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之三)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钱锡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之三)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钱锡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之三)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钱锡安
在玉溪教师进修学校的交流 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之三)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钱锡安 2017/3/12

2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 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知识很多,这里只介绍几点与在校青少年有关的“心理健康”基本常识,供学校(学生和)“心理保健师”学习参考。 2017/3/12

3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 1、“心理”—— 也叫“思维”、“意识”,有时也指“精神”、“神志”、“心灵”,还有“灵魂”。
从不同角度对它可以有多种解释: 它是人的主观的“内心世界”; 它是大脑机体对客观现实包括社会文化诸因素主观、能动反映的机能、现象和过程,这是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界定的; 如果要最简单、通俗地说,就叫“想法”; 如果要添加时代的色彩那就是,通过大脑这一信息处理系统对来自外部或体内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加工的机能、现象和过程。 2017/3/12

4 1、“心理”—— 2、“心理健康”—— …… 3、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个体的心理发育、发展,同自己的躯体发育、发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周围环境的刺激,能保持相对平衡或和谐的状态,这样,这时,学生的心理是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换句话说,一些学生产生了学习的不适应等心理问题,与家庭、学校等环境的不良刺激是有关的,甚至它们是直接的原因。 2017/3/12

5 (二)“性格”与“人格” 1、“性格”(“习惯”)—— 2、“气质”—— “性格”与“气质”两者有联系、又有别。
3、“人格”(即“个性”)—— “人格”是总和,是《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2017/3/12

6 (三)“智商”与“情商” 1、“本能”—— 2、“能力”——
是个体从事、完成某项活动已学会的、心理所具有的潜力或能量,即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主观力量。它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包括“一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等)、“综合能力”(由诸多特殊能力构成)和“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如擅长绘画、音乐、体育等专项活动所具有的、所需要的潜力或能量)及其发展趋向便是“能力倾向”。↓ 2017/3/12

7 ↓ 3、“才能”—— 多种能力较完备的结合。 4、“天才”——
既有先天之才,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之才,是能力的高度发展并得到最完备的结合,是超才能的能力。 5、“智能”(“智力”)—— 6、“智商”—— 不要轻易测试智商! 2017/3/12

8 所谓“情商”即“情绪商数”,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为“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之外的个性因素。
7、“情商”(EQ)—— 所谓“情商”即“情绪商数”,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为“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之外的个性因素。 笔者整合出7项如下—— 1.情绪的自控能力 ( ) 2.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 ) 3.挫折的承受能力 ( ) 4.幸福的延迟能力 ( ) 5.环境的适应能力 ( ) 6.自我的了解程度 ( ) 7.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程度 ( ) 2017/3/12

9 (四)“集体”与“群体” 1、“群体”—— 同一目标和同一规范指引,协同活动而组合的人群。 一是成员有共同的社会需要与目标;
二是有某种结构形式,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中; 三是有自己的规范和心理倾向,有制约,但较松散。 2、“集体”—— 根据社会规定或按照行政命令,有着共同社会活动目的或任务,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性、有共同心理倾向的正式、紧密性的群体。如学校班级。 一是课堂学习共同活动方向性、竞争性、共进性; 今年高考作文题《同学关系》。 二是同学之间的相容性、友爱感与良好的心理氛围; 三是学校或班级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 2017/3/12

10 (五)“成功九因素”与“成败四归因” 1、成功的九大因素—— ⑴“情商”和“智商”,“情商”第一重要; ⑵环境,主要是外在的;
⑶情绪影响人的决策,性格决定人生命运; ⑷财力,或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⑸机遇,有的叫运气; ⑹欲望与自信; ⑺健康的体魄; ⑻职业,人怕选错“行”; ⑼毅力与意志。 2017/3/12

