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程環境倫理-工程師對大自然環境之責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Advertisements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長話短說.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第四章 永續發展 4‧3 全球變遷.
全球性空氣污染物.
全球環境變遷.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全球暖化 成員: 4A 賴楷恩 4A340092顏正詠 4A340061王旻源 4A340090張珈銘.
第十四週 人與全球環境問題.
第 九 章 能源與環境 9-1 空氣污染 9-2 酸雨 9-3 臭氧層破裂 9-4 熱污染 9-5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臭氧層 破洞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環漁3A B 郭亭妤 B 卓如吟
環境工程 - 導 論.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大气环境保护.
資源未來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第09章 臭氧層 (Ozone layer) 楊棋明 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生物探究 臭氧層的損耗 班別:6B 李鑑濤 (2006年).
第四章 家庭與環保 第二節 生態環境汙染.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臭氧層破洞 學生:陳世銓 指導老師:李順興.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2.1 大氣變遷的情形 2.2 氣象與空氣污染 2.3 空氣污染的影響 2.4 空氣污染的防治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主講人 邱志鑫.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數學科之數學遊蹤.
菜豆.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陳建平 教授 台中市環境教育志工暨慈濟環保志工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黃至賢老師.
全球暖化.
全球氣候變遷 (上) 生資系 曾素玲.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劇變環境下的投資機會 台新投顧 李鎮宇博士.
第5章 5-3 臭氧層.
訂定本市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規劃說明 104年12月22日 1.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第5章 5-4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全球暖化的啟示 第三組 (綠化地球敢死隊).
全球暖化 自然組 第三組 組員:楊凱翔、呂家萱、黃思賢.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第四单元:比 比的意义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郦 丹.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人類的石油年代.
近年來, 全球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升高, 因此制定此議書, 管制二氧化氮的排量
氣候變遷.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冷凍空調對環境的影響 臭氧層 破洞 陳柏瑋.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P106.
環工二 賴建霖 森林二 王柏堯 財法四 張燁峰 中文二 蔡雅聆
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酸雨 Acid Rain 何沛勝 黃汝輝.
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苗栗縣立明仁國中 課程e化教材 南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五單元.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地球發燒了!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工程環境倫理-工程師對大自然環境之責任 我期待有一天統計學家在估算國家財富時, 能將「環境耗損」這個項目加進去。 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將會發現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的數字一直在騙人…… 亞瑟。柏恩斯(Arthur Burns) 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 1

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倫理觀: 行為的正當性是建立在功利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之上。亦即:「所有 人類的行為,若產生對最大多數人之最大的「好」,便是善的或好的行為,因而 也就是正當的行為。」 =>「好」即是以最低成本而達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只重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效應。如綠色革命所使用的大量農藥 =>個人利益、公義及環境生態評估均應納入功利考量範圍 個人好處要歸屬於人類全體的好處之下

環境倫理學:20 世紀50 年代李奧波特(Aldo Leopold)提出  倫理學不應只限於處理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群之間的關係,而應該擴大到 包括個人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鄉土倫理』(land ethics)  土壤、水流、植物及所有動物的物種,共同形成「生命社群」(biotic community)  「當一件事物是廎向於保護生命社群的完整性、均衡性及美時,便是正確,否則便是錯誤」(A thing is right,when it tends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stability and beauty of the biotic community。It is wrong when it tends otherwise。)

史特朗及勞生菲特建議將此理想的實踐基礎建立於人類的「自利」 (self-interest)之上,其慨念可從二方面加以延伸: (一)任何人均對健康的生活有欲求。破壞現有環境將與此需求相違背。 (二)大多數人都有將子孫視為自我族群生命延續的渴求。若生態環境破壞將危及人類的後代,也將與此欲求相抵觸。

基本觀點: 一、人與自然之間沒有主從或優先性的問題,因為二者是結合成一體的。 二、富人與窮人,彼此沒有優先關懷的待遇,而是把全球人民視為同在一條船上,彼此要同舟共濟。

現存的環保議題 一、地球溫室效應 二、臭氧層破壞 三、雨水酸化 四、生物多樣性破壞 ………

一、地球溫室效應 *禍首=> 二氧化碳<= 燃燒煤炭、石油、開墾森林 *溫室效應對全球的影響:  全球氣象變異:北半球冬季將短、冷、濕;夏季長、乾、熱。  氣溫上升:水汽蒸發快,全球雨量逐年減少,降雨形態改變。 改變農作物生長步調:速度變快,土壤貧脊,生態平衡被破壞。  海洋變暖:海平面將於2100 年上升15~95cm,全世界1/3 居住於海邊人口將受威脅(荷蘭`及夢加拉將陸沉)  改變區域資源分布:引起國際間經濟及社會問題。

國際因應對策 聯合國於1992 年5 月9 日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FCCC)-京都議定書(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法案), 現有170 個締約國。=> 管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於2000 年時抑制在1990 年 的標準,2005 年時抑制在1990 年的80﹪為目標。

