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63 “主体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請按左鍵換頁 為人的藝術 ~善緣貴人多~ 廣結善緣 1. 有什麼觀念,就有什麼行為; 有什麼行為,就有什麼習慣; 有什麼習慣,就有什麼性格; 有什麼性格,就有什麼命運。 2. 對長輩謙虛是本分,對平輩謙虛是修養, 對 晚輩謙虛是高貴,對所有人謙虛是安全。 3. 廣結善緣,圓融的人際關係( EQ ):
Advertisements

1 安全乘坐电梯 与大型游乐设施 福建省特检院宁德分院党支部 王祖生 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
一、老师申请题目,以下指导老 师操作。 1. 登录教务系统 web 端. 2. 点击 “ 毕业设计 ” 工具栏下拉菜单中的 “ 论文 _ 教师申请题目 ”
高一年级组家长会. 一、考试成绩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三、给家长的建议 四、科任教师交流 表扬 1 、 年级组语数外成绩优异同学 ( 年级排名 ) 李 芮第 1 名 吕明洋第 2 名 王 越第 3 名 杨天宇第 4 名 张凯燕第 5 名 李 曦第 7 名 魏书静第 8 名 项春怡第 10 名 郑明明第.
沟通交流 活动有序 内容轻松 文明守纪 团结共进 1. 成立家长委员会, 通知 15 人明天下午 3-5 点五楼报告厅 “ 全面育人教育论坛 ” 2. 介绍附中、年级、班级的规范和要求 日常行为规范,高中学习特点,考试、作业要求 3. 开学以来年级、班级开展的工作及安排 开学以来年级、班级开展的工作及安排.
1、毛将后代握手言欢泯恩怨 2、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 城北派出所 陶燕雄.
远 方 宽厚肩膀,手指干净而修长。 笑声像大海,眼睛里有阳光。 我想象你,一定就是这样。 还没出现,就已对你爱恋;还没遇见,就先有了思念。
幼小課程統合與銜接 楊朝祥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情境导入: 诚信是金 同学们,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请大家思考当小男孩真的遇到狼时,为什么没人去救他呢?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狼来了.MP4.
機關改制(含員工權益保障)業務簡介 報告人:王奐寅 100年6月24日.
追求阳光心态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吴洪明.
欢迎各位家长 同样的心情 一样的期待 初二(2)班家长会.
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沟通 交流 协作 初二 班家长会.
家校同心, 师生同行 ——八(五、六)班家长会.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回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胡适《追悼志摩》
欢迎各位家长光临 初二(1)班家长会
学习情境七 领队业务 【学习目标】 了解领队工作职责; 掌握领队的工作程序; 掌握领队的服务要点。 【技能目标】
蒙古与苗族的特色建筑 项艺烽小组 最炫民族风.mp3.
大聲一點又如何? 打耳光、重擊或大聲音會使聲波以極大的力量快速撞擊鼓膜而傷害鼓膜。 事先知道要聽到很大的聲音要張開嘴巴。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學校經驗分享: 學生成長的支援
一分钟电话营销分享 刘瑾.
主講者:林妙容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之三)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钱锡安
