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肺 复 苏 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 产房外的新生儿心肺复苏 核心知识和技巧  建立通畅的气道  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  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  减少热量丢失 产房外的新生儿心肺复苏.
Advertisements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心肺复苏 浙江省人民医院 ICU 孙仁华. 历史  1958 年美国人 Peter safar 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60 年 Kouwenhoven 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 而奠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  分别于 1966 , 1973 , 1985 , 1992 召开全国性的 CPR.
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 : 在瞬间或在症状发作后一小时 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于 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 或无心脏病病史,以急性病症起始的一小 时突然意识丧失为先兆,在发病后 1 ~ 24 小 时内死亡。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心肺 复苏需措施,病人可能得救而存活.
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 CPCR.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主讲:杨侃.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 生命之痛 2004 年 10 月 17 日,北京 “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 2 人猝死,图 为参赛选手北京交通大学的刘红斌。警察及围观群众面对大学生猝 死的无奈与无助。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项美香.
现 场 心 肺 复 苏 术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C P R 现场心肺复苏术 CPR. 心肺复苏 概念 : 概念 :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即循环 和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后的急救。心肺复苏 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方法迅速抢 救心跳、呼吸骤停伤员的方法。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即循环 和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后的急救。心肺复苏.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节 心搏骤停 一、概述  心搏骤停( sudden cardiac arrest , SCA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1 心肺复苏新进展 桐乡一院急诊室 唐晓岚. 2  世界范围内,每年超过 1500 万死于心 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之原因的 主要元凶。  美国每年有 35 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每天约 1000 人发生死亡,而大概 70% 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 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心脏性猝死的发 生率为.
A utomated E xternal D efibrillators (自動體外電擊器) 之介紹及使用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 生命之痛 2004 年 10 月 17 日,北京 “ 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 2 人猝死,图 为参赛选手北京交通大学的刘红斌。警察及围观群众面对大学生猝 死的无奈与无助。
小学生急救小知识 长兴二小 S杨根S杨根 杨根山 急救的定义 急救是对於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 疾病的伤患,在紧急医疗救护人员 未达现场或送至医院治疗前,给予 立即的救护。
抢救室的管理及 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 第二节. 抢救 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短期内采取 的应急措施 危重病人 急、危、重疾病.
安徽省立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注册导师 王贵梅.  概述  重要性(非专业者)  流程 + 技术要点  注意事项  复苏有效指征  终止的条件  演练.
120 急救 科学规范开展 心肺复苏培训活动 北京急救中心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 LOGO 唐神医美国救人 2015 年 2 月 22 日, 北京 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 任唐子仁在美国南加 州圣地亚哥海洋公园 游玩时, 看见一美国妇 女突然倒地, 判断心脏 骤停, 一个人立即开始 心肺复苏十几分钟后,AED.
心肺复苏新概念新进展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朱俊. 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  现代心肺复苏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 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  2000 年首次制定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 治疗指南  2005 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治疗指南修订.
心肺复苏概述 ( CPR ) 启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 1 、紧急事件发生的位置(包括街道的 名称、办公室或房间的号码)。 2 、打 出求救电话的电话号码。 3 、发生了什 么事情 — 心脏病发作、车祸等。 4 、有 多少人需要帮助。 5 、患者的情况。 6 、 患者正接受何种形式的急救(例如心肺 复苏正在进行或者.
心肺复苏术(CPR) 星元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建华.
心 肺 复 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事故 急救教育与培训.
第11章 健康教育与保健措施.
珍惜生命 从你我做起 ——学习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PR)2015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李俊红.
2015年AHA(美国心脏协会) 《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要点
心肺复苏术CPR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白雪梅.
中興保全集團 立偉電子 AED推廣小組:蔡佳君 Mobile:
解读《2005国际心肺复苏 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国医大一院急诊科 史晓光
深圳市学生急救知识教育 ——心肺复苏术(CPR)操作.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 陈在荣.
三、简答题 1.简述腰麻后头痛发生的时间、最常见的部位和特点? 2.简述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措施? 3.叙述椎管内麻醉相关的护理诊断?
2010心肺复苏 (2010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實驗室急救 教育部安全衛生通識課程教材.
心肺复苏术.
常用抢救技术 现场急救 紧急除颤 高级救护 打电话 主讲:.
心肺复苏概述 (CPR).
2010新版 民眾版~CPR心肺復甦術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 隊員 蔡慶鴻.
2005 心肺復甦術之修訂 高雄榮總 急診部 陳志中 醫師.
資料來源
心肺復甦術 觀音鄉衛生所 徐培珊 護理師.
心脏骤停抢救进展 黄徳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心肺复苏与气道管理(1) 北京急救中心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淮南东方医院总院 心内二科 钱志刚.
呼救、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运送 急 诊 医 疗 服 务 体 系 院前急救 各专科绿色通 道抢救 手术室 院内急诊 危重病人监护 重症监护.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与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
标准化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双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王庆玲.
现场心肺复苏术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2015年新版国际心肺复苏 指南解析 左晓红 2016年6月2号.
让生命不再遗憾 浙江宁波 余晓岚.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刘辉
CPR+AED 教育訓練 集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小兒科急症.
2005基础生命支持(BLS) 及除颤器使用.
心 肺 复 苏 CPCR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王祥瑞.
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新北市政府勞動檢查處.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珍惜生命 从你我做起……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主讲人:莫月红
陳淑娟 安全教育 與 急救概述 健康與護理教師 資料來源: 紅十字會高級急救教練 1.行政院衛生署 臺灣急救教育推廣與諮詢中心急救指導員
Adult Basic Life Support
心肺复苏(2010)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金铭.
2015心肺复苏概述 (CPR).
秉德敬业 求真维新 心肺复苏术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復甦術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2015心肺复苏.
機上急救與設備 First aid/Emergency medical kits and AE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 肺 复 苏 术

