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 狂 犬 病(Pseudorabies, PR ) ( Aujeszky’s disease) 一、概 述 二、病原体 三、症状及病型 四、流行病学特点 五、诊断 六、综合防制
一、概 述 伪狂犬病是由PRV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 一、概 述 伪狂犬病是由PRV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 牛、羊、猫、犬、许多野生动物、肉食动物及野生啮齿类等动物发病后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但呈散发形式。 猪是PRV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 人对PRV无易感性。
概 述 伪狂犬病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早在1813年美国就有学者描述了该病。 直到1902年匈牙利微生物学家Aladar Aujeszky才第一次较为详细的描述了该病,并与狂犬病区分开来,并且提出该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
概 述 二十世纪前半叶以来,PR已成为东欧及巴尔干半岛如匈牙利、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等国家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大多数西欧国家和美国,1960年以前从猪群和牛群中分离到 PRV,对猪的感染极温和,对养猪业的经济损失不大。 六七十年代,毒力增强的毒株,导致爆发的次数显著增加,各年龄的猪均可发病。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I型。 二、病原体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I型。 *无囊膜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10-150nm, *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80nm。 *衣壳壳粒的长度约12nm,宽9nm。其空心部份的直径约4nm。 *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形态
三、症状及病型 1. 妊娠母猪: 流产、 产死胎、 木乃伊胎, 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寒冷季节即冬末初春多发生。 母猪则表现为返情、屡配不孕。
2. 新生仔猪: 表现高热、 食欲废绝、 呼吸困难、 呕吐腹泻、 抑郁震颤、 神经症状, 昏迷以至衰竭死亡, 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有时见到肺水肿、 脑膜表面充血、出血。
3.断奶仔猪发病率20%-40%,死亡率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4.种猪不育症。 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等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 5.成年猪仅表现增重减慢等轻微温和症状。
1.易感宿主:猪是贮存宿主,其他动物如牛、羊、猫、犬、兔、小鼠也可感染。 四、流行病学特点 1.易感宿主:猪是贮存宿主,其他动物如牛、羊、猫、犬、兔、小鼠也可感染。
2.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 病毒污染的人员和器具。 通过鼻分泌物、乳汁和精液空气传播扩散。 (2)垂直 传播:怀孕母猪能发生垂直传播。
3、传染源 (1)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和胎盘是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2)野毒感染猪、弱毒疫苗免疫猪都会导致潜伏感染。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的刺激或环境压力下,如贩运、分娩等可导致潜伏状态的病毒复活、扩散。 4、流行季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
*猪、牛、兔、犬、猫、猴、驹和雪貂的肾细胞 *牛的睾丸细胞, * 鸡胚成纤维细胞、 五、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 *猪、牛、兔、犬、猫、猴、驹和雪貂的肾细胞 *牛的睾丸细胞, * 鸡胚成纤维细胞、 * 猪的PK-15、IBRS-2细胞, 猴的Vero细胞, * 仓鼠的BHK-21细胞。
2.ELISA 3.乳胶凝集试验 (LAT) 4.核酸杂交和PCR 5.中和试验法 (SNT) 6.微量琼脂扩散试验 (MIDT) 7.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 (IHA) 8.微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图1 PRV DNA PCR 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N=3) 1.Takara DL-2000 Marker; 2. 扁挑体; 1 2 3 4 5 6 7 8 9 2000 1000 250 100 图1 PRV DNA PCR 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N=3) 1.Takara DL-2000 Marker; 2. 扁挑体; 3. 胸腺; 4. 颈部淋巴结;5. 腹股沟淋巴结; 6. 大脑; 7. 小脑;8. 嗅球;9. 脊髓
乳胶凝集抗体检测试剂盒新兽药证书 伪狂犬病乳胶凝集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级二类新兽药证书,1999年被农业部指定用作全国伪狂犬病普查。
鉴别诊断 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是在使用伪狂犬病的基因标志疫苗的前提下应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1 伪狂犬病毒g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 伪狂犬病gG-乳胶凝集试验(gG-LAT) 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3 伪狂犬病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G- ELISA)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伪狂犬病的基因标志疫苗—是在TK基因缺失的基础上,将病毒的非必需糖蛋白基因(gE和gG)进行缺失,得到的突变株就不能产生被缺失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 将这种基因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抗缺失蛋白的抗体。 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