热烈欢迎您 参加家长会!.
欢迎各位家长 参加初一八班的家长会!.
第八章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國中小教師甄試相關事宜 心理的準備 甄試日期 甄試方式 甄試內容 正式教師與代課教師差別 相關問題 關起門來說的問題 結語.
校 長 翁世盟 家長會長 蔡宏奕 教師會長 葉蕙境 敬上
通州市教研室 王作良 邮箱 06高考复习讲座 通州市教研室 王作良 邮箱
罹癌=被判死刑嗎?.
課程內容 態度決定高度 履歷及面試重點提要 履歷 面試服裝及注意事項 性向分析 性向分析測驗.
國民小學EQ教育課程 《EQ學園─好人氣養成班》
反思,调整学习方法 迎接中考的挑战 九(7)班.
文字取材: 梁玉芳、赖素铃 同理心.
公主的月亮 最近看了一本友人劉清彥譯的書〔公主的月亮〕,極有趣味。 這個難題由一個生病的小公主提出,她嬌憨的告訴疼她的國王,
公主的月亮 最近看了一本友人劉清彥譯的書〔公主的月亮〕,極有趣味。 這個難題由一個生病的小公主提出,她嬌憨的告訴疼她的國王,
斑马线上的安全学问 学校:平安二小 班级:四年级(1)班 姓名:张海超 时间:2016年6月21日.
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互联网时代班主任的挑战 万玮 2014年9月20日.
為人的藝術 ~善緣貴人多~ 請按左鍵換頁.
為人的藝術 ~善緣貴人多~ 請按左鍵換頁.
热烈欢迎各位家长 初二(1)班
台中市(原台中縣) 太平國中 林加淇.
EQ劇場 ~ 李爾王.
第五节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感受柏林禅寺—— 华莲的日记 2006年6月9日 周五 多云
第十课我的朋友圈.
台南市石門國民小學 九十八學年度上學期 作文教學成果
2-1熟記網路交友的注意事項 2-2分析各種網路交友的錯誤心態 2-3認識各種網路交友的正確方法
用教学实践解读课程标准.
鄉村尋根-農具篇.
綜合活動領域 常逛網站分享 復興國中.
学习目标 1、知道家中被盗后要保护现场; 2、了解一些防盗的小技巧。. 学习目标 1、知道家中被盗后要保护现场; 2、了解一些防盗的小技巧。
转基因技术.
15-16 水運會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 4月30日 (星期六) 9:00-12:30.
面試的準備 1.
歐巴桑症候群 *** 歐巴桑症候群***.
沙田聖本篤堂 家庭牧民小組 簡介. 沙田聖本篤堂 家庭牧民小組 簡介 成立過程: 2000年教區會議期間,甘寶維神父邀請數對活躍於堂區夫婦商討籌辦家庭牧民小組的可行性 2000/01年間舉辦數次「家事談論會」凝聚有意投身服務人士,小組開始成型.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第五节.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家中被盗后要保护现场; 2、了解一些防盗的小技巧。. 学习目标 1、知道家中被盗后要保护现场; 2、了解一些防盗的小技巧。
100學年度上學期 月亮班課程規劃.
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資訊年代青年自學才能拓展計劃 (S計劃)
“修身成材” 班级干部培训班 黑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
第 1 章 海 洋 有 難.
班級經營--實務:疑難雜症 組員: 周雅文 李桂枝 顏純郁 黃福裕 戴曉真
温故 1、实践的特点? 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随县炎帝学校 谭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63 “主体是……”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P63 “主体是……”

