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现代女性作家的小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七講: 黑野〈再度降臨〉 ( 二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授權釋出】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 1 授課教師:臺灣文學研究所 柯慶明.
Advertisements

基慧小學 ( 馬灣 ) 如何於家中自製教材 提升學童的口語理解及表達能力 鄭潔雯小姐 香港言聽中心 - 言語治療師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理學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 ( 輔導學 ) 碩士 ( 優異 )
你知道的 20 世纪的重大发明有 哪些?  1903 飞机  1904 手表  1905 爱因斯坦《相对论》  1911 空调  1928 电视  1946 电脑  1947 微波炉  1961 机器人  1969 互联网  1973 手机.
2013/12/6 台北大學補救教學研討會. 博幼基金會 北區外展專員 博幼基金會 北區外展專員 新竹縣竹東鎮 竹東鎮二重埔農田 政大新聞系 德國海德堡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 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宜蘭 苗栗 社會資本 2013/12/6 台北大學補救教學研討會.
有你終生美麗 如何正確報道與精神病有關 的新聞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 姚霞 2002 年 4 月 13 日.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人文薈萃,桃李成蹊 招生說明 (參考簡報) 台師大教務處提供.
─ 生與死的對話 ─ 講者: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 何資宜
健 康 评 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系 护理教研室 李敏.
碎瓷片作家及少年小說介紹.
新北市政府工作平等宣導團課程 防制就業歧視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生生涯發展中心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安全衛生實務 H1 查核 使用指引.
新COSO框架下保险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協助縣市國中段學力檢測 評量向度及範例試題
南京市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以现代化史观整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 主讲人: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刘向荣 南京市宁海分校刘向荣设计制作(2009年)
PRADA.
第三章 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第二節 世界文明的交匯.
第五章 药品消费者分析 主讲人:夏俊丽.
第八課 髻 琦 君.
生命的價值.
靜修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兼任輔導員 戴豐田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Dr.car自行車專用 補漆筆介紹 一手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桃園縣立文昌國民中學 歡迎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小組到校輔導 報告人:輔導主任黃毓芬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彰化縣課程教學輔導團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小組 運作績優團隊 《有志一同,迎向彩虹》
晴天創意築夢坊/秀格樓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 合作與服務內容介紹 晴天創意築夢坊 秀格樓 minority.tainan.gov.tw
教學經驗分享 金融管理系 詹淑慧.
当代影评大师 — —戴锦华.
拟 标 题 龙湖中学语文教研组.
酒店员工流失原因 一、新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1、外部“拉力” 2、内部“推力” 外部“拉力”因素——提升的职位、高薪、发展机会等,
休閒運動管理 ---自行車車道規劃與分析--- 以台南市、屏東縣為例
东风雪铁龙PICASSO 007 多路传输培训.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上海清科凯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梅州市地标级商住综合体项目 凯旋门花园产品推介报告 二0一三年九月.
我们的小G4 小 G 4出动 小G4报导 小G4眼里的老G4.
Biped Humanoid Robot Mo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書名:偷書賊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 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 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報告人:王志賓.
服裝設計課 組合設計單元 服飾三.
畢卡索傳奇 認識立體派.
三信家商應用外語科 專題製作歷程與分享 報告人:朱心怡 朱源澤
指導老師:吳麗娟 組員:8號袁巧耘 11號邱婕熒 12號李姵玟 26號翁麗茹 35號李芷瑄 62號李妍樺
Unit 3 Weather Let’s Spell 执教者:澄海实验小学 王晓伦.
★ 噶瑪蘭威士忌 「行銷策略」 江芳瑜 張雅如 陳鈺娸 許韶玹 賴宜停.
嘸蝦米輸入法教學 大華技術學院 資訊管理系 指導老師:陳信如 老師 學生:資五A 戴薔如.
Matisse 馬諦斯的剪紙 HENRI MATISSE: THE CUT-OUTS TATE MODERN: EXHIBITION
317.
照片及詞文提供:祝開景. 照片及詞文提供:祝開景 建國中學1962級畢業50周年慶 2012年4月14-16日,台灣台北 同學會節目活動流程表 第一天:4月14日(星期六) 我們珍惜每次聚會 負責人:張哲壽,陳永宗          我們珍惜每次聚會            更珍惜您的光臨.
認識臺灣女孩日
現代舞鑑賞1 MODERN DANCE.
大众CC加装飞歌三代专用导航 东莞壹捷 TEL: QQ:
钢车身多功能点焊机 Digital Car Spotter 5500
太陽馬戲團 - 踩穩藝術、生意的高蹺 號 黃麗菁 看一個沒有火圈、老虎的馬戲團 怎麼搖身一變成為門票一百美元起跳,座無
介紹感嘆句 What + a/an (+ adj) + n. (+ S + be/V…) !句型 G-30-2.
聚焦信息 精选资源 iResearch 实用工具 交流平台 聚焦信息 精选资源 iResearch 实用工具 交流平台.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開南大學-金融講堂 銀行業概論 臺銀證券董事長 蘇樂明
2016 現代汽車外展 4/30-5/1台南南紡夢時代.
道德發展.
CH3246 SOCIO-POLITIC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史 (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 自殺: 你憑什麼理由反對或贊成自殺?
Blender模型製作-亞洲現代美術館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學生:李孟軒 指導教授:莊政宏教授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感叹句 概念: 感叹句是表示惊讶、赞美,厌恶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用降调,句末用感叹号,句首用how和what引导, 其余与陈述句结构相同。
現代主義 馮藹詩 許玉玲 © 2003.
自然语言处理培训课程提纲 Find Real Matter.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 A
Matisse 馬諦斯的剪紙 HENRI MATISSE: THE CUT-OUTS TATE MODERN: EXHIBITION
屠格涅夫 小丑.
三菱翼神加装飞歌三代专用导航 东莞壹捷 TEL: QQ:
自然语言处理培训课程提纲 Find Real Matter.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七 现代女性作家的小说