地球暖化北冰洋現餓死北極熊 新華網NEWS

二、臭氧層破壞 地球週圍大氣從地面而上,分成對流層(極區7~8km、赤道16~19km)、平流層(15~50km)、中氣層(50~100km)、增溫層(100~400km),大氣中90﹪的臭氧分布於離地面上空15~50km,而在20~30km 處是臭氧濃度最高的區域 臭氧層(Ozone Layer)  臭氧層可吸收99﹪以上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 臭氧具刺激性氣味,是一具有強烈氧化能力之氣體,常被用於淨化空氣及飲用水殺菌之用。

*禍首 1974 年:美國科學家馬林納及勞倫證實, 噴霧罐及冰箱用冷媒中的氟氯碳化合物 (Chlorofluocarbons, CFCs), 因化學結構穩定, 於大氣中溢出後會上升至平流層, 而將氯原子釋出,而與臭氧起反應, 破壞臭氧。 據估計每一個氯原子約可破壞10000 個臭氧分子。  1985 年:南極上空發現臭氧層破洞

臭氧層破壞的影響:  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  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 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破壞自然生態平衡  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

南極臭氧空洞 case.ntu.edu.tw www.iciba.com 國科會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The ozone hole

國際因應對策 1987/9/16:於加拿大蒙特婁市,由26 國簽署「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 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管制氟氯碳化物使用之國際公約,目前有91 國正式執行。  1990/6:擴大管制物種類,並加速管制時程,提前於2000 年全面禁用氟氯碳化合物  1992/11:因臭氧層日趨惡化,再將管制時程提前於1996 年1 月全面禁用氟氯碳化合物

三、雨水酸化 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溶於水中會形成弱酸性的碳酸,在一大氣壓及25℃標準狀態下,二氧化碳在水中平衡濃度之Ph 值約為5.6,故Ph值低於5.6 就稱為『酸雨』。

*禍首 酸雨: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隨雨水降落----->燃燒煤炭及石油等石化 燃料:固定源----->火力發電廠或工廠 移動源----->汽機車 綠洲網 www.sipoasis.cn  

 降低湖水Ph 值,並將湖底之有害金屬溶出,導致水生生態破壞。 對生態環境之影響:  對湖泊影響:  降低湖水Ph 值,並將湖底之有害金屬溶出,導致水生生態破壞。 美國加州西北部及洛磯山脈地帶一萬零四百多個湖泊,約2/3 以上處於酸化危機。 宜蘭太平山之翠峰湖、陽明山公園夢幻湖、墾丁南仁湖均已達酸化邊緣。 xueke.maboshi.net  www.cntuke.com 

 降落森林之酸雨,流入土壤中會造成土壤酸化,並讓土壤中重金屬 溶出,並經根部吸入組織,妨害生長甚至死亡。 對森林之影響:  降落森林之酸雨,流入土壤中會造成土壤酸化,並讓土壤中重金屬 溶出,並經根部吸入組織,妨害生長甚至死亡。 阿爾卑斯山及西德黑森林中林木大片壞死(重工業發展國家)、瑞 士、英國、加拿大、美國、中國大陸均嚴重。 sites.google.com 

 造成物質腐蝕的主要空氣污染物為硫氧化物,其溶於水後形成之硫酸對金屬、石材等建築物、橋樑及碉像均具破壞性。 對財物損失的影響:  造成物質腐蝕的主要空氣污染物為硫氧化物,其溶於水後形成之硫酸對金屬、石材等建築物、橋樑及碉像均具破壞性。  中國的樂山大佛、希臘的帕德嫩神殿、羅馬城遺跡及德國科隆大教堂等歷史建築之維護受酸雨威脅甚大。 kejiao.quanxi.cc  www.wjdacz.net 

verywed.com  verywed.com  www.caneis.com.tw  希臘的帕德嫩神殿

羅馬城遺跡 www.his8.cn 

www.nipic.com  www.9i5c.com  德國科隆大教堂

tieba.baidu.com  古羅馬競技場

巴黎聖母院

國際因應對策 1972/4:西歐十一國提出「大氣污染物質長距離移動測量技術合作計劃」 1979/11: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簽定「長距離越境大氣汙染條約」,1983 開始生效 1985/7:赫爾辛基協定,21 國簽署,1993 年硫氧化物排放量必須要比1980 年減少30﹪ 1988:索非亞協定,25 國協議將氮氧化物排放量維持在1987 年水準

四、生物多樣性破壞  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破壞,百年來造成704 種鳥中有12﹪滅絕,92000種植物中有15﹪滅絕。  全球熱帶雨林物種滅絕50000 種(每天140 種)  全球物種約有七百萬種。被命名者約一百四十萬種。現存二十七萬種植物中,約三萬四千種是因生存空間遭人為開發破壞而瀕臨滅種。  地質學上有五次生物滅種紀錄,推測多半來自隕石撞擊或氣候驟變,但現今似乎我們正進行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但此次的始作俑者卻是人類自己。

人為威脅:  島嶼生物地理學:島嶼上的物種數與該島面績成正比例。-> 道路切割地景形成孤島棲境現象,不利生物多樣性發展  全球氣候暖化-> 物種遷移速度被迫加劇,因而造成棲地不足,物種滅絕  雨林變牧地而破壞棲境、髮菜使蒙古草原沙漠化

雷文呼籲:全球合力搶救生物 延伸閱讀:環境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部落格http://www.dwmchan.com/wp/?cat=64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