主体的特性: A 、自然性。 ------“人化自然性”。 B 、社会性。 C 、意识性。表现:

一是,人能意识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对立。意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对他的限制和约束,从而,形成 对象意识。

二是,人又能对自己进行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形成自我意识。 主体的形式: 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社会主体。

客体。 P63 “客体是……” 客体的特征: A 、 客观性。 客体有三大类: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精神客体: 精神产品;精神现象;精神过程。 精神客体的客观性: 第一、精神客体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第二、精神客体通过物质形式表现出来。

B 、 动态性:( 客体不是固定不变的)。 (1)客体的范围不断扩大。 (2)同一客体,人们发现其越来越多的特性。 C 、 多样性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中介 P63 “中介是-------” 两个子系统: A、体能的延长系统(物质)。 B、智力的延长系统(精神)。 问题:中介的状况和水平。

(2)、认识关系。 2、主、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 主体客体化 主体------------客体 客体主体化 如: 医--------------------患 (2)、认识关系。 ——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

在实践和认识关系中,渗透着: (1)、价值关系; (2)、审美关系。 ——主体在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中,获得价值的满足。 ——主体在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中,获得美的体验。

如果没有价值和审美关系,实践和认识活动会 … “?” ------被动、机械,消极、无聊。 思考: 如果没有价值和审美关系,实践和认识活动会 … “?” ------被动、机械,消极、无聊。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环节。 一、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 二、通过实践把方案变成现实。 三、反馈和调节,使实践顺利进行。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资料:张仲景被“逼”成医学家。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伤寒杂病论·序》:“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音“任”),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

(金元)李杲(李东垣 ) 。 (金元)朱震亨。 (清)徐灵胎 (徐大椿)。 (宋)许叔微:“百日之间,并失怙恃”。——一生免费为老百姓看病 。 (明末清初)傅青主 。擅长妇科。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提供了认识工具。 资料(1)吴剑雄验证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关键在于把钴-60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如果没有低温技术,…… (2)18世纪德国数学家欧拉为了计算谷神星的轨道,连续算了3天3夜,累瞎了右眼。如果有计算机,……

3、实践使认识产生和发展。 A、理论分析: 1、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2、实践使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

2、鲁迅:“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这东西曾毒死过若干性命的了。” B、现实例证。 1、“工作组的遭遇”。 2、鲁迅:“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这东西曾毒死过若干性命的了。”

牛顿:“假如我比别人了望的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含义及关系P65 一、重视学习,善于借鉴他人。 牛顿:“假如我比别人了望的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使认识真正深入发展。 二、注重亲身实践。 因为: (1)、别人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 (2)、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使认识真正深入发展。

例(1)、“囊萤”: 《晋书》:(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注:织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康熙:“数册所载,不可尽信。”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李政道:“一把尺子”。

“记得40年代我做研究生的时候,那时我念的是理论物理。我的导师费米是理论和实验多方面的大师,他那时正在研究电子和中子的作用。他每星期要花半天和我在一起单独地一对一讨论。在讨论时,他第一步的训练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所有的物理问题都要独立思考,提出看法。

那时我正在研究粒子物理。费米在每半天的讨论中问我问题,让我讲。有一天他就问我,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我说大概是绝对温度1000万度。他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是看文献的。他问我自己有没有算过,我说没有,… …。他说这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和计算过,如果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估算,你不能接受别人的东西。

估算太阳温度需要专门的工具,于是费米就帮我做了一把特制的很大的计算尺,我们花了两天时间(主要是费米的功劳)制作了这把计算尺。有了这把尺,一拉就能很方便地计算出太阳中心的温度差不多是1000万度。这把尺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的专门用来估算太阳温度的大计算尺。

要知道当时费米正在做的电子和中子的实验,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自己也不是研究这个的。但为要让我理解不能盲目接受别人的结论,必须要自己亲自实践得出结论,而且你必须想新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费米亲自帮我做了这样一把惟一的大计算尺,这当然也增加了我研究的兴趣。

费米老师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了想尽办法、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榜样,启发了我对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使我一生受益非常深。后来我带学生也是这样,也是每周花半天时间和他们一起讨论。 (3)、“赤脚医生”。 (文革)老电影《决裂》 思考:大学教育中,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详见第二节)

唯物主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客观到主观)。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客观到主观)。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唯心主义:从感觉和思想到物(从主观到客观)。 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先于实践经验”) 如:“先知先觉”; 孔子:“圣人生而知之”。 柏拉图的“回忆说”。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者都是反映论,但: 旧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反映论。 缺陷 P66 1、看不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

2、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说明认识是一辨证的过程。 辨证唯物主义是能动反映论。 因为: 1、它引入了实践的观点,说明认识的产生。 2、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说明认识是一辨证的过程。

能动反映论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摹写性。 摹写性体现反映的客观性。 二、创造性。 表现为:主体在认识中选择、建构。

选择:有限的、特定的事物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成为认识对象。 选择体现了认识主体的需要、动机、目的、意图甚至情趣和爱好等。

选择和建构体现了认识的主体性、能动性原则。 建构:主体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对客体信息加工改造,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体系。 选择和建构体现了认识的主体性、能动性原则。

