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教材 《宏观经济学》 何伟军 曾宇平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Advertisements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经济学概论 第八讲 国民收入决定 开始.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
国民收入核算中 几个主要指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房地产管理 Real Estate Management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日期:2007/10/18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卖出价 基准价 中行折算价 发布时间 英镑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展望 Rec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Chapter1 金融与经济.
宏观经济学绪论 肖 旭 大连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工 资 把工资问题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一看, 会是怎样? 配乐: 樱桃树下 摘自刘植荣的文章《世界工资研究》   请点击鼠标观看.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 赤字的经济效应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第二章 宏观经济总量及其测度.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主要衡量指标 第一节 GDP和GNP.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第 2 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I): 国民收入核算
Chapter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2.1 何谓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具体界定: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授课对象:经贸英语系2002级 任课教师: 齐俊妍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编辑:石福刚 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和基本原理;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化工品种做多思路依旧 新湖期货化工团队 发言人 刘丹 Effective Presentation Structure.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Sssss.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宏观经济学 教材 《宏观经济学》 何伟军 曾宇平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主要内容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四、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五、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局者难,当大局更难。2008年南方雪灾是一剂催化剂,把各种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煤电油运危机是中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积累下来问题的总爆发。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不行,不升值也不行。升值意味着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缩水,同时也对依赖出口的相关产业产生打击;不升值会加剧贸易顺差,央行要被动吸纳更多美元,投放更多人民币,这样又会造成更严重通胀。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破6.30 创汇改以来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2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937元,1欧元对人民币8.359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1026元,1港元对人民币0.81150元, 1英镑对人民币9.9494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6.771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6.3215元,人民币1元对0.47937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4.7207俄罗斯卢布。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利率:加息不行,不加息也不行。加息会使人民币和美元息差加大,造成人民币面临更大升值压力;不加息又无法有效遏制通胀。 能源价格:油电气煤价格加不行,不加也不行。加价会加剧通胀,能源价格上涨会很快传导到所有行业,造成全面通胀;不加价又会使能源生产企业无法消化上升的成本,无法理顺供需矛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2年2月8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2011年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上调3分钱,上网电价全国平均上调2分5。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燃油税:开征不行,不开征也不行。开征面临很多现实困难,现有的利益格局将会被打破;不开征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目标。 股市:升也不行,不升也不行。股市上涨会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经济大起大落的隐患;股市不上涨,股市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国企改革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又会难以为继。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房地产:房价涨不行,不涨也不行。房价涨老百姓难以承受,高房价最终会拉高人力成本,并最终拉高各行业投资成本;房价不涨又会影响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发展。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各种表象的背后所蕴含的经济规律只有一个:理性人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经济学就是研究理性人的两难选择问题的。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经济学,了解经济学运行一般的规律,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更好的选择,只是决策者所处位置不同,选择的结果影响的范围不同而已。作为一国领导者,其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国家经济的增长放慢,甚至衰退。黎民百姓所做选择,虽然影响面比较小,但直接决定其成败,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投资失误,倾家荡产。顺水行舟,不费吹灰之力。顺经济大势而行,往往易于成功。逆宏观经济大势而行,难于成功。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作为大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知识,掌握一些分析宏观经济的手段,探寻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对我们将终生受用。

一、引言:左右为难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被动、经济增长等的相互关系问题。它通过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利息率、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汇率、国际收支等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由众多经济主体组成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方式与规律。萨缪尔森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体经济行为。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简称GDP):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GDP衡量的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GDP衡量的是现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并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交易。 GDP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内,遵循的是国土原则。 。

2000——2010年的GDP(单位:万亿元)