11 ⑴能力:大小问题,相对稳定(靠平常努力积累),不能控制(指临场不能马上把能力变大),属内控制点、内归因(主观因素);
2、成败的四项归因—— ⑴能力:大小问题,相对稳定(靠平常努力积累),不能控制(指临场不能马上把能力变大),属内控制点、内归因(主观因素); ⑵努力:程度问题,不稳定(因情绪的好坏或意志的大小,或加把劲,或泄劲),可以控制(凭意志),属内控制点、内归因(常说主观努力); ⑶任务:难度问题,稳定(如考试题由学校老师决定,由不得考生),不能控制,属外控制点、外归因(外部环境,客观规律); ⑷机遇:好坏问题,不稳定(偶然来到,稍纵即逝),不能控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属外控制点、外归因(外部环境,客观规律)。 2017/3/12

12 解释:任务是固定不变的,能力靠平常积累,抓住偶然的机遇,顽强地把它完成。 任务:考试卷子,对每个同学是一样的,不变;
机遇:或环境,所有的同学都在同一个教室; 能力:智力来自不同父母的遗传和后天学习的积累; 努力:每个同学在考试前或考试时的意志、信心及紧张、焦虑程度进而对答题的发挥等情况更是不一样,所以,答题的结果或考试的分数就不一样。 自慰:谋事在自己,成事在客观。尽心又尽力,无悔也无怨! 【可是,家长的期望,老师的业绩?】 2017/3/12

13 ⑼因(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压力, ⑽脑器质有损。 【名师出高徒。无名师出不高徒?】
3、有时或偶尔考试没有发挥好,原因是—— ⑴遗传因素, ⑵智商不高, ⑶不感兴趣, ⑷考前生病, ⑸考前受到较大心理创伤, ⑹一时失去信心或意志, ⑺有考试焦虑症状, ⑻有考前紧张综合症, ⑼因(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压力, ⑽脑器质有损。 【名师出高徒。无名师出不高徒?】 2017/3/12

14 (六)“幸福延迟力”与“挫败承受力” 1、“幸福延迟力”——
如果在孩子的“潜伏期”和“青春期”,我们实施了“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兴趣教育”、“特长教育”和本来意义的“升学教育”,如果做到“教育经费国家全部报销”、“年限由9年增为12年”和“增加条款明令取消‘重点学校’的提法”;那末,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也不至于或再也没有理由厌学、逃学、辍学、出走、当乞丐、做童工等,进而,从未成年人,到家长,到学校,到社会,到民族,到国家,也都会为了明天的“大蛋糕”而不吃今天眼前的“苹果”! 【孩子没有。教育体制与教学者有吗?】 ↓ 2017/3/12

15 2、“银杏收获”—— 有三层含义:一是这种项目是经过科学论证、慎重决策;二是收获周期较长;三是一旦收获,其市场份额和社会经济效益都较大。这样的幸福,不在脚尖处;所以教育、教学要具有“幸福延迟力”,其决策者和教育者要具有“银杏收获”的战略心态和眼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义务教育”才树了九年人,连树木的火候都不够,结果落实教育方针形成了这样的现状:成为身心发育发展不成熟的、半文盲的、还要在家再呆上三年方可劳动的劳动者。 ↓ 2017/3/12

16 成功往往需要九因素。在现实中,失败或不能成功,则往往因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够了。 为此,我们的心理应该承受得了成功;也要经得起挫败。
3、“挫败承受力”—— 成功往往需要九因素。在现实中,失败或不能成功,则往往因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够了。 为此,我们的心理应该承受得了成功;也要经得起挫败。 但我们宣传、教育的口径常常或曾经有些偏差。甚至只请成功者来作报告。 结论:对学生不但要开展理想教育、成功教育,树立前进目标并为之奋斗;也要进行“挫折教育”,训练“迎接挫败可能面临”的心理,培养适应复杂社会的能力。 挫败承受力,是情商7要素之一。 2017/3/12

17 (七)自信、意志、毅力、自控力 主要对学生而言,具体概念从略。当然,要做起来那可就难多了! 1、“自信”。 2、“意志”。 3、“毅力”。
4、“自控力”。 2017/3/12

