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Advertisements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五章.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预防 预防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富饶的宜昌. 小组合作学习一  说说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 1 、先独立思考。  2 、小组讨论, 2 号做记录。  3 、展示交流。
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第四章 原腔动物 又称假体腔动物:原体腔;完全消化系 统;体表具角质膜;原肾排泄系统;雌 雄异体。.
巴洛克风格 与 荷兰市民绘画. 巴洛克 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 畸形的 珍珠 ” 。它是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 对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 格的一种贬称。巴洛克艺术发源 地是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 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它表现 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第二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生殖器、肛门与直肠检查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是全面体检的 一部分,有时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 某些病人不易接受此项检查,因此对有指征 的病人应耐心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重要 性,务必做到全面检查。被检查者若为女性, 男性医生必须有女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检查。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 共 120 条 )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中医外科学总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科 1 中医外科学 范围、命名及术语.
歷 代 佛 像 之 美 — 隋唐佛像 ( 下 )—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會長編輯 唐代藝術家充分掌握圓 熟的寫實性技法,以豐 腴為美為特質,佛像面 容圓滿端祥,身軀雄健 飽滿,神情莊嚴而慈祥。 唐朝著名的藝術家如閻 立本、尉遲乙僧、吳道 子、周舫、楊惠之和宋 法智等,都參與佛教藝 術,是我國佛教造像的.
理念是教育的灵魂 行动是成功的保证 咸阳底张学区小学段 课程改革研讨报告 2011年4月.
主题8 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讲课教师:关坤
消防知识进校园 珠海市公安消防局 贾博.
文艺类说明文阅读.
会 面 礼 仪 介绍礼仪 名片交换礼仪 握手礼仪 鞠躬礼 抱拳礼.
墨子選 非攻.
第四节 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山地土地分类与平原土地分类有共性,但有更多的差异性,即山地土地分类有许多特殊性,因此单列出来论述.
照相机成像原理 透镜成像原理 镜头 (调节物距) 带胶卷的照相机 光圈 胶卷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实验十二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野薑花有機生態教育農場 主講人 林進財.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深圳市罗湖中学 宋迎新.
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 任务六 伤害急救常识
《天津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办法》 介绍.
一條美麗的銀蠹魚 從水經注裡游出來-──亞弦 讓晶瑩剔透的文字,停駐在我們心中-淺談新詩教學
牛剖腹产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术后不孕的预防
科學科技動手學 方潤華小學上午校
工业区位因素 胶州二中 高绪军.
初级会计实务 第二章 负债(三) 主讲人:杨菠.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一場決定性戰役,秦將白起充分利用地利之便,採後退誘敵、合圍殲滅的戰術。
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 ,湖北浠水人,前新月派诗人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新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两部诗《红烛》(1923)《死水》(1928) 浓烈而真挚的爱国情思是其诗歌的灵魂。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肛裂 王雪.
——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3.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孔 子 內湖國小導讀活動 四年級 唐代所作的孔子画像.
幼托教師的在職教育訓練 第三組 498i0052蕭羽婷 498i0053 顏于淨 498i0058 黃祺婷 498i0059 林怡均
先天性斜颈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张洁静.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考点1】工业的区位因素 1.常见的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工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环境等。 2.影响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 列表分析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
第一章 国际私法的概念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国际私法的范围 第三节 国际私法的性质 第四节 国际私法的名称
第九课 第二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段精读.
大学生生理健康 主讲:曲晨菲.
完美的比例 教材設計者:利澤國中劉凱元老師.
近代化 小农经济,铁犁牛耕 古老 男耕女织,肩挑背驮 中国 君主专制,文化专制 农耕文明 闭关锁国,天朝上国 近代 西方 工业文明 经济工业化/城市化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1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第四课 恪守职业道德 我爱岗 我敬业.
第七章 诉讼参加人.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概况.
一、考试范围 二、考试要求 三、近几年中考题型及解答技巧 四、近来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五、采取的措施 六、中考热点复习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百草春生—养生瘦 易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讲人: 传播健康崇尚美丽.
思想政治选考数据分析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骆新华 2016、9、14.
吳福明教授 排球運動發展簡史 編制.
地球在宇宙中 史苏丹.
一條美麗的銀蠹魚 從水經注裡游出來-──亞弦 讓晶瑩剔透的文字,停駐在我們心中-淺談新詩教學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基础 第二节 原材料 第三节 其他存货 第四节 存货期末计量.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洮阳中学.
‧教材製作者: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 96級 黃莘丰
太和殿--穹隆圆顶.
成 本 会 计 学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07學年度第1期 學生重補修說明會.
2.2 数轴.
? Y A B Z X.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考纲说明 (一)自然灾害的概述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在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防灾与减灾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自然灾害概述1 2016.3.1