主体为什么能够选择和建构? 主体有: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一个人的知识、观念体系。 认知结构有差异性。

A、选择专业、职业、朋友、人生伴侣、业余爱好。 一、认知结构影响和决定对客体的选择。 A、选择专业、职业、朋友、人生伴侣、业余爱好。 B、“English” 甲:“阴沟里洗” 。 乙:“应给利息” 。 丙:“因果联系” 。 丁:“硬改历史” 。

二、认知结构影响和决定对客体的解释(建构)。 例证: A、鲁迅:“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的是“易”;道学家看见的是“淫”;才子佳人看见的是缠绵悱恻;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荒诞家看见的是宫廷秘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评论电视剧《三国演义》。 C、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士兵看到马蹄印,想到的是杀场;农夫看到马蹄印,想到的是耕耘。” D、“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E、法国谚语:意见(成见)决定结论。成语:“疑邻窃斧”。

举例:暗示(成见)的作用 20世纪初,卢瑟福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元素嬗变实验,结论与奥地利科学院院士梅耶领导的“镭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有重大差异。 卢瑟福让查德威克去梅耶实验室考察,弄清产生差异的原因。 结果使查德威克大吃一惊,梅耶的实验室采用一种极不可靠的观察方法,导致他们的失误。

原来,梅耶实验室专门找一些斯拉夫姑娘来读粒子轰击元素后荧光屏上光闪烁的次数。据说斯拉夫姑娘眼睛大,视野开阔,读数准——这无可非议。 问题是,他们向姑娘们交代任务时,竟把预想结果告诉她们。 而卡文迪许实验室则相反,专门找一些不懂行的人来读数。而且,事先绝不告诉他们结果“应该会怎样”。 后来,梅耶也用卡文迪许的方法来读数,结果,两实验室的结论相同。

G、众老师谈上网 政治老师:“上网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语文老师:“‘猫’的真名叫调制解调器,是上网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 历史老师:“Web的正式提出是1990年,但其构想可追溯到1945年!” 英语老师:“www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名叫全球信息网。”

物理老师:“家庭用电话线上网,传输速率一般为52000kps,这还要视电话线是否老化?” 生物老师:“长时间静坐于电脑屏幕前上网,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数学老师:“小明以平均5k的速度下载一个大小为1000k的文件,问需要多长时间?” 化学老师:“上网的速度就像冷水和镁条反应一样,慢得不得了!”

音乐老师:“同学们到网上下载MP3,试听后24小时内要删除!” 美术老师:“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网址是www.paris.org,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 体育老师:“听说NIKE网站有双弹簧运动鞋,不知道能不能网上购买?”

问题:认知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后天社会实践的产物。 先天的成分“?” ——天赋才能,天赋倾向。 心理学: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一个人对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经验”的回忆。 “经验”:从祖先那里遗传、继承下来的。 荣格举例:对蛇的本能厌恶; 对黑暗的本能恐惧。

传统哲学的知行观。 西方哲学中,“知”(认识),是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外求)。 传统哲学中,“知”,往往是一种道德认识,道德自觉。(内在觉悟) 西方哲学中,“行”(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传统哲学中,“行”,是一种道德实践。

(宋)朱熹:“知先行后”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多读书,通晓事物的道理,按道理办事。 (明)王阳明:知行合一。 “如今人有知得父当孝,兄当悌者,却不能孝,不能悌。” ——知行分离了。 (1)卢梭《爱弥儿》。 (2)抽烟。

王阳明提出 “知行合一”,来克服此危险。 “行”,是道德实践。 “知”,不是纯粹的认识。是指一个人对一个道理的内心觉悟和自觉,从而产生一种信念、信心,这样一种心理活动状态。 “知行合一”:一个人对一件事的道理彻底明白了,内心觉悟了,他会主动做这件事,而且,一定能作好。