18 (八)在校青少年为什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在这期间,生理发育与心理(即人格)成长之间的反差和冲突过大。一方面,在生理上由少年向青年发育迅速;一方面,心理成长滞后,时不时呈现少儿时的状态。 2、学生与父母从“包含关系”变成“交叉关系”甚至想成为“并列关系”时,产生了“对立统一”的矛盾状态。 3、正在人格成长的重要时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较大“应激源”的强烈刺激,一些学生心理防御失败。 ↓下面是少儿期易患的心理疾病和产生的心理问题: 2017/3/12

19 25.“应试教育并发症” 1.“儿童孤独症” 2.“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3.“儿童抑郁症” 4.“儿童强迫症”
1.“儿童孤独症”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3.“儿童抑郁症” “儿童强迫症” 5.“儿童多动症” “儿童恐怖障碍” 7.“学校恐怖症” “儿童焦虑障碍” 9.“攻击性行为” 10.“学习能力障碍”(又称“特殊发育障碍”) 11.“考试焦虑症” “神经性紊乱综合症” 13.“感觉综合(统合)失调症” “青春期神经症” 15.“吮手指、咬指甲” “遗尿症” 17.“口吃”(又称“结巴”) 18.“肥胖” 19.“神经性厌食” “偏食” 21.“异食癖”(又称“嗜异症”或“嗜异癖”) 22.“睡眠障碍” 23.“小儿屏气发作综合征” “大脑发育不良症” 25.“应试教育并发症” 2017/3/12

20 (九)学生应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御方法 利己,也利他。“超我”—“自我”。如—— 1、“吾日三省吾身” 。
2、“积极定向应付”(“问题定向应付”)。 3、“积极转移”(转置、转向)。 4、“幽默”。 5、“宽容”。 6、“恻隐”。 7、“宣泄”。 8、“沉默”。 9、“利他”。 10、“补偿”(“代偿”)。 11、“认同”。 2017/3/12

21 (十)也不排除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 可能利己,也无害于他人。“自我”—“本我”。 1、“呼天抢地喊爹妈”。 2、“祈祷”。
3、“自言自语”。 4、“保持距离”。 5、“善意的谎言”。 6、“合理化效应”(即“酸葡萄”和“甜柠檬”)。 7、“失去—舍弃效应”。 8、“塞翁失马效应”。 9、“自欺”。 10、“自我陶醉”。 11、“自怜”。 2017/3/12

22 (十一)“心检”与“心理档案” ↓ 1、“心检”——
从人的健康角度,对躯体及各器官的检查叫体检;启动“中小学生心检系统”,运用量表、问卷等,对学生的人格、智能等心理特质进行心理检测或心理测量,就是“心检”。 2、“心理档案”—— 学校的“心检系统”,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把过去校长、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工作,主要交给心理咨询师来做;把在校学生的心理测量结果即“心检档案”新建起来,与学生的体检结果和学习成绩,作为并列关系,一起存档。 2017/3/12

23 3、为将来择业做有关“职业兴趣”的测验——
霍兰德的《职业价值取向量表》,说的是职业价值的6类取向及其有机、最佳组合;但它只证明你有这种可能性,而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找到该工作。 ⑴现实取向; ⑵传统取向; ⑶管理取向; ⑷社会取向; ⑸艺术取向; ⑹探索取向。 做“毕业心理测试”和“择业心理测试”,对下一步毕业、择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7/3/12

24 4、量表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或机构测量较好? 对于人格正在发展、成长的人来说,笔者认为可有5个时间段或可分5次:
⑴高中二年级文理分科的时候; ⑵高三毕业面临高考或就业的时候; ⑶大学一年级的时候; ⑷大学应届毕业的时候; ⑸择业的时候。 前4次应当是在学校里进行,最好是结合于学校的心理卫生课程中,最后一次最好由劳动就业部门通过专门的心理测量机构进行。 2017/3/12