D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单选,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一(3)题。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单选,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D

A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一9 °C。 图2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C/10m计算,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一(3)题。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一9 °C。 图2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C/10m计算, 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单选,3分)    A. 24m               B. 40m                    C. 6m                   D. 60m A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4分)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一(3)题。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4分)     (3) 南坡(阳坡); 坡中部; 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任答两点) 

A 1.下列四了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单选,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 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必质等影响。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1)-(3)题。 1.下列四了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单选,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

D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 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必质等影响。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1)-(3)题。 2.与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损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单选,3分)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B.400mm年降水量线 C.水稻种植最北界线 D.1月0℃等温线 D

分析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4分)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 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必质等影响。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1)-(3)题。 分析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4分) 原因:降水集中在夏季;岩溶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田农业为主,需水量大 办法: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

灾 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况 1、概念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1、概念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 :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 故灾害。 灾 害 判断标准: ①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②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属性)

注意: (1)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活动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在它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补充: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二)财产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讯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间接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三)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但影响深远。如森林火灾、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的破坏

2.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确定。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因素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因素 影响 孕灾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灾害频发,灾情加重,如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大了沙尘暴的频度和强度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大;强度越小,灾情越小 受 灾 体 特 性 防灾意识 防灾意识强,能减小灾情 抗灾能力 抗灾能力强,灾情小 经济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高,密度大,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易损程度 受灾体不易受损,能减小灾情;易受损的受灾体灾情重 人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进入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放大”灾情,退出高风险区则“缩小”灾情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到乙图受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    。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说明人类应怎样 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1)在洪水高风险区,耕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

3、类型 成因和特点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4、特点 3、类型 成因和特点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4、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①广泛性: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 有可能发生。 ②区域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频率不同。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 (4)联系性  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危害的严重性:地震、干旱、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可以防御。

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二、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 1、干旱和旱灾 干旱 旱灾 概念 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 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关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 (夏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的锋面,形成大范围降雨,锋面雨带位于“副高”的西北侧,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30-35°N 22-25°N 影响: 夏季风 副高 雨带 影响 强 快 北涝南旱 弱 慢 南涝北旱 15°~20°N

(1)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具体分析: ①气候因子、天气系统角度原因导致降水少;蒸发强 a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b季风气候、草原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大 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a不同地区水土资源的匹配不平衡 b地形、地质等对存储时间、空间的影响 ③社会经济因素对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的提高 a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 b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 ④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加重干旱程度 其他:水利设施问题(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 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

(2)分布 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中国: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集中 的东部季风气候区;华北、东北地区:春旱、 春夏连旱;长江以南地区:伏旱;西南地区: 冬春连旱 (3)中国干旱的特点: ①出现次数多 ②持续时间长 ③影响范围广 ④北方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

(4)危害 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 ②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航运中断,发电量少等 ③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④社会动荡 ⑤产生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 (5)措施 ①兴修水利 ②节约用水 ③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人工增雨 ④种植耐旱作物 ⑤加强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⑥调整农业结构与布局

-23-

-24-

-25-

2.洪涝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①气候天气系统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 (锋面雨带和台风) ②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具体分析: ①气候天气系统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 (锋面雨带和台风) ②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 ③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道弯曲、人海口 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⑤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2)分布 全球:亚洲东部、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沿海、 沿河、沿湖地区 中国:多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特别是八大河流域(长江、 黄河、淮河、海河、珠江、嫩江、松花江、辽河) 我国洪涝时空分布特点: 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3)危害 ①危害农作物,造成其减产或绝收 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 设施等,对工农业各部门造成破坏和经济损失 ③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失踪和伤亡

