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隋代文学 考纲要求:识记:①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课文重点:P.234-235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隋代文学 考纲要求:识记:②卢思道《从军行》。③薛道衡《昔昔盐》。 课文重点:P.234-235 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 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隋代文学 考纲要求:识记:④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⑤无名氏《送别》。 课文重点:P.235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虽无精深隽永的情韵而耐人寻味,然其白描语言清明而不淫丽绮靡。 《送别》诗的出现:代表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诗歌新潮流,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和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隋代文学 考纲要求:应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课文重点:P.234 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诗为作诗而作诗。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考纲要求:识记:①李世民《辽东山夜临秋》。②虞世南《蝉》。 课文重点:P.234 ①李世民《辽东山夜临秋》:“烟生遥岩隐,月落半崖阴。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此诗是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到达辽东境内在大军中写的。 ②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托物寓意,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考纲要求:识记:③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④王绩《野望》。 课文重点:P.234 ③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此诗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④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这是较早的合格的五言律诗代表作,也是王绩的代表作。诗中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考纲要求:识记:⑤ “初唐四杰”及其代表作。 课文重点:P.237-238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咏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考纲要求:理解:①上官体。②王绩的诗境。 课文重点:P.236 ①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在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新生代的宫廷诗人。“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这种绮错婉媚、重视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五言诗,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人称为“上官体”。 ②王绩的诗境:王绩的诗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考纲要求:应用:①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 课文重点:P.237 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写景技巧,洗削了南朝诗的浮艳雕琢。 局限: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考纲要求:应用:②“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不同个性特点。 课文重点:P.237-238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 一、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充分表现在他们的古体和歌行中,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二、七言歌行本身就有一种流动感。“四杰”中的卢、骆、王,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写抒情,夹以议论,情之所至,笔亦随之,篇幅可长可短,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表现出刚健骨气。 三、渐趋成熟的五言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声律的谐调,表现出一种感情的相对稳定。但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主要反映在羁旅送别的诗和边塞诗。 四、“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的工丽和韵调的流转,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审言与沈、宋 考纲要求:识记:①文章四友。 课文重点:P.239 “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审言与沈、宋 考纲要求:理解:①杜审言的五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课文重点:P.239 杜审言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写得极为真切,由此引起的深厚的思乡之情,全融入明秀的诗境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尤其是颈联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地写出了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审言与沈、宋 考纲要求:理解:②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③沈佺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课文重点:P.239-240 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没有文饰的痕迹,但诗律、对仗十分工整。 七言律写得较好的是沈佺期。他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心境,不用典故,无意修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审言与沈、宋 考纲要求:应用:“沈宋”的诗歌创作与五言律诗的定型。 课文重点:P.240 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诗律、对仗十分工整,沈佺期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经过沈宋等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已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作品。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考纲要求:识记:①陈子昂的生平。②吴中四士。 课文重点:P.240 P.241 ①陈子昂的生平: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青年时期折节读书,落第后曾学仙隐居。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赏识。曾慷慨从军,后遭诬陷入狱。 ②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考纲要求:理解:①陈子昂的诗歌情调及其《感遇》(其三十六)诗和《登幽州台歌》。 课文重点:P.241 诗歌情调:慷慨悲歌的情思,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感遇》(三十六)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登幽州台歌》在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考纲要求:理解:②刘希夷及其代表作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 课文重点:P.242 刘希夷:唐高宗、武后时期著名文学家。 《代悲白头翁》: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带有青春伤感的情思贯穿全篇,并通过对红颜美少看和鹤发白头翁的对比描写而愈显浓烈,创造出兴象鲜明而韵味无穷的诗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考纲要求:应用:①陈子昂诗歌的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240-241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美丽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考纲要求:应用: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 课文重点:P.241-242 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但因《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了它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 考纲要求:识记: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课文重点:P.158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达到“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识记:①王维的生平。