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Advertisements

补 血 补血剂, 适用于血虚的病证。血虚与心、肝、 脾最为密切。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 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 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常 用补血药如熟地、 当归、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根据病证的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适当地配伍活血祛瘀、补气、 或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病历摘要 病例一 病例一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 呈绞痛样,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 便呈糊状,疼痛于夜间明显,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重型 β— 地中海贫血 血液 第一节 感知血液.
劉雪婷醫生 ( 瑪嘉烈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 愛心護心齊關心 護心之道, 在乎了解 …. 心臟血管疾病 危險因素 預防方法.
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 黄如训. 病 因病 因 脑血管病变: A 硬化、 A 瘤、 AVM 、 A 炎、淀粉样血管瘤、 V 血栓形成 血液:抗凝、溶栓、嗜血杆菌感染、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血流动力:高血压、偏头痛 其他:药物、酒精、肿瘤.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肺炎 (pneumonia). 肺炎定义:是指终末气道、肺泡 和肺间质的炎症。细菌性肺炎 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 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江苏省消化专科护士 结业报告 镇江三院 黄菊 指导老师 卞秋桂. 第一部分:个案护理 一例丙肝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的护理.
第十八章 小肠疾病病人 的护理 外科教研室罗森亮.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 【解剖】 分段 : 十二指肠 空肠( 2/5 )回肠( 3/5 ) 分段 : 十二指肠 空肠( 2/5 )回肠( 3/5 ) 血运:肠系膜上 A 、 V 血运:肠系膜上 A 、 V 淋巴:肠系膜上 A 周围 → 腹腔 A.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 1. 详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 施。 2. 说出泌尿系结石病人存在的护理诊断 3. 概述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 价。 4.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能应 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5. 能对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 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处理。
汕头市疾控中心 张旭彬. 一、晨检 二、缺勤登记 三、校医室诊疗情况 四、老师仔细观察 发现后怎样处置?
几种水产动物血涂片的 制作及形态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同时认识鲫鱼和美国牛蛙的血细胞。
血液和淋巴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Blood and Lymph.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血液. 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六章 前列腺液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 二节 一般性状检验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返 回 第一节 概 述 精液主要由精子和精浆两部分组成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约占精液的 5% 精浆是运送精子的载体,约占精液的 95% 返 回.
围手术期处理 一附院 李章红. 严于术前 慎于术中 善于术后 严于术前 慎于术中 善于术后 概念 一般指入院后准备手术及手术后基本 恢复的一段时间,根据手术大小,时间长 短不一。 概念 一般指入院后准备手术及手术后基本 恢复的一段时间,根据手术大小,时间长 短不一。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
吉大二院 于桂云. 第一节 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病原体 病原体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常见病征的辨别与自我处理 复旦校医院 钱启源
病例标题: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 来源: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分院| 时间:
祛 湿 剂 方剂学教研室.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九节 水肿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林 彬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血压健康宣教 神经内科.
病历 本硕042班 胡立影
中医类专业本科专用课件 补 益 剂 方剂学教研室.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肾 病 综 合 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吴昊.
贫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血液常规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丁磊 副教授.
天天五蔬果 蔬食的好處 林依慧 營養師.
第四章 血 液.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第二章 血 液 (Blood Physiology)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体检和健康检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10年6月9日 北京.
病例标题: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低血糖 视网膜病变 血糖波动
有人说我笨, 其实我不笨, 脱去竹笠戴草帽, 化工生产逞英豪。.
化脓性脑膜炎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胡潇滨.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肺 炎.
围手术期处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考核指标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高运生.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封面.
流动的组织 血液.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其它排泄物和体液检查.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糖尿病 腹痛 提供人:谭玲医生| 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时间:
妊娠合并贫血 Pregnancy Combined With Anemia Taught by Professor Shang Tao.
项目9 传染病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 制作教师:高 寒.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Blood and Hematopoiesis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冯莉萍.
麵食類的烹調.
血液生理 体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止血和血液凝固.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丁世萍.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运输物质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包括体内气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产物、参与体液调节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等。血液具有缓冲酸、碱物质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的pH值。此外,血液具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功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的入侵,参与生理性止血等作用。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 (一)血浆 血浆(的基本成分为晶体物质?)是细胞外液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包括血浆蛋白、电介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气体等。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48g/L  球蛋白(G):约15~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与血液中的激素结合,防止激素从肾过快的排泄;③作为血液中的脂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运输载体;④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⑤营养功能等。

(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erythrocytes或red blood cells,RBC)、白细胞leukocytes或white blood cells,WBC)和血小板(plateletes或thrombocytes)三类。 血细胞比容 概 念: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血 细 胞

