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第4章 金融基础 货币与信用 1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2 金融工具 3 国际金融 4
本章提示 1 重点P207 掌握货币的形式、特征、层次和货币本位制度 存款货币与信用创造 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手段 掌握利率体系以及影响因素 了解汇率的决定因素及我国的汇率制度 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了解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 理解金融市场的结构 熟悉各种金融工具 了解混业与分业两种基本的金融监管模式 熟悉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 熟悉国际资本流动及国际直接投资
本章提示 2 难点P208 存款货币与信用创造 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制度的选择 各种金融工具的原理、联系与区别 金融监管模式对金融市场及金融创新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货币与信用 货币 信用 利率 汇率 货币的功能与分类 货币层次 货币价值 货币本位制度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信用创造 利息与利率 利率分类和体系 利率的决定 外汇与汇率 影响汇率的因素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外汇管理 我国的汇率制度 货币的功能与分类 货币层次 货币价值 货币本位制度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 主 要 内 容 ·货币的功能与分类 ·货币层次 ·货币价值 ·货币本位制度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 货币功能(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储藏手段 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货币 货币分类(形式) 实物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的形式 辅币 纸币 银行存款(活期) 准货币 易变现的金融资产
货币层次 货币层次 一般的划分 IMF的划分 我国的划分 通货 M2 货币M1 准货币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1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为广义货币量;M2-M1为准货币。 将M1/ M2表示狭义货币相对于广义货币的比重称为货币供给流动性。 货币层次 M1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为广义货币量;M2-M1为准货币。 将M1/ M2表示狭义货币相对于广义货币的比重称为货币供给流动性。 当M1/ M2的值趋于增大时,表明代表现实流通的也即是现实将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比值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M1/ M2的值趋于减小,则表明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准货币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流动性 “流动性”问题 涵义 三个层面 判断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央行的流动性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量过多;导致经济(投资)过热,通货膨胀。 流动性不足:货币(供给)量少;经济下滑,通货紧缩。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流动性”问题 判断“流动性”的指标: M2增长速度与GDP增速+CPI之比较
货币价值(币值) 货币的对内价值 指货币的交换价值,即货币购买力。 货币的对外价值 汇率习惯上被称为货币的对外价值。
货币本位制度—特点 本位币的特点 无限法偿性 最后支付工具 规范本位制 受等量金属或他国货币等价的约束 自由本位制 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
金属本位制:本位货币与一定量的贵金属保持等价关系的本位制度。 货币本位制度—金属本位制 金属本位制:本位货币与一定量的贵金属保持等价关系的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银本位制 复本位制
是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以纸币为本位币的制度。 货币本位制度—纸本位制 是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以纸币为本位币的制度。 政府授权,央行发行 具有无限法偿性 具有较大的供给弹性 易发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分类 按物价上涨的速度 爬行通货膨胀。又称潜行通货膨胀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通胀率基本保持在2%~3%,且始终比较稳定的通胀。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通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10%~100%)。 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 通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100%),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通货膨胀—分类 按通胀的原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供求失衡(需求大于供给),主要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膨胀,超过了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量;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社会供给和劳务成本上升; 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货币幻觉和模仿效应。
通货膨胀—分类 输入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中的传导效应所致; 国际市场存在通胀;经济的高度性关系;存在国际传导途径;存在隐患。 需求结构转移型 部门差异型 斯堪的纳维亚型(部门差异型的另一种表现)
通货膨胀的效应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就业的影响 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对经济调节功能的影响 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 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改变社会成员间原有的收入和财富比例 使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无法顺利完成 对经济调节功能的影响 削弱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 价格波动,影响本位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破坏经济秩序、经济活动规律、经济核算的有效性
通货膨胀的治理 控制货币供给量 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其他措施 限价 减税 指数化
通货紧缩—原因 紧缩财政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的变化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结构失衡
通货紧缩—影响 导致总需求不足 影响货币的正常运转 社会动荡因素增加
通货紧缩—治理 政策目标 阻止商品供求失衡状态的进一步发展 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信用 主 要 内 容 信用 信用创造
信用—涵义 在非经济学中,信用表示恪守诺言、具有信誉和信任。 经济学中,通常表示为因使用现在的财产或货币,承诺将来偿付的一种行为。 在金融学中,信用简单讲就是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构成要素 信用的构成要素 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工具 时间间隔 利率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民间信用 租赁信用
存款货币的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 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 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存款→A客户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存款信用创造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础、货币基数、高能货币和强力货币。从来源上看它是金融当局(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从运用上看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流通中的通货(C)构成。 MS: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m: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系数。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系数。 牢记!