(4)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 ③修建水利工程(水库) ④建设蓄洪、分洪工程 ⑤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⑥开挖新的入海口 ⑦裁弯取直 ⑧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⑴根据上图,概括我国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 ⑵我国的大江大河治理难度之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简析长江、黄河多发洪灾的共同自然地理背景。

类别 序号 措施 适用主要河段 “疏” 例 截弯取直 中游 ① ② “堵” 材料二:传说鲧、禹父子治水成败在于“堵”“疏”之别。我国数千年的治水 实践证明:“堵”、“疏”都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 辨证施治。 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仿照表中例子,列举“堵”和“疏”的措施 类别 序号 措施 适用主要河段 “疏” 例 截弯取直 中游 ① ② “堵” ⑴频率高;范围广;危害大 ⑵地处东亚季风区内,降水的变率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形成“地上河”(“悬河”)易溃口泛滥;河床物质疏松,汛期时水流急,容易冲决改道。 ⑶“疏”①疏浚河道——中下游 ②修建分洪区——中下游 ③开挖入海河道——下游 ④引水灌溉——全流域 ⑤利用天然湖泊蓄洪——中下游 “堵”①修建水库——中上游(干支流中上游) ②植物造林——全流域 ③加固堤防——中下游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4分)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导致全城内涝,交通瘫痪、人车被淹、损失百亿……北京变成了“游泳池”,“下雨天到北京来看海”、“汽车成了潜水艇”,成为网友们对这一现象的调侃。 (1)试分析北京市内涝严重的原因。(6分) (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任答3点)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4分) (2)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渗水功能;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暴雨天气的预报和监测;加强暴雨天气的预警;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建设时多铺设透水砖(透水材料铺设)。(任答4点4分)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 时间延长等。

(1)成因——热带海洋上发生的强烈空气涡旋 3、热带气旋(台风) (1)成因——热带海洋上发生的强烈空气涡旋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具体分析: ①热力条件:广阔暖洋面(比较高的温度>26℃) ②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水汽 ③动力条件: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度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2)分布 全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 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中国时空分布特点: ①每年5—10月,尤以7—9月最多(夏秋季节) ②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可影响到北方甚至内陆

①形成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3)影响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①形成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②带来充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生长,还可以缓解旱情,为人们降温解暑。 (4)登陆路径 向西:过南海 菲 律 宾 以 东 洋 面 广东、海南沿海或越南沿海 向西北:过台湾岛、琉球群岛 福建、浙江、江苏沿海 转向:先向西北后转向东北 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5)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营造沿海防护林 ③及时并有计划地转移和安置广大民众 ④加强对交通、通讯和供电等部门的管理 ⑤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2011)“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l0分) 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1为 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3)题。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3分)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山东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3分) A.东面 B.南面 C.西面 D.北面 (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4分)   参考答案:自然灾害与防治: (1)B (2)A (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4、寒潮 (1)成因——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气温较低的冷气流 侵袭现象 (2)源地: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纬度高、地势高、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很低,形成 强大的冷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大,冬季风强劲南下形成快 行冷锋,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冰冻等天气。 (3)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 范围广 (4)分布: 冬半年(秋末、冬末春初) 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 (纬度、距冬季风源地远近、地形) 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 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 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5)影响 过:①对北方农作物和南方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经济 林木、牲畜造成冻害 ②造成“白灾”,引起沙暴 ③对交通运输、通信、输电线路和建筑物等造成不良影响 ④影响人体健康 功:①低温不利于害虫的越冬,能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过冬 ③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 有利于降低来年的旱情,利于春播和作物生长 ④能带来风力资源 (6)措施 ①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②做好防寒准备

(1)指出“倒春寒”发生的时间与农业受灾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9分) “倒春寒”主要指侯均温(5天为一侯)超过1 0℃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周以上的前暖后冷的天气现象。2—4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清明节之后,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寒能力下降。图19示意倒春寒发生的时间与农业受灾程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倒春寒”发生的时间与农业受灾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9分) (1)清明节前受灾程度较低,清明节后受灾程度显著上升。(3分)清明节后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或播种面积大)(2分),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进入开花授粉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2分)出现倒春寒天气,就导致大面积烂秧、死苗果树开花结果率低,受灾程度高。(2分) (2)简述倒春寒的防治措施。  (6分) (2)加强“倒春寒”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加强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田间管理(可答深水护秧,夜灌日排、晴排雨灌等灌水保温的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采取地膜、温室保温;对果树加强培根、施肥等。