二、血量 血量(blood volume) 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全身血液大部分在心血管内快速的循环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中缓慢的流动,称为储存血量。在机体需要时,储存的血液可被动员出来,补充循环血量。 正常体内血液量保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血液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须条件。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自学)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RBC数量越多,全血比重越大。 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其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RBC的比重为1.090~1.092,取决于RBC内的Hb量。 (二)血液的粘度(自学) 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血浆的相对粘度为1.6~2.4。当温度不变时,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的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或5790mmHg) 或25mmHg)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四)血浆酸碱度(pH值)(自学)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1.RBC的生理特征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 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直径为7~8um,周边厚(2.5um),中心最薄(约1um)。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RBC的生理特征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指正常RBC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的变性力,这种特性称为RBC变形性(plastic deformaion)。RBC随血液循环运行时,必须经过变形才能通过比它口径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空隙。呈双凹形的RBC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体积比,使之易发生变形。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①与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呈正相关;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这一特性称为RBC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RBC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数值:正常成人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 产生的机制:由于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阻碍了RBC的下沉。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之为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ion),使之下沉加快。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时(如肺结核、风湿病、肿瘤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0.85% NaCI溶液为等渗液;在0.42%NaCI溶液,部分RBC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当浓度降低到0.35%时,RBC全部发生溶血。此现象表明RBC膜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2、RBC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参看呼吸章)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需要的原料:蛋白质和铁是(Hb)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成人体内共有3~4g铁。其中约67%存在于Hb中。成人每天需20~30mg铁用于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在血液中与转铁蛋白结合运输到幼红细胞。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叶酸和vitB12: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VitB12:参与叶酸转化成四氢叶酸的过程,故缺乏时叶酸利用率下降,导致DNA合成障碍。 ●叶酸: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与DNA合成。体内储量约为5~20mg,每天需约200ug。 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4个月内导致贫血) ●VitB12:参与叶酸转化成四氢叶酸的过程,故缺乏时叶酸利用率下降,导致DNA合成障碍。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内因子+B12=复合物,作用:①防B12被蛋白酶水解;②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 临 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贮存量1000ug,每天生成RBC所需量1~3ug(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系祖细胞向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红系祖细胞依其所处的发育阶段,可分为两个亚群:①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称为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早期红系祖细胞在体外培养形成集落,依赖于爆式促进激活物的刺激作用。②晚期的红系祖细胞,称为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它们在体外培养时只能形成较小的集落。晚期红系祖细胞对爆式促进激活物不敏感,主要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骨 髓  干 细 胞 ↓ 缺氧、RBC↓或Hb↓ 早期红系祖细胞 ↓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晚期红系祖细胞 肝细胞(次) 骨 髓 干 细 胞 ↓ 早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 爆式促进激活物→↓ 晚期红系祖细胞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血中红细胞 缺氧、RBC↓或Hb↓ ↓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雄激素、T3、生长素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 雄激素 T3 生长素 肝细胞(次)

(四)红细胞的破坏 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衰老红细胞易滞留于脾和骨髓中而被巨噬细胞吞噬(称为血管外破坏)。还有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称为血管内破坏)。

三、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占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占0.5~5% 分类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占0~1% 单核细胞(monocyte): 占3~8%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占20~40% 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5×109/L;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 分娩等,WBC数↑。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在某些化学物质吸引下,可迁移到炎症区发挥其生理作用。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称为趋化因子。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细菌及其毒素等都具有趋化特性。

中性粒细胞的核呈分叶状,故又称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核呈分叶状,故又称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其变形游走和吞噬能力都很强。细菌入侵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区产生的趋化性物质作用下,自毛细血管渗出而被吸引游走到病变部位,吞噬、水解细菌;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当一个中性粒细胞吞噬了数十个细菌后,本身即解体,而释放出的溶酶体酶能溶解周围组织,由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及组织溶解物共同形成脓液。当机体中性粒细胞减少到1×109/L时,机体抵抗力将降低。 中性粒细胞还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及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等。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细胞内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可吞噬更多的细菌(约5倍于中性粒细胞)、更大的细菌和颗粒。 巨噬细胞的溶酶体还含有大量的酯酶,可以消化某些细菌(如结核杆菌)的脂膜。 激活了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也能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白介素(IL-l、IL-3、IL-6等)、肿瘤坏死因子(TNFa)、干扰素(INF-α、-β)等,参与其他细胞生长的调控。 单核一巨噬细胞还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即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通过产生PGE抑制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吞噬、破坏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 3.嗜酸性粒细胞: 基本无杀菌作用,主要作用是: 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通过产生PGE抑制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吞噬、破坏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 2)借助于细胞表面的Fc和C3受体粘附与蠕虫上,释放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损伤蠕虫虫体。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即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肝素还可作为酯酶的辅基,加快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的过程。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并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症状。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使之聚集于局部,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5.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根据淋巴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