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工程基础 高压篇 张 黎 zhleee@sdu.edu.cn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1 引言 6.2 单相均匀无损线路上的波过程 6.3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 反行波 6.3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 反行波 6.4 波的折射和反射 6.5 集中参数等效电路 6.6通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时的波过程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1 引言 波过程:分布参数的过渡过程 。为何研究波过程? 分布参数特点: 电压和电流不但是时间的函数,而且是位置的函数。 研究前提: 无损耗线路(忽略电导)。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2 波阻抗与波速 无损导线的等效电路(不计 R0、G0 ) 根据电荷关系可知: 根据磁链关系可知: 波阻抗 波速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架空线的波阻抗一般在 300 ~ 500Ω 范围内;对电缆线路,约在 10 ~ 100Ω 之间。 波速与导线周围介质有关,与导线的几何尺寸及悬挂高度无关。对架空线路v≈3×108 m/s,接近光速;对于电缆,v≈1.5×108 m/s,为光速的一半。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波动方程及其解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对以上方程求偏导可得到下列电压波和电流波的偏微分方程 它的解可以表示为 uf、ub及if、ib是构成电压波与电流波的两个分量。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3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反行波 前行电压波 反行电压波 反行电流波 前行电流波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综上所述,可得出描述行波在均匀无损单根导线上传播 的基本规律的四个方程。 物理意义:导线上任何一点的电压或电流,等于通过该点 的前行波与反行波之和;前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等于 +Z;反 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等于 -Z。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4 波的折射与反射 u1f u2f Z1 u1b Z2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线路末端开路时 电压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使末端电压上升一倍,电流为零。即波到达开路的末端时,全部磁场能量变为电场能量。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线路末端短路时 电压的反射波与入射波符号相反,数值相等,故末端电压为零,电流上升一倍。即全部电场能量转变为磁场能量,使电流上升一倍。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Z1 = Z2 时 没有行波的反射现象,波形不发生任何变化。当 R = Z1 时,与 Z2 = Z1一样,称之为匹配,不同的是入射的电磁波能量全部被 R 吸收,并转变为热能。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例1 直流电源E在t=0时合闸于长度为l的空载线路,求线路末端B点的电压波形。设τ为电磁波流过长度为l的线路时所需的时间。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例1 直流电源E在t=0时合闸于长度为l的空载线路,求线路末端B点的电压波形。设τ为电磁波流过长度为l的线路时所需的时间。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5 集中参数等效电路 彼德逊等值电路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例2 某一变电所的母线上有 n 条出线,其波阻抗均为 Z,如沿一条出线有幅值为 U0 的直角波袭来,求各出线电压幅值及电压折射系数。 解:应用彼德逊等值电路,可求出各出线电压幅值为: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6通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时的波过程 6.6.1 直角波通过串联电感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前行波电压、电流都由强制分量、自由分量组成。无穷长直角波通过集中电感时,波头被拉长。当波到达电感瞬间,电感相当于开路,使电压升高一倍,然后按指数规律变化。当 t →∞ 时,电感相当于短路,折、反射系数 α,β 的与无电感时一样。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折射电压波 u2f 的陡度: t = 0 时陡度有最大值: 最大空间陡度: 可见,降低 Z2 上前行电压波 u2f 陡度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电感 L,电感愈大,陡度愈小。所以在电力系统中,有时用电感来限制侵入波的陡度。无穷长直角波通过电感后,前行波电压、电流变为指数波。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6.6.2 直角波旁过并联电容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u2f ,i2f 均由零值按指数规律渐趋稳态值,直角波变为指数波,波首变平,且稳态值只决定于波阻抗 Z1 与 Z2,与电容 C 无关。这说明在直角波作用下,当 t →∞ 时, 电容相当于开路,对导线 1 与导线 2 之间的波传播过程不再起任何作用。
第6章 传输线的波过程 在 Z2 线路中折射电压的最大陡度: 最大空间陡度: 无穷长直角波旁过电容时,前行波电压、电流变为指数波。最大空间陡度与 Z2 无关,仅与 Z1 有关。为了限制波的陡度,采用并联电容或采用串联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