“知行合一”,关键是理解“知”。 孙中山:“知难行易” “知”: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理想的信仰、坚信。 “行”:反清的革命(起义)行动。 “知难”:坚定信心,树立信仰很难。 “行易”:有了信仰,行动(革命)起来非常容易。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定义 : P68 “感性认识是……”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 A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感觉来自客观。 (2)、感觉能力,实践。 B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C 表象: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即:回忆。

表象有: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 视觉表象:“过目不忘”。 听觉表象:“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味觉表象:曹操“望梅止渴”。

感性认识特点: 一、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二、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因此,感性认识还不能指导实践活动。

2、理性认识。 定义 P68 “理性认识是----” 三种形式: A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 B 、判断:是对事物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判明和断定。 C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逻辑反映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 1、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可用来指导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区别: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差别。 1、内容: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2、形式:感性认识特点是:直接、具体;理性认识特点是:间接、抽象。

A、 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具体,后抽象 联系: 1、二者相互依存: A、 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具体,后抽象 B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是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前)

2、二者相互渗透: A、感性认识中含有理性认识。 毛泽东:“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例证:(1)、“脉搏”。 (2)、“X光片”。

B 、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1)、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理性认识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等感性形式表达。 ——如,爱氏“相对论”,最终通过文字、公式表达出来。

感性认识(经验)丰富的人和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 1、黑格尔:“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年之口,内涵是不一样的。” 2、对《平凡的世界》的讨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 “经验论夸大了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性思维。”

A、经验论在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轻视理论学习和指导。 反对经验主义;(但)尊重经验。 如:中草药的疗效。 B、唯理论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书本出发,忽视实际。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 》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

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P69 1、勇于实践,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基础) A、巴甫洛夫:“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能腾飞起来。”

B、孟德尔,用8年时间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C、(美)吉尔曼、莎利 (生理学家), 用21年, 分离出神经激素。 D、达尔文写《物种起源》。 E、马克思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搜集资料。

2、积极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改造(是途径) 例:(丹麦) 第谷 ;30年。 刻卜勒:“行星运行三大规律”。

爱因斯坦:“刻卜勒的惊人成就证实了如下真理: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现与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引申: 科研:处理“打基础”和“作研究”的关系。 “打基础” 相当于积累材料;“作研究”相当于抽象思考。 在科学发展史中,作出重大发现的往往是青年科学家。 资料:在物理学史上:

爱因斯坦,26岁提出光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 玻尔,28岁提出原子量子说; 薛定鄂37岁、海森堡27岁、泡利25岁建立量子力学; 狄拉克,25岁完成相对论量子力学。 朝永振一郎36岁、施温格28岁、费曼29岁完成量子电动力学基础理论;

思考:这些年轻人在完成他们的科学发现时,是不是都有深厚、坚实的理论基础? 汤川秀树,28岁建立核力基础理论。 格拉肖29岁、温伯格34岁统一了电磁作用与弱作用; 李政道30岁、杨振宁34岁发现宇称不守恒。 思考:这些年轻人在完成他们的科学发现时,是不是都有深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年轻人容易出成绩? 1、他们头脑中没有什么框框,不受其他观念的影响,容易突破、创新。(初生牛犊不怕虎) 2、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有杰出科学家指点、引导,较早确定研究方向,选准了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海森堡,19岁上大学,27岁提出测不准原理。 索末菲(海森堡的导师) “打基础”和“作研究”不分先后。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P69 五段。 理性:客观性;精确性;逻辑性。 非理性:主观性;模糊性;非逻辑性。

1、意志、情感。 意志 荀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俗语:“有志者事竟成”。 朱熹:“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巴斯德:“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爱因斯坦:“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思考:一个人的坚强意志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长久地维持的? 信念、信仰。 江姐;布鲁诺;海伦·凯勒(对生命的深深热爱) 需要信仰教育、挫折教育。

情感: 认识和实践活动需要理性,也需要激情。

资料:情商(EQ) 。 又称情绪智力。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调查一家全球餐饮公司。把领导者分成高情商和低情商两组进行研究。 结论是: 情商高的一组:87%的人业绩突出,所领导的分部销售业绩高于指标的15%-20%; 情商低的一组:年终考评很少优秀,所领导的分部销售业绩低于指标的20%。