信用创造 政府的信用创造 央行发行货币 政府发行国债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 与银行金融机构没有本质区别;只有程度不同
利率 主 要 内 容 利率与利息 利率的分类和体系 利率的决定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出借资金而取得的报酬。或者说, 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贷款人的代价。也就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利率 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利率的计算:
利率的种类 利率的分类 单利率和复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基准利率和非基准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计算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单利率和复利率 计息时间单位 经济中的作用 通胀因素 决定机制 可否调整 对象 期限
利率体系是指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而构成有机整体。 包括:利率结构、利率间的传到机制、利率监管体系。 利率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风险结构:到期期限相同,收益率不同 利率期限结构:利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利率体系 我国的利率体系 央行基准利率 银行间利率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市场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率、再贴现率 拆借利率、国债市场利率 掌握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社会平均利润率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通货膨胀率 国家经济政策 国际利率、汇率 微观因素 利率的作用:储蓄和消费;投资;物价水平
汇率 主 要 内 容 外汇与汇率 影响汇率的因素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央行发外汇管理 我国汇率制度
外汇是直译“国际汇兑” (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是指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一种行为或活动。 “汇”指资金的移动,“兑”指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货币兑换。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或手段。广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包括: 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SDR、欧元EUR;其他外汇资产。
汇率 汇率(Exchange Rate)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价格。是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如果把外汇也看作是一种商品,那么汇率即是在外汇市场上用一种货币购买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汇率标价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1美元=115.25日元 1美元=1.47加拿大元等。 外国货币在左 本国货币在右
汇率标价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将其折合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法方法。 汇率标价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将其折合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法方法。 欧元、英镑、澳大利亚元采用此法 1英镑=1.6025美元 1欧元=1.5680加拿大元 1欧元=1.0562美元 1澳大利亚元=0.5922美元等。 本国货币在左 外国货币在右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 通货膨胀 利率 经济增长 央行干预 国际储备 心理预期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商品进出口 资本流出入 物价 产出和就业 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则有利于商品出口,不利于商品进口。 商品进出口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长期资本的流入;短期资本外逃。 资本流出入 本币汇率下跌,促进国内物价上涨。 物价 当汇率有利于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时,会带动总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产出和就业
央行外汇管理的内容 贸易项目外汇管理 出口管制和进口管制 非贸易项目外汇管理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 汇率管理 直接管理 间接管理
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方式 非冲销干预 货币供给量改变 冲销干预 货币供给量不变
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 我国汇率制度 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 1953-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1981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 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 应该记住的时间点: 19940101 20050721 P254 P256
外汇市场 我国外汇市场的特点 外汇市场分类 交易电子化、网络化 联网交易 结构:客户与银行;银行间;央行 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港元现汇交易 零售市场 批发市场 央行与指定央行间的市场
主 要 内 容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类别 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析 费银行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概述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我国的监管体制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 交易主体 交易对象 交易工具 交易价格 指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分为供应主体与需求主体;居民主体与非居民主体;专业主体与非专业主体。 交易对象或交易载体是货币资金。但在不同的场合,交易对象的表现是不同的。 金融工具是证明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可分为:短期与长期工具;直接与间接工具;债权式与股权式;传统工具与衍生工具。 包括:利息;证券价格;外汇价格;黄金价格。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本积累功能 资源配置功能 调节经济的功能 反映经济的功能
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 金融市场的类别 P264--265 金融市场的分类 融资期限 短期市场与长期市场 融资方式 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 交易层次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交易对象 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 交易方式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交易场所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要求权 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 资产期限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一般 具体 首次发行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存款及向工商企业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标,提供综合性全面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业务范围广泛。金融百货公司 创造存款货币。