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第二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第三节 皮肤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第四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五章 创新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 评价方法.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长期毒性作用及其 试验方法.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2、实验动物病毒感染对研究的干扰作用 1)鼠痘病毒 2)仙台病毒 3)小鼠肝炎病毒 4)呼肠病毒3型 5)乳酸脱氢酶病毒 6)鼠巨细胞病毒
小儿营养不良 第四篇第二章第二节小儿营养不良.
2016年莱芜市乡村医生在岗培训 启动会.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生药理学实验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Oracle数据库 Oracle 子程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 生物测试及方式 一般毒性试验 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 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主题:适应、损伤与修复 学科:毒理学 毒理学基本概念.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谢轶 实验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没有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就没有科学的动物实验结果;没有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就没有科研工作结果的相互比较和交流。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第二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第三节 皮肤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第四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第二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第三节 皮肤局部毒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第四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第一节 化学物毒性评价的 实验基础 返回本章目录

一、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表4-1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受控的临床研究 毒理学体内试验 毒理学体外试验 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受控的临床研究 毒理学体内试验 毒理学体外试验 优点 · 真实的暴露条件 · 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 · 易于控制暴露条件 · 影响因素少,易于控 · 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 · 在人群中测定反应 · 能测定多种效应 制 互作用 · 对某组人群(如哮喘) · 能评价宿主特征的作用 · 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 · 测定在人群的作用 的研究是有力的 (如性别、年龄、遗 究(如机制,代谢) · 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 · 能测定效应的强度 传特征和其他调控因 · 人力物力花费较少 素饮食等) · 能评价机制 缺点 · 耗资、耗时多 · 耗资多 · 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 · 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 · 多为回顾性,无健康 · 较低浓度和较短时 的不确定性 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 保护 间的暴露 · 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 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 · 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 · 限于较少量的人群 实际情况不一致 据 暴露问题 (一般<50) · 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 · 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 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 · 限于暂时、微小、 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 需达到2倍以上 可逆的效应 暴露 · 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 · 一般不适于研究最 死亡率) 敏感的人群 表4-1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二、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资料外推 到人群接触的安全性时的不确定性 1.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 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差别 2.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 3.小数量实验动物到大量人群外推的不确 定性 4.成年健康动物向年老体弱及患病个体外 推的不确定性

三、描述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 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 基本假设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 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2.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 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3.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 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

四、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1.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2.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3. 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4. 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2.物种选择 基本原则:选择对外液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与人类接近的物种;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选择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选择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3.品系选择 近交系动物 采用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而 培育的纯品系动物。如津白、津白165, BALB/C, C3HC57B/6J小鼠等。 突变系动物 动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通过自然突变或 人工定向突变的办法,使其某基因发生突 变,并丧失了原有的正常功能。这种突变 的基因可以世代相传并保持遗传基因特性 的品系动物。

杂交群动物 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有目的进行交 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 亦称 杂交一代动物。 封闭群动物 一个动物种群,在5年以上不从外部 引进新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 固定场所保存繁殖的动物群(如昆明 种小鼠、NIH小鼠、LACA小鼠、 Wistar大鼠、SD大鼠、青紫蓝兔、新 西兰兔等)。

4.微生物控制的选择 无菌动物 体内外均无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实际上是无传染病的动物,容许携带非特定微生物。饲养于封闭的系统中。 清洁动物 呈最低限度疾病动物,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人畜共患的病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与SPF动物不同的是,抗体检查常有脑脊髓炎病毒、鼠肝炎病毒等抗体滴度,但不应有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及自然死亡。饲养在半屏蔽系统。

5.个体选择 (1) 年龄 (2) 性别 (3) 生理状态 (4) 健康状况

大鼠体重与周龄的关系 品 系 周龄 Wistar SD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3 54 56 50 52 4 91 97 86 101 品 系 周龄 Wistar SD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3 54 56 50 52 4 91 97 86 101 5 134 134 130 150 6 166 187 172 206 7 209 233 210 262 8 214 297 240 318 9 232 325 258 365 10 246 370 272 399