一、女性文学的发生和演变 女性解放思潮:变法维新运动、外来思潮 1905年8月20日《北京女报》的创刊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妇女报,而且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妇女日报。 女性意识觉醒的最初一步是女性对自身处境的控诉,还她们没有止于控诉,还表达了新女性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和由此引发的情感困惑。 由思考自己的命运到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性弱点,现代女性文学于不同发展阶段贡献了不同的创作成果。

女性文学初兴期创作的基本特点 (1)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 (2)以女性生活为取材重点,着力表现女性命运和情感 (3)艺术表现上善于采用强烈的主观抒情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等方式 (4)艺术上以阴柔之美为主调,同时也不乏阳刚气度

此期女性创作尽管在整体上勇于否定封建父权夫权以及现代消费文化对女性的伤害,但一些时候仍然不敢正视异己力量,以致在自我精神世界的抚惜中放弃了深入一步的理性追问,显现出女性文学初兴期创作精神怯弱的一面;一些女作家不能艺术地提炼情感素材、理性地审视表现对象,部分作品一定程度上流于宣泄,在艺术方面留下了比较明显的缺憾。

二、冰心、冯沅君、庐隐、凌叔华等的小说 |

冰心 (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1918年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她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围绕母爱、童真和大自然三大主题,构筑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 奖学金。 冰心关于妇女教育问题的代表作品是《两个家庭》。 1923年冰心在燕京大学 毕业时获金钥匙奖

冯沅君 (1900~1974) 河南唐河县人,原名冯恭兰、冯淑兰,笔名淦女士、沅君等。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隔绝》、《旅行》、《隔绝之后》五四文学婚恋题材的重要作品。 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做研究生。1923年开始小说创作。 1925年研究生毕业。先后在金陵大学、中法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32年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3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起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冯沅君的创作倾向 (1)主要描写“情人的爱”与“母亲的爱”之间的冲突; (2)批判封建节烈观对女性的残害; (3)在两性关系中以灵的结合睥睨(pì nì)肉体的欲望。 冯沅君手迹

庐隐(1898~1934) 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闽侯人。笔名庐隐、隐、露沙、云音、冷鸥等,著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等作品集。 1919年秋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末到1923年,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和《海滨故人》,奠定了她在五四新文学中的地位。 多采用日记和书信体,语言灵活自然,便于抒发内心情感。 庐隐(1898~1934)

