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有一百元,要活一個禮拜, (前提:在沒有任何營養午餐跟外援之下) 你會如何運用這一百元過活呢? Q&A 如果你只有一百元,要活一個禮拜, (前提:在沒有任何營養午餐跟外援之下) 你會如何運用這一百元過活呢?
訓儉示康 國二甲 S0042030 張力心 指導教授:胡瀚平
目錄 作者簡介 題旨 大意 課文內容 結構分析 寫作技巧&修辭 名句摘要 後人評點 模擬寫作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追贈溫國公,諡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為人恭儉磊落,嘗自云: 「吾無過人者, 但平生所為, 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
題旨 出處:《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寫作動機: 司馬光有感於北宋中期的風俗日趨奢靡, 乃作此文,闡述儉德以教誡其子司馬康, 並期盼能垂訓子孫。
大意 全文以「儉」為立論中心,並從「儉」、 「奢」兩面同時論述,正反對照,以彰顯 題旨;又舉大量事例為證,並引用眾所熟 悉的聖賢嘉言,使文章議論,不致流於空 泛。
課文內容
第一段- 從己身說起;強調自己崇尚節儉示出於天性,從小就如此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第二段- 引用孔子言論,批判今人「以奢靡為榮」的心態可議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第三段- 以士大夫宴客為例,對比先父時和今時儉、奢之別,慨嘆世風日下。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第四段- 列舉近代前輩大賢嘉言懿行,說明儉樸的 重要與必要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
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第五段- 援引御孫的言論,說明節儉與奢侈對道德行為的影響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第六段- 分別從節儉和奢侈,列舉古往今來的事例加以證明。與前段虛實相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第七段- 說明寫作動機,以結束全文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結構分析
羞著金銀華美服 聞喜宴獨不戴花 第一段 儉(個人) 衣取敝寒,食取充腹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 奢 (今人)以儉相詬病 第二段 (個人)獨以儉素為美 儉 (古人)以儉為美德
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侈(今) 士大夫宴客數月營聚 第三段 儉(昔) 士大夫宴客物薄情厚 李文靖治居第 第四段 以儉立名 事例 參政魯公觴於酒家 張文節自奉清約
君子直道而行 儉,德之共也 小人謹身節用 第五段 言例(御孫) 君子枉道速禍 侈,惡之大也 小人敗家喪身
正考父─孟僖子之其後必有達人 以儉自立 季文子─君子以為忠 儉 管仲─孔子鄙其小氣 第六段 公叔文子─其子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致孫以驕溢傾家 侈 石崇─卒以此死東市 以侈自敗 宼萊公─子孫今多窮困
以儉立名,以侈自敗,當以此身服行,以訓示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 第七段 總結
寫作技巧&修辭
寫作技巧 引證法- 本文引證名言來自《論語》、《左傳》,並大量舉事例說明本文論點,如魯宗道重食之儉、張文節重自奉之儉等。 夾敘夾議表明觀點- 具體的事實(敘)和抽象的議論(議)相結合 對比鮮明,凸顯主題
修辭 映襯-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2.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3.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5.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轉品- 乃簪一花→名詞轉動詞。 2.故就酒家觴之→名詞轉動詞。 3.錦衣玉食→名詞轉形容詞。 4.遠罪豐家→形容詞轉動詞。 5.饘粥以餬口→名詞轉動詞。 6.妾不衣帛→名詞轉動詞。 7.馬不食粟→名詞轉動詞。
回文- 借代- 對偶-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卒以此死東市→借代「刑場」。 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單句對) 2.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隔句對) 3.謹身節用(句中對)
名句摘要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後人評點 南宋宰相趙鼎《家訓筆錄》: 「司馬溫公《訓儉》文人寫一本,以為永遠之法。」
模擬寫作 -節儉之流
古聖賢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提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論述節儉得以修養品德;而在現今社會中,大眾皆相信「節儉是一種美德」此一說法。畢竟,現下大時代環境中,皆充斥著經濟蕭條的窘困,而部分的人們庸庸碌碌、終其一身,只為有個平凡安定的生活;另一部分,則大多為了追求物質上享受,豪奢闊氣的生活型態;於是,大眾便將「開源節流」奉為圭臬。而在「開源節流」的觀念中,開源顯然較深得人心,而節流卻落得乏人問津。
司馬光作<訓儉示康>即是因感風俗日趨奢靡而來闡述儉德之重要性,而對普羅大眾來說,節儉不過是改善經濟窘困的方法之一,大家對於「節儉是一種美德」朗朗上口,興許只是不得不,而非通透此一內涵。就好比大學新鮮人,一脫離父母親的掌握,開始學習控管自己的經濟支出,總是「及時行樂」擺第一,然而回頭時,驀然發現存款一空,只好腆著臉伸長手;另一種,則是嘗試打工,彌補自己的金錢大洞。不論是大學新鮮人,還是進入社會的「月光族」相信他們對於「節儉」皆是擺放在暫時性的信仰中,因為古聖賢曾云:「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而目光如豆、盲從的大眾,也就僅能在惡性循環中輪迴;不能悟道,也就只會淪為卡奴,掉進負債的大黑洞,最為慘烈則是新聞頭條報導的一條人命。
認真思量「節儉是一種美德」的一群,興許生活未曾媲美百大富豪的富麗堂皇、日食萬錢,但卻行有餘力,日行一善。如同一位來自台東的菜販-陳樹菊,她仰賴賣菜的小本經營,即使生活過得不富裕,仍願意將其積攢下來的龐大金額捐獻,日日勤儉,不汲汲營營豪奢,只期盼為罹難受苦的世人們盡一份心力。《富比士》雜誌將她選入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第48位;美國《時代》雜誌將她選入了2010年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八位。一項項殊榮、絡繹不絕的讚譽,真真切切為了她的節儉與善心致上最高敬意;而她也確實印證「節儉是一種美德」,讓其他大眾得知-節儉,原來並不是窮苦人家才可以懂得的,它是一種美德,只要擁有這種美德,那無論貧富貴賤,自然都會去珍愛一切,不會任意糟蹋。
前人曾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節儉的重要性並非僅是解決經濟困窘,又或者提供下一次盡情揮霍的籌碼,該試著讓自己不再短視近利,學習目光放得長遠些,若能頓悟為何司馬光殷切叮嚀司馬康儉德之重要,那是對「節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倘若期許完全通透,那就嘗試開始勸誡自己、約束自己執行「節儉」,不為殊榮,只盼不用為了豪奢爭破了頭。
參考資料 文本資料- 高中國文課本第三冊 三民出版 網路資料- 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