②孟浩然的生平。 课文重点:P.244 P.246 ①王维的生平:王维,字摩诘。亦官亦隐,晚年逐步升迁,但已无意于仕途荣辱。 ②孟浩然的生平:终身不仕。曾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识记:③山水田园诗派。④ “王孟”。 课文重点:P.244-246 ③王维、孟浩然都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真正奠定王维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诗多写隐逸闲适生活,清雅明净。 ④王维、孟浩然。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①王维《山居秋瞑》、《辛夷坞》。 课文重点:P.245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所欣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是方能细察到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②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 课文重点:P.246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过故人庄》:是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诗的境界宏阔,气势壮大。“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成不咏洞庭的名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五言古诗,是夏夜水亭纳凉,怀念友人之作,一句“恨无知音赏”,表明诗人清高自赏的寂寞心绪。 《宿建德江》写日暮泊舟的“客愁”,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③裴迪《华子岗》。④储光羲《钓鱼湾》。⑤刘眘(shèn)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课文重点:P.247 《华子岗》: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以“还家”为线索,有声有色,动静相宜。裴迪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与王维、崔兴宗等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 《钓鱼湾》:格高调逸,情远趣深。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在对暮秋的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客愁和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⑥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文重点:P.248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诗境清逸淡雅。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把深山古寺的清幽和山光潭影的空明,写得极为真切,通于微妙至深的禅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①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 课文重点:P.245(书上不具体)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②禅宗影响与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 课文重点:P.245(书上不具体) 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对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创作影响极大。当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③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 课文重点:P.246(书上不具体)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而自工。 一、山水田园诗贴近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 二、他的乘舟行吟之作,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省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的表现了出来。 三、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四。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④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征。 课文重点:P.245-246(书上不具体) 王维、孟浩然虽都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追求“无我”的境界,自甘寂寞。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平淡自然,不求工而自工。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 二、孟浩然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淡泊纯净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考纲要求:识记:王昌龄的生平思想。 课文重点:P.248 王昌龄的生平思想:王昌龄,盛唐豪侠诗人,是盛唐豪侠诗人中进士及第较早的一位。其诗大气磅礴。入仕后生活极放荡。其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盛唐士人中具有典型性,与赤祼祼地追求功名相关连,是及时富贵行乐思想。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①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 课文重点:P.248 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该诗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辞中蕴涵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语言明快,节奏鲜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②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出塞二首》其一,《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课文重点:P.249 《从军行七首》其二: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感慨边将无能,致使千百年来不得和平安宁语言含蓄雄放而意境高远深沉,被明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是王昌龄写女性的成功之作。用冷峻之笔写姣好的容颜还不如空中飞过的寒鸦幸运(玉颜不及寒鸦色)这是一种生命无着的深沉的幽怨和无奈,是古代宫女中多数女性不幸生活的写照,怨苦深沉而委婉含蓄,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③崔颖《黄鹤楼》。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别梁锽》。 课文重点:P.250 崔颖《黄鹤楼》:崔颢,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其诗风改变的标志是《黄鹤楼》诗。《黄鹤楼》被严羽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李白登黄鹤楼,见此作而罢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将北地悲凉苍劲的气质,也南国幽玄奇趣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清奇幽渺而又不乏刚健力度的诗歌意境。《别梁锽》是他创作的颇负盛名的送别诗。把一代豪侠那种雄武坦荡、纵酒狂叫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⑤祖咏《望蓟门》。 课文重点:P.250 祖咏的代表作。写要塞蓟城的险要,令人望之心惊,却触动了诗人要立功塞上的豪情,调高语壮,气格雄健,不失为盛唐正声。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颖等豪侠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王昌龄七绝边塞诗的特点。 课文重点:P.249 其作品或豪爽俊丽,或绪密思清。因王性格豪爽,故七言长于五言;而思致深刻,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而不宜长篇。为补短章的局限,他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这组诗前后章法井然,意脉贯穿,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①高适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 课文重点:P.251 高适,字达夫。早年生活困顿,有入幕经历,后来官运亨通,是盛唐诗人唯一做到高官而封候者。其边塞诗多写于边塞之行和入幕期间。多采用七言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②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塞上闻笛》。 课文重点:P.251-252 《燕歌行》是高适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是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的典范之作。 