心肺复苏术的发展历程 东汉张仲景 最早记载 1950年左右 西方救活先例 2000初步 有心肺复苏指南

主要内容 心肺复苏的原理 心肺复苏的概念 心肺复苏的步骤 浅谈小儿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概念 复 苏:复活、苏醒 = 死而复生 心肺复苏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

此处急救措施就是 胸外按压 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电击除颤 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 复自主搏动, 人工呼吸 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 “胸泵”学说-----胸腔为一封闭的腔,在胸腔上施压可以驱使血液流出胸腔,从而形成人工循环。

“心泵”学说-----胸外心脏按压时依靠胸骨传导力量直接挤压心脏而形成人工循环。

叫 Call the name 叫 Call the EMSS(120,911)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叫 即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①摇动肩部,大声呼叫其名字:“喂喂,你怎么啦?! ②时间<10秒>5秒 Call the name 即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①摇动肩部,大声呼叫其名字:“喂喂,你怎么啦?! ②时间<10秒>5秒 ③同时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心肺复苏颈动脉搏动识别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急、准、稳、快、全

错 误 正 确 C 按 压 方 法 将掌跟至于胸骨按 压点,按压时上半 身前倾,腕、肘、 肩关节伸直,以髋 关节为支点,垂直 circulation 将掌跟至于胸骨按 压点,按压时上半 身前倾,腕、肘、 肩关节伸直,以髋 关节为支点,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上 半身的重力进行按 压。 正 确 错 误 按 压 方 法

胸外按压的位置 胸骨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 交界处 为什么非要在这里 为什么要深度

5-6cm 为什么这个角度呢 图16 垂直向下按压 返回

胸外按压

高质量CPR 按压幅度:成人 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胸廓完全回弹( 按压/放松=1:1) 尽量较少中断,时间≤10S 避免过度通气

A 方 法 主要问题: 分泌物堵塞气道 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解决方法: 用口抠出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抬高舌根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 assessment airway A 仰头-抬颏法 主要问题: 分泌物堵塞气道 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方 法 托颌法 解决方法: 用口抠出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抬高舌根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3、用右手挤压球囊胸廓扩张,超过1s 。

人工通气的标准 送气量400-600ml。 频率:10-12次,每次送气1秒、间隔2秒。 以胸廓抬起为有效。 提示送气不要过快、过度,否则易引起胃胀气。

成人而言 按压与通气之比=30:2 5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立即检查复苏效果。 如无效即开始下一轮的心肺复苏。

CPR成功的指标 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 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面色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现场的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CPR进行期间,需要检查呼吸、循环体征的情况下,也不能停止超出过10秒钟。如有以下各项可考虑停止—— 1、病人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经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然 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4、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5、有合法医嘱或者家庭成员坚决拒绝并签字为证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时间密切相关: CPR开始的时间 CPR成功率 1分钟内 >90% 4分钟内 60% 1分钟内 >90% 4分钟内 60% 6分钟内 40% 8分钟内 20% 10分钟内 0%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 30秒—全身抽搐。 ●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 6 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强调“” 黄金8分钟

