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理念与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 柯炳生
内容提要 若干理念 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
一、若干理念
育什么样的人才? 高等教育法: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育什么样的人才(共性) 有知识 有能力 有责任感
育什么样的人才? 有知识(知道事):学习与思考 有能力(会做事):学习与锻炼 有责任感、有爱心(做好事):教育与熏陶 谋生的知识:找工作有用 生活的知识:丰富人生,不一定与职业相关 有能力(会做事):学习与锻炼 学习能力:主动 思考能力:独立 沟通能力:倾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 抗压能力:达观 有责任感、有爱心(做好事):教育与熏陶 为自己着想,为他人着想
育什么样的人才(层次与类型) 大专生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职业技能为主 教学型大学:职业教育为主 研究型大学:通识(博雅)教育为主 应用型人才为主 博士生 学术型人才为主
如何选材 本科生 研究生 高考的职能:选材,因材施教的要求;不是奖励或扶贫 高考分数的含义:智商+勤奋+心理素质 群体培养方式:单个的老师对培养质量没有最终责任 “自主招生”的难点:在分数之外,如何评价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高考改革的重点:不应是“背功”,而是思维能力 研究生 导师制:导师负有最终责任 评价的多渠道:大学课程、科研、实践活动等 “自主招生”更为可行
中国农大一代大学生教育背景(农村)
中国农大一代大学生教育背景(城市)
如何育才 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师的责任感 设施条件 教学与教育制度 最重要的基础要素 水平高的同时,还要上心、负责任(研究型大学尤其突出) 教学设施、书籍资料、网络、实验条件等 教学与教育制度 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学业管理、校风学风、课堂外活动……
育才效果如何检验 有知识: 能够通过(应聘、考研)笔试,进入面试; 有能力: 能够通过面试; 有责任感: 能够通过人生中的各种“大考”。
育才效果评价 入校素质差异 毕业表现差异 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差异 高考分数:主要是智商和勤奋(美国的SAT) 家庭出身:X二代(眼界、习惯、文化、心理……),精神关怀,食堂服务…… 毕业表现差异 起薪、岗位类型、其他福利 未来成就(大学教育、个人努力、社会机遇) 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差异 社会评价:成功=对社会的贡献 自我评价:快乐幸福=内心感受
简要归纳 视角一: 视角二: 招到好学生,把好学生教好; 聘到好老师,把好老师用好; 找到更多的钱,把钱花好。 大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大楼:让大师有好条件 大策:让大师有好心情
如何进行改革 能不改的,就不改(避免瞎折腾): 必须改的,准备时间要长(匆忙决策往往失误) 改革的设计,要兼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不改,不需要理由; 改变,需要理由--强有力的理由 必须改的,准备时间要长(匆忙决策往往失误) 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充分民主:所有的因素和反对意见都反复研究过 改革的设计,要兼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整体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如同画画) 全面性:各个单位(现在的试点,多无意义) 有限性:不能突破法规,不一定立竿见影 国情:社会制度,人情关系 校情:学校类型,教师状态,承受力……
二、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
基本制度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学生评教 班主任 教学培训(校外与国外) 教学管理培训(国外) 尤其是公共课、基础课、思政课教师 国外网络课:公正课、幸福课、逻辑课…… 教学管理培训(国外)
新一轮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 调整结构,突出特色,缩小规模 自由转专业政策(长板理论) 改革考试方法 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双学位/辅修) 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理科试验班 领导力培养计划:英才计划 新生研讨课 创业创新教育 国际化
自由转专业政策 什么是最好的专业? 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的目标? 如何改革? 2011年开始。每学期初一次,效果很好: 让每个学生学其所爱,学其所长 把学生从不喜爱的专业中解脱出来 如何改革? 没有学习成绩要求,无论有多少挂科 各学院/专业不得限制转出 各学院/专业事先确定接受名额,名额内无特殊理由不得拒绝转入 2011年开始。每学期初一次,效果很好: 同学欢迎 有利招生 促进各个专业更加重视新生教育
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方法很重要: 考试方法差别: 我校改革 配套措施: 决定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应试(知识):平时不用心,期末突击,一张卷子 培养(能力):注重过程,互动、交流、思考、归纳总结 考试方法差别: 美国:期中30%,期末40%,平时讨论作业等30% 我国:讲16周,复习两周,一张考(24/7/2) 我校改革 总体思路是改变期末一张卷子的办法,把平时教学活动(作业、讨论、presentation、小测验、实验、期中考试等)考察确定比例,计入成绩 具体构成和比例因课而异 配套措施: 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大;增加研究生助教。启动时110门课,220名研究生助教。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极端重要 马克.吐温: 突出问题: 改革方向: 大学是一个教授笔记直接变成学生笔记,并且没有经过二者大脑的地方。 学生是被动的,缺乏互动,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 改革方向: 公正课、幸福课方式:极具感染力的讲授,少量提问。只有极少数明星教授能够做到。 研讨会方式:老师先讲个概要,然后讨论,然后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再做个小结。 在线课堂:新方法,潜力很大