《塞下曲》主要是抒写出塞从军、征战立功的豪情表达了强烈向往边功的慷慨志意,诗作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塞上闻笛》巧用语意双关,虚实之景交融,寓思委婉而意境阔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③岑参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 课文重点:P.252 岑参是个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他弃官从戎,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壮举。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理解: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逢入京使》。 课文重点:P.252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极写雪景奇寒,末尾突现青松之枝,虽绝域送别而有奇俊激越之情,不仅有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 《逢入京使》:表达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情真意切(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①高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 课文重点:P.251-252 (书上不具体)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一、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二、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②岑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 课文重点:P.252-253 (书上不具体) 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壮举。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其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所写的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最令人称绝的是“梨花开”的意象,是雪花变梨花的错觉,不仅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也使边地风光更显神奇壮丽。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③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特征。 课文重点:P.251-253 (书上不具体)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考纲要求:应用:③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特征。 课文重点:P.251-253(书上不具体)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章 李 白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白及其各体诗作 考纲要求:理解:李白的生平际遇、思想性格和诗歌创作。 课文重点:P.255-256 ①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任侠中度过的。曾入京,供奉翰林,后遭谗毁,被迫离开长安。 ②思想性格: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一、在思想上,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李白把这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李白一生的主导思想。 二、任侠与求仙是其一生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他的侠胆、仙趣、狂饮极大地刺激着其个性中高傲狂放的因素,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狂放和倨傲达观的性格。 三、在李白的性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这正是他的自由性格的生发点。从自然与神仙中,他想得到一种使心境得以宁静和使自我得以充分提升的人生境界。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白及其各体诗作 考纲要求:应用:①李白乐府诗创新意识体现。 课文重点:P.256 ①李白乐府诗创作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借古题写现实,二是用古题写己怀。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白及其各体诗作 考纲要求:理解:②李白歌行体诗的独特艺术个性。 课文重点:P.257-258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旁,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变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1、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2、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宕,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3、想象特色: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的想象,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4、语言风格:清新明快,不加雕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白及其各体诗作 考纲要求:理解:③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258-259 在李白的近体诗里,以绝句的成就最高。其个性特色就是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二、李白的七绝,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三、李白的绝句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乐府歌行的表现手法。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几首诗: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的自然天成之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白及其各体诗作 考纲要求:应用:④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课文重点:P.256-259 一、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 二、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三、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 四、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考纲要求:应用:①李白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课文重点:P.262 一、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如“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有着巨大的魅力。 二、他的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考纲要求:应用:②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课文重点:P.259-261 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其一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三、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沧海、雪山等),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清溪、明月、白露等),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另外,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章 杜 甫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考纲要求:理解:①杜甫的生平际遇、思想性格和诗歌创作。 课文重点:P.263 ①杜甫的生平际遇: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后人称为杜工部。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34岁前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后来困居长安十年,穷困潦倒。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一身病痛。 ②思想性格:杜甫的思想主流为儒家,兼及道教、佛教的影响,虽具有佛、道思想,但只是暂时的,儒教才是影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来源。 ③诗歌创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考纲要求:理解:②杜甫的新题乐府。 课文重点:P. 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其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效法汉魏古乐府取题的用意,以“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考纲要求:应用:①杜诗的写实手法。 课文重点:P.265-266 杜诗的史诗性质,决定了写实的写作手法。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写实手法的表现和特点有:一、杜甫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二、杜甫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具有令人为之神动心摇的感染力。