(2013高考题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解题思路】 ⑴可从影响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原因可结合图中相关信息,P地三面环山向北侧敞开,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在P大量堆积,造成严重冷冻灾害。 ⑵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方面答题。 【试题立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引导考生关注热点,热爱家乡,学以致用。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  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4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1)主要分布在山区。(2分) 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2分)   (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2分)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2分)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2分)

1、冬春季节冬季风强劲(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2、春季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地面沙源多 3、土质疏松 4、植被稀疏 5、人为:三度 沙尘暴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 华北沙尘暴: 1、冬春季节冬季风强劲(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2、春季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地面沙源多 3、土质疏松 4、植被稀疏 5、人为:三度 有利:促进降水;形成土壤;减弱酸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 不利:污染大气环境,降低大气能见度;掩埋或损毁各种地表物;加剧土地沙漠化。 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防风沙伤害,可戴口罩,围纱巾等。

(2012)“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  龙卷风   ②  海啸      ③  飓风      ④  暴风雪 B.①  海啸     ②  暴风雪   ③  龙卷风     ④  飓风 C.①  海啸     ②  飓风      ③  龙卷风    ④  暴风雪 D.①  飓风       ②  龙卷风      ③  暴风雪    ④  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  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 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答案】: 题号:12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我国气象灾害时空分布

三、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分布广、危害大) 1、地震 地震 概念和 形成原因 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 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 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构造地震基本概念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 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 曲线称为等震线。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灾情具体分析因素: 1、震级 2、震源深度 3、震中距 4、建筑物抗震性 5、地质构造 6、发生时间 7、人口密度 8、经济发达程度 9、防抗震能力、防灾减灾意识 (我国)东重西轻(原因: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度大;西部人烟稀少) 因震死亡人数减少(原因: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抗震能力提高), 经济损失加重(原因: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1)成因——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使大地突然发生震动 具体分析: 板块交界处或断裂构造带,地壳活动强烈 中国多地震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的交会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之间。 (2)分布 世界: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 中国:分布广且不均;西部多、东部少;地震呈带状 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3)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 ②频率高、强度大 ③震源浅、危害大 (4)危害 ①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②破坏房屋、交通、通讯线路及其他工程设施 ③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 性物质扩散 ④引起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源深度约33公里。截止到2010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192人。 材料二 青海广播网讯(4月15日),未来一周玉树震区和救灾沿线将出现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根据气象预报,22号白天到23号夜间,玉树震区仍然阴天有中雪。西宁到共和沿线有小阵雨,共和到清水河沿线有小雨雪,清水河到玉树公路沿线阴天有中雪,有6到7级偏西风,山口地区最大风力可达8到9级。 材料三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l5公里。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超过l0万人。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 (2)结合图片和材料信息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6分) (1)玉树较海地①震级相对小;②地广人稀;③震源深度深。(答出2条得4分,反之亦可) (2)①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存在严重的高原反应;②地形非常复杂,主要受灾地点沿峡谷地带分布,交通困难;③天气条件恶劣,陆路,航空受阻;④地理位置偏僻 地广人稀(答对3条得6分)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 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不同点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特点 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 时空规律 时间上: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重灾区。)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 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不同点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2)分布 世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 奥地利、印度、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山区 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瑞士、美国、秘鲁、智利等国 的山区 中国: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东部较为稀疏,西部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 密集区(四川、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 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 山一线为界,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 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 状或片状分布,以东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 海南山地,呈零星分布。 时间上:每年6-8月(夏季)

