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oligopoly marke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课程:博弈论 教材:《经济博弈论》 《经济博弈论习题指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博弈论定义 经典博弈模型 博弈结构与分类 博弈论历史与发展 博弈论在中国的发展.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一、垄断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小结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10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 10.1 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度量 10.2 垄断竞争 10.3 寡头.
1991經濟學諾貝爾獎 獲獎理由: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Ronald H. Coase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三章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本章讨论动态博弈,所有博弈方都对博弈过程和得益完全了解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这类博弈也是现实中常见的基本博弈类型。由于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选择、行为有先后次序,因此在表示方法、利益关系、分析方法和均衡概念等方面,都与静态博弈有很大区别。本章对动态博弈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子博弈完美均衡和逆推归纳法作系统介绍,并介绍各种经典的动态博弈模型。
肖 翔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1 导读 肖 翔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微 观 经 济 学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微观经济学部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弘 2010年3月13日
第九章 博弈论-无处不在的游戏 第一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完全信息博弈 第三节 不完全信息博弈(自学)
第八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厂商决策规则 寡头垄断市场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叶红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第 五 章 市场竞争.
博弈论初步 第1课时 乐清中学 施克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六章 寡头市场与博弈 第一节 寡头市场的特征与优缺点 第二节 寡头市场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7 不完全競爭市場.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 本章主要内容: 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2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本讲主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五章 市 场 结 构 分 析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一节 垄断市场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1.基本特征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一、寡头(Oligopoly)市场概述 1、含义: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绝大部分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2、成因: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
博弈与社会 第一至七章 期中考前习题课 TA: 雍家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1.
獨占市場的特徵 只有一家廠商 這家廠商可能販賣貨物 (如自來水公司),也可能提供服務 (如台灣證券交易所)。 產品無近似替代品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要点 一、垄断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四、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经济学学位课考试复习.
内 容 框 架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第五讲 成本理论 第六讲 市场理论
第七章 機率與賽局理論.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4.3.4 范围经济 合成效应 内部市场 减少经营风险 扩大发展空间.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我们将从垄断竞争市场开始。在这个市场上,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6 市场理论 6.1 市场类型 6.2 完全竞争市场 6.3 垄断市场 6.4 垄断竞争市场 6.5 寡头市场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章 寡头市场与博弈 第一节 寡头市场的特征与优缺点 第二节 寡头市场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博弈论概述 第四节 不同市场之间经济效率的比较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第十章 管理系统博弈 II 管理系统工程精要 (Management Systems Engineering)
一、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oligopoly market 1.寡头(垄断)市场:定义、分类与成因 1)寡头市场定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介于垄断竞争与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2)寡头市场分类:纯粹寡头、差别寡头 纯粹寡头:产品同质,如钢铁、水泥、石油、有色金属、 塑料等行业; 差别寡头:产品差别,如汽车、飞机、家电、运输、电信服务业等。 一.寡头市场特点

3)寡头市场成因: 1)规模经济:在相当大的规模上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资源控制:几家厂商控制着生产所需资源之供给。 3)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2.寡头市场特点 厂商数目屈指可数,买者众多,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价格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产品差别可有可无。由此分为无差别寡头垄断市场和有差别寡头垄断市场。 存在进入的障碍,其它厂商无法顺利进入。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相互勾结,构筑进入壁垒;采用收购、兼并一些小企业等形式来减少厂商的数目。政府的产业政策所致(厂商数目较稳定)。 寡头垄断之间相互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双方均是反应后再决策,所以在产量和价格上没有“确定的均衡”。

3.寡头垄断厂商均衡 (1) 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决定的特点 寡头市场价格决定的界限在于:最高价格等于完全垄断下的垄断价格,最低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的竞争价格。 操纵价格 1)价格同盟 2)默契定价 3)价格领导:由一家最大的寡头先行定价其它随从。 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竞争双方利润都趋向于零。 一旦形成,不会轻易变动,以免寡头两败俱伤。 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往往比较稳定,厂商比较喜欢采用非价格竞争方式,即便采用价格战的方式也是非常慎重的。