庐隐创作的主要内容 (1)抒写现代女性的精神痛苦 (2)探索女性同性情谊 (3)批判封建男权 (4)关注社会现实 《海滨故人》封面

凌叔华 (1900~1990) 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瑞唐、瑞棠、SUHOA、素心。原籍广东省番禺县,出生于北京,1922年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1924年开始在《晨报》发表散文作品。奠定其文坛地位的成名作《酒后》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短篇小说《绣枕》又在同一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凌叔华站在爱情外写爱情,以旁观视角与“问题”小说偏重于写现实人生是近似的。

凌叔华创作的主要内容 (1)体察传统闺秀的人生失落 (2)反思旧式太太的精神缺陷 (3)探讨现代婚姻中男性与女性的泛爱问题 (4)探讨女性婚姻与事业的矛盾 1947年,凌叔华与丈夫陈源(陈西滢)赴法国,后在英国定居。

精美的语言 他拿他夫人的手热烈的嗅了几嗅,又抬头望着她道:“你也有点醉罢?这腮上薄薄的酒晕,什么花比得上这可爱的颜色呢?----桃花?我嫌她太俗。牡丹?太艳。菊花?太冷。梅花?也太瘦。都比不上。”说着他又告近坐一些,“呀!不用讲别的!就拿这两道眉来说罢,什么东西比得上呢?拿远山比----我嫌她太淡;蛾眉,太弯,柳叶,太直,新月,太寒。都不对,都不对。眉的美真不亚于眼的美,为什么平时人总说不到眉呢?” ——凌叔华《酒后》

石评梅(1902~1928) 乳名心珠,原名石汝璧,笔名评梅女士、波微等。山西省平定县人。1919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在女高师读书期间,她与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这一时期,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1924年与陆晶清一起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其代表作《红鬃马》、《匹马嘶风录》。

石评梅创作的主要内容 (1)抒写生命的悲愁 (2)歌唱理想 (3)思考婚姻自主和妇女解放问题 (4)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赞美英雄

谢冰莹因撰写了纪实性的《从军日记》一举成名,代表作为《女兵自传》。

三、丁玲、萧红的小说

丁玲 (1904~1986) 原名蒋伟,湖南省临澧人,字冰之,笔名丁玲、从喧等。“五四”继庐隐等女作家之后善写女性并始终坚持女性立场的作家。丁玲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最初阶段已经基本完成。1927年发表处女作《梦珂》,次年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1936年赴延安,创作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和杂文《三八节有感》等。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晚年著有散文《我的母亲》《“牛棚”杂忆》,小说《杜晚香》,长篇回忆录《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

丁玲的创作思想流变 1、莎菲时期: 处女作:1927年《梦珂》 1928年1月,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1928年1月,上海与胡也频、沈从文等组织红黑文学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性》,共14-15篇小说。

2、左联时期: 创作思想发生了转换,由五四个人话语转向阶级话语,1930年写长篇小说《韦护》。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水》现实主义高峰,对“大众”、“群众”的出色描绘,性别叙述,个性叙述已消失殆尽。 丁玲与胡也频

3、延安时期 她的创作由早期主要关注女性的自我转向关注阶级群体的命运,但性别意识并未从丁玲的文化心理深层消失。 (1)表现民族的苦难和抗战热情的。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我在霞村的时候》,塑造了贞贞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的重新复苏。

(2)反映解放区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保持了五四的批判与自审精神。 《在医院中》,陆萍,最早敏锐地意识到解放区有小农意识的问题,批评官僚主义和小生产者习气。 《“三八节”有感》在这篇杂文中发现并指出妇女解放的虚假性。 (3)表现解放区农民土地革命 1946年参加土地革命(土改),1948年完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成功地反映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 强烈的女性性别主体意识,带有逆向性性歧视的意味。 (1)女性的爱情观:情爱与性爱的统一,大胆张扬了女性对性爱的渴望与深层次上的两性精神共鸣的要求。 韦弟:忠诚、老实、顺从、温柔,但猥琐、渺小、懦弱。 凌吉士:俊美、高大,表面(外表)、谈吐,是一个带有现代色彩的男性。但内心世界的丑陋,人格卑下。