大力加强双学位/辅修专业(40/30学分) 理由: 增加数量: 提高质量,改变双学位(辅修专业)的课程质量不如本专业的现象: 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复合型人才更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增加数量: 重点是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法学、传播等 提高质量,改变双学位(辅修专业)的课程质量不如本专业的现象: 同班上课 单独开课,配备好老师 经费安排:学院积极性和开课老师积极性 效果:覆盖面大约三分之一
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重点: 办法: 校内: 校外: 国外做法: 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了解理解实际问题 列清单,明确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并且分解落实到各个年级 校内: 加强教学实践中心条件建设 校外: 多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国外做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 co-op模式 英国Harper Adams 大学的模式
开设新生研讨课 教学内容以所在学院为背景、以学科优势为特色, 宏观、全面地介绍本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 景,向学生展示本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等 教学方式以讨论式教学为主,通过教授引导,以 师生互动、师生一起体验、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 的方式建立一种知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渠道 要求各个学院面向全校开设新生研讨课 课程负责人由院长或教学院长担任,聘请学院知 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 24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化 课程 教学管理 教学方法(愿意学) 教师管理(愿意教) 核心课程、思政课、外语课、体育课、计算机课 取消必选课 完善GPA计算 教学方法(愿意学) 在线课堂,反转课堂,小班授课 教师管理(愿意教) 教学型教授/副教授
课外活动:第二课堂 社团活动 国外:志愿者活动的成分为主 国内:个人兴趣爱好的成分为主 各种方式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假期期间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育人环境 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氛围 校园民主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关爱而不溺爱(不迎合讨好) 宽容而不纵容(要求严、处理宽) 引导而不误导(是非分明) 大学精神 使命感,务实作风,包容精神,公民意识 大学文化氛围 静,和,爱 校园民主 学代会 校长信箱
三、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 数量: 本校:招生数与本科生持平 在30所农业院校中的%:博士生的20%以上 国际论文: 80%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生
新一轮改革主要内容 明确培养定位并调整学制 修订调整培养方案 改革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机制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改进博士毕业及学位论文答辩审核程序 调整研究生奖助办法
明确培养定位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调整研究生培养定位: 现存问题: 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很少量的研究型人才 硕士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博士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现存问题: 硕士生的学术要求过高:高不成,低不就 博士生的学术要求不足 :有利于混文凭的(我国文凭与社会福利挂钩,特别是户籍)
中国农业大学就业结构 2015 2015年,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311人。
调整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学制) 硕士研究生2年(所有类型的硕士) 博士研究生4年 直博生/硕博连读生5年。 实行弹性修业年限,研究生最长在校学习年限为:硕士生3年、博士生6年、直博生/硕博连读生7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主要问题:缩短硕士生年限 对培养质量的担心 没有博士招生权的老师的反对
修订调整培养方案 各类全日制硕士生一年级执行同样的培养方案 硕士生二年级分流: 实际上只有三个培养方案: 部分转入硕博连读生培养,进行博士阶段理论课程学习; 其余继续执行硕士生培养方案,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招生类别申请相应的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实际上只有三个培养方案: 应用型硕士(所有学术型硕士、绝大部分专业硕士) 职业型硕士(兽医、风景园林、保险、工商管理等) 学术型博士
改革指导教师招生机制 取消博士生导师称号。实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 招收研究生的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及教授; 具有相应的研究水平(科研产出成果情况)和培养能力(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已培养研究生的质量等)。 每年根据条件,各个学院确定招生导师名单,列入招生简章目录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研究生的“自主招生”更为迫切,更为可行: 导师权力与招生公平 : 研究生培养更强调专业素养和潜质,更需要考虑考试分数之外的东西; 需要赋予导师更大的权力。 导师权力与招生公平 : 在国外,人情关系的影响不大:研究生培养要求严格,没法混文凭;就业公开化,也没有户籍问题,光有文凭没大用处。 我国人情关系重,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护导师不“放水”:硬杠杠;教授委员会决策。
硕士生招生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力求加大校内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 继续执行国家硕士生入学笔试统考制度。 提高统考生参加复试(面试)的比例,学校按照各学科门类录取规模按照一定比例(例如1.5倍左右)划定复试分数线。 考核专家组:以系或专业为单位,7-11人组成。负责面试。