伪狂犬病gE鉴别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伪狂犬病gG鉴别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伪狂犬病gG鉴别诊断试剂盒的安全证书
伪狂犬病gE鉴别诊断试剂盒的安全证书
六、综合防制 1、疫苗的免疫预防 (1) 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 种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1) 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 种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6个月注射一次,产前一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留作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 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 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一类新兽药证书 用伪狂犬病毒鄂A株研制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获得国家级一类新兽药证书
(2)基因缺失疫苗 伪狂犬病TK-/gG-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伪狂犬病TK-/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免疫程序: 仔猪、乳猪及育肥猪首免日龄根据母源抗体水平而定,可1日龄滴鼻免疫或断奶时免疫或70~80日龄免疫,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种猪则根据当地疫情和实际情况每年免疫2~4次。
TK-/gG-/LacZ+双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 按常规方法制备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将TK-/gG-/LacZ+双基因缺失突变株按所加培养液1:10的比例接种到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吸附1小时后,加入培养基,转瓶培养,出现细胞病变后冻融细胞收毒。经测定,TCID50为10-5.3/0.1ml。理论上,1ml病毒液可以作为13个免疫剂量。该疫苗株的增殖滴度已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疫苗时对抗原量的要求。将1ml病毒培养液加入适当的保护剂后按《兽用生物制品学》的要求进行冻干、抽真空、加塞等过程,制成冻干活毒疫苗,用于实验室检测和部分田间试验。冻干活疫苗置-20℃保存,每隔2个月抽样测定疫苗活病毒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疫苗可保存12个月以上。
该疫苗的独特效果 可用于新生仔猪的超前免疫,安全性高 可用于紧急预防注射,16-24h左右产生极显著的治疗效果 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作用时间快、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等方面都超过国外的同类产品。 通过在全国1000万头份的临床应用充分证实了这一效果的确实性和可靠性
2.综合防制措施: 严格控制犬、猫、鸟、鼠类和其它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和消毒措施及血清学监测。
3、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 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是通过使用基因标志疫苗与相应的鉴别诊断来进行的,通过逐步隔离和淘汰自然感染的野毒血清学阳性猪,就可以建立和扩大健康猪群,从而达到根除伪狂犬病的目的。很多国家采用这一体系已成功地根除了该病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已宣布根除了伪狂犬病的国家有英国、丹麦、芬兰、瑞典、捷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亦正在实施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 鉴于伪狂犬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对此病的根除计划亦势在必行。
已构建的重组病毒 乙脑病毒+伪狂犬重组病毒 细小病毒+伪狂犬重组病毒 兰耳病病毒+伪狂犬重组病毒 口蹄疫病毒+伪狂犬重组病毒
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建立了伪狂犬病毒鄂A株基因组DNA BamH文库。 克隆、鉴定、测序了伪狂犬病毒的22个重要基因,其中18个基因的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利用原核大肠杆菌、真核酵母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伪狂犬病毒的gB、gC、gD、gE、gG等重要基因。 利用病毒的立即早期基因IE180,构建了该基因的反义核酸质粒并转染了细胞,取得了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利用该反义核酸质粒开展了转基因动物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将GFP基因导入了伪狂犬病毒的不同毒株,观察其不同毒株在动物体内的增殖与分布情况。 开展了该病毒对细胞凋亡的研究。 建立了伪狂犬病gD基因的转基因细胞系,为今后开发生物安全性高的伪狂犬病毒活载体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TK-/gG-双基因缺失疫苗的独特效果 可用于新生仔猪的超前免疫,安全性高; 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作用时间快、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等方面都超过国外的同类产品; 用于紧急预防注射,16-24h左右产生极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在全国临床应用充分证实了这一效果的确实性和可靠性。 目前,该基因缺失疫苗申报的国家新兽药证书已通过终审,正在办理证书,即将进行规模化生产。
可用于紧急接种的潜在因素 TK-/gG-双基因缺失疫苗可用于紧急预防接种,其机理在于: 伪狂犬病毒编码的gG蛋白是一种趋化因子结合蛋白,由于gG与机体本身的趋化因子结合,使趋化因子不能发挥功能,导致机体不易或难以识别侵入的病毒。 将gG缺失后消除了与机体本身的趋化因子结合的可能,游离的趋化因子能迅速识别病毒,不仅提高了疫苗的免疫原性,而且很快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