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讨论:人与动物的差异?
1、从时空上看,动物生活在当下 而人既重视当下,更注重未来。 2、从目的上看,动物只是生存, 而人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3、从行为上看,动物多是享受。 而人要劳动、要创造,是自觉的活动。 4、从意识上分析:动物低层次,而人要寻求更高境界。
人是追求美好、寻求意义的动物。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奋斗、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目标,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人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什么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什么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是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世界观 决定 人生观 影响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八仙过海”中八仙之一吕洞宾,有一天在山间云游,忽见一樵夫拼命伐薪,满头大汗,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想帮帮樵夫,别让他太辛苦太劳累。于是慈祥地走进樵夫问道:“老先生,你这样辛苦是为了啥呀?我来帮帮你吧!”吕洞宾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头点着路旁一块小石头,顿时这块小石头变成了金子。吕洞宾将金子送给樵夫,樵夫不说话,摇摇头表示不要。吕洞宾心想:是不是这块金子太小,不足以老先生养家糊口呢?想着想着,手指头又一点,路旁一块大石头变成了金子。然后,吕洞宾将一大一小两块金子送给樵夫。这时樵夫还是摇摇头,表示不要。吕洞宾感叹道:人间居然还有这样善良的人,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人性善也!于是,吕洞宾就想和这位善良的樵夫交朋友,说:“老先生,你真是太善良了,这么辛苦这么累,到底是为了什么呀?金子都不要,你到底要什么呀?”一声不吭的樵夫这时说话了:“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吕洞宾那根能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吕洞宾大失所望,不由地重又感叹:“人性恶也!” 事实上,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由来已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个人认为,在这个探讨过程中,与理论探讨比较起来,文学作品的探讨尤为入木三分,更能给人以无限回味和遐思。
认 识 你 自 己!
讨论: 人的本质是什么?
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 是形成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前提 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文
透视:人的本质 人类历史上对人的本质的种种描述 富兰克林 亚里士多德 培根
(一)西方思想家们对人本质的述说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 达芬奇提出,人不过是食品的通道和运河。 (2)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 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3)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 拉美特利则说: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人是会制造、使用工具的动物, 是唯一用背睡觉的动物。 (5)卡西儿:人是能利用符号 去创造文化的动物。 (6)苏格拉底:人是一个对 性问题 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亚里士多德: 人是天生的政治的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二)中国古代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在我国古代,并无我们现在意义上提出的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主要就“人性”等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 远在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代,就有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列子·黄帝》中写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这时,人们只能从人的特征上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看法,但并未赋予人性以具体内容。 第一个提出人性界说的告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孟子提出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观点。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分:性和伪。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是善。性(动物本能)的实质是各种欲望,如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以创制礼义道德,“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
孟子和荀子,一个主张人性善,一个主张人性恶。 孟子认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正是因为他们对人性概念的不同理解,使得他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主张上也有一定区别。孟子主要倾向于“寡欲”、“思诚”、“内省”的方法,使仁、义、礼、智“四端”,“扩而充之”,从而达到“尽其心”、“知其性”的境地。 荀子则主要倾向于用“起礼义”、“制法度”的方法,“化性起伪”——通过人为努力转化所谓“恶”的人性,而获得所谓“善”的品质,达到“性伪合而天下治”的目的。
课堂笑话 现在的人都将“忘八蛋”骂成“王八蛋”,虽一字之差,其义远甚。现在的人,将这个词,解释为从乌龟、甲鱼之形态引来,骂那些说话不算话、遇事缩头的人。但“王”字终无从所来,无从所解。实际上是忘八蛋,而不是王八蛋也! 这就要谈到三纲五常了!那记载上说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这八条,是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最根本的标准,是士大夫包括一般人的立身于社会的根本,作为一个人,忘记了这八条做人的根本,就是“忘八”呀,加一“蛋”子以示轻蔑之至,就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845年春天马克思首先冲破了种种迷雾,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何理解马克思 关于人的本质这一科学论断呢? 如何理解马克思 关于人的本质这一科学论断呢?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人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即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的产物。 (3)人的本质是随着社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 (4)人的本质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指贯穿 在实践活动中的心理、习惯等人类共同的特征和倾向。 (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即是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该怎样做人,该怎样走人生道路,应当怎样处理学习、工作、事业、前途、友谊、爱情荣辱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生观所要回答的问题。 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
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为什么 活着? 怎样的人生才价值?
