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散寒话艾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簡介 …………………………p.1 健康新天地 ………………….p.2 小食餐單 …………………….p.3 士多啤梨 蘋果 之營養 p.4 蕃茄 葡萄之營養 p.5 鮮奶的益處 ………………….p.6 有關圖片...…………………..p.7 總結.
妊娠期药物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 梁雪芳. 中药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十八反:干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中医特色疗法及其在临床 中的应用 静乐县中医院 主治中医师 曹怀奎. 中药熏洗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 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 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 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呕血 hematemesis. 定义 呕血( hematemesis )是由上消化道 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 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 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
毛周角化症的植物护理. 引 言 —— 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信度  目前 美容市场常用毛周角化症的护理方法:自行使 用去角质沐浴用品,像是磨砂膏、去角质刷、丝瓜 布等等。适度的去角质有一定的帮助,但过头就会 造成皮肤的伤害。过度的摩擦不只会使皮肤受伤, 还会使角质层变得更厚。  我们小组设计了一套天然植物的毛周角化症护理,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第三节 特殊饮食的护理 一、鼻饲法 目的 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 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 流质食物、营养液、水 分和药物的方法。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第十节 止血药 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 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表现 为咯血、咳血、鼻出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可分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虚寒性 出血;出血兼有瘀滞。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十一章 二、止血药 (一)、含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血药。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月经病.
第八章 理气药.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吸烟有害健康 课题调查报告 无锡市新安中学初三(4)班.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红花酒精湿敷 用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新进展.
口服给药术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猪生产与综合实训 授课教师:徐元青 联系电话:
第四章 祛风湿药.
清热药.
气血同病辩证.
收涩药 含义: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 一、病因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第 6 章 温里剂.
消化道出血 诊断学症状学.
利水渗湿药.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活血化瘀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易××,女,12周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近三月来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天用卫生纸一包多,并用很多棉花),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痠,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项目五 价格策划.
任务2.3 平板菌落计数.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2013年广州军区医疗机构 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购物策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温经散寒话艾叶

艾叶

一、温经止血--虚寒出血证 尤宜于崩漏下血,胎前产后皆宜 二、散寒止痛--虚寒性腹痛 三、调经安胎--月经不调 胎动不安 四、祛湿止痒--泻痢霍乱 带下 湿疹疥癣

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 ①直接灸 ②隔物灸 ③艾条灸

一般施灸程序 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 阳部,后灸阴部,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 身、后四肢。

施灸禁忌 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 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 重要脏器、大血管处、肌腱所在部位不宜直接灸; 妊期小腹、腰骶部不宜施灸。 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

理 血 药(剂) 调理 血行异常

血行异常 血行迟缓或停止 血行不循常道 瘀血 出血 活血祛瘀 分类 止血

止血药

定义: 凡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病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病证——指血不按经脉运行而溢出脉外的病证,又称溢血。

以出血部位分: 1.上部:吐血(胃) 咯血(肺) 衄血(鼻)

2.下部:便血、痔血(后阴) 尿血、崩漏(前阴) 3.皮下:皮下出血 4.体表:外伤出血

以出血病因分: 1.气不摄血--出血色淡,神疲乏 力,脉细舌淡 2.血热妄行--血色鲜红,或发热烦躁、舌绛

3.瘀阻出血--出血兼疼痛,血色紫暗,或有瘀块 4.虚寒出血--出血色淡,质地稀薄,畏寒肢冷

分类: 1.凉血止血药--血热出血 2.收敛止血药--气不摄血 3.化瘀止血药--瘀阻出血 4.温经止血药--虚寒出血

2. 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② 见血休止血 ③ 防止血留瘀 使用注意 凉血止血 益气摄血 化瘀止血 1.止血药为主,配伍治本之药 2. 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② 见血休止血 ③ 防止血留瘀

②.大出血而致气随血脱者,应首先考虑大补元气,即“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③.止血之剂寒凉、收涩,或止血 过急,均易致瘀;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常酌配用活血化瘀药物,或选用化瘀止血药物。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功 效: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出血 共同点:性味大多苦寒

与清热凉血药的区别 清热凉血药--功偏清热,清血热 为主,为治本之品 凉血止血药--功偏止血,清热不 足,为治标之品

使用注意: 1、本类药止血为主,清热不足,宜配合清热凉血药同用。 2、本类药药性寒凉,应防血止而有留瘀之患;若有瘀阻现象,须配伍活血药同用。

大蓟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二、散瘀解毒消痈--疮痈

小蓟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兼利尿(尿血、血淋) 二、散瘀解毒消痈--疮痈

大蓟、小蓟 共同点: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出血证,解毒消痈,治疗热毒疮痈证。 不同点:大蓟──解毒消痈力稍强。     小蓟──兼能利尿。善治尿血,血淋。尤宜尿血。

地榆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二、解毒敛疮--烫伤,湿疹,疮痈 尤宜于下焦之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特点:苦泄清降,酸收止血, 多用于下部出血。 二、解毒敛疮--烫伤,湿疹,疮痈 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槐花

