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教育体育局 闫瑷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辖区面积3687平方公里,人口23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辖区面积3687平方公里,人口23.69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6%;平均海拔2300米,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7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181所(初中8所、小学174所),在校学生47326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33496人(初中12643人,小学21303人),教职工3140人,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6.4%、98.6%和85.6%。
近年来,我县把“关注每一个孩子”、“办好每一所学校”作为实现“两基”目标之后发展义务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县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我县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抽样确定为全国学业质量检测样本县,我们严格按照《测试方案》的要求,测试工作规范有序,执行样本准确无误,成绩真实可靠。据教育部检测结果显示,我县义务教育质量高,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均衡。
一、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奠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奠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县抢抓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项目和2003年“10·25”地震中小学重建,累积投资1.4亿多元,在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共32幢,并对所有农村中小学进行了硬化、
绿化、美化和高标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2009年投资385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灶具配套工程,为全县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了标准化灶具,改善了师生的餐饮条件。现在我们那儿在农村“修得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环境最优美的地方是校园”。
(二)努力改造薄弱学校,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新世纪初,全县仍有40%的农村小学和20%的农村初中,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差,留不住教师而造成教学质量逐年下滑,由此带来生源萎缩的恶性循环,逐渐成为薄弱学校,严重制约着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县上在校舍建设投入、教育项目实施、教学设施配备、教师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向薄弱学校倾斜。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90%
的薄弱学校都建起了高标准的校舍,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日趋稳定,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三)适时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地处祁连山脚下,近一半的村落分布在祁连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差,为此我们适时进行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第一次布局结构调整是在2003年“10·25”地震后,将58所地震中受损严重、生源萎缩、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农村小学进行合并,小学由232所合并
为174所,同时结合2005年全县合并乡镇的机构改革,撤并农村初中3所。第二次是根据甘肃省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县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的现状,按照“高中、初中向城区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和乡镇所在地学校集中”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思路,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出台了《民乐县2009-2011年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在县城新建2
所各容纳3000人左右的初级中学,扩大县城原有初中的办学规模,将全县农村初中全部集中到县城办学;撤并后的农村初中创办寄宿制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创办全托制乡镇中心幼儿园。2009年秋学期将规模较小的3所农村初中学全部合并到城区初中,在原学校创办了3所寄宿制小学,县政府投资8000多万元,
在城区新建的2所初级中学现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秋投入使用。届时,农村小学将由原来的174所减少到121所,初级中学由现在的8所减少到4所。这样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既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也消除了城乡初中教育的差距。
(四)实施“农远”项目工程,不断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 自2005年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我县累计投资800多万元,为农村中小学分别配备了三种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所有农村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建好硬件的基础上,
我们把远教资源的应用作为重点来抓,使远教资源“走进节节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有效解决了西部地区因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而造成质量低下的问题,这一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2005年7月,全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会在张掖市召开期间,原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和陈小娅副部长亲临我县视察远教
资源应用情况,对我县农村中小学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途径在课堂,核心在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走“轻负高效”的路子,我们把功夫花在了教师身上,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对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采用公开选拔的竞聘方式,每3年实行一轮竞争上岗,既盘活了人力资源,也使一大批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从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是实行校长轮训制。我县通过集体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的形式,对校长每三年进行一轮岗位培训,拓宽了校长的管理视野,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三是实行校长岗位津贴制。从2005年开始,县政府落实了农村学校校长每月100-150元、城市学校校长每月80-100元的校长岗位津贴,调动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在职务晋升中,优先考虑有薄弱学校工作经历且有实绩的校长。
(二)着眼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一是多渠道培训。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狠抓校本培训。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学科通识培训和新教师上岗培训,年均培训人数达1800人次左右。积极实施国际VSO项目、爱德基金项目,引进外籍教师进行课堂示范交流,有
力地提高了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二是相关政策扶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相关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为主的学历提高教育,近年来,每年都有200名左右的教师取得高一级学历,其中有近30名教师取得专业类和教育类的双学历。
三是城乡双向交流。每年选派60名左右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60名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顶岗锻炼,对带动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开展技能达标活动。为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在完成对传统教学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徒手画)达标的基础上,制定了《民乐县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教学基本功达标实施方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课题研究能力,教
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升。五是开展城乡联片教研活动。全县成立了6个城乡联片教研组,每学期定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城乡教师联片教研活动。活动围绕农村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确定主题,通过集体参与,课堂示范,共同评议,达成共识的方式,为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提供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城乡教研一
体化发展格局。 (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均衡教师资源配备, 在教师的引进、调配、培训和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向农村学校尤其是向偏远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一是将每年引进的50名左右的师范类院校本科毕业生、30名左右的“三支一扶”人员、40名左右省上选派到农村任教的大学生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充实了农村中小
学师资力量。二是按照《民乐县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对支教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晋级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对没有农村任教经历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不得聘为高一级职称。三是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高一级职称评聘限额,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工作津贴标准,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在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有效课堂创建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的“四有效”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反思过程、反思方法、反思效果,反思教情学情,促进了优秀学生的发展,关注了“学困生”的成长,
落实了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业成绩。三是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各科教师密切配合,着眼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业成绩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一)规范办学行为,制度约束减负。 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而“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我们在普及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上,用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一是制定了《民乐县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开通了规范办学行为监督电话,
严格控制中小学作息时间,严格控制中小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禁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进一步增强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从教的教育理念。二是牢固树立“一个也不能少”的思想,实行乡镇发放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和辍学学生复学通知书制度,局机关领导包乡镇、工作人员包学校的“控辍保学”责任制和流失
学生跟踪问责制,切实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等原因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三是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了“精细化管理办学,内涵式发展育人”模式。借鉴和推广“重常规,重细节,重过程,重实效”的精细化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时间战术”和“题海战术”等低效的教育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效率减负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落脚点。一是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县教研室成立了中学教研组和小学教研组,抽调学科骨干教师担任专、兼职教研
员,不间断地开展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指导,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二是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通过对不公布考试结果、不排名次的学科抽考成绩的分析,了解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三是课题攻关。立足教学,确立科研课题,有效解决了诸如小学生作文质量不高、初中生英语口
语水平较差等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注重兴趣培养,激发求知欲减负 我们坚持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摒弃了以往只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抓教学工作的片面性做法,相继推出了以继承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40分钟体育大课间,以古
诗文经典诵读为主的快乐大阅读,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班级民主管理,以展示学生才能为主的校园电视台、校园艺术节、校园文学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和以本县大学生回馈母校为主的学法指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长,培养了学生兴趣,发展了学生个性,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加强督导评估,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民乐县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监测、推进等制度,定期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向县政府和县教育主
管部门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和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在每年一次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定期通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县委、县政府也把这一结果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有效促进了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2009年我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15周岁人口的完成率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17周岁人口的完成率均在98%以上,中考六科合格率由2005年的63.3%提高到2009年的86.1%,优秀率由2005年
的63. 3%提高到2009年的86. 1%,优秀率由2005年的38. 7%,提高到2009年的68 的63.3%提高到2009年的86.1%,优秀率由2005年的38.7%,提高到2009年的68.6%。优质的义务教育为高中阶段学校培育了优质的生源,我县的高考成绩自1995年以来,连续15年稳居全市之首,先后有2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县职教中心也以其雄厚的办学势力和良好的就业形势于2007年晋
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技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
受县域经济和地方财力的限制,中小学教学设备、图书仪器、实验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师资力量还跟不上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教师工作负担较重,义务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继续在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引向深入,努力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