三、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叙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杜诗具有“诗史”的性质。四、以叙事写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 细微而真实;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精确而传神。有尖锐细密的观察力,用惊人的写实手法表现所目睹的一切。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考纲要求:应用:②杜诗的诗史性质。 课文重点:P.264-265 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 这首先在于杜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更为可贵的是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叙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杜诗具有“诗史”的性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杜诗的律诗 考纲要求:理解:“拗体”律诗。 课文重点:P.268-269 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其七律创作超过前人总和,并自创“连章体”七律组诗及“拗体”七律。他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杜诗的律诗 考纲要求:应用:①杜甫绝句的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278-269 1、杜甫的拗体在七绝中出现较多,入蜀后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组诗。如《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其七)声调不那么悠扬,但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致,能曲折达意,且受民歌影响,更多的杂有当时流行的口语。 2、杜甫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严守格律而多变化。他的绝句多连章体和拗体,声调拗峭、笔墨质实,且多着议论。他的律体的长处是,让诗的形式之律动与诗人的内在生命之律动同步合拍,由此焕发出诗美来。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杜诗的律诗 考纲要求:应用:②杜甫律诗的创作成就。 课文重点:P.267 一、对五律的把握非常纯熟,韵律精细,诗境浑成多变。如《春夜喜雨》是杜诗五律的代表作,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 二、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其七律创作超过前人总和,并自创“连章体”七律组诗及“拗体”七律。1.七律至杜,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如《登高》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对而一气贯注,悲怆而不消沉,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一气盘旋、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2.手法巧妙,格律运用已致化境。如七律联章组诗《秋兴八首》,于艺术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3.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能律则律,当拗则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纲要求:理解:沉郁顿挫。 课文重点:P.269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艰难困苦,创作日趋成熟后,“沉郁顿挫”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可真正作为杜诗艺术风格的定评。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在十年困居长安期间形成的,而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纲要求:应用:①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课文重点:P.269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如《登楼》,诗风沉郁。这种沉郁风格是时代心理在杜诗中的反映。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中年以后,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回环往复,流露在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纲要求:应用:②杜诗集大成的体现(三个方面)。 课文重点:P.270 一、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在五言古诗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又向齐梁优秀诗人学习。他主张力崇古调,兼取新声,能兼取众人之长。 二、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擅长各种诗体,并能推陈出新。最拿手的七言律变体犹多。杜诗除了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 三、功力深厚,自铸伟辞。广泛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自铸伟辞。杜诗的句法变化和练字的精当,相当惊人。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纲要求:应用:③杜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课文重点:P.270-271 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有许多的层面,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成为宋人作诗效法的最高典范——诗圣。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北宋爱国将领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中说杜诗“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集杜诗》二百首,《序》说:“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这种影响直至现代也历久而不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五章 大历诗坛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五章 大历诗坛 考纲要求:识记:①大历诗风的过渡性质。②大历诗歌共同的艺术面貌。 课文重点:P.272 1. 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 2.大历诗歌共同的艺术面貌:失去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但大量作品表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中唐面目。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 考纲要求:理解:①韦应物诗歌前后分期。②刘长卿的心态与其诗歌创作。 课文重点:P.272 ①韦应物诗歌前后分期:前期在宫廷任职,后期在地任职。 ②刘长卿的心态与其诗歌创作:长期的悒郁寡欢,使其诗于冷落寂寞中又添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 考纲要求:应用:①韦应物后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273 在田园诗风格转变上的创作实践:韦应物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传达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 ①他的山水诗古淡矫俗,在淡化意象、寻求空灵韵味等方面,发展了王、孟诗派的表现艺术,将盛唐山水诗的空静之美进一步引向萧散淡冷,反映大历以致中晚唐一种相当普遍的审美倾向。 ②他的田园诗有正视现实的新趋向,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致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③将谢朓郡斋诗的表现方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味相结合,为田园诗增添了一种新的境界。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 考纲要求:应用:②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273 ①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寞情调,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以至于诗歌意象的构成也带有某种类型化的倾向。 ②喜吟秋风、夕阳,将人生失意融入黯淡萧瑟的诗歌意象中,尤显浓重深长。 ③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描绘山水景物。 ④五言诗写得好,自许“五言长城”。多数诗写得省净流畅,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理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歌意境与特征。文字省净优美而意境幽远,可弥漫着一层难以言说的冷漠寂寞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 考纲要求:识记:大历十才子。 课文重点:P.273-274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 考纲要求:理解:大历十才子齐名的原因。 