博士生招生 直博生:继续实行 硕博连读生:增大比例,希望成为来源主体 社会招考:实行全面的申请考核制度: 教育部招生比例限制:20% 导师和学生的双重顾虑 硕博连读生:增大比例,希望成为来源主体 允许在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与硕博连读生选拔(需要履行下述申请考核制程序,以与国家的有关规定相衔接)。 社会招考:实行全面的申请考核制度: 学校规定报考资格 由报考人员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包括简历、本硕阶段成绩、外语成绩、证书、研究成果、推荐信等) 考核专家组进行面试(笔试、口试和实验操作等)。 严格控制在职博士生比例:5%,人文社科10%。 (实际从15%下降至6% /3%)
申请考核制与高考公平 招生公平:本质上是人情关系影响。 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比本科招生的自主招生,更能够确保公平。 本科招生,是为学校招生,没有哪个具体导师要负责的。而博士招生,实际上是为导师招生,导师责任直接重大:学业、资助、学术道德。导师都希望招到最好的学生。“放水”是害导师自己。 初审和复审,专家组集体把关环节。 整个招录过程,有很高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申请材料网上公开。 程序严密细致,通过严格程序,确保招录结果合理公平。 直博生和硕博连读,本质上已经是申请考核制了。 我校2013年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无一例投诉。
改进博士论文答辩审核程序 实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毕业时没有进行或通过学位答辩的: 通过的进入学位答辩 未通过的可进入毕业答辩 博士生3年内可以申请一次学位答辩, 硕士生1年内可申请一次学位答辩
调整研究生奖助办法 资金来源: 导师资助: 硕博不同: 新老生相同 专硕与普通硕士相同 国家、学校、导师、社会 体现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对于研究经费少的部分基础学科和人文社科学科,减免导师资助数额。 硕博不同: 硕士生,仍以学习为主,水平要适当(基本生活) 博士生,研究工作为主,应有较高水平(不低于农民工水平) 新老生相同 专硕与普通硕士相同
我校新的研究生奖助制度 学费 国家助学金 学校助学金 助研津贴 学业奖学金:大部分学生 助教助管津贴:部分学生 国家奖学金:少数学生 博士生10000元,硕士生8000元,专硕生6000元 国家助学金 博士生12000元,硕士生6000元 学校助学金 博士生10000元,硕士生8000/6000/4000/2000元 助研津贴 博士生12000元,硕士生3600元 学业奖学金:大部分学生 博士生8000/4000/0元; 硕士生4000/2000/0元 助教助管津贴:部分学生 国家奖学金:少数学生 博士生3万元,硕士生2万元 校长奖学金:国家奖获得者中的突出优秀者 博士生1万元,硕士生6000元 社会专项奖学金:少数学生
研究生改革待解之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约束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弊端 拨款制度 弊病:应试特点、冲击本科教育、考务 方向:推免生、申请考核制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约束 研究生津贴列支数额限制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弊端 奖励面太小/太大(博士生1万人/硕士生3.5万人;我校各占学生总量的5%/2%) 奖励额太大(博3万元/硕2万元) 拨款制度 博士生应该按照4年拨发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制度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招到好老师 把好老师用好 即: 最优秀的教师愿意来 不那么优秀的进不来 精神尊重(良好服务) 物质待遇(大处着眼,不小恩小惠) 即: 最大限度地招聘到新的优秀人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师的积极性(长处)
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 招聘:重中之重 评价(考核、晋升):目标导向 待遇:效率优先 培养:国际视野 结构:优化资源 公开招聘,两级面试,分类管理 评价(考核、晋升):目标导向 宽松的科研考核+绩效激励 待遇:效率优先 培养:国际视野 结构:优化资源
五、改革效果:中国农大
中国农业大学数据比较 专任教师数量:985大学第36位 国家级科技奖(10年累计):第6 Nature/Science论文总数(5年累计):第6 一级学科“金牌”数量(6):第4 国内排名:上海交大榜两岸四地高校25位(大陆第12位) USNEWS全球大学排名(2015):全球500强大学第381位;农业科学全球第4位
新生超过各地重点线(平均值)
就业率、深造率 就业率:97%;高校前列。平均每人三个多录用通知。 本科深造、出国率(2015): 深造率:58%,全国排名第13 出国率:18%,全国排名第18
科研经费,亿元
发表论文(SCI)
高水平论文(IF>5)
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情况
国内学科口径:2013评估学科金牌数 北京大学 16 清华大学 14 中国人民大学 9 中国农业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5 武汉大学 4 南京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2
国际学科口径:ESI 排名 国际排名 国内排名 农业科学 10(3) 1 植物学与动物学 83 微生物学 251 2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541 9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380 11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440 13 化学 641 56 工程学 749 70 全部 640 30
中国农大与全国高校比较 专任教师数量:985大学第36位 高考分数排名:50位左右 国家级科技奖(近10年累计):第6 Nature/Science论文(近5年累计):第6 一级学科“金牌”数量(6):第4 ESI学科前1‰(2):并列第7
大学排行榜上的中国农大 中国农大 18 32 大学名称 四大排行榜综合排名 泰晤士排行 2016 QS排行 2016 两岸四地2014 USNews排名2016 北京大学 1 2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3 4 5 中国科大 7 浙大大学 6 上海交大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8 10 武汉大学 9 13 华中科技 12 20 西安交大 11 16 17 哈尔滨工大 14 22 15 厦门大学 23 同济大学 21 19 北京师大 天津大学 27 南开大学 中国农大 18 3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