“主肠红下血,痔疮肿痛,此凉血之功独在大肠也。”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主肠红下血,痔疮肿痛,此凉血之功独在大肠也。” 二、清肝明目--目赤头痛 具有短暂而显著的降压作用,含芸香苷,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侧柏叶

一、凉血止血--各种出血证 特点:1、应用范围广,“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热流溢于经络者,捣汁服之立止” 2、味苦涩性凉,为凉血、收敛止血药 二、祛痰止咳--肺热咳痰 此外,治脱发、烫伤

白茅根

一、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甘寒清热生津,善清肺胃之热 肺经(咳血、衄血) 胃经(吐血) 膀胱经(尿血) 二、清热利尿--热淋 水肿、小便不利 湿热黄疸

苎麻根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二、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蛇虫咬伤

要点 1、主治证 下部出血(便血痔血): 地榆、槐花 尿血血淋:小蓟、白茅根 2、功效 清热止血安胎:苎麻根

第二节 收敛止血药

功 效:收敛止血 适应证:各种出血证 共同性:大多味涩性平

使用注意 1、根据药物止血的特点,正确地选用药物。 2、本类药性涩收敛,应防止留瘀恋邪,对失血初起邪滞未尽者,则当慎用。

白及

一、收敛止血--体内外诸出血证 特点: 1、性质滋腻,药性收敛,止血力强 2、善治肺胃出血 二、消肿生肌--疮疡肿毒,烫伤 手足皲裂,肛裂

仙鹤草

一、收敛止血--多种出血证 出血不论寒、热、虚、实皆宜 二、补虚--脱力劳伤(又名脱力草) 三、止痢--泻痢 善治血痢或久痢不愈 四、杀虫--疟疾,阴道滴虫

棕榈

收敛止血--各种出血证 “能引血归经,止上下失血, 止下血尤良。” 尤多用于崩漏

要点 肺胃出血:白及 脱力劳伤、血痢:仙鹤草 下部出血(崩漏):棕榈

第三节 化瘀止血药

功 效:化瘀止血 适应证:瘀阻出血证 共同性:大多性温

使用注意 1、应用时需根据病情掌握用量 2、适当配合其他止血药或化瘀 药同用

三七

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尤以出血兼瘀滞者为宜。 一、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 《本草新编》 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尤以出血兼瘀滞者为宜。 二、消肿定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相同:化瘀止血 三七(五加科) 活血定痛 菊叶三七(菊科) 解毒消肿 景天三七(景天科) 宁心安神

临床报道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用参三七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1g)8~16ml,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15) 治疗胃出血:田七研为细末,每次1.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卧床休息,除呕血者,一般不禁食,酌情服流食或半流食,大便隐血完全转阴后,再服2天以巩固疗效。(《云南中医杂志》1985;(1):28) 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大出血:每6~8小时经胃管注入参三七粉10g,溶于30~50ml生理盐水,夹管1小时后再间断抽出,直至抽出的胃内容物不含鲜血为止。留置胃管2~3天,继续口服三七粉3~5次,每次10g。(《实用外科杂志》1982;(4):190)

茜草

一、凉血止血--血热夹瘀出血证 特点:1、善治血热崩漏 2、为行血凉血要药 “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二、活血通经--经闭 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蒲黄

一、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 瘀滞心腹疼痛 二、利尿--血淋

特点: 1、药性甘平,无峻急之性、寒温之偏,适应范围大。 “上治吐衄咯血,下治肠红崩漏” 2、内服、外用皆宜,单用、复方均可。 3、止痛常与五灵脂同用 “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诸痛。” 《本草纲目》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功 效:温经止血 适应证:虚寒性出血 共同性:大多药性温热

使用注意 1、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选择药物 2、宜配伍温里药及收敛止血药同用 3、阴虚火旺者慎用

灶心土 伏龙肝

药性说明 本品辛温,主入脾胃经,长于温中散寒而止血、止呕,为中焦虚寒出血要药,兼可用于中寒呕逆。

炮姜

生姜 止呕、发表、解毒 干姜 温中 散寒、回阳、温肺 炮姜 止泻止痛、温经止血 多用于胃肠出血(吐血、便血)

1.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 2.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 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 4.温经止血药—艾叶、灶心土、炮姜 白茅根、侧柏叶、槐花 2.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 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 4.温经止血药—艾叶、灶心土、炮姜

具有止血的药物还有: 一、止血:荆芥、防风(解表药)、荷叶(清热药)、鹿蹄草(祛风湿药)、降香(活血祛瘀药)、胡颓叶(化痰止咳平喘药)、阿胶、山茱萸(补虚药)、乌梅(收涩药)。 二、和血止血:当归(补虚药) 三、补血止血:龟板(补虚药) 四、收敛止血:马勃(清热药)、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刺猬皮、乌贼骨(收涩药)。 五、凉血止血:栀子、夏枯草(清热药)、代赭石(理气药)、黄药子(化痰止咳平喘药)、墨旱莲(补虚药)。 六、化瘀止血:五灵脂(活血化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