于新的生存竞争;而残留的那份诚实,也多表现为“愚”与“惰”,表现为安于现状,缺少随时代发展所应有的变通性,其结果不免衰亡消失。这一切,使得沈从文产生深刻的乡土悲悯与忧虑,萌发对湘西不可言说的温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也使得他更深切地关注湘西的命运,更积极地探索各种生命形式。
在沈从文笔下有两种主要的生命形式:一种是充满野性活力和古典热情的生命,它主要存活在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一种是蒙昧、惰性、宿命的生命,它存在于沈从文眼睛中的湘西;还有一种是被“文明”和权力金钱污染了的虚伪、鄙俗、堕落的生命,它集中在都市“衣冠社会’,也传染到湘西;最后一种,是沈从文创造的理想的生命:它既有古典的热诚和生命活力,又具现代理性精神和知识,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生命,是一种在自由选择中不断放大自己、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生命。
在对生命形式的探索中,《老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生命的形式——蒙昧、宿命的生命形式,而且它积极地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应有的形式。 《老伴》叙述的是作者当年亦兵亦匪生涯中的一个同伴的故事。
十七年前,在湘西一支部队里,有十三名少年补充兵,最小的是一个成衣人的十三岁的独生子。这少年幻想着当一名神气的副官。后来在一个小县城看中了一个绒线铺的小女孩,发誓若做了副官,定要娶那女子为妻。他常借买草鞋带子与那女孩亲近。此后的三、四年里,这十三名少年,有三名在探亲途中被人砍死,又有八名随三千多故乡军人丧身于鄂西来风。而作者和那位成衣人的独生子困返队迟了四天,没能赶上开往四川的大部队,便作为留守人员在留守部供职,从而捡回一条性命。部队遗散后,这对一同买鞋带一同钓蛤蟆的同伴,也失去了联络。
十七年后,作者坐了小船返乡,途经这座小城。黄昏时分,沅水橹歌浮动,山头映照着夕阳,作者怀了寻梦的心理,沿着那熟悉的街道,走近绒线铺。进入那铺子,作者仿佛进人一条幽深的历史隧道:发光乌黑的眼睛,直直的鼻子,薄薄的小嘴……铺子里竟坐着一个与十七年前一模一样的小女孩!连那挽棉线的动作和说话的声音也觉与十七年前的一模一样,只是发梢缠了一绺白绒线。
正当作者惊奇之时,从隔扇门后走出一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作者更惊异地发现,这个未老先衰的人正是那成衣人的独生子——眼前这位小女孩的父亲 正当作者惊奇之时,从隔扇门后走出一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作者更惊异地发现,这个未老先衰的人正是那成衣人的独生子——眼前这位小女孩的父亲!而十七年前在这一群少年心中留下极好印象的那位名叫“翠翠”的小女孩(作者后来把她写进《边城》里),已经故去。岁月和鸦片已毁了这位老伙伴,他已猜不出站在面前的主顾正是过去一同买绒线的伙伴了。作者默默地看着父女俩度量着带子,检点着手中的钱,还有那份安于现状的神气,无话可说。
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开,离开那个热悉而又陌生的绒线铺和老伴,遥望夜空,思绪纷飞: 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在历史前面,谁人能够不感惆怅?
《湘行散记》“原是翻阅一本用人事组成的历史”,(《湘行散记·虎雏再遇记》)《老伴》是这组历史画面中最让人隐痛喟叹的一幅。在过去与现实交织成的黄晕晕的画面中,让人透视到生命的滞涩,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还有作者那有如夜空般无边无际的生存寂寞与哀戚。
想到当年三位同伴在泸溪驿路上被砍死,另八名同伴在川边随军覆没。还有许许多多熟悉的生命无端灭亡,包括十七年前坐在绒线铺里的“翠翠”,作者内心充满生存的寂寞与哀伤。那么,面对侥幸得活者呢?