(2)女性性别主体的张扬 对传统男性中心意识的一种反叛式写作。 (3)莎菲的女性形象:主动、大胆,有自己的追求,自我独立意识,狷傲、怪癖,具有强烈独立意识、个体意识和女性性别主体意识,是一个觉醒了的时代新女性。

早期小说的主题 早期小说的创作成就 女性的情欲。她是近代中国文学中最早而且尖锐提出关于“女人”的本质、男女的爱与性的意义问题的作家。 女性的孤独。丁玲作品的出发点是面对人的孤独。“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等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我真愿意这种时候会有人懂得我,便骂我,我也可以快乐而骄傲了。” 女性的逃亡。它象征现代觉醒的女性反抗男权的胜利,也隐喻无法撼动男权秩序的现实败北,也寄予着现代女性执着的自我解放追求。 早期小说的创作成就 被誉为描写“MODERN GIRL”的天才作家 大胆、率直的女性心理的描写

描写“MODERN GIRL”的天才 她表现的女子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近代女子”的姿态,是其他女作家创作中所少有甚至没有的,这种女性具有浓厚的“世纪末”病态气质。 从“世纪末”的颓废所生的变质者,第一,肉体上已有和常人不同的特征,自我观念很强,容易为一时的冲动所动摇。第二个特征,容易动情绪,对于毫不相干的事,笑着哭着。第三特征,依其人的周围状况,或为厌世悲观,或对宇宙人生的种种恐怖心,常常象困惫,倦怠,烦闷。第四的特征,活动上表现很忧郁的状态。第五的特征,作无止境的梦想,不能注意于一事,来判断追求统一思想的脑力,因此专耽于漠然,暧昧,无顺序,断片的妄想。第六是怀疑的倾向,对于种种问题,怀抱疑惑,诠索其根底,而不得解决烦闷者。最后一个特征是神秘狂,即Mystical delirium的状态。(钱谦吾《丁玲》,1931年《现代中国女作家》) 是一种时髦女子与享乐者,专求物质、官能的享乐,沉湎在奢侈放纵的生活里(祝秀侠)

日记:十二月二十九日 我真不知应怎样分析出我自己来。有时为一朵被风吹散了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但看到一个二十多的男子(苇弟其实还大我四岁)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时,却像野人一样的在得意的笑了。苇弟是从东城买了许多信封来我这里玩,为了他很快乐,在笑,我便故意去捉弄,看到他哭了,我却快意起来。 在一个老实人面前,我是已尽自己的残酷天性去磨折了他,但当他走后,我真又想能抓回他来,只请求他一句:“我知道自己的罪过,请不要再爱这样一个不配承受那真挚的爱的女人了吧!”

莎菲作为摩登女子的特征 莎菲像“孙舞阳”等“Modern Girl”一样,都有着现代都市颓废文明的特征:享乐主义与道德虚无主义共同造成的生命意识,使她们成为“胃的奴隶”与“色的奴隶”,成为放纵自我的情欲追逐者。 莎菲“还不是完全资本主义化的”。 “在她的创作里面,是找不到最富丽的新装 ,看不见不断变幻着光色的跳舞场,也看不见金醉纸迷的大宴会 ;同时,也没有家备的Mtoer car,自动的电话机,金刚钻,画眉笔,以及香槟酒” 。 她是二者的混合物,既厌恶颓废的色欲又渴望放纵它。

莎菲 “苦闷”的文学意义 莎菲的“苦闷”隐喻启蒙主义与颓废主义的文明冲突,或者说,表达了启蒙主义遭到颓废文明挑战与侵袭的历史痛苦。这样,莎菲作为一个“Modern Girl”形象的审美意义,就不是反抗传统的“五四”时代意义的现代女性,也非新感觉派作家与茅盾小说中的新女性,而是一个启蒙文明向颓废文明衍变中的“历史中间物”,既时髦又守旧的行为与心理造就了她的形象特征与审美价值。

