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課程的意義與種類 黃 繼 仁 課程發展與設計.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LiveABC學習系統 103年英語自學說明會 校內學習資源LiveABC.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Science Society (Games Factory)
Signal and Systems 教師:潘欣泰.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前言 「課程模式」(curriculum model)是課程設計的實 際運作狀況的縮影,是課程要素、課程設計的 程序及其中的關係,指引未來的課程研究設計 與發展工作。 「課程設計模式」統稱:課程計畫模式、課程 發展模式、課程理論模式或課程架構。 課程設計上的三種常見的模式: 「目標模式」(objectives.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102學年度 (4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三章 危害與操作性研究.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教育概論— 教育的內容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副教授 曾素秋.
經濟學 學經濟.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幼稚園(機構) 簡介 參觀日期 作者群.
以通識課程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畫 全校課程地圖的建構 報告人:許佩玲、陳鵬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五日.
電腦軟體設計 建國科技大學 資管系 饒瑞佶 2010年.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reporter: 郭建杉 稻江家護 網站設計企畫 reporter: 郭建杉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專題E組 選課教學輔助系統 指導教授:林娟娟 教授 組員: 許韶玲 詹博為 賴育潔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陳樹渠紀念中學 何燕萍老師 周富鴻老師 張 燕老師 劉勁樂老師 黎嘉諾老師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102學年度 (5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一 可靠度問題.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一個有效率的團隊的要素 Elements of an Effective Team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課程查詢─查詢網頁指引 1.請至【師大首頁】選擇學生.
營運模式.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立昕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網址: ISO 9001: 2015 改版重點 立昕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網址:
新高中課程概覽 新高中資料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育概論

課 程 課程的定義 課程結構 課程理論的兩個典範 課程設計與實施 課程改革的因素 課程決定與課程控制

課程的定義 將課程視為目標。 將課程視為計畫。 將課程視為學科教材。 將課程視為學習經驗。

將課程視為目標 課程是教育體系、政府或社會大眾期望的教育成果或學生產生的改變。 重視最終結果的分析,並以此引導教育活動、判定教育工作績效。 例如,師培課程旨在培養優質且具教育愛的學校教育師資。 此目標劃定了學習的活動與輪廓。

將課程視為計畫 課程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擬定的系統方案或策略 。 大至一個國家的課程政策、法案與指導原則,小至教室內的課程安排方式,都是課程計畫。 例如九年一貫所依據的中小學課程綱要;學校的日課表、課程進度、活動設計。

視課程為學科教材 課程是有系統的學科知識與具體的學習材料 。 課程指某個學科、該學科的知識結構、教科書、習作、教學媒體等。 此定義是最為一般大眾理解的課程意義。

視課程為學習經驗 課程是學生學到的經驗或結果,唯有學生真正獲得經驗,課程才有實質意義(從學生角度來談)。 學生獲得的經驗,有的來自學校刻意安排,有的是學校內外偶然因素或情境的影響。有的來自學習材料 ,有的來自學習過程。

課程的定義 課程可從兩方面來看: 從課程設計者角度而言,課程是依據預定目標,使學生獲得特定學習經驗的一套計畫或教材。 從學習者角度來說,課程是學生從課程設計者特意安排或無意圖的學習材料及實施歷程中,所獲得的合乎目標或目標以外的經驗。

課 程 結 構 正式課程 外顯課程 實有課程 非正式課程 學校課程 潛在課程 空無課程

課 程 結 構 實有課程 學校中實際發生的課程,例如數學、英文 、國語文、健康與體育、輔導活動、運動會、各項才藝競賽等。 空無課程 應當有而沒有的課程;很重要,但又懸缺的課程。 例如情意與鑑賞方面的課程。

實有課程 外顯課程 學校根據某些公開的教育目的所設計的教育內容,這些學習目的與內容均是明顯為人所知的課程。可分為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 潛在課程 隱藏在學校教育措施中,目的較不為人所知,卻以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課程。如身教、境教。

外顯課程 正式課程 列在日課表上的教育內容,如數學、英語、國文等。在一定的修業年限內有固定的時數、教材有連續性、有既定的評量程序。 非正式課程 不列在日課表上,但學校會不定期實施的,如運動會、園遊會。

空無課程 空無課程:應當有而沒有的課程;很重要, 但又懸缺的課程。如情意與鑑賞 方面的課程。 空無課程:應當有而沒有的課程;很重要, 但又懸缺的課程。如情意與鑑賞 方面的課程。 造成空無課程的原因: 1)課程設計者對某項目標的偏廢。 2)課程未能配合社會變遷的速度。 3)因意識型態而將某些不合於支配階級利益 的內容刪除。

課程理論的典範 科學化理論 倡導人:巴比特、查特斯、泰勒 從科學化理論、工廠模式思考課程 科學化理論 倡導人:巴比特、查特斯、泰勒 從科學化理論、工廠模式思考課程 再概念化學派—潛在課程理論 1970年代初興起,從哲學與社會學角度 思考課程與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關 係。

科學化理論的課程觀 巴比特於1918年出版「課程」一書,被視為第一本致力於課程科學化的專書。 查特斯出版「課程建構」一書。 巴比特與查特斯視學校如工廠,學生為原料,理想成人為成品,教師是操作員,課程是任何可以轉變原料(學生)為產品的東西—即所謂的「工廠模式」。

原料 工廠生產流程 標準化產品 學校教育過程 理想成人 學生

科學化理論的課程觀 課程設計的過程 詳細分析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找出課程目標,再依據目標安排一連串活動。