看到昔日的伙伴无目的地生活,安予现状,听凭命运分派的一份哀乐,在绒线铺的小隔扇门后伴着昏黄的灯光与鸦片,把一个个日子送走,作者感到一种更浓重的生存寂寞与哀戚。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是真正的死亡。“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抽象的抒情》)《老伴》中出现的绒线铺里两代小女孩,以及作者的小说《萧萧》中的两代“萧萧”的命运,让人联想到物理中的“极限环”,一个闭合的环,流体在这里一圈一圈永远转下去,不断重复同样的运动,周而复始。
在《老伴》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极限环。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在这闭合的环中,任凭生命的本能作简单循环和平面运动,没有发展,一个个生命消耗于周期性宿命中,没有价值,就像沈从文的老友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所感叹道的:“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这种仿佛悬置于时间之外的蒙昧的生命还能存留多久?作者对故乡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感到无限的忧虑,心被蒙蒙细雨弄湿了……
从绒线铺出来,作者走过十七年前自己躺卧过的泥堤,走过老伴沉重的阴影,走出恶性循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少年时的旧梦远远地消逝在那滩声长流里,而生命中还有许多瓤鲜的路桥要走,还有许多新鲜的日头会不断升起。他明白,不应翻阅历史,温习历史,而应去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同人类远景凝眸。 天上有一粒极大星子,闪耀着柔和悦目的光明。我瞅定了这一粒星子,目不旁瞬。
16.第一段写道:“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撸歌声”,该如何理解“浸透”一词的含义和妙处?(4分)
16.第一段写道:“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撸歌声”,该如何理解“浸透”一词的含义和妙处?(4分) “浸透”的本义是“因液体渗透而变湿”,这里指“饱含”的意思;(2分)本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那庄严而瑰丽的橹歌的由衷喜爱之情。(2分)
17.文中“我”眼前的老伴赵开明与十七年前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4分)
17.文中“我”眼前的老伴赵开明与十七年前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4分) 赵开明从一个伶俐勇敢、有理想、天真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蒙昧、麻木、健忘和安于现状的“老人”。(2分) 主要是无情流逝的时间和当时所谓的现代文明的“鸦片烟”,“毁”了老伴的形貌,消泯了他的活力。(2分)
18.文章开头说“提起来真使我又痛苦又快乐”,快结尾的时候又说“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作者为何会“痛苦”“忧郁”“寂寞”?请结合文章内容来概括。(5分)
由泸溪想到当年三位同伴在驿站被砍死、八名同伴在川边随军覆没,还有许许多多熟悉的生命无端夭亡,故而痛苦。(2分) 当年的“翠翠”已逝,幸存的老伴则伴着昏黄的灯光与鸦片苟且地活着,面对着变动的人事,在沉默和忍受中,自然感到一种浓重的生存寂寞与哀戚。(2分) 时空广袤,宿命制约,在近乎轮回的体验中,难免生发对故乡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沉重而无限的忧虑。(1分)
19.文末写到,“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 。试体味这两句话的内涵。(4分)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少年时的旧梦远远地消逝在那滩声长流里。(1分)在传承的歌谣中,“我”感悟到生命中还有许多新鲜的路桥要走,(1分)因而,不应老是停留在对逝去的人事的忆念上,而应去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向人类的远景凝眸。(1分)同时,字里行间也寄予着“我”对故乡未来的希望。(1分)
20.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标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点评《老伴》的艺术特点 (2)简析《老伴》的叙述结构 (3)简析《老伴》的表达方式 (4)简析《老伴》的语言特点
赏析1: ①艺术特色: a.小中见大,明暗交织的构思技巧; b.夹叙夹议,议中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清新质朴,典雅自然的语言风格; d.倒叙插叙,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 e.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景物描写; f.鲜明对比,含蓄象征的表现手法。
②《老伴》是沈从文的一篇颇具特色、耐人寻味的散文。作品运用以小见大,明暗双线交织的构思技巧,通过对老伴、小翠等年轻人人生际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偏处一隅的湘西人在现代文明浸蚀下,命运前景的忧虑、关注之情。字里行间寄寓着关于“爱”与“死”的深刻思索。
