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 一 ) 毛细血管采血 ( 二 ) 静脉采血 ( 三 ) 常用抗凝剂 1. 肝素 2. 柠檬酸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病历摘要 病例一 病例一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患者,男, 54 岁。教师。主诉:间断腹痛半年,加重并 发热十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部疼痛, 呈绞痛样,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 便呈糊状,疼痛于夜间明显,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溶血性贫血 ( Hemolytic Anemia HA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第二章 血液学实验诊断 ) 第三节 贫血的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Anemia.
血液系统疾病.
荨 麻 疹.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陈慧.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因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AIHA(血管外溶血) 临床分型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HA) 孙汉英 学时数:2学时.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年级专业 06护理 实习护士 梁素华 临床指导教师 区敏珊 专业负责人 胡宪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十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疾病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 童金生.
贫血溶血实验室概述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张丽.
贫 血(anemia) 南方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讲师 黄 芬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溶血性贫血.
病例讨论 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 侯秀英.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溶血性贫血.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HA) 孙汉英 学时数:2学时.
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贫 血 ANEMIAS.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病史及定义

什么是贫血?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男性Hb<120g/L、RBC< 4.5x10¹²/L 及(或)HCT<0.42,女性 Hb<110g/L、 RBC< 4.0x10¹²/L 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溶血性贫血定义 溶血性贫血就是主要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而发生的贫血。

定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病史介绍 患者 周云 女 35岁 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三年,复查 患者 周云 女 35岁 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三年,复查 患者在2009年9月因“面色暗黄20余天,乏力头痛3天”至广州军区总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贫血伴网织红计数增高,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骨穿提示增生性贫血,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予地塞米松(10mg dl—8)后患者好转。出院后患者口服激素治疗(地塞米松4.5mg qd),并逐渐减量,1月后患者再次发病,至武汉市中南医院就诊继续激素(强的松 60mg)1周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自服中药治疗,并将激素逐渐减量(美卓乐,每周减1/4片)至停药。

2011年12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尿色伴乏力,身目黄染,开始为浓茶色,后变为酱油色至洗肉水样,于2012年1月14至武汉市中南医院就诊,使用地塞米松(20mg dl—4)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于1月19日起使用甲强龙(1g dl—3)+丙种球蛋白(1g/kg 56g dl—2)治疗并用小剂量维持(甲强龙 40 mg qd)后,患者尿色继续加深,遂加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800mg qw 连续2周)并行血浆置换(1月21日—1月23日,2月2日—2月5日),后患者尿色变浅(浅黄色),黄染较前减轻,乏力好转,于2012年2月6日入我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予小剂量激素(甲强龙 60mg)同时予补充造血原料、护肝、护胃、补钙、预防骨质酥松、抗感染等辅助治疗,并于2月8日起予免疫抑制剂(美罗华 100mg dl;500mg d8)治疗。

住院期间患者突发左下肢肿胀疼痛。考虑为左肢侧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且出现尿色加深,网织红计数急剧上升,溶血加重,遂于2月10日起予大剂量激素(甲强龙 200mg qd dl—5)+丙种球蛋白(0.4g/kg 25g qd dl—5)及水化、碱化治疗,并行溶栓(爱通立),抗凝(克赛、华法林、潘生丁)治疗,血栓消退,继续予抗凝及激素(逐渐减量至口服美卓乐 40mg qd)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激素治疗。现来我院复查,门诊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收入。

病因及分类 、 、

病因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红细胞内在缺陷 外在因素的损伤

红细胞 酶: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G6PD 内在缺陷 2、丙酮酸激酶(PK)缺乏 膜: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 酶: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G6PD 内在缺陷 2、丙酮酸激酶(PK)缺乏 Hb: 1、海洋性贫血 2、异常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外在因素损伤 膜的免疫因素 膜的非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 4、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 3、输血后溶血 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人工心肺,人造瓣膜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细菌、病毒 、蚕豆 1、物理因素:大面积烧伤(高温) 非免疫因素 2、化学因素: 砷化物、苯肼、铅 非免疫因素 2、化学因素: 砷化物、苯肼、铅 3、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 细菌、病毒 、蚕豆 4、机械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因 自身抗体免疫性溶血: 1 、原发或继发于各种潜伏伴存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慢淋、淋巴瘤、骨髓 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类风关,溃结,病毒感染)。

2、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四环素、链霉 素、磺胺,青霉素、头孢菌素, 异烟肼、利福平、对氨水杨酸,氨基比林、非那西汀,安他唑林、安乃近、氟尿嘧啶,氟达拉宾,α甲基多巴、左旋多巴、苯妥英钠、氯丙嗪、利眠宁、奎尼丁、奎宁、噻嗪类

临床表现 一、急性溶血 :多见于血管内溶血。 1、寒战与高热,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胸闷、谵妄、神志不清; 2、四肢、全身骨头、腰部与腹部疼痛,亦可有恶心、呕吐、腹胀; 3、肾脏损害,可有尿少或无尿,高钾血症等;

4、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甚至休克; 5、出血倾向与凝血障碍,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以消耗血液内的凝血物质,发生去纤维蛋白血症综合征导致明显出血倾向,血红蛋白尿,为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指证 6、贫血加重、黄疸加深; 7、肝脾肿大。

二、慢性溶血 :多见于血管外溶血,也可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 起病缓慢,以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三大症候为特征,无血红蛋白尿。高胆红素症并发胆石症及肝损。可有急性发作,为溶血危象。也可出现一时性的骨髓衰竭,称再障危象。 慢性重度HA时,骨骼变形。

