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章節內容 前言 世界經濟的所得、財富與成長 開發中國家的結構特性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東亞:成功與危機 開發中國家危機的課題 全球資本流動與所得分配:地理位置決定命運嗎?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前言 開發中國家的總體經濟問題影響全世界經濟的穩定性 在二次大戰之後,開發中國家與工業化國家之間的經濟相依性日趨緊密 本章討論開發中國家的總體經濟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已開發國家所造成的影響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
世界經濟的所得、財富與成長 1/6 貧富的差異 整個世界經濟根據平均每人所得高低可分為四類: 低所得國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與其鄰國,以及接近撒哈拉沙漠的許多非洲國家) 中低所得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的小國、前蘇聯集團國家,以及大多數的非洲國家)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4
世界經濟的所得、財富與成長 2/6 中高所得國家(包括拉丁美洲的大國、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土耳其、南非、波蘭、匈牙利、捷克與斯洛伐克) 高所得國家(包括富裕的工業國家,以及少數非常幸運的開發中國家如以色列、新加坡等)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表22-1:2005年四種不同群體國家之 經濟福利指標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6
世界經濟的所得、財富與成長 4/6 隨著時間過往,世界所得差距有縮小嗎? 工業化國家在其每人平均所得上顯示有收斂的情況 開發中國家的每人平均所得並未如工業化國家有收斂的情況 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的所得成長相當緩慢 東亞國家則是成長快速而超過工業化國家,因而有收斂的情況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7
表22-2:1960~2000年選擇性國家之 每人產出(以2000年美元計算) 1/2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8
表22-2:1960~2000年選擇性國家之 每人產出(以2000年美元計算) 2/2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結構特性 1/2 大部分開發中國家有下列所舉的部分特性: 政府對經濟體系大規模直接控制的歷史 因政府企圖自經濟體系壓榨出高額「鑄幣權」,而有高度通貨膨脹的歷史 許多機構信用薄弱與未發展的資本市場 釘住匯率與交易或資本的管制 大量依賴初級產品的出口 貪污腐敗程度很高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10
圖22-1:貪污腐敗與每人所得 貪污腐敗反項指標(最廉潔者=10) 美國 每年每人產出(以2000年之美元計算)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1/14 資本流入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因素 許多開發中國家取得自國外資本的大量流入,因而背上沉重的債務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可以造就使借貸雙方都變得更好的貿易利得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12
表22-3:1973~2007年國家之經常帳餘額 (10億美元)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3/14 倒帳(default)的問題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有時會導致倒帳危機 倒帳的定義:在沒有在貸款國的同意之下,借款國不根據貸款契約的計畫來還款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14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4/14 借款給開發中國家的歷史 十九世紀初期 許多美洲國家拒絕償還向歐洲借款,以用於融通運河興建的貸款 整個十九世紀 拉丁美洲在整個十九世紀都為償債問題所困擾,而在1890年擴散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Baring Crisis)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15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5/14 1917年 俄羅斯新共產政府拒繳先前統治者所欠下的國外債務 經濟大蕭條時期 (1930年代) 幾乎每個開發中國家都無法償付其外債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6/14 其他資本流入的形式 開發中國家彌補對外逆差的五種主要管道 債券融資 銀行貸款 官方貸款 直接對外投資 公司股東的投資組合投資 因開發中國家民營化的努力而更加增強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17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7/14 上述五種融資管道亦可分成兩類: 債務融資 債券、銀行和官方融資 股權融資 直接對外投資與股票的投資組合購買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18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8/14 貧窮的原罪(original sin)問題 富有國家在進行借款時,通常是以他們自己的貨幣計價。當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時,以這些貨幣計價的負債價值並不會增加,但是以這些貨幣計價的資產價值則是會增加 開發中國家的外債都是以主要國家貨幣作為計價單位,例如美元、歐元與日圓。當貧窮國家的貨幣相對貶值時,淨外債的本國貨幣價值將會上升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9/14 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 1980年代初期世界經濟大衰退引起開發中國家的債務危機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在1979年採取強硬的反通貨膨脹貨幣政策,導致世界經濟在1981年陷入衰退: 工業化國家總合需求的下降對開發中國家造成了直接的負面衝擊 債務國有立即且驚人的利息負擔要償還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0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10/14 美元在外匯市場大幅升值,導致美元負債的實質負擔提高 原物料價格的崩落造成許多貧窮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 1982年8月墨西哥宣告該國中央銀行無法繼續償還其800億美元的外債時,外債危機開始發生 在1986年年底,有超過40個國家遭遇嚴重的外部金融問題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11/14 改革、資本流入與危機的捲土重來 阿根廷 1970年代:透過爬行釘住匯率制度,來穩定通貨膨脹並不成功 1980年代:成功實施了包含通貨改革、物價控制與其他措施等穩定通貨膨脹的計畫 1990年代:採取「通貨委員會制度」(披索釘住美元) 2001~2002年:拒付債款,且在2001年1月放棄了披索與美元間的掛勾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2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12/14 巴西 1980年代:遭受不可收拾的通貨膨脹,且在穩定政策與通貨改革上有多次的失敗,使得該國花了更久的時間才控制住通貨膨脹 1990年代─引進一種新的通貨:雷阿爾來釘住美元,以高利率來保護新的匯率,之後改採向上的固定爬行釘住制度。