小鼠体重与周龄的关系 品 系 周龄 昆明 BALB/c C57BL/6 615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品 系 周龄 昆明 BALB/c C57BL/6 615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0 1.95 2.10 1.40 1.46 1.40 1.44 1.58 1.58 1 5.54 5.82 3.35 3.50 3.42 3.50 4.64 4.64 2 7.90 8.35 5.50 5.60 5.55 5.60 7.96 7.96 3 13.55 14.80 7.32 7.40 6.40 6.90 9.83 9.83 4 21.35 22.60 11.60 12.45 12.20 12.57 15.75 19.00 5 27.90 33.25 14.75 16.10 16.90 18.10 20.75 22.58 6 32.80 39.25 15.60 17.40 18.40 20.50 21.88 25.96 7 34.70 39.90 16.10 18.65 19.00 21.60 23.12 27.96 8 34.80 40.05 18.16 20.25 20.25 22.40 24.16 28.83

(二)毒理学试验常用对照 1.未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本底值, 质量控制 2.阴性(溶剂/赋形剂)对照:与染毒组比 较的基础 3.阳性对照:检测试验体系的有效性 4.历史性对照:检查试验体系的稳定性, 即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保证

(三)受试样品 对各个毒理学试验应该用同一种、同一批号受 试物 受试物成分和配方必须固定 如是异构体混合物,异构体比例必须固定 活性成分的百分含量和可检测的杂质的浓度也 应固定 受试物在贮存期内稳定性和在饲料中的稳定性 必须进行研究并报告 受试物应一次备齐全部实验的用量

(四)毒理学试验的统计学 毒理学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求 随机、重复、对照原则 对常规毒理学试验资料的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一般用t 检验或ANOVA 记数资料:卡方检验

(五)实验结果的判断 1. 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无显著性 2. 有无剂量-反应关系 3. 是否伴有其他相关参数的改变 4. 是否在 “正常”值范围 返回本章目录

第二节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返回本章目录

一、急性毒性的定义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指机体一次接触或24h内多次接触某一化学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包括死亡效应。

二、急性毒性研究的目的 1.确定化学物的致死剂量,评价化学物对 机体的急性毒性的大小、毒效应的特征 和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并根据LD50 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为亚慢性、慢性毒性研究及其他毒理试 验染毒剂量的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 供依据,为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三、急性毒性参数 以下概念参见第三章 2.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MLC) 3.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TD、LD0/MTC、LC0)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l00/LC100) 2.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MLC) 3.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TD、LD0/MTC、LC0) 4.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LC50) 5.急性毒性LOAEL 6.急性毒性NOAEL 7.急性毒作用带(Zac)

四、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1.实验动物 2.染毒剂量设计:查阅文献,预试验 3.观察 (1) 动物死亡情况 (2) 动物体质量 (3) 中毒反应症状 (4) 病理学检查 4.LD50计算:可用任何一种公认的统计学方法计算 LD50的值及其95%的可信限范围。

五、经典急性毒性试验 (LD50测定)的缺陷 2.获得的信息有限 1.消耗的动物 数量巨大 3.变异较大

六、经典急性毒性试验替代方法 1.固定剂量法(fixed dose procedure) 2.急性毒性分级法(acute toxic class method) 3.上、下移动法(up/down method) 返回本章目录

第三节 皮肤局部毒作用 及其评价方法 1. 皮肤原发性刺激 2. 皮肤变态反应 3. 光刺激反应和光变态反应 4. 皮肤癌 第三节 皮肤局部毒作用 及其评价方法 1. 皮肤原发性刺激 2. 皮肤变态反应 3. 光刺激反应和光变态反应 4. 皮肤癌 5. 皮肤色素异常 6. 对皮肤附件的损害 返回本章目录

第四节 长期毒性及其 评价方法 一、分类 (一)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 第四节 长期毒性及其 评价方法 一、分类 (一)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 15~30d (二)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 1~3个月 (三)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6个月~2年 返回本章目录

实验动物染毒期限相当于人的寿命期限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 1.确定 LOAEL和 NOAEL 2.确定毒作用的特征及靶器官 3.为亚慢性、慢性毒性研究选择剂量及筛 选观察指标提供依据

三、长期毒性试验 1.实验动物 2.染毒途径 3.染毒期限 4.剂量分组

5.观察指标 (1) 中毒症状 (2) 体重 (3) 食物利用率 (4) 血液学检查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等。 (5) 尿液检查 镜检、pH、蛋白、糖、凝血等。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 (AlP)、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血糖 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等。 (6) 血液生化学检查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 (AlP)、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血糖 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等。 (7) 病理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系统解剖 脏器系数 组织病理学检查 (8) 特异性指标

(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是否具有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及时间- 效应关系 (3) 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6. 结果分析 (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是否具有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及时间- 效应关系 (3) 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4) 各项指标之间的互相验证性 返回总目录 返回本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