复苏流程梳理 6、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压额抬颏,人工辅助呼吸; 1、意识判断:呼叫拍肩 2、呼救:拨打120或者高声呼救; 3、检查:大动脉搏动 4、体位放置:平放 复苏位 5、人工循环:双手重叠胸外按压 6、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压额抬颏,人工辅助呼吸; 7、5和6交替进行(比例为30:2),直至病 人恢复或宣布死亡。

小儿心肺复苏术区别 部位:婴儿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稍下方 8岁以下儿童按压深度达到胸廓前后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 双人心肺复苏(成人),双人儿童,婴儿的按压比例为:15:2 新生儿顺序是A-B-C区别于成人的C-A-B

按流 程做 边处理 边呼叫 冷静判断 知识 灵活应用

2015 心肺复苏指南 解 读

2000年 第一个《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发表 2005年 《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0年 第一个《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发表 2005年 《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年 《2010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年 《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2015指南关注的主题 基本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急性冠脉综合征 儿童生命支持 新生儿复苏 培训、实施和团队 急救

指南更新主要内容 (急救系统及持续质量改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特殊复苏情况)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质量) Systems of Care an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急救系统及持续质量改进) Adult Basic Life Support an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质量) Alternative Techniques and Ancillary Devic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替代技术及辅助设备) Post-Cardiac Arrest Care (心搏骤停后治疗) Adult Advanced life support (成人高级生命支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急性冠脉综合征)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Resuscitation (特殊复苏情况) 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质量) 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 (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Neonatal Resuscitation (新生儿复苏) Education(培训) First aid(现场急救)

心搏骤停的评估 Sudden loss of consciousness意识突然丧失 No breathing or no normal breathing (ie, only gasping)没有呼吸或正常呼吸 Absence of a palpable pulse(大动脉搏动消失,非专业人员不要求检查该项) 注意: 1.建议同时检查脉搏和呼吸,5~10秒内完成; 2.医务人员一旦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简化的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早期心肺复苏--CAB 尽早除颤--“D” Defibrillation 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顺序,操作的时候要掌握原则,注意灵活性。 2000年指南中已经D 放在基本生命支持中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32

继续强调在社区实施公众启动除颤(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PAD)计划 PAD要求受过训练的社会人员,即使是远离EMSS的场所,也能在数分钟内使用就近预先准备的AED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 在5分钟内使用就近预先准备的AED仪对心跳骤停病人实施电击除颤 2000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亲自发表电视演讲,推广PAD计划,原因是一周前,一位参观白宫的客人,突发CA,正是由于在1999年安装了AED,才成功挽救了此人的性命。 实施公众除颤计划后,由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达到49%,这是以往最有效的紧急救援系统(EMS)救治存活率的2倍 33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建议施救者尽量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即通过手机)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高质量CPR 按压幅度:成人 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胸廓完全回弹( 按压/放松=1:1) 尽量较少中断,时间≤10S 避免过度通气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行)。

生存链「一分为二」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 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 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生存链 2015版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EMS System 在高达50%的心搏骤停患者中都未能识别引起意识丧失的真正原因 调度员电话辅助心肺复苏(Dispatcher-Assisted Telephone-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 应有针对性地培训调度员,使之能正确识别非正常呼吸,以提高成人心搏骤停的识别率 在高达50%的心搏骤停患者中都未能识别引起意识丧失的真正原因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先电击 or 先按压 2010 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最新版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CPR与除颤联合使用 理论上 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除颤前实施一段时间的CPR 除颤前,CPR 延长VF 持续的时间,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性 除颤后,继续CPR,保证有效血流灌注 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除颤前实施一段时间的CPR 联合使用的优势: CPR为心脏及大脑提供了少量但极为关键的血液供应。 CPR 延长VF 持续的时间,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性, 并使心脏重新恢复有效地节律跳动和对其它系统的血流灌注 除颤成功后的最初几分钟会出现心搏停止或心动过缓,心脏无效射血。继续CPR ,保证产生足够的灌注。 最近研究显示,只有25 %~40 %的患者在除颤后60 s 产生规则的心律,在这种情况下的有效灌注可能会更少。 如果室颤发生已有数分钟,心肌将耗尽氧气和能量,进行短时间的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能量,提高除颤成功的可能性。 44

对于有目击者、有可除颤心律的援外心搏骤停患者,可以实施最多3个循环的200次连续性胸外按压加被动给氧及辅助通气。

别再使劲按了! 2010 年的指南规定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 ≥ 100 次 / 分、深度 ≥ 5 厘米。临床上普遍存在按压过度的问题,如胸骨和肋骨骨折,同时,施救者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保证接下去的按压质量。新的指南提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该有足够的速率和按压幅度:按压速率为 100 - 120 次 / 分钟;幅度至少是 5 厘米,不超过 6 厘米。