课文重点:P.274 1、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2、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重要原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 考纲要求:应用: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275 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整体上具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顾况、李益 考纲要求:理解:①顾况诗歌的主要体裁和风格。 课文重点:P.276 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 风格:一、注意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汲取营养。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苔藓山歌》像是信手拈来却又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 二、想象大胆奇特,纵横不羁,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且充满狂放之气。《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想象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出人意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顾况、李益 考纲要求:理解:②李益的七绝边塞诗最著名。 课文重点:P.276 李益的边塞诗内容较丰富,既表现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表现了征人思乡的哀愁。 《塞下曲》:豪情壮志,有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带有盛唐余韵。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李益因不满战乱而生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遂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顾况、李益 考纲要求:应用:①顾况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元白、韩孟诗派的影响。 课文重点:P.276-277 顾况继杜甫、元结之后,倡导“风雅”,强调诗歌应反映人民疾苦。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歌》;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其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坦易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承而变本加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顾况、李益 考纲要求:应用:②李益的诗风两重性。 课文重点:P.276-277 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 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如《从军北征》。在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六章 中唐诗歌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六章 中唐诗歌 考纲要求:理解:诗到元和体变新。 课文重点:P.278 从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歌,是继盛唐开元、天宝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诗到元和体变新,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创作出了大量极富创新意味的各体诗歌。 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写作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元白诗派 考纲要求:识记:①白居易的生平。②白居易诗歌的分类。③元稹的生平。 课文重点:P.278-279 ①白居易的生平:白居易,字乐天,五六岁时便学作诗。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②白居易诗歌有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③元稹的生平:元稹,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与白居易是生死不渝的好友,有《元氏长庆集》。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元白诗派 考纲要求:理解:①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②元和体。③张籍、王建的乐府诗歌。 课文重点:P.278-280 ①白居易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认为文学应当侧重于写实,著诚去伪,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②元和体: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情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③张籍、王建的乐府诗歌:在中唐新乐府诗方面,张、王的创作成就和影响仅次于元、白,是中唐著名诗人。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元白诗派 考纲要求:应用:①白居易讽谕诗与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的不同特点。 课文重点:P.278-279 讽喻诗的特点: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 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 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 杂律诗的特点:流传较广的是一些写山水和友情的作品。如《暮江吟》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元白诗派 考纲要求:应用:②元稹讽谕诗与艳情诗、悼亡诗的不同特点。 课文重点:P.280 讽谕诗:以杜甫作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艳情诗与悼亡诗:最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艳情诗能在平易坦荡中呈现出丽绝华美,悼亡诗语言朴素真切,寄寓着人生至情。如《舞腰》、《行宫》、《离思五首》(其四)。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孟诗派 考纲要求:识记:①韩愈的生平。②孟郊的生平。③李贺的生平。 课文重点:P.281-283 ①韩愈的生平: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韩愈,后人称为韩昌黎。官终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②孟郊的生平:孟郊,字东野,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善变通而少所遇合。作诗以苦吟著称。 ③李贺的生平:李贺,字长吉,自称“陇西长吉”或“成纪人”。少年能诗,家境贫困,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李贺是中唐诗坛的天才,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由于李贺对描写鬼魂的偏爱,故有“诗鬼”之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孟诗派 考纲要求:理解:①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②“苦吟”。 ③“长吉体”。 课文重点:P.283 ①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险怪和苦吟。 ②“苦吟” :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韩愈、孟郊、李贺是苦吟诗人的代表。 ③“长吉体”: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造语奇丽,喜用生新拗折字眼,笔触形象而暧昧,带有神秘感,被称为“长吉体”。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孟诗派 考纲要求:应用:①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 课文重点:P.281-282 他的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一、散文化的赋体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二、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造语生僻,句断而意脉相连,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诗歌上的创新: 一、追求“非诗之诗”。韩愈才气纵横,勇于创新。为避免诗歌因平易流于油滑一途,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 二、以丑为美,即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孟诗派 考纲要求:应用:②孟郊诗歌的艺术特征。 课文重点:P.282 孟郊作诗尚奇峭,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二、孟郊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他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透骨寒气。 