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現代性Modernity 14C發展美洲大陸 科學和工業革命 工業資本主義 社會科層體系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浪漫主義 相對於唯理主義追求理性、哲學 探索人的感受,認為是「通往所有奧秘之途」 音樂 反對人類理性能掌握實相 人的想像力能辨識深藏的奧秘 傳統基督教教義和唯理主義未能正視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開始於18世紀西歐的藝術、文學、和文化運動,大約就發生在1790年工業革命開始的前後。它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表現出的敬畏。 浪漫主義是對於啟蒙時代以來的貴族和專制政治文化的顛覆,以藝術和文學反抗對於自然的人為理性化。浪漫主義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浪漫主義受到了啟蒙運動的理念影響,也吸收了中世紀文化復古的藝術成分。「浪漫」一詞來自於「romance」—代表了源於中世紀文學和浪漫文學裡頌揚英雄的詩賦風格。 (Wikipedia)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英國的基督教社會主義 1838人民憲章運動(Chartism) 對抗工業化帶來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屈辱 要求:所有人有投票權、公平選區、廢除田產業主必需是國會議員、每年公投、隱名投票 人民憲章運動( Maurice, Ludlow, Kingsley )要求教會介入 1848-1854曾成立12個生產者合作社,後全結束 “Christianity was the only foundation of socialism, and a true socialism was the necessary result of a sound Christianity.”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馬克思主義。 唯物主義。對人的正確理解必須由物質生產作為起始點。信仰系統不過是對特定的社會經濟情況的回應。如果情況產生劇變,相關的信仰系統亦隨之消失。 人的異化或疏離,其中因素是分工和私人財產的存在 分工造成工人與生產成果的分離 私人財產的存在帶來個人利益與整體社會利益不符的情況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現代主義 是天主教回應教會忽視的啟蒙運動 對傳統基督教教義採取批判與懷疑態度 也可理解為啟蒙運動精神與基督教思想結合 Wedipedia: 現代主義(Modernism)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敘事成規,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講求理性邏輯,實驗探証,並主張無神論。其中牛頓的力學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對自我的研究為現代主義奠定重要的基礎。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自由派更正教 否認耶穌為童貞女所生、身體復活、三一教義? 從新的現代文化更新基督教信仰 認同現代主義 理性是無所不能,並且是凌駕于傳統或宗教信仰 自然界沒有超自然的掌控與干預 宗教是道德基礎和教育機會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自由派更正教 士萊馬赫 (自由神學之父) 信仰建立於感覺而引非認知和實踐 沿於浪漫主義,回應啟蒙運動過於強調客觀理性 對上帝絕對依靠 奧古斯丁的原罪教義受宿命論影響 確信人能夠不斷向上超升的遠象 19C末歐洲文化相對穩定,為這看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宗教=文化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士萊馬赫 (1768-1834)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新正統派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出現使自由派對人類文化的樂觀精神產生極大懷疑 批評自由派使基督教變成以人為中心而非以上帝為中心 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 恢復被自由派摒棄的三一神學 上帝在基督裡透過聖經的自我啟示 上帝之道的神學 theology of the Word 神學是要使基督教的宣講能忠於它的基礎,即聖經裡啟示給我們的耶穌基督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 抗衡自由主義 反文化運動 敵視任何形式的聖經批判學 只接納聖經的字面解釋 千禧年前基督降臨 你相信聖經是逐字默示嗎? Amish in today Pennsylvania Dutch country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福音主義(evangelical) 聖經的權威性與自足性 基督在十架上救贖之死的獨特性 個人皈依的必要性 傳福音的必需性、恰當性和迫切性 接納聖經內存在多種文學形式 超宗派,是合一運動 簡約教會觀,接納教會間的差異合乎新約教導 與基要主義相對 Billy Graham 葛培理(1918-)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五旬宗與靈恩運動(charismatic) 20C增長最快的基督宗教 強調現代基督教必需重新發現和發揮新約的(特別是使徒行傳)所記載有關聖靈的能力 Peter Wagner分類 第一波, 1900初,傳統的五旬宗運動,方言 第二波,1960~70,主流宗派,聖靈醫治和其他靈恩的實踐 第三波,John Wimber,強調「神蹟奇事」 界定:「說方言」和相信「聖靈的洗」是信徒重生後的第二次祝福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 女性主義 後現代主義 黑人神學 後自由主義 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以窮人和受壓迫者為中心。1968 在哥倫比亞的Medellin 召開CELAM II
單元四: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的神學發展—教會歷史的鐘擺效應 強調情感 合乎聖經的基督教 強調智力 孟他努主義2C 修道主義3-10C 諾斯底主義2-3C 密契主義14-15C 經院主義11-14C 敬虔派和循理派17-18C 改革正統派16-17C 靈恩派和靈恩運動20C 自由派19-20C
使徒信經說: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英文:the Holy catholic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拉丁文:sanctam Ecclesiam catholicam, sanctorum communionem …. 從教會的歷史看,她仍是“神聖”嗎? 現代社會偏向個人主義,基督教會宗派林立,容納不同的神學思想,不同的傳統,她仍是“公”嗎?有需要“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