文章采用倒叙、插叙、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辅以鲜明对比,含蓄象征的表现手法,使时空关系、人物命运有机地错综叠合起来,将简单的情节演绎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作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夹叙夹议,叙中含情,议中抒情;景物描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交融成具有风情鲜明、感人至深的独特意境;语言清新质朴、典雅自然,具有浓郁的个性风格和隽永魅力。
示例:(3) 沈从文的《老伴》是一篇意蕴丰厚、个性鲜明的散文。作品围绕“爱”与“死”的母题,叙述了以“老伴”为代表的年轻伙伴们的人事变故,展示出特定年代中乡民生命的沉重和难堪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体现出独特的深层悲剧意义。在艺术上,与之相适应的是交织共荣、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
本文的叙述是演绎故事的基础。文章以17年后再次回到湘西泸溪县的所见所闻为主线,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建构了全文的情节框架。叙述语言朴实而平静,毫无刻意夸饰之处,但往往寥寥几句勾勒,场面即骤然生动,人物如闻如见,极见功力。
文中的抒情呈现出多姿的形态。在描绘落日、河面和橹歌时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从中读者可深切体味到,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藏于心底融入血脉的对于家乡山水的倾迷爱恋之情。文中多次出现的“橹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象征了健康、自然、新鲜活泼、充满生命力的湘西人民的优秀品德,渲染了气氛,酿造了意境。
文中的议论蕴含着浓郁的情致。夹叙夹议,议中抒情,构成了本文的表达特色。在评述湘西人事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尤其是后部分,作者从当年的老伴命运中感悟到人类命运的无常和时间轮回的残酷,发出了深沉的忧虑和喟叹,让人读罢不禁掩卷沉思,意绪绵长……
泸溪的橹歌 ——简析《老伴》的叙述结构 0614 徐晖 作者开篇即写“我平日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橹歌声”,引起对下文的叙述。
文章采用插叙的手法,首先写“我”十七年前,“带着‘投笔从戎’的味儿”来到了泸溪以及写同船的十三个同伴,尤其是那两个极要好的朋友。接着着重描写赵开明“为人伶俐勇敢,稀有少见”“年纪虽小,心可不小”交待了人物和事件,然后写自己的十一个同伴均已死去,余下的一个断了音信。因而再写到这里时,作者感到“又痛苦又快乐”。
通过插叙一段往事,等待作者思索到旧事,“怀着不可形容的童心”去了绒线店铺,也遇见了那失了音信的旧友,却不曾相认。 通过叙旧事,叙旧情到现时重回泸溪,惊遇旧友,作者流畅地按照时间推移顺序将事情交待完后,继尔引发感慨,再次听到那“缥缈快乐的橹歌”,作者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由叙旧时事到抒今日情,结构完整,叙述流畅,而泸溪的橹歌声也穿插在文章中,使文章带上了水乡独有的气息。
叙议结合,抒情相间 ——简析《老伴》的表达方式 0614 谭琴沁蕊 全文采用夹叙夹议、间杂抒情的表达方式,突显了文章对历史的感慨,对时间的崇敬心情。
叙议结合,彰显主旨。文中作者“拿了那个小小包儿出城时,天已断黑,在泥堤上乱走”这一叙述后,便铺陈出自己的议论:“过去的,有谁人能拦住不让它过去,又有谁能制止不许它再来?”从中彰显文章主旨,写出作者在黑暗中的行走让其感悟到时间的伟大。
抒情相间,深化中心。“提其来真使我又痛苦又快乐”“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从这些小片断的抒情中,作者将文章中心进一步深化。尽管抒情在全文比重不大且委婉含蓄,但这些抒情句犹如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思想情感。 由此可见,本文叙议结合、抒情相间的表达方式,在彰显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中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本文增色不少,所谓“叙议之间自见情感流露”。
回忆过去 感悟现在 ——赏析本文的叙述结构 0606 杜雅萍 本文写了作者在泸溪县的所见与所忆,对过去的插叙与今日之见让我们体味到作者的那一份痛苦与寂寞。
浸透心灵的回忆让人感伤。文章开篇不久,作者便插叙了十七年前的痛苦但快乐的童年:与同伴们在庄严与瑰丽的催橹长歌中登陆;十一个同伴的离去与一个同伴的失去联系,这些事的描述更加让我们希望尽快与作者一起重新踏上这方土地,看看这里的变化。
安于现状的同伴让人思考,重新踏上这方土地的作者走到了熟悉的地方,却发现过去充满梦想的同伴已被时间与鸦片烟毁了。这时的作者“有点忧郁,有点寂寞”,于是彻悟了“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但在番彻悟之后,却仍然愿意在下一个十七年后继续惆怅历史,想来这方土地再来看看。 插叙的使用,是作者对过去深深的回忆,也是对现在的一种希望,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他对同伴深深的怀念,即使这是痛苦、惆怅的。