三、孟郊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孟诗派 考纲要求:应用:③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课文重点:P.283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他的诗在修辞设色上惨淡经营,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又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象的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 考纲要求:识记:①刘禹锡的生平。②柳宗元的生平。 课文重点:P.284-285 ①刘禹锡的生平:刘禹锡,字梦得。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②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字子厚。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 考纲要求:应用:①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成就。 课文重点:P.284 刘禹锡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思想家,刘禹锡性格爽朗而倔强,他未因失败和挫折而消沉气馁,对用世的渴望及对理想的执着,至老不衰。 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作中所占分量不大,却是艺术精湛、思想深刻的作品。 在长期的谪居生涯中,刘禹锡受民间俚歌俗调的浸染,还分作了不少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优秀诗作,清新质朴,真率自然。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 考纲要求:应用:②柳宗元诗歌的独到特色。 课文重点:P.285 柳宗元的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他诗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远,风格清冷峭拔。 柳宗元也写过一些山水田园诗,颇有淡泊纡徐之风,他于贬谪时期写山水,正是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来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郁闷。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考纲要求:理解:晚唐诗歌的艺术特征。 课文重点:P.286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此外的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各家诗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诗篇精工典丽,富于联想和暗示情味。 。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商隐 考纲要求: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课文重点:P.286 李商隐,少时艰苦清贫。中进士后卷入党争,仕途坎坷。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商隐 考纲要求:理解:①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 课文重点:P.286 (书中不具体) 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直诉胸头愤慨,悲壮沉郁;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商隐 考纲要求:理解:②李商隐的无题诗。 课文重点:P.287 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他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大部分无题诗属于纯粹的情诗,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写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回忆,非常失意。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商隐 考纲要求:理解:①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 课文重点:P.287 李商隐无题诗有“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其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一个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商隐 考纲要求:理解: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287(书中不具体) 一、他灵心善感,一往情深,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李商隐 考纲要求:理解: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287 (书中不具体) 二、他的诗歌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他的绝句反映了衰败时代的士人心态,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杜牧、许浑 考纲要求:识记:①杜牧的生平。②小李杜。 课文重点:P.289 ①杜牧的生平:杜牧,字牧之,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有《樊川文集》。 ②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杜牧、许浑 考纲要求:理解:①二十八字史论。②许浑《金陵怀古》 课文重点:P.289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许浑咏史怀古诗不乏佳作,如《金陵怀古》在凭吊古迹的感叹中,充满了对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暴风雨将来临的忧慽,流露出对无法挽回的颓势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杜牧、许浑 考纲要求:应用: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课文重点:P.289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议论立意高绝。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贾岛与姚合 考纲要求:识记:贾岛、姚合是晚唐著名苦吟诗人。 课文重点:P.290 贾岛、姚合是晚唐著名苦吟诗人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贾岛与姚合 考纲要求:理解:“武功体”。 课文重点:P.291 姚合诗称为“武功体”,代表作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30首,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态,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实际遇和特定心态的反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贾岛与姚合 考纲要求:应用:①贾岛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290 贾岛和姚合都以苦吟著称。 在内容上,他的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社会问题,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 在艺术上,贾岛的五言律写得很精深,能于细小处见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贾岛与姚合 考纲要求:应用:②姚合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291 贾岛和姚合都以苦吟著称。 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岛因为有过禅房生活的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姚合作诗的才华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贾岛,他的大多数诗都显得平淡无奇,境界与格调也并不很高。姚合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作诗讲究精巧工细,偏于雕琢清僻的小景和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考纲要求:理解:①皮日休诗歌创作概况。 课文重点:P.291 皮日休继承白居易新乐府的写实手法和讽喻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如《橡媪叹》通过对老农妇拾橡子充饥的描写,揭露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鞭挞巧取豪夺的狡吏贪官,对贫穷百姓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考纲要求:理解:②晚唐其他写实诗人聂夷中,杜荀鹤,罗隐及其代表作。 课文重点:P.292 聂夷中:《咏田家》传达被压迫民众的悲惨呼声。 杜荀鹤:《山中寡妇》《再经胡城县》揭露批判力度很深。 罗隐:《蜂》托物寓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考纲要求:理解:③陆龟蒙及司空图诗歌创作概况。 课文重点:P.292 陆龟蒙:虽然失意隐居,却写了不少愤世嫉俗的作品。如《读阴符经寄鹿门子》《别离》《白莲》等。 司空图:消极遁世隐居思想比较严重。他曾说“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丁未岁归王官谷》),“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王官二首》也突出地表现了他这种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思。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八章 唐代散文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八章 唐代散文 考纲要求:理解:唐代散文发展大势。 课文重点:P.294 唐代散文的发展,以中唐的古文运动为一大转折,此前主要以骈体文为主,此后散体的古文一度占了上风,韩愈和柳宗元所写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随着晚唐骈体文的复兴,讽刺小品文放出异彩。