解释: 一个低情商的领导,如果受了上级的气,就会无端向下属发火;下属就会感到委屈,牢骚满腹,工作没有积极性。一级传一级,团队绩效就会差。 阳光心态和高情商是保持不断进步的基础。

2、兴趣、爱好。 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葡萄牙俗语:“爱好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直觉、灵感(顿悟):不经过逻辑推理,忽然得到问题的答案,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 3、直觉和灵感、顿悟。 直觉、灵感(顿悟):不经过逻辑推理,忽然得到问题的答案,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 例:费米发现 “慢中子效应” 。 费米:“当时我们正在不辞辛苦地研究中子诱发放射性的问题,迟迟得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

“一天,我来到实验室,忽然产生一个念头:我应考察一下,在入射中子前面放置一块铅会有什么反应。

“我一反往常,不惜付出艰苦的劳动,到机床上加工出一块铅。我分明感到某种不满意,因此找种种“借口”拖延时间,不把这块铅放上去。

最后,我终于准备勉强把它放到那里去。可是,我喃喃自语:‘不,我不想把这块铅放在这里,我想放一块石蜡。’ 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前兆,事先也不曾有意识地进行过推理,我马上随手取了一块石蜡,把它放到原来准备放铅的地方。”

科学(大)家的论述: 爱因斯坦:“科学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 “物理学的使命是获得基本的定律,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玻恩:“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 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重要。”

(美)普拉特和贝克的调查(对象:化学家) 结论: 33%的人称,他们经常出现直觉; 50%的人称偶然出现; 只有17%的人称从未经历过。

“在剑桥,哈钦森教授询问了大量的学者,70%的人回答他,在他们的创造活动中,梦境发挥了作用; 梦-----直觉形式之一。 (英) 米格达尔: “在剑桥,哈钦森教授询问了大量的学者,70%的人回答他,在他们的创造活动中,梦境发挥了作用; 在日内瓦,被询问的数学家(69人)中,74%的回答弗劳诺教授说,他们有时在梦境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例证: 1、(德)化学家凯库勒研究苯分子结构,连续几天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近二十个小时。

一天,紧张工作后,他疲倦极了, 昏昏入睡。睡梦中,他梦到苯分子都活了,结成条环型长链,如一烟圈在飘动。 凯库勒从梦中惊醒,回想再三,忽有所悟, 大叫道:“我找到答案了,苯分子是个环状结构。”

2、缝纫针的发明。 (美)埃利亚斯·豪,梦见一帮野蛮人,手里拿着长矛,长矛的尖头上开着孔。 受梦境启发,针孔开在针头一端的缝纫针诞生了。

生活中的直觉: A、一见钟情。 B、对一个人的把握。 C、对一件事情的预感。 D、“豁然开朗”;E、“心血来潮”;F、“灵机一动” ;G、“恍然大悟”。

1、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熟能生巧) 2、对一个问题有过长时间、紧张的思考。 3、不经意的情况下,产生直觉、灵感。 直觉(灵感、顿悟)产生的条件: 1、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熟能生巧) 2、对一个问题有过长时间、紧张的思考。 3、不经意的情况下,产生直觉、灵感。

相关论述 A、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尹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科学发现三阶段”说: A、最初的一种持续不断的研究,直至不可能再进行下去; B、一段时间的休息,然后继续恢复研究; C、一个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答案的出现,这就是直觉、灵感和顿悟。