大胆的心理描写 她的初期的作品中大半是以具有近代教养、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的感受性而又无法找出人生的明确目的和方向,因而郁闷烦恼的年轻女性为主人公。她们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敏感地觉察到了时代闭塞的状况,略微沾染了世纪末的颓废,在官能和理性的葛藤中痛苦烦闷而又无能为力,浪费着自己年轻的生命。一方面,她们爱孤傲,又眷恋人间,另一方面,又切望为人所爱,为人所理解。她们有这些青年时期特有的矛盾心理,即对一行的官能的恋情,而这又与高贵的精神欲求又互不相容的轧轹。但是她们又确信肉体的官能的欲求本身是人的正当要求,甚至是美好的,在这些欲求中,人实现自己的人性,所以不应该回避或蔑视。在这些问题的描写上,丁玲比她先辈或同辈中的任何一位作家(不论男女)都出色。甚至可以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如此大胆地从女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史 上丁玲是第一人。

女性内在情欲的描写 今夜我简直狂了。语言,文字是怎样在这时现得无用!我新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象一盆火在心里燃烧,我想把什么东西都摔破,又想冒着夜气在外面乱跑去,我无法制止我狂热的感情的激荡,我便躺着再这热情的针毡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似乎我又是在油锅里听到那油沸的响声,感到浑身的灼热……为什么我不跑出去呢?我等着一种渺茫的无意义的希望到来!哈……想到那红唇,我又癫了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身体的色情化描写 她又审视自己的手,觉得异常可怜,那样又瘦,有小,有柔软,在女人中也是少见的。她珍惜这手,将她平平稳稳搁在花稠被上,她愿意有人专为这手来爱她,来牺牲他的一切。 他的欣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却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风仪来煽动你的心。我抬起头去,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我能告诉人吗?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 表哥坐在一个矮凳上看梦珂穿衣,在短短的黑绸衬群下露出一双园园的小腿,从薄丝袜里透出那细白的肉,眼光便深深的落在这腿上,好象另外还看见了一些别的东西。

文学转向:落入“光赤式的陷阱” 蒋光慈的《野祭》《菊芬》开创了革命与恋爱冲突的小说主题模式 《韦护》以瞿秋白的生活为原型,描绘了一个革命者心中的矛盾与苦闷:爱情生活与革命生活无法调和的苦脑。 《1930年春上海》表现左倾青年抛却世俗幸福而追求革命的进步意识。 小说叙事结构发生新变,由早期的心理小说形式转向故事情节。小说缺乏现实生活色彩,故事情节枯燥、概念化。

文学转向的成就——作风时常变换 她的第一片小说〈梦珂〉发表,就惊骇了世人的耳目,而被许为新人,接着不时地有新作发表,作风是时常地在变换,而每个变换,却象给这社会投下了一颗炸弹。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作风清新明快,一直保持到〈母亲〉。初期作品里,充满着享乐的气氛,悲哀的气氛,肉的气息,颓废的情调 从〈在黑暗中〉到〈韦护〉〈1930年春上海〉,不但在形式上从一向的身边琐事的描写,走进到革命的浪漫谛克的题材,而且又是在后者的女主人公对于生活的执着的态度上。 到〈水〉〈夜会〉等,有时一个进步,在作者整个的创作过程上,实占着最重大的意义

萧红 (1911~1942)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被人称为“天才作家”“改造民族灵魂”的女作家。她和萧军都是鲁迅晚年帮助最多的青年作家。鲁迅资助了她的《生死场》的出版并为之写序,予以高度评价。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现代女作家,她极富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柔弱多病的身躯几乎受尽了动荡时代的屈辱和人生的苦难:社会的、民族的、性别的、精神的和肉体的。 这个女孩来到人间以后,从来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过父爱与母爱。她的缺乏人性的父亲对她总是十分冷淡。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她的生母对她也总是恶言恶色,她的祖母也不像别人的祖母那样慈祥,她三岁时,她的祖母曾用针刺过她。年迈的祖父是她唯一的安慰。 ——节选自《萧红 萧军》上篇P5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萧红用生命贴近现实,把个人的不幸置于女性的苦难之中,同时又把女性的苦难置于民族的、人类的苦难之中来表现。饱蘸血泪与胆汁,把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通过审美沉思转换为情感基调,以其健全的精神、越轨的笔致孤寂而执拗地追问生命的本质,揭露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萧红创作以193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包括与萧军合著的《跋涉》,以及《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商市街》等小说和散文;后期作品有《民族魂》《鲁迅先生散记》《旷野的呼喊》《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萧军与萧红