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考纲要求:应用:①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课文重点:P.294 (1)是借助于儒学复古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2)更直接的原因是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与唐代骈体文的发展有关。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考纲要求:应用:②韩、柳的古文运动理论主张。 课文重点:P.295-296 1.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2.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3.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把“明道”与对现实的批判联系起来,使文章不仅是明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使文章的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加强,为古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也保证了文体革新能够成为现实。 4.在文学语言方面,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5.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6.“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柳散文 考纲要求:应用:①韩愈各体古文的创作成就。 课文重点:P.296-297 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 1.碑志。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韩、柳散文 考纲要求:应用:②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课文重点:P.297-298 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是结构短小而极富于哲理意味,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谕性、象征性。 ①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百姓立传,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普通人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善良天性和聪明才智,为传记文学的画廊增添了小人物的光辉。 ②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人与山水密不可分,风格冷峭,蕴涵理趣,开创了描写自然美的游记散文创作的新局面。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考纲要求:理解:古文运动的衰落。 课文重点:P.298-299 一、晚唐骈文的复兴,是古文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骈文复兴又与古文运动的局限性有关。韩、柳主要用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文体及表现形式的变革,却并不反对歌功颂德的辞赋,为骈文留下了发展的馀地。中唐后古文的普及仍局限在应用文中,韩、柳同道和弟子的古文成就不高。 二、晚唐流行轻靡绮艳的文风,也给骈文提供了复兴的温床,而古文则日趋衰落,整个文坛再度为骈体文风所笼罩。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考纲要求:应用:晚唐讽刺小品文的主要作家作品。 课文重点:P.298-299 晚唐小品多为刺世之作,篇幅短小精悍,批判性强,有如匕首投枪,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①皮日休的小品文针对现实有感而发,往往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具有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的光彩。如他的《读司马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②陆龟蒙小品文多托古刺今或借物寄讽之作,如其《野庙碑》,借对农民祭祀中土木偶像的描述,转而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 ③罗隐的小品文多刺世的严肃主题,如《英雄之言》对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 考纲要求:理解:①唐传奇。②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 课文重点:P.300 ①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②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志怪之怪多指超现实的神怪之事,而传奇之奇可兼指现实中的奇人奇事。这个区别正是唐代小说创作有别于六朝志怪的地方,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向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形成了唐传奇的繁荣。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 考纲要求:应用:①唐传奇的发轫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课文重点:P.300 从初唐的肃宗时,为唐传奇的发轫期,即由六朝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人传奇小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单篇的传奇文已出现。张鷟的《游仙窟》是唐代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带有骈体小说的鲜明特征。唐初传奇小说一开始就显示出风格的多样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 考纲要求:应用:②唐传奇的繁盛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课文重点:P.300 从代宗至文宗朝是唐传奇的繁盛期,传奇小说艺术完全成熟,集中涌现了唐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产生许多传奇大家,题材更加广泛,尤以爱情题材的作品最为突出。无论主题和思想的深刻、技巧的精湛和风格的多样化,都大大超过以往。元稹《莺莺传》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的爱情小说。蒋防《霍小玉》是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沈既济的《枕中记》也是唐传奇中的名篇。另外还有李朝威《柳毅传》、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白行简《李娃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 考纲要求:应用:③唐传奇的衰落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课文重点:P.301 从文宗朝至唐末是唐传奇的衰落期。出现了较多的传奇集,里面的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传奇作家普遍显得才力不济。晚唐游侠小说崛起,如牛僧孺《玄怪录》等,而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 考纲要求:应用:④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课文重点:P.301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虚构和想像的运用。唐传奇是唐代小说的骄傲,艺术成就相当高,其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讲究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叙事艺术融为一体。 二、唐传奇还标志着文言小说文体的完全独立。1.降低自己描述对象的社会层次,描写奇人奇事。2.内容的生活细节化。3.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三、文采与臆想丰富瑰丽。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此外,将诗歌辞赋大量运用入传奇文。以表达某种难以直言的心态和情事,增添行文的丰采意趣和艺术气息,带来诗化的特征。 影响:唐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识的写作小说的开始,部分优秀作品已经具备最完美的短篇小说的条件,是后世小说家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在故事题材上成为后来许多小说戏曲汲取原料题材的宝库。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唐代的俗讲与变文 考纲要求:理解:①俗讲。②变文。 课文重点:P.302 ①俗讲: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传佛教教义。它是解释佛教经典的,将艰深而不为“俗人”所懂得的经文,加以通俗的演释后,变得使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②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变文”之“变”,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了一个专称后,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经故事的了。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唐代的俗讲与变文 考纲要求:应用:①俗讲的内容及特点。②变文的题材内容及特征。 课文重点:P.302 ①俗讲的内容及特点。内容:宣扬佛教教义。特点:一般以经文为纲,先列原来经文,再将经文敷演为散文与诗句。不能离开经典而独立。属宗教性讲唱文学,说唱配合,一段散文叙说,一段韵文歌咏。