叙写美篇,沦启深思 ——简析《老伴》的表达方式 0604 韩梦妍 《老伴》一文意味深刻,感情真挚,以亲身经历的时间轴的延伸,叙写一个过去到现在的故事,更引出对未来的思索,发人深思。
清淡平和的叙述平铺故事的主体。文章以“浸透”了回忆的“催橹歌声”开篇,并以此贯穿全文成为一条线索。“将来若作了融官,当天赌咒,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子作媳妇”,由细致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少年轻狂,塑造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后文该人物重新出现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令人叫绝,时代的厚重感,人物心情全表露无遗。
富含哲思的议论升华全文的主题。若只是叙见往事,文章不免单薄,本文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过去及现在,推及未来。“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意在言外,说明我们应审视如今,展望未来,令人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叙写美篇,论启深思,《老伴》一文言有尽而意不穷,值得咀嚼与品味。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形体与意义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符号系统,汉字具有丰富的形象性和延伸性。如“困”,是个会意字,从囗,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为废弃的房屋,引申义为贫困、困厄、疲倦、困扰、阻碍、穷尽等。从表达交流的角度看,既可作名词、动词,还可作形容词,具有多个义项,能引发多极思考和联想。 请以“困”为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自己的感受,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思路提示】这是一则给提示命题作文,文题“困”是个常用多义词,动笔不难,但写好则不易。依据提示和日常积累,可从多方面立意: (1)从客观事理方面看,世界是多元的,事物是复杂的,恶劣环境、不利条件是一种客观存在,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能否清醒地认识、正确地对待,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态,而且影响我们的行为乃至命运。由此,可提炼“怨天尤人不可取”、“要正视困难”、“艰难困苦只等闲”等观点;
(2)从主观态度方面看,人生在世,难免遇到种种复杂境况、艰难处境和困难 障碍,在人生际遇不如意、前行路途遭阻碍、情感世界有困扰的时候,我们应坚定 信念,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聪明才智,克服困难,战胜艰险,走向胜利和成功。由此可提炼“要正确对 待困苦”、“扼住命运的咽喉”“冲出困境”、“努力化险可成夷”、“胜在坚持 不懈中”等观点;
(3)从方法论方面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恶劣与良好、不利与有利,往往有着内在的关系,因而环境可以改造,条件可以转化,在同等境况下,不同的态度行为往往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可提炼“困可不困”、“祸福相依”“命运能改变”等观点。 总之,无论怎样立意,只要围绕“困”字,从积极、进取、健康的方面出发,言之有理,注意思辨即可。
破“困” 0616 周圣崴 一“木”外加一“口”便成“困”;木受困,则根不能舒,叶不能展;欲得雨露,请先破“困”!
欲破“困”,请先尝蛇胆,提提勇气。奥娅利亚困于法西斯的专制囚笼里,但她从未被铮狞的面孔所吓倒,而是一次次地鼓起勇气,向法西斯军官申诉,虽被枪杀,但肉体困于焚笼,灵魂却已升入自由的天堂。由此看来,勇气是破困的前提,一个连刀枪都不敢拿的人,又怎能去战胜外部的敌人呢?然而,我们多为内心的魔鬼所困,所以,勇气不仅是迎胜外敌入侵的战戟,同时蛮是攻破内心堡垒的巨石。电影《夺宝奇兵》中琼斯博士为重重悬崖所困,身处绝境;眼看一命呜呼之迹,他提起百倍的勇气,战胜内心的恐惧,向“法书”中所说坠入悬崖,终获悬崖下暗设的机关所救。勇气,是指引人前进的灯塔,是冥冥之中将你拉上岸的绳索。
欲破“困”,请时刻怀有希望,坚信“绝处逢生”的力量。雨果说:“痛苦是人杰的乳汁,灾难是傲骨的乳娘,我们从不曾面临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绝望的思维如洪水猛兽,能顷刻间摧毁道道突破的防线。智利北部的蜘蛛可谓生活在最艰难的困境之中:干旱无水,沙漠无叶,死寂的山谷连一只蚊子也不敢造访。然而它们却能从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中活下来,其惊人的生存能力令人折服。那么,我们为何不怀着希望,竭尽全力地吸取困境中所能找到的一切希望之不,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突破重围呢?
欲破“困”,请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司马光破缸而解人之所困,智慧始然;诸葛孔明空城一计解蜀国围困,思考始然;鲁滨逊能在孤岛生存下来,适应始然;转换思路,利用已有条件,即使我们没有坚硬的长矛刺向“口”的铁壁,我们也能创造条件击破铜墙。
其实,我们却也不必破“口”,只要心灵的翅膀早已向外舒展,我们又怎会在意束缚脚跟的围篱呢?高三的生活我们不能逃离,但我们能张开快乐的双翅让心灵栖居于棱罗的湖畔,遨游于瓦尔登湖上的天空。我们身为所困,心无所困!