二、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丁·古诺于1838年最早提出,研究双寡头垄断市场。 1、假定: 1)两个寡头厂商A和B生产同一种产品产量为QA和QB :Q=QA+QB ; 2)厂商产量为独立变量,产量总和影响市场价格(P = 1500-QA-QB ); 3)两家厂商面临相同的需求曲线(线形) 4)拥有零边际成本。 5)每个寡头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6)两家厂商以对方产量为前提,来决定自己每一时期的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2、古诺模型求解与图示 市场供给量Q=QA+QB,需求函数:P = 1500-QA-QB,成本为零 厂商A的利润: πA = P·QA-0= (1500-QA-QB )QA =1500QA-QA 2 -QAQB 假定厂商B产量不变,则厂商A利润最大化:∂πA/∂QA=1500-2QA-QB=0 求得:QA=750-0.5QB 称为厂商A的反应函数。 表示厂商B的各种产量水平上,厂商A做出最优反应的产量组合。

πB= P·QB-0= (1500-QA-QB )QB =1500QB-QB 2 -QAQB ∂πA/∂QA=1500-2QB-QA=0 求得:QB=750-0.5QA 联立求解 QA=750-0.5QB QB=750-0.5QA 得QA=QB=500

反应函数的含义:寡头垄断之间相互依存,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双方均是反应后再决策,固在产量和价格上没有“确定的均衡”。 厂商相互依存: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只要一个厂商变动产量,另一个厂商也必须跟着变动自己的产量。 QB   1500   750 500  O QA E QB 500 750 1500 QA

3、古诺均衡解的讨论 市场总容量是1500,两厂商均衡的产量都是市场容量的1/3,两个寡头厂商的总产量实际只有市场总容量的2/3。 1)两个反应函数的交点为均衡点。给定对方的产量,自己都是最优的。 2)市场均衡意味着两家厂商都没有变动产量的意愿,谁先变谁损失。 3)对两个厂商而言,这种均衡并非真正利润最大。如果联合确定产量利润增加。(同学们自己证明) 市场总容量是1500,两厂商均衡的产量都是市场容量的1/3,两个寡头厂商的总产量实际只有市场总容量的2/3。 剩余的1/3的市场容量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所无法满足的,因而可以看作是寡头垄断给社会所造成的损失。

推论:推广到M个厂商 每个寡头厂商提供产量 = 市场容量×1/(M+ 1)。 行业总产量=市场容量×M/(M+ 1) 极端地: 1)当M=1时,每个寡头厂商提供产量 = 市场容量×1/(M+ 1)=1/2市场容量;行业总产量=市场容量×M/(M+ 1) =1/2市场容量:完全垄断 2)当M ∞时,每个寡头厂商提供产量 = 市场容量×1/(M+ 1) 0;行业总产量=市场容量×M/(M+ 1) =市场容量: 完全竞争

三、斯威齐模型 斯威齐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建立。 寡头厂商不愿轻易地变动产品价格,价格能够维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是一种价格刚性。 假定: 寡头厂商降价时,其它厂商会跟着降价; 寡头厂商提价时,其它厂商会保持价格不变。 原因: 一厂商降价时,其它厂商如果跟着降价,其市场份额就会减少,产量下降,利润下跌; 一厂商提价时,如果其它厂商价格不变,提价厂商的市场份额将会自动被其它厂商瓜分,其它厂商产量上升,利润会增加。

弯折(突点)需求曲线 厂商提价时,其它厂商价格不变,因而厂商需求量将会降很多,富有弹性(是AE段)。 厂商原来处于 厂商降价时,其它厂商的价格也下降,因而厂商需求量不会增加很多,缺乏弹性(是AD段)。 厂商原来处于 A点( P1 ,Q1)。 P E P1 MC1 A MC2 MC3 H 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 H与N之间,有一落差。 厂商成本即使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只要是在H和N之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N D MR O Q1 Q

四、卡特尔 寡头厂商相互勾结(串谋),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 卡特尔:独立厂商之间有关价格、产量和瓜分市场销售区域的明确协议。 “限产保价” 1960 年,阿拉伯主要产油国组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欧佩克)是典型的卡特尔。 “限产保价” 石油输出国组织压缩产量,抬高价格,对世界石油市场有很大影响。 成员单独违背合同,偷偷扩产独享限产好处,导致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第四节 博弈论初步 一、博弈论及其要素 博弈就是策略对抗,或策略有关键作用的游戏 第四节 博弈论初步 一、博弈论及其要素 博弈就是策略对抗,或策略有关键作用的游戏 博弈Game,博弈论Game Theory,Game即游戏、竞技 游戏和经济等决策竞争较量的共同特征:规则、结果、策略选择,策略和利益相互依存,策略的关键作用 游戏——下棋、猜硬币 经济——寡头产量决策、市场阻入、投标拍卖 政治、军事——美国和伊拉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生活——学生与老师,夫妻之间,学校与教育部

