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防控 市疾控中心 朱兆芬
全国疫情 1、卫生部通报,上周(2010年3月15日-3月21日),境内31个省份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85例,住院治疗8例,死亡1人。流感哨点监测结果显示,上周境内流感病例占流感样病例的比例为24.8%,比前一周(21.4%)相比有所上升;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为3.8%,与前一周(6.6%)有所下降;乙型流感占流感病例的比例为91.2%,与前一周(85.9%)有所上升。
我市疫情 我市2010年1月1日至目前,共监测到 1066 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人数的5.04%。采集其中符合条件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29份,结果为13例乙型流感,暂无甲型流感病例。
流行性感冒(流感)为一种人、禽、畜共患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1、流行概况 流行性感冒(流感)为一种人、禽、畜共患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 1901年发现,引起世界大流行,血凝素分型15个;神经氨致酶型9个,在动物中广泛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 1940年发现,引起局部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 1947年发现,侵袭婴幼儿,不引起流行,也能感染猪。 9.11事件后,流感被国际上列为反生物的恐怖主要内容之一。 1918—1919 流行最为严重,发病7亿,死亡2000万人。 1957年 甲2型(H2N2)世界大流行。 1968年 甲3型(H3N2)世界大流行。 4
全球流感流行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 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 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 1953年以来我国的流感流行情况,共发生大、中、小规模流行17次,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流行仍以甲型为主,15次甲型、1次乙型、1次丙型; 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国内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与国外流行的基本一致; 新旧亚型的替代不是必然的,是可以共有的,H3N2、H1N1; 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 5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6
2、流行环节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动物传染源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新生儿病死率高 7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 (2)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8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4)高危人群。 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甲型(H1A1)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等,导致死亡。 人感染猪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 10
个人防护及注意事项: 1、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消毒隔尘网,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不要随地吐痰。 3、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定期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紧张疲劳,不要吸烟。 4、避开传染源,流感流行季节到医院就诊要戴口罩,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预防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重点人群及早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特异有效方法,我市疫苗已接种四批,5万人左右。 接种人群。根据目前的资料,疫苗适用人群的年龄为3岁以上人群。优先考虑的人群为: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医疗一线人员、预防接种及防控人员、慢性病患者等。卫生部通报,截至3月24日24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完成批签发779批次14839.0万人份。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签收疫苗11375万人份,累计完成接种9138万人。
禁用人群。 (1)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 (3)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4)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5)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 (6)年龄小于3岁者; (7)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 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 (试行版) 一、居家隔离治疗指征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 流感高危人群是指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包括: 1. 5岁以下儿童(2岁以下者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3. 妊娠妇女; 4.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5. 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居家隔离处理原则 (一)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二)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 行清洁和消毒。 (三)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四)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 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五)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 (六)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 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三、居家治疗处理原则 (一)基层医师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 试行版第二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 (二)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2 次)。 (三)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患者 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1. 持续高热; 2. 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 3. 呼吸困难或胸痛; 4. 口唇紫绀; 5.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 7.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四)流感高危人群如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住院治疗。特殊情况必须居家隔离治疗时,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须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五)对症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退热治疗。 儿童发热患者应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禁用含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物,以防出现瑞氏综合征。 (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的应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使用应由医师视情况决定,大多数患者无需应用,流感高危人群如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的用法: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七)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 (一)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 (二)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尽可能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 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四)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 合并慢性基础病者,应该咨询医生决定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五)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 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五、患者家庭清洁、消毒和废物处理 (一)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纸巾等物品要妥善处理, 应放入单独垃圾袋。 (二)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 (三)保持家庭物品表面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家具、 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 (四)房间勤通风。 六、基层医务人员防护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预防措施。包括戴外科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前戴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和/或手消毒;正确处置医疗处置物品。如需近距离(1米内)接触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七、口罩应用 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患者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社会活动中,不建议戴口罩。无特殊情况,正规的药房或商店销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满足个人防护需求。口罩必须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使用,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尽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湿后必须更换。 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口罩,避免重复使用口罩。如为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必须严格消毒和烘干。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 二、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管理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及采取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 (一)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并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的形式及场所等,可采取以下任一方式: 1.医学观察对象或监护人自我观察,主动报告,健康告知,家庭成员督促; 2.以医学观察对象主动报告为主,由专业机构在观察期限临近结束时进行随访评估; 3.指定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定期对观察对象健康状况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并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
(二)县(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四)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接触。 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4.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 (五)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居家或住院治疗。根据需要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六)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可解除医学观察。
双手要勤洗 打嚏掩口鼻 居室常通风 无事少聚集 脏手勿触口 吐痰包纸里 感冒戴口罩 染疫要隔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