一、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五四”女性文学表达了觉醒女性把握自身命运的自觉意识、表达了她们服务社会的人生理想,同时也真实袒露了她们在追寻这个理想过程中的种种精神困惑。 二、抒发母女之情:现代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必然要在创作中确立母女间的精神联系。但是,在反叛父权的时代里,当她们感受母爱,并通过确认母爱价值来确立女性生命价值时,却时常遭遇到母亲维护封建父权的残酷现实。 三、讴歌童心世界:“儿童的发现”作为“五四”“人的发现”这一思潮的重要一翼,受到启蒙思想界的普遍重视。 四、抒写女性情谊: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角色的限定。这里所描写的女性情谊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青年女子之间的真挚友情;二是女性同性恋;三是受男权伤害的女性之间相互同情。 五、流露性爱意识:性爱意识包含对性爱权利的确认,对异性对象的审视,还包含对爱情中灵与肉关系的思考。丁玲是第一个大胆正视女性的感性欲望、并把灵与肉的统一确认为女性合理的性爱要求的女作家。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   为《生死场》创作的封面,萧红设计了半黑与半红的图案。在经典的男性批评家看来,触目的红色是人民的鲜血。而在女性批评家看来,那是女人生产时流的血。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的童年生活,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

呼兰河这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这一些不能想像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节选自《呼兰河传》 41

那文 那人 那情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花醒了 鸟飞了 祖父 虫子说话 倭瓜上架 戴一顶大草帽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 鸟飞了 虫子说话 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 黄瓜开花 玩累了 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那文 那人 那情

四、张爱玲、苏青、梅娘的小说

张爱玲 (1920~1995) <—离婚—> <妾——夫>

  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英。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3岁时她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6岁入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小说创作。 7岁张爱玲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觉得"张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

1931年秋,母亲将11岁的张爱玲送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后,再次出洋。家庭的不幸使得有家不能归的张爱玲把几乎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学习和写作中,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和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 1937年夏天张爱玲毕业时,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让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母借此与张爱玲发生冲突,父亲歇斯底里地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多日无人照应,几乎丧命。 1938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1939年秋,张爱玲终于时来运转,得到了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的机会。此时,《西风》月刊也发表了她的散文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与她的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为了生活的自立,只得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 第一炉香》(以下简称《第一炉香》)后,一鸣惊人。

1943年和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发表了她一生中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 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 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

1944年8月和11月,张爱玲相继出版了她最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也在这一年,张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抗战胜利后,因与汉奸胡兰成的关系而消沉,很少有作品问世。 1947年,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但已无“沦陷时期”的风头。上海解放后,她虽然仍在创作,1951年曾以“梁京”为笔名发表过长篇小说《十八春》,还在《亦报》上连载过小说《小艾》,但也只能看作是她创作生涯的“回光返照”。 1952年7月,张爱玲终于离开了生她养她的上海,供职于香港的美国新闻处。

1954年7月和10月,先后出版了两部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 1955年秋又告别香港,远赴美国定居,结识剧作家赖雅,并于同年8月第二次结婚。 1957年,在台湾《文学杂志》上发表她到美国后创作的小说《五四遗事》。 1966年,将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上连载。 1967年,赖雅去世后,应雷德克里芙女校的邀请,作驻校作家。 1969年,又将旧作《十八春》略作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 1977年出版《红楼梦魇》,这是她多年从事《红楼梦》研究的成果。 1981年出版《〈海上花列传〉评注》 1994年,出版自传《对照记》。张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 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

