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曲 粵劇
目錄 粵劇起源 粵劇特色, 舞台,樂器,唱腔,劇本 粵劇現今概況
粵劇起源 自乾隆年間(1736-1795),以佛山為大本營。 咸豐年間(1851-1856),因某一名伶反清,故禁粵劇。 同冶年間(1862-1874),解禁粵劇。 光緒末年(1889),"八和會館"於廣州黃沙成立,並大力推廣及發展粵劇。 二十世紀初,演唱語言由戲柵官話(桂林話)轉變為粵語。
粵劇與粵曲 粵劇除唱粵曲外,還有劇情,動作,表情,戲服及化妝等。以動作為首,唱功為次,極具娛樂性質。 粵曲只是清唱粵曲,較注重音律。
紅船戲班及過山班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粵劇戲班常在廣州沿海巡迴演出,為方便行程,故棲身於"紅船"。 此類戲班皆命名: 紅船戲班。 紅船船艙臥鋪分配及工人職責皆有規定,成為日後戲班的基礎。 1930's,因演出多在離岸城市,加上交通方便,故紅船戲班沒落。 廣州藝人以輕便行裝,組班上路,攀山過省遠赴地方演出的小型班皆命名: 過山班。 較著名過山班如“祝太平班”。
粵劇發展 十九世紀後,大量名伶來香港發展,其中較著名如,昇平戲班,高陞戲班,重慶戲班。 在東南亞因僑居大量南方人,故大量粵劇戲班常在當地巡迴演出,如在新加坡的梨春園遊院,越南的西貢等。 1950's,北美洲如三潘市、芝加哥等亦因居住大量華僑而廣爭歡迎,當地戲班無論在演員及道具等皆中西合壁。
粵劇特色
粵劇傅統舞台 粵劇演出舞台稱為: 戲柵。 戲柵主要分為三部份: 1)梓柵 2)戲台 3) 後台 粵劇演出舞台稱為: 戲柵。 戲柵主要分為三部份: 1)梓柵 2)戲台 3) 後台 梓柵是顴眾席,因傳統習俗,故分男左女右坐。梓柵與戲台前之間空地為“逼地”,不收票價。梓柵與戲台蓋在同一柵下,柵頂有通風層,名為: 仙巾。 戲台是演出舞台。 後台是演員休息及準備的地方。 傅統戲柵用竹木竹,以葵作遮擋,故以生火災。自1960's改用鋅鐵。
粵劇 傳統舞台
粵劇音樂與樂器 粵劇音樂主要分為二部份: 1)聲樂 2)器樂 1)聲樂為粵劇唱腔。 2)器樂主要為 a)鑼鼓點子及 b)器樂曲 a)鑼鼓點子作用: -調節場面節奏。 -特定的表演配樂程式,用以襯托表演(類似馬戲團)。 b)器樂曲作用: -唱腔與唱腔之間襯托。 -作為配樂,以發揮演員動作,感染力和表演氣氛。
早期樂器以二弦,月琴及鼓竹敲擊等為主。 自1920's,因西方文化沖擊,故引入西方樂器如色士風。也使用管樂如洞簫。 粵劇樂器 早期樂器以二弦,月琴及鼓竹敲擊等為主。 自1920's,因西方文化沖擊,故引入西方樂器如色士風。也使用管樂如洞簫。
粵劇音樂與樂器
粵劇唱腔 粵劇唱腔主要分為二部份: 1)唱 2)唸 唱腔風格來自角色要求或演員演繹。
粵劇唱腔發展 早期唱腔主要分為: -旦喉 -生喉 -丑生喉 -老生喉...等 由於語言及伴奏方式改變,唱腔亦改變為: -平喉 -旦喉 -霸腔...等 現在,唱腔主要以名伶劃分: -戰前較著名如,薛覺先腔,馬師曾腔...等 -戰後較著名如,紅線女腔,新馬師曾腔...等
粵劇劇本 早期主要分為二部份: -固定曲詞及道白,如"江湖十八本" -臨場自度,故稱"提網戲"。 二十世紀初,因受西方文化沖擊,使用話劇的分場分幕手法,並以短曲為主。 自1920's,省港大班多在戲院長駐或巡迴演出。為吸引觀眾,故創造很多劇本,著名作家有南海十三郎,唐滌生...等。 1942,華仁書院譯神父成立華仁劇社,並把傳統粵劇劇本翻譯為英語粵劇。
並陪育新人。 間中有藝術團體表現“藝術”粵劇,其服飾較少傳統刺繡。 最近亦有名伶開拍粵劇式的舞台劇, 粵劇現今 香港民間以“雛鳳鳴劇團”為首, 並陪育新人。 間中有藝術團體表現“藝術”粵劇,其服飾較少傳統刺繡。 最近亦有名伶開拍粵劇式的舞台劇, 較著名如"劍雪浮生"。
粵劇興衰 傳統粵劇故事服飾反映了封建思想及社會文化,故事以忠貞愛國或民間故事為主。 到二十世紀初,受西方文化沖擊而開始現代化,包括話劇及白話文等。 戰時亦反映了民族與愛國思想。 戰後的電影(粵語長片)興盛改變粵劇表現方式,內容更具娛樂性,更口語化,造就了不少名伶藝人。 現今,因為科技發達,傳統粵劇亦開始被淘汰,加上粵劇的,唱、唸、做、打每一項都要勤學苦練,並不易有新人願意接手。
現今粵劇特色 服飾及道具花紋沒有大變化,以傳統刺繡為主。 物料方面或使用塑膠等作裝飾,整體變化不大。 舞台活動佈景,大會堂,加插電影角度,打燈,多角度欣嘗,並錄製成電影。 樂器方面,引入西方樂器如小提琴等後,沒有太大改變,亦未引追及嘗試更多音效。 唱腔,由於以演技為主,加上小曲普及性,故把古老的梆,簧(長曲)唱腔變化,令更易唱。 劇本開始現代化,但普遍趨向傳統,而總體不反映現社會。 場景分幕及演出更形似舞台劇,原因可能方便錄製成電影。 曲目方面亦以小曲為主。
感想 普遍的人總認為粵劇是 古板而沈悶的,所以一直漠視它的存在,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的音樂,但我認為粵劇不論從歌詞、演唱技巧等各方面都是無可代替的,當中的道理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只要嘗試花時間去了解,就能領略當中的好處。
Written by Ho Yuk Ting S.3B ( 5 ) THE END Written by Ho Yuk Ting S.3B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