泰勒的課程理論 泰勒(R.W. Tyler)是近代課程科學化理論的領導者—被尊為「課程之父」 泰勒將課程發展分為四個要素: 1.目標應來自學生與社會需求 2.學習經驗應與目標相關 3.活動應統整為教材 4.教學結果應該評鑑。

泰勒的課程理論 1949年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書中討論的課程理論,被稱為泰勒法則(Tyler Rationale) 課程發展需解決的基本問題 1.學校應達成什麼教育目標? 2.學校應提供何種教育經驗以達成目標? 3.如何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活動) 4.如何決定這些教育目標是否達成?(結果評鑑)

泰勒的課程理論 泰勒認為課程發展步驟如下: 1)確立教育目標 2)安排許多以目標為焦點的學習經驗 3)有效組織學習經驗(活動安排) 4)評鑑目標與結果的一致程度 為確立教育目標必須分析: 1)學生的活動、興趣與問題 2)當代社會狀況、成人的活動 3)知識內容

對科學化理論的批評 將學生視同工廠生產的標準化產品,忽視人的自主性,易流於灌輸與訓練。 過份依賴既定目標,易忽視目標外的學習。 容易忽略較抽象的情感、價值領域的學習。 強調社會生活狀況的分析結果,屬於理想層次的經驗可能被排除。

再概念化學派 要求跳脫科學化理論的技術模式,重新思考 、反省、解釋課程內涵,賦予課程新概念。 從哲學與社會學角度,思考課程與政治、社會、經濟結構的關係,探討整個大社會結構對課程的控制作用,及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師生對意義的創造。 強調潛在課程的探討。

再概念化學派 高中課程綱要(民87) 國文科選文標準: 足以體認中華文化 建立民族自信 喚起民族意識 配合國家政策

再概念化學派 潛在課程 指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或非計畫的價值觀念、規範、態度。 潛在課程的探討層面 1)學校教育的脈絡:包括師生互動、教室安排 比馬龍效應 2)整個學校的運作過程:如儀式、典禮、規則 3)潛在課程的意圖:有意、無意、惡意(刻意教 導順從)、善意(境教、身教)。

再概念化學派 潛在課程幾乎包括學校教育整個過程,舉凡儀式、典禮、規則、師生互動、教科書,無所不在。 研究者需深入教育現場進行實地研究,才能瞭解學生與環境的互動方式以及學生自行建構的意義。

課程設計與實施 課程設計的意義 由課程的許多來源中分析出希望學生學習的目標,選擇合宜的材料,並作適當的組織。 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 課程設計的意義 由課程的許多來源中分析出希望學生學習的目標,選擇合宜的材料,並作適當的組織。 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 學科中心 主張應由文化中選擇精華,納入課程傳遞給下一代 。學習有價值的知識,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目的。 學科中心的教材組織,常見的有分科、廣域(如社會科、自然科)、融合課程(唱遊)的形式。

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 學生中心 學生的需求、興趣、能力、舊經驗是課程選擇與組織的主要依據,因此對學生的諮詢、觀察和研究是決定學習目標、內容、教材的必要方式。 社會中心 學校為社會機構,學校應為社會服務。課程須經由對社會需求的分析,確定目標與內容,因此以社會作為課程來源 。

課程的實施 忠實觀:指課程實施必須與原訂計畫相符,亦即運作的課程與正式課程一致。 相互調適觀:課程實施是實施者與計畫者相互影響的歷程,實施者一方面依據教育情境適時改變計畫,一方面也能就實施成效與問題提供計畫或教材改進的參考。 課程實施需有一定的準備工作,如教師能力、教學策略、教學設備…等。

課程的五個層次 古德拉等人區分課程的五個層次: 1.理想的課程 政府、社會期望、理想中的課程。通常 是尚未具體化的理想。 1.理想的課程 政府、社會期望、理想中的課程。通常 是尚未具體化的理想。 2.正式的課程 指由行政單位認可,行諸文件,由學校 或教師照章採用者。如課程標準、課程 指引或教科書。

課程的五個層次 3.覺知的課程 亦即人們心中所感受、體會到的課程。 教師體會的正式課程內容,成為本身的課程構想;家長感知學校教學的內容..等。 4.運作的課程 指教育情境中實際出現的課程。 5.經驗的課程 學生由教學中實際領受、獲取的經驗內容

課程改革的原因 社會需求的因應 教育理論的改變 課程評鑑的回饋

課程決定層次 全國層次 決定課程政策,包括全國課程目標、學習成就標準、各級學校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及教材範圍。 地方層次 在全國政策之下,依據地方的特殊需求對目標與內容再作界定,以要求學校實施。

課程決定層次 學校層次 在全國與地方行政機關授權範圍內,依學校組織的特性決定學校本身的課程計畫,包括學校課程特色發展、教科書的選用、課程進度安排…等。 教室層次 決定者是教師,決定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經驗,包括學生活動、師生互動方式、教學策略與方法的使用、評量的安排等。

課 程 控 制 課程控制 指上層課程機構對下層機構的權力行使與限制。為讓全國課程具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 或使學生成就達到某個基本標準,幾乎各國都有課程控制的措施。 常見的課程控制機制: 1)撥款補助 2)以考試大綱引導學校安排某些課程 3)以立法或行政命令形式,強制學校遵照

課程控制的型態 控制性最強:國定課程 國定課程又依規定的詳細程度而有不同形式,有些規定鉅細靡遺,有些只是一套基本的學習成就標準。 控制性最弱:學校本位課程 學校本位課程賦予學校最大的自主權,由學校教育人員自行設計課程,政府很少干預。

強 弱 學校本位課程 國定課程

討 論 題 何謂空無課程? 何謂潛在課程? 兩者間的差異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