C、朱熹:(《大学》注) “……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即”:接触、研究。

问题:灵感(直觉、顿悟)哪来的? A、神经搭桥说; B、能量释放说; “梦游”的启示。 C、猜想:人可能有几套思维系统。

启示: 1、积极付出。 2、相信自己的直觉。 如,A、做选择题。 B、关键时刻的决断。 3、善于抓住灵感。 苏轼:“作诗火急追亡逋(逃犯)”。

(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为群众所掌握,改造世界。 (二)、从认识到实践。P69 1、从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 (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为群众所掌握,改造世界。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实践论》-----毛泽东 (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途径。P70 二段 (1)、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2)、怎样结合? -------需一定中间环节。 如:A、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B、科学理论为社会服务“?” ----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 C、工厂中的“工艺流程”。

(3)、理论为实践的主体(群众)所掌握。 怎样掌握? 把理论化为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用这些形式去教育群众(找中间环节)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 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字。

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

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 (4)、正确的实践方法。(略)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原因:1、主体的能力是有限的。 A、主体的知识是有限的。 B、实践和认识手段受历史条件制约。 2、世界是无限的。 A、宇宙是无限的(宏观)。 B、具体事物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微观)。

爱因斯坦:“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老聃:“多则惑。” 庄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西人:“懂一点科学,会越来越不信上帝;对科学的认识越多,就越发靠近上帝。”

意义:学无止境;行无止境。 达芬奇:“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虚。所以空心的禾穗总是高傲地举头向天空;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 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消灭疾病? 1、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2、疾病的变化和发展。 A、人类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道德滑坡……。 B、新疾病、新病毒的出现。 C、………

《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以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一、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 。P71 (一)、真理的客观性。 1、含义: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2、唯心主义真理观: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 3、真理是 一元的“?”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绝对性的含义: P73 倒2段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 P73 倒1段

2、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表现有二: 首先,二者相互包含、渗透。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 注意三方面(略)。

其次,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 “转化”:认识的逐步深入。 两种形而上学倾向: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 P75 二者两极相通。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 A、有绝对性(要坚持); B、有相对性(要发展)。

(三)、真理和谬误 区别:二者的含义: “真理是-----”;“谬误是-----”。 统一:表现: (一)、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相互依存)。 王充:“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知。” 订:争论、交锋。

(4)米丘林学派(外因);摩尔根学派(内因)(“御用科学家”)李森科 引申:真理是怎样发现的。 例证:(1)卢瑟福的成就。 (2)海森堡:“科学产生于争论。” (3)邹承鲁的体会。 (4)米丘林学派(外因);摩尔根学派(内因)(“御用科学家”)李森科 (5)“全息生物学”的遭遇。

(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条件变化。 (1)命题:“下雨好不好?” (2)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适用范围的变化。 (1)、橘 ( 淮北;淮南)。 (2)、几何学与空间。 (3)、命题:“化学元素不能相互转化” 。 (4)牛顿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

意义: 1、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启示: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 A、人不能不犯错误,要善于改正错误,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贰过”)。 B、允许别人犯错误,宽以待人。 2、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启示:借鉴好的经验时,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生搬硬套。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真理标准观。 A、宗教的教条、教义。 B、圣人之言(“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1616年,宗教法庭审判伽利略:“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的观点是愚蠢的,……因为它违反《圣经》”。 B、圣人之言(“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C、是否有用。(实用主义) D、书本(文革“最高指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典作家们的论述: 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毛泽东:“真理只有一个,… 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 ”

P77:“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A 真理的本性: 真理:主观————客观 符合

唯心主义:从主观方面去寻找真理的标准; 旧唯物主义:从客观方面去寻找真理的标准。 ——割裂了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B 、实践的特点 : ————直接现实性。 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主观变为客观。 主、客观相互对照,从而判断出主观认识的正确性。

关于中医科学性的讨论: ——“中医是伪科学;是骗人的。” “?” 中医能存在几千年,说明……

逻辑证明: A、是实践检验的有效补充。 而且,有的东西只能依靠逻辑证明。 1956年,王元证明了 “3+4”;1957年,又证明了“3+3”和“2+3”。1962年,潘承洞证明了“1+5”,王元证明了“1+4”。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 “1+2” “1+1”还没有证出。

“四色定理”的证明。 1852年,格思里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1976年,美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用两台不同的计算机,花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个判断,才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