1、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讨论:人生观的从何处来? 案例:放羊娃的故事; 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要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
2、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所谓人生目的: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对于社会实践结果所做出的预想和展望,它是人们实践活动自觉性与能动性的反映,并决定着个人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目的怎样寻找? 向内寻找 : 自由、幸福、全面发展 向外寻找: 献身社会理想 、 探索科学真理、 创造物质、精神财富
人生目的重要性 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重要性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
我愿做一滴水将太阳给我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给他人。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 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 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态度的形成 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
态度=认知 +情感+意志 认知 人 生 态 度 情感 意志
认真 责任vs随意 进取 开拓vs保守 正 确 的 人 生 态 度 乐观 向上vs消沉 务实 面对vs逃避
因同学的误解与讥讽而杀人的 大学生马加爵
千手观音——邰丽华
2、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要进取 人生应乐观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要进取 人生应乐观 石匠一锤一锤地击打着巨石,也许他砸了100锤,石头仍丝毫未裂;他砸101锤时却劈开了石头。我知道,劈开石头的不是那最后一锤,而是在此之前的那100锤。 ——雅各·A·里伊斯
1、人生需认真。(不可游戏人生、虚掷光阴) 2、人生当务实。(不可眼高手低、空谈理想) 3、人生应乐观。(不可消极退缩、自暴自弃) 4、人生要进取。(不可贪图享乐、满足现状)
人生当认真 人生要严肃地思考生命的应有之义,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既要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社会负责任。 不可游戏人生、虚掷光阴
人生当务实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人生不可眼高手低、空谈理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人生当乐观 顺利时不骄横、不自傲。逆境时要忍耐、要坚持。要学会正面看问题。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人生当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命题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命题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树立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人生观上的反映 2、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3、从道德建设的角度看,进步的思想道德能为市场经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人的潜在的心理需求。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人生当作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的人生观。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把个人利益作为行为原则的人生观。 个人主义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内容。曾经起到进步作用,但根本上说消极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的特征 其一,都是落后的人生观; 其二,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其三,对人的需要的理解都是片面的;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61
一、价值与人生价值 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效用。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
1. 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在人生价值里,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自我价值:个体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个体的人生实践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关系。 (2)社会价值 个体的人生实践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关系。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个 人 对 社 会 社 会 对 个 人 贡 献 索 取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统一的关系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个 人 对 社 会 社 会 对 个 人 (责任和贡献) (尊重和满足) 基础 源泉 贡 献 索 取 前提 条件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 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 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 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 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 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 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 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 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3.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3、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人生价值与人的社会 地位并无直接的联系, 无论你做何工作,只 要勤于奉献,就会被 社会承认。 徐虎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雷锋 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 财富。雷锋精神永远激励 着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 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动机善 动机恶
三、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腾讯总裁马化腾 百度总裁李彦宏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没有人认为我是乒乓奇才 张海迪 邓亚萍
许振超一小时能吊运60个标准箱,他创造的“无声响操作”让外国船员瞠目结舌 。 许振超说:多去想,多去学,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为寻找灯丝,他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 为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8000多次。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主观条件 现 实 价 值 潜 在 价 值 潜 在 价 值 实 践 实 践 个人机遇 …… 社会发展
第三节 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是在一系列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的本质是在环境中建构、人生目的要一定环境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节 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是在一系列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的本质是在环境中建构、人生目的要一定环境才能得以实现。 环境要适应,但不是被动的适应,是主动的科学适应。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烦恼。 —季羡林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 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行来概括。 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忧伤肺、喜胜忧;思伤脾,怒胜思;恐伤肾、思胜恐;
(一) 新的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要素 1、心理健康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说来,指人的各种心理 因素的健全完善的发展,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以及社会适应等心理方面的正常发展。 正常的智力:正常智商为90—110 完整的人格:各要素和谐统一,包括自我意识、能力、兴趣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广泛,又有知心 朋友,能客观评价人和己 要素 有与自己的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 有基本稳定的情绪 健全的意志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 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社会环境特点社会环境 1、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 2、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 冲击; 3、重智轻德、分数之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 4、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等带来的压力; 5、人生生涯规划与选择的迷茫.
3、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 1、环境应激导致心理困扰; 2、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困扰; 3、人际交往的心理困扰; 4、人格障碍带来的社会适应困惑; 5、性生理与性心理冲突的困惑。
4、 保持心理健康途径与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的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原则 诚信原则 宽容原则 互助原则
(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的积极意义:竞争产生压力、竞争形成动力、竞争创造活力。 要注意克服的是在竞争失败后所产生的自卑感和竞争胜利后而滋长的骄傲自大情绪。 更要注意克服采取不正当手段而进行的恶性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荀子:“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但人际合作的可能性大于冲突的可能性。 所以,大学生不仅要“独善其身”,且要“兼济天下” 。
3.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形式上对立,本质上却是统一的。 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增强竞争的实力。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既有其独立性、个体性,又有其社会性、历史性,两方面是辨证统一的。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个人需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条件;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权利:主体依法行使的权能和享有的利益。 自由: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自我意志支配行 动的行为状态。 责任:主体依据法律、制度而应该承担的责任。 义务:是指主体依据法律或其他社会规范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人。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类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正负面效应。 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社会负价值 2004年环境成本达5118亿,占GDP总量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然生存权 生命的固有价值 人对自然界的义务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然生存权 生命的固有价值 人对自然界的义务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