专栏:中国GDP“万亿俱乐部” 广东省成为首个5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江苏、山东紧随其后,突破4万亿元。   广东省成为首个5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江苏、山东紧随其后,突破4万亿元。   “2万亿俱乐部”和“万亿俱乐部”扩编:随着四川和辽宁携手进入,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增加到了4个;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6省份首次迈入万亿元门槛。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已达23个。   GDP“万亿俱乐部”已形成三个梯队:3万亿~5万亿元为第一梯队,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万亿—3万亿元为第二梯队,分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四川;1万亿~2万亿元为第三梯队,6省份的加盟,让第三梯队成员迅速壮大,达到15个,分别是: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简称GNP),它的统计遵循的是国民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中国人在国外工作的收入应计入GNP,而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的收入就不能计入中国的GNP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2、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按照计算时采用的是现行价格还是不变价格,国民(内)生产总值又分为名义国民(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内)生产总值。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3、GDP核算方法(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增值法(Value Added Approach):是厂商销售产品所得收益减去从其他厂商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和。 GDP=厂商1增加价值+厂商2增加价值+···+厂商N增加价值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收入流向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如考虑个体户收入,则: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利润+业主收入

4、国民产出的四个主要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简称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s,简称NNP)。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PDI)。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国民生产总值 减去: 资本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 1、间接税 2、企业未分配利润 3、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加上: 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 减去 个人所得税 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5、总需求与总供给 (1)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支付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总量。反映的是经济中不同经济实体的总支出。 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2)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总的生产能力,也可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总供给包括:消费、储蓄、税收和进口。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是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在内容上可区分为四大部分:有关国民收入的度量,即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决定,即静态宏观经济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变动,即动态宏观经济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管制,即宏观经济政策学。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2、通货膨胀与失业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包括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三个部分。失业理论主要有失业的分类、失业的原因以及对付失业的政策。 通货膨胀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政策主张。 失业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作用的“增长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经济周期理论探讨经济周期的类型、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等现实经济提出的课题。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4、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从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的角度,特别是从物品(商品和劳务)、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开放下国民收入的决定与调节,是开放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2012年1月5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说,2011年中国外贸总体增长较快,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6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贸易顺差继续收窄,预计在160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3.1%降至2%左右。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5、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各级政府的支付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经济运行。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就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力求回答“是什么” 规范分析涉及已有的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状态做出是非曲直的主观价值判断,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2、流量与存量分析 存量分析,主要是在分析中涉及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总量。比如,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历史性分析和比较中涉及的年度总量值,某一特定时点的货币总量等等。 流量分析,是指经济分析中所涉及的某一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的变动总量,这往往表现为以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经济变动(活动)量的总值的形式。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3、均衡分析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均均衡状态。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从自然科学中借用来的。在物理学中,均衡可以指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若干对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经济中,均衡的这层意思基本上保留下来了。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是指经济分析中并不特意涉及到时间的差别和影响,或者说只关注于某一时刻的经济状态分析,而不涉及经济变动或者变动的过程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只涉及两个或者多个时点上的经济对象的性质、状态、特征等的比较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5、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时我们分析的对象和因素会集中在同一个当前时期内,这种分析就叫做即期分析。 在另外的时候,我们的分析对象和因素则分布在不同的时期内,因而我们的分析就会涉及到两个或者更多的时期。这种分析就是跨时期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6、总量分析 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 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7、宏观经济模型分析 凯恩斯主义产生之前在研究经济周期这一宏观经济问题时就运用差分方和微分方程的模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现代数学的发展,已经逐步边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宏观经济模型体系,并以这种模型体系形成现代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五、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1、简单经济的情况 商品市场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销售收入 消费支出 要素成本 要素收入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商品和服务 商品流 货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输入

2、两部门经济流程——考虑漏出与注入 商品市场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销售收入 消费支出 要素成本 要素收入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商品和服务 商品流 货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输入 资本市场 证劵投资 储蓄

3、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 商品市场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 政府部门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销售收入 消费支出 要素成本 要素收入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商品流 货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输入 资本市场 证劵投资 储蓄 政府部门 货币发行 公债发行 直接税 间接税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

4、包括国外部门的情况 要素市场 家庭部门 厂商部门 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 政府部门 国际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销售收入 消费支出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要素成本 要素收入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商品流 货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输入 资本市场 证劵投资 储蓄 政府部门 货币发行 公债发行 产品及资本往来 间接税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 国际市场 政府进口 关税 居民进出口 直接税

本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