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的职能 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 是企业 是特殊的企业 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 金融服务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资本所属 组织制度 私人银行 合伙组织的银行 国家商业银行 股份制银行 单一银行制 分支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 单一银行制 分支行制 代理行制 连锁银行制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类型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自有资本 存款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同业拆借 向中央银行借款 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在途资金占用 发行金融债券 回购协议 包括商业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资本盈余、留存盈余、法定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类型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贷款 贴现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 贴现的主要票据 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 公司股票 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本票 银行本票 银行承兑汇票 抵押品 抵押贷款与信用贷款 对象 期限 还款方式 工商业贷款、农业和消费贷款 短期贷款、中期和长期贷款 一次偿还和分期偿还的贷款 贴现的主要票据 国库券、债券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结算业务 委托代理业务 租赁业务 银行承兑业务 信托业务 银行卡业务 代客户清偿债权债务,完成货币支付及转账划拨业务。是业务量大、风险度小、收益稳定的典型的中间业务。分现金和转账两类。 商业银行的租赁业务是融资性租赁。 银行承兑业务 信托业务 银行卡业务 是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票据签字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 经营信托业务一般只收取手续费,而营运中获得收入则归委托人或其指定受益人所有。 由银行发行具有转账结算、储蓄、汇兑、善意透支、贷款等功能。分贷记卡和借记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担保业务 承诺业务 担保使用的金融工具有:担保书、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等。担保业务的种类有:履约担保、投标担保、还款担保、担保信用证(备用使用证)等。 贷款承诺是法律上的一种约束,即银行按商定金融利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对客户履行贷款的承诺。根据贷款承诺协议,银行向客户只收取佣金。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贷款承诺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两种形式。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约定,银行允诺在一定时间内,为其客户票据融资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其形式主要有循环包销票据发行便利和非包销票据发行便利。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 由商业银行逐步演变而成 发展历史 组建新的中央银行 17世纪末到19世纪70年代(初创期) 产 生 途 径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兴起期) 二次大战以后(发展期) 产 生 途 径
中央银行—类型 中央银行组织形式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 多元的中央银行制 联邦中央银行制 准中央银行制 跨国的中央银行制
中央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管理金融的银行
金融监管—作用 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促进金融机构之间公平竞争
分业经营—特点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互相分离 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分离 政策性融资业务与商业性融资业务分离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松散
混业经营—特点 商业银行(业务)的“全能化”或“综合化” 证券市场相对落后 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密切
金融监管与经营模式选择 从风险指标看 从效率指标看 从整个金融行业看 金融业发展初期,分业经营优于混业经营 金融业发展成熟,混业经营优于分业经营 从效率指标看 混业经营更优 从整个金融行业看
第三节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特征 期限性 流动性 风险性 收益性
金融工具的类型 存折和存单 商业票据 本票和汇票 支票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回购协议
第四节 国际金融 主 要 内 容 国际收支 国际资本流动和 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直接投资 与跨国公司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只有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 是一个流量概念 是一个事后的概念 是以交易为基础,而不是以支付为基础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 国际收支—资本项目 商品(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资本项目 金融项目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金融资产交易 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蓄资产
国际收支的调节 自动调节机制 假设条件:完全市场经济 政策调节 外汇平准基金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以使用权转让为特征 资本流入即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则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或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 资本流出即资本从国内流出到国外。则意味着本国在歪国的资产增加(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或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按资本跨国流动的方向 按资本跨国流动的期限 按资本所有者的性质 按投资方式 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按资本所有者的性质 官方资本流动和私人资本流动 按投资方式 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银行信贷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 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利率 汇率 资产分散化 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政府经济政策 政治、经济以及战争风险
国际资本市场的管理 国际银行业管理 国际证券市场管理 国际保险市场管理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P307 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P308 IOSCO创建于1984年 国际保险市场管理 IAAS成立于1994年
国际资本市场的管理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94)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94) 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 国际金融公司IFC(1956) 国际清算银行BIS(1930)
国际资本市场的管理 区域性金融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ADB(1966) 非洲开发银行AFDB(1964) 美洲开发银行IDB(1959)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部门进行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理论解释 创办新企业;建立合营企业;收购;购买股权;再投资 理论解释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家生产折衷论 内部化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 动机与条件 流向的变化与特征 投资方式
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第4章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