困,方能激起昂扬斗志 0614 徐晖 没有人能在灯红酒绿的迷醉中成才;也没有人能在飞扬跋扈的张扬里寻找人生的方向;没有人能在暖香温玉的温柔乡中树立壮志;唯有困,方能激起昂扬斗志;唯有困,才能腾空而出真的勇士;真的勇士,是在困境中诞生的!
困,能磨砺人的志气,古有岳飞,家贫阻不断他的壮志凌云,一支岳家军使得多少敌人吓得不战而逃,大手一挥,便将金人拒之千里,不敢来犯;今有海迪,一张轮椅困住了她多少梦想,花样年华也许只能在轮椅间虚掷,挨得同情泪一把,但她不,那一支笔使她的青春绽放,那一抹笑容温暖了多少寒冬中的心池,她志气不减,才能成就今日的辉煌。
困,能使人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当年江畔见证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决断,木屑铁屑冲入江水,江岸上杀声震天,至此,项羽军成功突出困境;如今的“巨人”史玉柱何等辉煌,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谁又曾想到,当初一个产品失当的投资已使他临于破产的边境,他却用那破釜沉舟的勇气,果断抽身,将所有资金转入开发另一个产品,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成功了,因此有了脑白金,有了巨人集团无比辉煌的前景。
困,方能激起昂扬斗志,拥有那凌云之气。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淫逸骄奢断了人的豪情壮志,困境中反而激发人无尽的斗志。你看旧时的中国,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一睡不醒,古来先进的文化科技渐渐落后于他人,知道侵略者的枪炮击碎了国门,毁了圆明园,屠了南京城,在这种困境中,中国人猛地觉醒了,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它苏醒时,世界都会为之震动。”是的,在那种困境之下,中国苏醒了,擂响了东方的鼓,震惊世界。改革开放30年,奥运会的举办,一切一切让世界注视、佩服,为之心折。
困,激起斗志,磨砺志气,拥有勇气,在困进中才能折断浮华的翅膀,才能看清世间诱惑的表象,在困境中才能拥有看帘外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宁静雅致,不会迷失在灯红酒绿中,也只有在困境中,方能孕育出真的勇士,方能激起雄心志气,方能对着天地苍穹大吼一声:“我辈其实蓬蒿人!”
由“困”想开去 0614 李佳龙 数学家在地上画个圆圈,一步踏进去,说:“我的世界以外!”人们常以为自己活在藩蓠中,为物困,为情困,固守“困境。”为何不“出乎其外”,以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处境呢?
“困”字有一“木”,象征自己,众人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自我与社会割裂,因而独自哀怨悲叹。《圣经》中,上帝派天使去帮助世人摆脱世俗苦恼。面对下凡的天使,人们争相诉说自己的困惑难题,并纷纷把自己的苦楚写在纸片上投入天使收集烦恼的布袋中。天使让人们从袋中摸一张纸片来交换烦恼。渴望摆脱困境的人们诧异地发现:他人比自己更无助绝望。于是又换回了属于自己的烦恼。正如穷人羡慕富人金杯玉箸,钟鸣鼎食的生活,富人贪恋贵族炙手可热的权势地位,而贵族向往穷人拥有满天的繁星和一望无际的田野。因此,以自我为中心,困住的必然是“木”;拥有博大胸怀,推己及人,那么拥抱“森林”的是蓝天白云。这便是范仲淹所言:“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能将心胸从庙堂拓展到江湖的济世情怀。
再说“困”字,木受制于方圆四周的桎梏,但若视野指向天空,独辟蹊径向上生长,也终会木秀于林。“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庸人只会哀叹“逝者如斯,而未常往也,”智者深思明白“其变者,物与我皆无尽也”。有创新视野,方有创新的人生境界。土地革命时期,照搬俄国“城市中心论”的做法让革命队蒙受了巨大损失。毛泽东从实践中摸索,创造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将城市“困”于敌人的包围的处境扭转为农村“困”城市中的反动派,如此便掌握了主动权;邓小平提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住老鼠便是好猫”,将人们思想层面从意识形态优劣提升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普遍规律,拓宽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思路。
以自我为中心,树木难以融入森林;以僵化思路为指导,树木难以求得全面发展;人如“树”,联系社会,方可“活”,培育创新精神,方可跳出困境。 记住,不为物困,不为情困,心无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