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民主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1949 1840 1919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过 渡 时 期) 1949 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底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局部地区建立 (各解放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局部地区建立 (各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前 两个发展阶段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辅学读本P221) 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国营经济 国营企业 集体经济 合作社 私营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个体经济 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公私合营企业
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央人民政府的人事安排 副主席6人 党外人士占3人 委员56人 党外人士占27人 政务院副总理4人 党外人士占2人 政务委员15名 党外人士占9人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政府中央 银行的命令 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本的布告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 助合作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
二、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工业化?) 第一,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要求。 第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几代中国人的追求。
中苏工业化起步的比较 1952年(中国) 1928年(苏联) 100% 45.2% 39.5% 35.5% 26.6% 现代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1952年中印美主要重工业人均产品产量比较 2949度 538.3公斤 4公斤 10.9度 2.37公斤 2.76度 人均钢产量 人均发电量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12页。
2、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世界历史上看,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两条,而且都走通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从我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从巩固中国革命成果的需要来看,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连已经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 七届二中全会
建国初期对过渡的初步设想 过渡时间:15-20年 过渡条件:工业化和机械化 过渡步骤:一步到位 过渡方式:和平地、有代价地消灭私有制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认识变化的原因 一是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 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实质:解决生产资料私有 制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问题。 工 业 化 农 业 总路线 工 业 化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 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实质:解决生产资料私有 制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问题。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 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 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 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 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 社会主义。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 主义 工业化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保证 推动 互相关联 不可分离
“一五”计划的编制 1951年,着手进行;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 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1954年9月,基本确定“一五”计划的编制;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一五”计划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同时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
“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1952年 1957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679 1068 财政收入(亿元) 183.7 310.2 粮食产量(亿吨) 1.6392 1.9505 钢产量(万吨) 135 535 发电量(亿度) 73 193 货运量(亿吨) 3.516 8.0365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背景 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但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比较大,贫富分化逐渐开始。
过程 第一阶段:土改后,互助组很快在农村中相当普遍的发展起来。 第二阶段: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草案指出,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的表现在两种积极性上,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党不能忽视和粗暴的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2、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过渡形式 所有制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性质 互助组 个体所有,有少量的公有财产 个体经营 经营所得 社会主义萌芽 初级社 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有较多公共财产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 半社会主义 高级社 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统一经营,集体劳动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3、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1949年-1953年: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到1954年底,互助组发展到近1000万个。 1954年-1955年6月:大办初级社,发展高级社。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 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5年7月-1956年底:大办高级社。 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87.8%。从1953年—1956年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什么是赎买? 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 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赎买不是购买:因为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工人 无偿劳动的积累,所以赎买的代价不由生产资料的价值 决定,而由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和实际需要决定。
2、为什么能和平赎买? 马、恩的设想为和平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恩设想:假如无产阶级能用赎买办法把资本家的财产完全国有化,那么对于无产阶级是最便宜的事情。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两次提出要对资本家实行赎买,但在俄国未能实现。1918年,苏俄政府颁布大工业全部实行国有化法令,之后又对中小工业实行国有化。 我国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和平赎买的方案。
1956年1月,荣毅仁答记者 问:作为一个资本家,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答: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父亲因为恨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坚决不愿意离开祖国……我们企业的流动资金当时已经枯竭,解放以后……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就使我们的企业摆脱了解放初期的窘迫局面……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1956年,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并肩步入 中苏友好大厦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他们能够接受和平改造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 革命时期 剥削工人 取得利润 拥护宪法 接受改造 革命性 妥协性
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的统战关系决定了可以和平改造 我看统一战线有好处,又反帝反封建,又赞成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把人家赶走呢?是人多好些,还是把许多积极因素赶走好些呢?还是把积极因素团结起来好。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村的、城市的)、宗教家等等都团结起来。团结了更多的人,阻碍就少些,事情就容易办得通。 ——1955年10月27日 毛泽东《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P488
现实条件也决定了可以和平赎买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日益巩固。 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 土改和农业合作化割断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农民的联系,堵塞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 1949 年 《毛泽东选集》第4卷 第2版 P1477
3、怎样赎买? 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改造形式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收购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 改造形式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收购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工业) (工业) (工业) 1953年以前 (商业) 1954--1955年夏 1954年--1956年 1955---1956年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工积金30%
所谓“定息”,就是把原来分给资本家的那部分利润改变为按照其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 全行业公私合营——定息 所谓“定息”,就是把原来分给资本家的那部分利润改变为按照其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 资本家原有资产24亿元 统一“定息”为5%,原计划发7年,后延长3年(从1956.1—1966.9)。 包括高薪、“四马分肥”红利在内,国家共付给资本家32.5亿元,就把整个资产阶级“买”了过来。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第一、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据1957年的统计,民主建国会(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会员中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70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65人,其中担任正副部长的7人、大学校长2人、副省长7人,担任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城市的副市长4人,正副局长24人,正副厅长35人。 1957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在办公室办公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1、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全国全面确立起来。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
3、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