《传奇》的封面: “封面是请炎樱设计的。借用了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可是栏杆外,很突兀地,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形,像鬼魂出现似的,那是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窥视。如果这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气氛。” 现代人作为一个惶惑的影子,打破了古代那安静和平的生活,造成了不安的感觉。于是,怎样对抗这样一种感觉甚至是对抗时代的威胁,便成了主要的任务了。

在《传奇》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在这样一段似乎是对于书名解释的同义反复的句子中,其实可以看到两个结论:传奇里面有普通人;普通人也是可以当作传奇的。的确,在《传奇》这本集子里,并不完全都是普通人的恩怨。尤其是著名的《倾城之恋》,在小说的结尾,张爱玲幽幽写道: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张爱玲的电影不如小说,长篇不如中短篇。《金锁记》和《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作品,而《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读张爱玲的小说最起码要读三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一、《沉香屑:第一炉香》   香港传奇:这是一个女性沉沦的成长故事。少女葛薇龙的所谓“成长”过程中,畸形的外在环境荼毒了她原本干净的心灵,她在清醒中任凭自己走入歧途,陷入泥沼而无力自救。张爱玲首次表明了她对人性、对现实、对文明的看法:人的命运里有一种潜在的“惘惘的威胁”,使人对自己的前途毫无把握。命运对人的操纵成为必然,人根本缺乏反抗的力量。

二、《金锁记》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 《金锁记》——上海传奇:一个关于人性原欲的故事,一个令人心惊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的宿命的故事。麻油店姑娘曹七巧一生追逐金钱、追逐爱情,最终却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幸福,而且亲手扼杀了自己儿女的幸福。她用爱情换来了金钱,有金钱的生活却没了爱情、没了亲情,没了幸福,她绝望了,这个世界是这么的疯狂,所有的人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控制,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张爱玲所要表现的传奇故事。所要表现的世界的无情和人生的苍凉。

这是一篇写女人的小说,写女人的小说何其多啊,但几乎从未见过一个中国作家,能够将一种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 这是一个关于“原欲”的故事,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报复”的故事,一个关于“禁锢”的故事,一个用物欲报复情欲,一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为疯狂的物欲的故事。

学者的评价 傅雷:“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最初她被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悲剧变成了丑史,血泪变成了罪状”。 夏志清:“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是把自己锁在黄金的枷锁里的女人,不给自己快乐,也不给子女快乐”。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1、七巧的身世 2、七巧与季泽 3、七巧与哥嫂 4、七巧与长白(儿)、芝寿(媳) 5、七巧与长安(女)、世舫(婿) 6、七巧的结局

《 倾 城 之 恋 》 双城故事:一个发生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之间的关于调情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别是留洋的世家子弟范柳原和来自上海旧家族白公馆离婚的二女儿白流苏。流苏的离婚再嫁,并不是为了寻找爱情,而是一份能保证自己生存下去的财产,张爱玲在这一出看似喜剧的悲剧里,充分表明了人自身的渺小和无力,他们的痛苦固然不由自主,就连幸福也不是自己所能主宰的,人的命运完全不能由自己把握,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人只能承受命运的摆布,一种荒凉的、无奈的气息再次笼罩在这篇小说中。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富传奇色彩的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重点描写的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调情表演。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苏青(1914~1982) 本名冯允庄,早年发表作品时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苏青在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中,反复渲染现代女性跋涉在男权社会的无奈与艰难,职业女性“谋生也谋爱”的矛盾心境以及对美满家庭的渴盼和探索,具有“自叙传”色彩。其散文更多地表现女性艰难的日常生活状况、生命的体验和各种社会世相。

梅娘 ( 1920~ ) 本名孙嘉瑞,另有孙敏子、柳青娘、青娘等笔名。早年丧母,梅娘谐“没娘”之音。17岁出版中学时期习作集《小姐集》,随即赴日本求学。1942年归国,受聘在北平《妇女杂志》任职,陆续发表小说、散文及翻译作品,在华北沦陷区影响广泛。 梅娘的小说主要描写仕宦封建大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蚌》《鱼》《蟹》等“水族系列小说”。 张爱玲与梅娘曾被称为“南玲北梅”,她们的作品是沦陷区特殊境遇下的产物。

思考:张爱玲、苏青两人在创作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