诊断及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检查 一般检查:①血象;②骨髓象;③血浆或血清;④尿;⑤免疫指标;⑥其他,包括心肺肝肾功能等检查 特殊检查:①直接coombs试验;②间接coombs试验;③冷凝集素试验;④当-兰试验;⑤酶处理RBC凝集试验;⑥自身红细胞抗体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

体格检查 2012年8月10日入院时 T:36.1℃ P:99 次/分 R:20次/分BP:113/80mmHg ,巩膜轻度黄染,其它体征均无异常。

辅助检查 2009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012年8月11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白细胞:12.20(4.00-10.00)x109/L, 红细胞计数:3.28↓(3.50-5.00)x10¹²/L, 血红蛋白:99.6↓(110.0-150.0)g/L, 血小板计数:289.0(100.0-300.0)x109/L, 网织红细胞(%):16.90%(0.5-1.5)↑ 网织红细胞(#):0.566↑(0.024-0.084)x10¹²/L, º

辅助检查 直接胆红素13.00↑(0.00~6.80)umol/L,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IgG阳性,C3d阴性 ;尿胆红素:阴性 生化特检:游离血红蛋白:225.00↑(10.00~100.00)mg/L

治疗后 血常规: 白细胞:10.62x109/L, 红细胞计数:3.10↓x10¹²/L 血红蛋白:112g/L 网织红细胞(%): 31.20%↑ 网织红细胞(#):0.835x10¹²/L↑ 肝功能: 总胆红素30.6↑umol/L 直接胆红素8.90↑umol/L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既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和分类,也用于评价治疗反应。 临床意义:①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②观察贫血疗效;③骨髓移植后监测;④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2年2月患者来我院治疗,查血常规示贫血伴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胆红素增加,以间接胆红素为主,coombs试验阳性,骨穿提示增生性贫血。有溶血性贫血及骨髓代偿增生不足的表现,激素治疗有效,诊断明确,故无需鉴别诊断。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 为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重要依据。 它是指测定吸附在红细胞膜上的不完全抗体和补体较敏感的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检查前应空腹,用肝素或EDTA抗凝血做。

CT诊断 1、双肺下叶背段少许感染。 2、右侧胸膜少许增厚。

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治疗温抗体型AIHA的主要药物。 2、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 3、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与激素同用。 4、脾切除。 5、血浆置换: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例。 6、输血。 7、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结合病例 患者从确诊至到我院就医之前用过的治疗方案为: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激素联合治疗,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及血浆置换。2012年2月6日入我科后给与了小剂量激素同时补充造血原料,护肝、护胃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抗感染等辅助治疗。2月8号予免疫抑制剂(美罗华)治疗。此次复诊,给予了美罗华治疗后,先给予丙种球蛋白25g冲击治疗,由于病情并未控制,后与甲强龙500mg静脉滴注联合治疗,辅以护胃、补钙,补充造血原料,消炎等治疗。病人病情逐渐好转,现已出院,出院后继续激素治疗,口服美卓乐40mg,1/日。

美罗华 免疫抑制剂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单克隆抗体,为CD20单抗。

美罗华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其抗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可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 用法: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75 mg,静脉给入,每周1次,共4次。滴注本药60分钟前可给予止痛药和抗过敏药。用药过程中可给予病人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 用量:美罗华5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稀释,配置的浓度为1mg/ml,首次滴入速度为50 mg/h,随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 mg/h,最大可达400 mg/h。

美罗华 不良反应: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寒颤,主要发生在第一次滴注时,通常在2个小时内。其他随后的症状包括恶心,荨麻疹/皮疹,疲劳,头痛,瘙痒,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舌或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鼻炎,呕吐,暂时性低血压,潮红,心律失常,肿瘤性疼痛。其次常见的是原有的心脏病,如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用药的不良反应随着滴注的继续而减轻。 少数病人发生出血性副作用(如凝血障碍等),常常是轻微和可逆性的。

护 理

护 理 休息与运动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饮食指导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心理护理

休息与运动 轻度:适当运动,不加重症状为主 预防跌倒。 严重: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

病情观察 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贫血、黄疸有无加重。 尿量、尿色,记入24h尿量。 警惕:急性肾衰竭

用药的护理 正确的指导用药 糖皮质激素:口服时,应在饭后服用 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 预防感染及骨质疏松 免疫抑制剂:严密观察副反应 美罗华

初次使用,应50mg/h,60分钟后,每 30分钟增加50mg/h。 常见副反应:发热和寒颤、恶心、荨麻疹/皮疹、头痛、瘙痒、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舌或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呕吐、暂时性低血压、潮红、心律失常。

饮食指导 高蛋白,高维生素 多食绿色蔬菜和含铁量高的食物 多饮水,勤排尿 减少酸性食物及氧化性药物的摄入

酸性食物:猪肉、牛肉、鸡肉、蛋黄、鲤鱼、鳗鱼、牡蛎、干鱿鱼、虾、白米、花生、啤酒等 ,避免浓茶。 氧化性药物:维生素C、阿司匹林、 苯巴比妥、磺胺等。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1、长期卧床,缺乏活动。 2、血液成高凝状。 3、静脉置管。 ﹖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抬高患肢20-30°,同时膝关节微屈15°。 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

观察患肢皮温 、肤色,患肢周径,及远端动脉搏动。

溶栓治疗时应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警惕肺栓塞: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 避免在下肢输液。 适当活动,避免保持同一姿势过久。 饮食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 禁烟。 长期卧床患者,应抬高下肢,避免膝下垫枕,并做功能锻炼。 使用弹力袜。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劳累加重溶血。 充分的解释和安慰,关心患者。 预见性的护理

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 适当锻炼。 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 重在预防,指导患者自我检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