25 (十二)“愉快学习”与“健康成长” 1、培养兴趣,张扬个性,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学生是完整的人,让他们的身体与心理协调、健康、顺利地发育、发展,为“素质教育”下的学习,提供健康的载体或平台。 2、树立“学海无涯‘乐’作舟”理念—— 同学们在校学习,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深广的理念和坚强的意志;去完成学习任务,到达学生时代的“彼岸”。 民歌《小河淌水》哗啦啦的体验。 苦作舟—半苦半乐作舟—乐作舟。 2017/3/12

26 五、德育与“心育”应该是什么关系?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主要由两个渠道进行:一个是思想品德教育,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
“育人”本来包括心理教育甚至主要是心理教育。但过去偏重了德育,几乎没有名正言顺的心理教育,甚至以德育代替心理教育。德育与心理教育有交叉,但有本质区别。 2017/3/12

27 (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运用语言(经过考虑,表达思想)、“非语言”(自发的,表达情感)、文字等媒介,向有心理健康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诉说、宣泄、询问、商讨,在心理咨询师的支持、辅导和帮助下,通过一起讨论,找出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在心理方面寻求摆脱困境、解除不适、克服障碍的条件或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环境适应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顺利成长的做法和过程。 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做指导。 2017/3/12

28 (二)思想工作 这一词条目前很难能在哪本权威的辞书里翻到,并且很难给它下一个学术性质或专业方面的定义,何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 它是我们党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以有效地把先进思想贯注于人民群众之中、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人民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科学。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遵循“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同各项具体业务相结合”的原则。 2017/3/12

29 (三)品德教育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德育。有是非标准,是教化问题,是道德评价问题,是学校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意识、规范和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017/3/12

30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与能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等。
如今,关注健康的人越来越明白,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所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主张还“素质教育”的本来面目,注重“心育”,旨在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康心理素质,以适应自己、他人和社会、将来。——否则,你的“应试教育”考10000分,又有什么用处呢! 2017/3/12

31 (五)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叫“心理素质教育”或叫“心理卫生辅导”,简称“心育”。 可以给“心理教育”下个定义——
心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和卫生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的发育发展。 心理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3/12

32 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咨询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有区别的。 心理教育是心理辅导、咨询的前提或基础。 心理教育不包括狭义的心理治疗。
心理教育搞得好,则可以少做或不用做狭义的心理咨询,更不用心理治疗。如果撇开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那末,心理教育是避免、防止“小鹿”辍学、出走的关键,是容易唤回已经在“十字路口”彷徨的“小鹿”的有效方法,是保障孩子人格健康、顺利发育发展的根本,是心理健康和卫生工作防患未然的重大举措。 2017/3/12

33 ——我们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非道德”行为。实际上,学生的好多问题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或者说好多问题不能用德育的手段来解决,而我们有些老师往往就是在用德育的手段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即把实际上的心理问题却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所以往往不能解开学生的心结,学生不服或感到委屈甚至产生另外的负面效应。例如,《狼来了》:从德育讲属于撒谎,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讲是如何排遣心理寂寞的问题。 2017/3/12

34 ——具体操作时可把握:道德的问题正面提、宏观提,心理的问题私下提、微观提,分辨不清的问题,可先以心理辅导的方式入手。
——“德育”与“心育”并不是水火不相容。两者有机合作,会产生良性效果,使学生不但具有健全的人格,同时也会具有优良的品德,会把社会的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品格。 ——当然,“德育”与“心育”两者各有各的功能,不可代替。但如果德育和班主任思想工作能渗透着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则会产生积极效果,且两育双收。然而,心理问题却一定不能用德育方法来解决! ——具体操作时可把握:道德的问题正面提、宏观提,心理的问题私下提、微观提,分辨不清的问题,可先以心理辅导的方式入手。 2017/3/12

35 心理教育(之三)——结束 谢谢大家! 钱锡安( ) 2017/3/12


Download ppt "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之三)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钱锡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