B、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检验。 1、逻辑证明所依据的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其正确性需实践证明。 2、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以实践为基础。 3、经过逻辑证明了的结论,还需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的含义。P78 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统一的。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P78 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和社会历史性决定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 资料: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试制出杀虫剂DDT,在消灭农业害虫、灭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48年,米勒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后来,人们发现DDT的副作用远远大于其利处。70年代,世界各国明令禁用DDT。 有人提出:1948年颁发给米勒的诺贝尔奖是否“误奖”。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实践活动应遵循两种尺度: A、真理尺度。 B、价值尺度。

价值的含义:P79 价值是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属性肯定或否定的关系的范畴。 价值关系的两个方面: 一、 主体(人)的需要 二、 客体(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 思考:哪个更重要? -------人的需要。

价值的特性。( 四个) 1、客观性。 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P79 2、主观性。 因为,价值关系中,人的主观需要占主导地位。 P80 举例(药物;健康;病人) 马克思:“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也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美的特性,因为,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3、社会历史性。 ———由主体的需要决定的。课本举例。 4、多维性。 课本举例:钻石。P80 课本:实现某种价值,放弃其它价值。 对价值关系做全面考察。

———对实践活动起激励、制约、导向作用。 (1)、它是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评价的功能。 ———对实践活动起激励、制约、导向作用。 (1)、它是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 (2)、规范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目的。 (3)、引导着实践活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P82 课本举例。 2、应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P83。

人生观的重要性: 赫拉克利特: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A 、牧师和他儿子。 牧师:“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他的世界)肯定也是正确的。” B 、《三国演义》中英雄的结局。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礼君子,而不恤军人。”(《三国志》) “亮谴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三国志》)————谨慎过度。

朱元璋:“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棣:“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允炆 :“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元璋默然。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辨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依赖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 即,成功的实践必然遵循了两种尺度: 真理尺度;价值尺度。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 3、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引导、促进。 有各自的表现 P72~7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P73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略) 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略)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A、客观世界。 B、主观世界。

自由与必然 1、自由。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另:自由是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状态。 “天花”。

2、必然有两重含义: A 客观世界的规律;人本身的规律。 B 人尚未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本身的规律,其行动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束缚的状态,这时,客观规律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统治和支配着人,人的行动没有自由。 爱滋病。

客观必然性为人的自由确定了一个范围,只有在这一范围之内寻找,才能得到自由。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1)自由要受客观必然性的限制。 客观必然性为人的自由确定了一个范围,只有在这一范围之内寻找,才能得到自由。 如: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一般人的(100米)奔跑速度在10秒之外。在10秒之外这一范围内,人可以随意选择奔跑速度,这是人的自由;但没有在10秒之内选择的自由。

(2)必然性所规定的可能性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必然性实现的具体形式和途径是多样的,是可以选择的。有了选择的余地,也就有了自由的空间。这是人的自由的客观根据。 这里的选择不是任意选择,有两个尺度。

一是内在尺度(“己”) 指人的自觉程度——人对自己的能力、愿望、要求等自身情况的了解程度。 二是外在尺度(“彼”) 人们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程度,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对这两个尺度把握得越正确、完整、清楚、彻底,人们就会获得越多的自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自由是以不知为前提的。 《伊索寓言》:“ 祖孙抬驴” 祖孙赶集。祖父骑驴,孙子徒步。人云:“不爱幼”。换之,人云:“不敬老”。均徒步,人笑痴。共骑之,人云:“何忍?”于是,祖孙抬驴。 不知己,不知彼,闹笑话。

(3)真正的自由不是意志中的自由,而是实践中的自由。 只有通过实践去改造世界,把愿望变为现实,满足了自身的需要,才算获得真正的自由。 (4)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的自由程度将不断提高。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是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P78 “必然王国”是共产主义之前的社会; “自由王国”是共产主义社会。 为向“自由王国”迈进,一方面要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要改造主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