纳洛酮的应用 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与纳洛酮。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呼吸正常或微弱,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给与肌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胸外按压需「有效」 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为了提高按压效率,减少按压中断十分必要,更新版指南提出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至少为 60%。

加压素被「除名」 2010 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可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而新版则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C-A-B 顺序仍需坚持 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循 2010 年版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心搏骤停后治疗—血流动力学目标 应避免和立刻纠正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 气管插管曾被认为是心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选择,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初始训练以及实践的经历,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在初步CPR和除颤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高级气道管理。并且在实施高级气道管理的时候需要有第二策略backup 就是球囊-面罩给氧。 并发症:口咽黏膜损伤,肺脏长时间无通气,耽误胸外按压,误插入食管或分支气管。 反复插管及插管失败都可影响心跳骤停复苏的预后 错误率为6-14% 误插或移位 喉镜 Continuous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recommended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assessment as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of confirming and monitoring correct placement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If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not available, an EDD or nonwaveform exhaled CO2 monitor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assessment is reasonable 使用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意识不清患者使用球囊-面罩无法改善通气 51

心搏骤停后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于疑似心源性心搏骤停且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应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气管插管曾被认为是心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选择,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初始训练以及实践的经历,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在初步CPR和除颤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高级气道管理。并且在实施高级气道管理的时候需要有第二策略backup 就是球囊-面罩给氧。 并发症:口咽黏膜损伤,肺脏长时间无通气,耽误胸外按压,误插入食管或分支气管。 反复插管及插管失败都可影响心跳骤停复苏的预后 错误率为6-14% 误插或移位 喉镜 Continuous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recommended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assessment as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of confirming and monitoring correct placement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If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not available, an EDD or nonwaveform exhaled CO2 monitor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assessment is reasonable 使用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意识不清患者使用球囊-面罩无法改善通气 52

进一步生命支持 B 一旦建立高级气道,可在不中断胸外按压的前提下,以每分钟10次的速度进行人工呼吸(每6秒钟通气一次) 气管插管曾被认为是心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选择,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初始训练以及实践的经历,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在初步CPR和除颤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高级气道管理。并且在实施高级气道管理的时候需要有第二策略backup 就是球囊-面罩给氧。 并发症:口咽黏膜损伤,肺脏长时间无通气,耽误胸外按压,误插入食管或分支气管。 反复插管及插管失败都可影响心跳骤停复苏的预后 错误率为6-14% 误插或移位 喉镜 Continuous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recommended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assessment as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of confirming and monitoring correct placement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If waveform capnography is not available, an EDD or nonwaveform exhaled CO2 monitor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assessment is reasonable 使用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意识不清患者使用球囊-面罩无法改善通气 53

Thumper 机 机械按压 心肺复苏替代技术及辅助设备 由活塞运动的按压器代替人工胸外按压。它可以减少复苏人员的疲劳,延长复苏时间。最大的优点是:始终保持一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避免人工按压由于疲劳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操作变动. 它的缺点是:胸骨骨折,价格昂贵,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 其巧妙而严谨的设计使心脏按摩与氧气输入同步、自动、准确、有效地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操作简捷,使单人现场抢救成为现实 no alternative technique or device in routine use has consistently been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CPR for out-of-hospital basic life support. 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常规性地使用该装置。使用这些装置(应用和摆放)可能延误或中断心肺复苏。在一些难以一直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例如做一些辅助检查用于诊断时)可以考虑使用上述装备。 Thumper 机 机械按压 54

压力分散带心肺复苏 (The AutoPulse) 压力分散带心肺复苏Load Distributing Band-CPR (e.g.The AutoPulse) is an automated, portable, battery-powered CPR device. It is a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composed of a constricting band and half backboard . 压力分散带心肺复苏 (The AutoPulse) 55

圆形手柄设计减轻手腕用力,有正负压力表显示,确保压缩深度在4-5厘米之间,真空杯中 心区域(红色)直径5-6厘米相当于人的掌根部面积. 装配有负压吸引装置的设备,能在胸部按压期间,主动吸抬前胸,以减少胸内压,增加静脉回流至心脏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for or against the routine use of ACD-CPR. ACD-CPR may be considered for use when providers are adequately trained and monitored 主动加压减压CPR 56

祝各位工作愉快 谢 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