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 ——马克·布洛赫(法)
必修一 政治模块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广州市真光中学江惠庄
一、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二、必修一的课程编排意图 三、政治模块教学的主要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高一中心组的工作计划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特点 (1)知识的呈现采取分类集中的办法。如,将政治领域、经济与社会领域、文化思想与科技领域的基本史实分别相对集中在一个模块里学习,从而使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历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2)知识古今中外贯通。(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3)知识点的层次有所提升。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点,大多是一些历史史实的集合、概括和归纳,即列出的许多知识点中往往包含着若干更小的知识点。如:“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在能力方面,高中历史课程要实现的能力目标主要有两个领域: 一是历史技能, 二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技能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阅读文字或图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等; 2、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包括归纳、比较或分析历史问题等; 3、编制历史图表的技能,包括时间带、大事年表、示意图等; 4、表述历史的技能,包括能够扼要地表述历史梗概、有情感地表述历史情节、有论据地表述对历史问题的看法等。
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目标: 1、能从一种或多种角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2、能整理零散的历史材料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 3、能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历史问题之间的关系; 4、能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并发现其异同; 5、能运用基本的史学概念、范畴和方法,对某些历史结论做出相应的评价或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过去人们认为,“过程与方法”不过就是学习活动的手段而已。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手段,而且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和运用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掌握“过程与方法”,因此它又是学习的目标。
(1)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具体目标: ●使学生对历史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领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某个历史领域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 ●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积累一些较高层次的历史知识,对人类的历史活动能够有一个宏观把握; ●通过进一步的思维训练与培养,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体验、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对民族、国家和人类文明成果的认同感,确立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2)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阅读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和图片的),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历史方法;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 ●学习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1、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具体包括三个层次: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②对祖国的热爱;③对社会的责任感。 要注意的问题:①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的情感,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父母、家庭、社区、家乡的热爱和责任;②改变过去认为只有本国史才能培养爱国情感的片面认识。
2、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即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等。 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即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具有理性,更具有包容性。
历史必修(I)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政治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同时注意反映重大政治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中的作用。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政治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政治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历史上的重要制度、政治事件及政治人物,更是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体现。历史的史鉴作用也多体现于政治方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的确立与发展”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五、“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必修(I)的学习目标如下: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基本规则;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体会前人的政治智慧,对做人做事提供借鉴。 1787年美国宪法国会的组成方式
必修一所碰到的难题: ①由于它只选择历史现象的一个方面学习,缺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内容,呈现的是不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加大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如,专题1中所涉及的各朝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当时的政治现象有关,还与当时的经济和军事现象有关。而教材只涉及政治制度的内容,其教学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②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③必修教材之间、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历史知识多处重复。
新教材所建立的这种历史知识体系,对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形成严峻的挑战。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目前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史体系,只是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而初中的历史教学显然还远不足以提供对这种古今中外混编专题史学习的支撑。这或许是本次课改一个不容忽略的误区,亟待在实践中认真研究解决,以确保新一轮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
1、注意时序性 2、注意联系和比较 3、用好课文的插图 4、让人物丰满起来 5、重视情境的创设(生动、抽象与具体) 6、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于课堂教学 用教材教 1、注意时序性 2、注意联系和比较 3、用好课文的插图 4、让人物丰满起来 5、重视情境的创设(生动、抽象与具体) 6、问题意识的培养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①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不能偏离教学中心; ②要熟悉教材,熟悉学生,要把握难易程度; ③启发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要注意多用疑问性、发散性提问,让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④对学生的回答,或赞扬肯定,或弥补欠缺,对答错的切不可讽刺挖苦,而要给以鼓励。 ⑤不要偏爱学习“尖子”,要优先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分别设计描述型、分析型、研究型问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
选材要有三观意识: 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 培养学生:(和谐、幸福、质疑和思考、智慧、包容、大量) 历史观:文明史观、阶级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风雨中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走向繁荣 伯利克里改革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 奠基 (前6C初) 确立 (前6C末) 顶峰 (前5C)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利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后来,人们在他的雕像上刻下了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
伯里克利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古典希腊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导者。他的理想和抱负是要使雅典不仅登上希腊世界霸主的宝座,而且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的时代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希腊世界著名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大师都荟萃于雅典,聚集在伯里克利的周围,授课讲学,寻求真善美,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课外延伸 知识的适度延伸 (课外阅读)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联系。在讲述和分析历史问题时,有意识地与现实问题进行恰当地联系,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社会,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作业的探究意识 学生的体验精神(活动) 习题的精编精练
三、活动内容: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广州各地悠久的历史、古迹、文物、文化遗产、名人轶事,用历史的视角和独特的观点,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广州历史,拍成照片,写成文字,用电脑小报的形式展现出来,文章体裁不限,但必须为原创作品。小报要求排版精美,主题鲜明,有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感受。
四、成果呈现方式:电脑小报,规格统一为 A3纸,正文用小四号字,报名为“我身边的历史”,并另外自定一个主题,图文结合,相片总数不超8张,并要求必须有一张是作者自己在景点的照片。可以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但合作的学生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两人。
六、作品上交要求:每校最多上交5幅,以学校为单位填写好统计表(用EXCEL表格制作,内容包括学校、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小报主题,联系电话),小报的题头或结尾处要注明作者姓名、学校、辅导老师、联系电话,于12周(11月16日)前上交小报打印稿和电子版到中心组成员或公共邮箱中。 应征作品电脑版一校捆成一个压缩文件包,文件名为“某校高一历史小报”,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特别提醒:逾期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一律不参评,谢谢合作!
于12周(11月16日)前上交小报打印稿和电子版到中心组成员或公共邮箱中。 (公共邮gzgyls2009@163.com 密码:gzgyls20090909)。 中心组238681267 历史教与学1160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