有一定的程序。 ②变文的题材内容及特征。取材: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民间传说题材的作品。特征:一为“×××处,×××说”的形式,正是讲唱交替的地方。二为“当尔之时,道何言语”的形式。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十章 唐五代词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十章 唐五代词 考纲要求:识记:①曲子词。②词与近体诗在体制上的明显区别。 课文重点:P.304 ①曲子词: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但它的兴起和发展却可追溯到唐五代。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 ②词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杂言。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词的起源 考纲要求:识记:诗余。 课文重点:P.304 元代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作词要求典雅纯正,避用艳丽的词藻、婉约的内容、粗俗的格调,运用诗的清空雅正语言及风格,故称词为诗余。又有人认为“诗余”是指“诗人之余事”。一些词人称自己的词集为“诗余”。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词的起源 考纲要求:理解:①关于词的起源。②词与音乐的关系。 课文重点:P.304 ①关于词的起源:古代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近代新说法是词起源于民间,是伴随着燕乐的流行而产生的。 ②词与音乐的关系:词是伴随音乐而产生的。词最初是唐代音乐的产物。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词的起源 考纲要求:理解:③敦煌曲子词。④早期文人词。 课文重点:P.305 ③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里的《云谣集杂曲子》,所收作品题材范围较广,情感真率而语言通俗生动,虽少含蓄之趣,但生活气息浓厚。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为唐代歌伎所作,体现了女性词的审美物质。 ④早期文人词:大约产生于中唐,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词的起源 考纲要求:应用: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不同特色。 课文重点:P.305-306 敦煌曲子词语言俚俗质朴,保持着词初起时的“原始”状态,即体制的“不稳定性”。 早期文人词尚在尝试阶段,文人多以写诗的手法作词,大多仍带有绝句风格,较少在艺术上适应词调的特点。诗词界限不分明,多体制短小之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识记:①温庭筠的生平。②韦庄的生平。③温、韦并称。 课文重点:P.307-308 ①温庭筠的生平:温庭筠,一名庭云,字飞卿,是晚唐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精通音律,工诗擅词,作赋才思敏捷,时号“温八叉”。 ②韦庄的生平:韦庄,字端己,任蜀相时卒。 ③温、韦并称: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理解:①《花间集》。②花间词派。③词为艳科。 课文重点:P.307-308 ①《花间集》: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词集。 ②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③词为艳科: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浓艳见长。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应用:①温庭筠词作的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307-308 表现手法: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把难言的心绪转换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 艺术风格:用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词境缠绵悱测,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应用:②韦庄词作的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308 韦庄的《菩萨蛮》直抒胸臆,将哀愁、相思和盘托出,酣恣淋漓,风格趋向自然清丽。 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分明的叙述。如《思帝乡》(春日游)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开启了用词直抒情怀的风气。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应用:③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的异同。 课文重点:P.307-308 相同点:(1)都以词名世,并称“温韦”。(2)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3)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应用:③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的异同。 课文重点:P.307-309 不同点: (1)主导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浓艳见长。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和提高,多兴会酣畅之作,以疏淡为美。 (2)词风不同。温庭筠: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悦目乐耳、应歌娱人的价值。是花间派鼻祖。韦庄: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直接抒写情怀意绪,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成为南唐词的先导。 (3)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把难言的心绪转换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韦庄:以疏淡为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考纲要求:应用:④花间派的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 课文重点:P.307-309 花间派主导风格婉丽绮靡,但还有疏淡、质直等风格的作品,有的接近民歌。 花间派的兴起表明民间词已经成为文人手中的娱乐工具,标志着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正式流行于文坛。花间词开启了曲子词艳科娱人的传统,婉丽绮靡的花间词风,亦成了词的主导风格,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考纲要求:识记:①冯延巳的生平。②李煜的生平。 课文重点:P.310-311 ①冯延巳的生平: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著有《阳春词》。 ②李煜的生平: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亡国后,宋太祖辱封“违命侯”。他多才多艺,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诗词文赋无所不能。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考纲要求:理解:李煜词的情思内涵与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311 情思内涵:在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艺术特色:①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②抒发的感情以哀伤为主,却有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能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考纲要求:应用:①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课文重点:P.310-311 前期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秾丽之作较多,接近晚唐;后期的南唐词则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较为雅致,接近宋初。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考纲要求:应用:②冯延巳词作的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310 (1)冯延巳作词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蕴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2)冯延巳于词中着力表现的是雅致优美的意境。这种意境情调,成为花间词向士大夫词演进的重要枢纽。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人 考纲要求:应用:③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课文重点:P.311-312 (1)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2)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追怀故国、痛念江山,抒写美好事物丧失后的切肤之痛。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为主,却有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能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浪淘沙》、《虞美人》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