其年通貨膨脹率下降至1997年時低於10%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3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13/14 智利 1980年代:爬行釘住形式的匯率制度是用來逐漸降低通貨膨脹 1990~1997年:智利的GDP年成長率平均高於8%;同時通貨膨脹率到1997年只有6%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14/14 墨西哥 1987年:採行了大規模的穩定與改革計畫,固定披索對美元的匯率,在匯率目標區內積極削減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 1989~1991年:改為爬行釘住制度,並訂定匯率目標區間 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而使得通貨膨脹率降至7%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5
東亞:成功與危機 1/6 東亞經濟奇蹟 直到1997年為止,東亞國家有著非常快速的成長 東亞經濟奇蹟的原因 高比例的儲蓄與投資 沒有自由貿易,至少開放程度很高,並與世界市場高度整合 勞動力之間教育水準的快速改善 穩定的總體經濟環境 沒有高度的通貨膨脹或嚴重的經濟衰退 貿易佔GDP比例很高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6
表22-4:東亞國家經常帳餘額/GDP (年平均佔GDP的百分比)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7
東亞:成功與危機 3/6 亞洲的弱點 在1997年金融風暴之下,亞洲經濟結構的三個弱點變得很明顯: 生產力 生產投入快速成長,但是每一單位投入的產出並沒有相對增加 銀行業務的紀律 銀行業務紀律的缺乏 法律架構 缺乏好的法律架構處理危困中的公司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8
東亞:成功與危機 4/6 亞洲金融風暴 從1997年7月2日泰銖貶值開始發生 泰銖的大幅貶值使得馬來西亞、印尼與南韓的通貨隨之受到投機性攻擊 除了馬來西亞之外,這些受難的國家都轉向國際貨幣基金尋求援助 亞洲的衰退是呈現V字型:在1998年產出大幅緊縮之後,在1999年因通貨貶值而激勵較高的出口之下,而得以恢復成長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29
東亞:成功與危機 5/6 其他開發中地區的危機 俄羅斯的危機 1989年:擺脫共產主義的規則,而從中央計畫經濟配置轉為擁抱市場經濟 這些轉變包括快速的通貨膨脹、產出的大幅下降及失業 1997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的信用貸款協助下,該國政府設法穩定盧布的幣值與降低通貨膨脹 2000年:快速成長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0
表22-5:1991~2003年俄羅斯與波蘭的 實質產出成長率與通貨膨脹率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1
開發中國家危機的課題 開發中國家危機的課題總結如下: 選擇正確的匯率制度 銀行體系的重要性 改革措施合宜的順序 擴散效果的重要性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2
世界金融結構的改革 1/6 亞洲經濟危機與其造成的效應,使得許多人認知到國際貨幣體系應該重新審視的迫切性,其有兩個原因: 亞洲國家在金融風暴之前問題甚少,而其問題似乎主要起因於其與世界資本市場的連結性 透過國際資本市場所展現的擴散效果相當強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3
世界金融結構的改革 2/6 資本移動與匯率制度的三難 開放經濟體系基本總體經濟政策三難的困境 貨幣政策的獨立自主性 匯率的穩定 資本的自由移動 只能同時達成其中的兩個目標 對典型的開發中國家而言,匯率穩定比在已開發國家還重要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4
圖22-2:開放經濟體系下政策的三難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5
世界金融結構的改革 4/6 世界金融結構改革的建議,可歸納為預防性措施或事後措施 預防性措施(prophylactic measures) 典型的建議包含下列的要求: 更透明化 更堅固的銀行體系 增加信用額度 增加股權資本相對於債務資金的流入 這些不同的措施其有效性備受爭議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6
世界金融結構的改革 5/6 危機中的希望 事後措施 IMF應更快速地提供更多的資金 國際「第十一章」機制(此為美國破產法相關條款的名稱)的建議提供了一個正常的程序:一國可以求助於國際立法機構以暫停支付其債務,並協商出一個解決之道,使其得以有更多時間還款,或在特殊情況下可取消部分的債務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7
世界金融結構的改革 6/6 混淆不清的未來 幾年以後,開發中國家將會採行下列的一種情況: 浮動匯率 資本管制 通貨委員會 放棄本國通貨,而採用美元或歐元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38
案例分析:價值被低估的人民幣 1/4 中國為提升出口競爭力而採行固定匯率 圖22-3顯示,自1998年後的7年,人民幣始終固定在一美元兌換8.28元的匯率水準。在面臨美國國會的貿易制裁壓力下,中國才在2005年7月升值了2.1%,並允許此一匯率水準在很小的範圍內波動且緩慢的升值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圖22-3:1998~2007年人民幣/美元匯率走勢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案例分析:價值被低估的人民幣 3/4 圖22-4說明,中國面臨大量的對外順差以及通貨膨脹壓力,藉由提高國內總吸納以及貨幣升值,中國可以在失業率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重新回到內、外部均衡。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圖22-4:中國經濟的均衡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全球資本流動與所得分配:地理位置 決定命運嗎? 1/3 造成貧窮的原因 地理條件 政府機構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43
全球資本流動與所得分配:地理位置 決定命運嗎? 2/3 地理條件 一國的實質環境的面貌,包括天氣、土壤類型、疾病與地理可及性等,決定該國長期的經濟績效 從事國際貿易的機會,例如被群山環繞的內陸國家與其他國家貿易的機會相對較少,其發展也比擁有優良海港、可航行的內陸河道,以及便捷旅遊道路的國家來得差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全球資本流動與所得分配:地理位置 決定命運嗎? 3/3 政府機構 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政府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因為這種保護將會提高廠商投資與創新的誘因,進一步促進經濟成長。 國際金融 Chapter 22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