(3)原因分析 ①地形崎岖陡峻 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地质构造、风化作用等) ③短时间内大量水流(气候——暴雨、冰雪融水) ④人为因素(植被破坏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工程活动) (4)危害 ①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 和河道阻塞,造成人员伤亡 ②对城镇、矿山、乡村产生毁灭性冲淤(泥石流) (5)措施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 体系 ③实施一些护坡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④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4.(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2013高考题山东卷)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l)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 阻塞河道。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三个地区之一,读图3回答问题: S≥1000 累计地面沉降量S/mm 600≤S<1000 200≤S<600 S<200或未沉降 1986年 常州市 无锡市 苏州市 1991年 1999年 图3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量累计变化情况图 (1)描述自1986年至1999年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变化特征。(6分) (2)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4分) (1)从1986年至1999年沉降分布区由分散逐步连成片;(2分)地面沉降由城市向四周扩展;(2分)许多地区累计沉降量的数值越来越大。(2分) (2)过度开采地下水;(2分)房屋建筑越来越高;(2分) 泥沙沉积而成,土层相对松软。(2分)(三点任答两点,共4分)

四、海洋灾害 1、风暴潮 (1)成因——由热带气旋或温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 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影响因素: ①大气运动——气旋活动频繁及强弱 ②风向及风力 ③天体引潮力 ④位置 ⑤河川径流的顶托 (2)分布 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3)温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对比 时间上:冬春季节 夏秋季节 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 增水过程比较平缓 增水高度较低 (4)危害 ①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对海产养殖破坏严重 ②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 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5)措施 ①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监测系统 ②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 ③加固海岸堤坝 ④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

材料一: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我国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图。 材料二:中央台消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07年3月3日发布风暴潮、海浪一级紧急警报。受强冷空气等的影响,渤海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风暴潮。

(3)结合材料和当地环境特点简要分析这次严重风暴潮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对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灾害的原因。(3分) (1)图中A处位于我国4个边缘海中的________海。图中A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图中B天气系统控制地区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分) (2)渤海海域风暴潮灾害分布特点是:渤海________________部受风暴潮影响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受风暴潮影响较小;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日渤海海区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3分) (3)结合材料和当地环境特点简要分析这次严重风暴潮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对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灾害的原因。(3分) ①气象原因 ②天文原因 ③滨海陆地地形原因 (1)(3分) 黄 锋面气旋(气旋、低压)天气晴朗、寒冷 (2)(3分)西南 东北 偏北(偏东北) (3)(3分)①气象原因:渤海地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风浪大 ②天文原因:时值农历正月十四,即将出现天文大潮,潮汐与风暴叠加,抬高了潮水位 ③滨海陆地地形原因:滨海地区地势低平,易受风暴潮侵袭。 (4)(3分)①威胁海上航行安全 ②影响海洋水产养殖和海上捕捞 ③对海堤及沿海海岸工程造成破坏 ④威胁海上石油生产安全 ⑤风暴潮水可能淹没码头、仓库及沿海工农业设施,破坏工农业生产 ⑥风暴潮对海岸侵蚀加大,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⑦海水入侵,造成河水和地下水水质变差。

2、海啸 (1)成因——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 形成的巨大波浪 具体分析:板块交界处,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 (2)特点: ①速度快,来势猛 ②靠近浅水区域,波长显著缩短,波高迅速增加 ③危害大 (3)危害 船只颠覆、港口设施摧毁,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3、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产 生活废水排放多,加上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 扩大,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 危害: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污水治理达标后排放入海; 采用相应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治理赤潮污 染等

五、生物灾害 1、成因——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1)特点: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区域差异大 ①气候条件 ②生态环境 ③作物种类 ④耕作栽培制度 (2)类型(农牧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3)我国的虫灾 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 原因分析: ①气象(蝗虫:洪涝以后的水位降落和干旱 黏虫:湿度大 蚜虫:低温) ②农作物 ③害虫天敌

病害 类型 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危害 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①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②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 ③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棉花产区(黄河流域和新疆棉产区最严重)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虫害 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 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常见的森林虫害 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 松毛虫。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生物入侵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 危害: 破坏新栖息地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

蝗灾 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危害 ①蚕食农作物、草原、树木等,引起生态环境退化②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损失严重 (由于飞蝗具有群聚和群迁习性,飞蝗常常暴食,只需片刻工夫便可把一大片庄稼吃光。四大类型:内涝蝗灾面积最大)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夜晚篝火焚烧

(4)我国的鼠灾 危害: ①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生产 ②加剧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③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 ④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鼠灾监测;人工诱捕;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利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