一个非技术性定义 定义:博弈就是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四个核心要素 博弈的参与人(Player)——博弈方 各参与人的策略(Strategies)或行为(Actions) 参与人的得益(Payoffs) 博弈的次序(Order)

二、 几个经典博弈模型:静态博弈及求解 如何构建模型:(1)矩阵图 (2)函数法 如何求解均衡:(1)划线法(箭头法等) (2)反应函数法(古诺模型)

1. 囚徒困境 囚徒的困境是图克(Tucker)1950年提出的 该博弈是博弈论最经典、著名的博弈 该博弈本身讲的是一个法律刑侦或犯罪学方面的问题,但可以扩展到许多经济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可以揭示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

问题:囚徒困境及其经济学意义? 囚徒2 坦 白 不坦白 -5, -5 0, -8 坦 白 囚 徒 1 -8, 0 -1, -1 囚徒1:坦白 坦 白 不坦白 -5, -5 0, -8 坦 白 囚 徒 1 -8, 0 -1, -1 囚徒1:坦白 囚徒2:坦白 不坦白 两个罪犯的得益矩阵

2、双寡头削价竞争 100,100 20,105 150,20 70,70 高 价 低 价 寡头2 寡 头 1 双寡头的得益矩阵 组织协调的 高 价 低 价 寡头2 寡 头 1 双寡头的得益矩阵 组织协调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寡头1:低价(70) 寡头2:低价(70)

3、田忌赛马 取胜关键:不让对方猜到自己策略,尽可能猜出对方策略 3,-3 1,-1 -1,1 1,-1, 上中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上中 下中上 上 中 下 田 忌 齐 威 王 得益矩阵 取胜关键:不让对方猜到自己策略,尽可能猜出对方策略

4、猜硬币博弈 -1, 1 1, -1 正 面 反 面 猜硬币方 盖 硬 币 方

5、石头、剪子、布 博弈方2 石 头 剪 子 布 石 头 0, 0 1, -1 -1, 1 剪 子 -1, 1 0, 0 1, -1 博 弈 石 头 剪 子 布 石 头 0, 0 1, -1 -1, 1 剪 子 -1, 1 0, 0 1, -1 博 弈 方 1 布 1, -1 -1, 1 0, 0

6、夫妻之争(性别大战) 2, 1 0, 0 1, 3 时 装 足 球 时装 足球 丈 夫 妻 子 夫妻之争

7、智猪博弈 按 等待 5,1 4,4 9,-1 0,0 支付 小猪 大猪

8、鹰鸽博弈 (鹰鸽博弈) 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纯策略 纳什均衡,(战争,战争) 和(和平,和平),显然 后者帕累托优于前者,所 以,(和平,和平)是本 博弈的一个帕累托上策均衡。 -5, -5 -10, 8 8, -10 10, 10 战争 和平 国家2 国 家 1 战争与和平

考虑、顾忌博弈方、其他博弈方可能发生错误等时,帕累托上策均衡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需要考虑:风险上策均衡。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9、猎鹿博弈 考虑、顾忌博弈方、其他博弈方可能发生错误等时,帕累托上策均衡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需要考虑:风险上策均衡。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5, 5 3, 0 0, 3 3, 3 鹿 兔子 猎人2 猎 人 1 猎鹿博弈 风险上策均衡(兔子,兔子)

总结:几个概念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具有的惟一的最优策略,称为占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所有的参与者的占优策略所构成的均衡。 纳什均衡:在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给定时,任何一个参与者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的。给定你的策略,我是最优的;给定我的策略你是最优的。 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美丽心灵

三、动态博弈描述与求解 (扩展形与逆推归纳法) 不同版本的开金矿博弈——分钱和打官司的可信性 乙 甲 (0,4) (2,2) (1,0) 不借 借 分 不分 开金矿博弈:诚信缺失 不借 乙 甲 借 不分 分 (1,0) 不打 打 (0,4) (2,2) 有法律保障的开金矿博弈 ——分钱打官司都可信 乙 甲 打 (2,2) 不分 分 不借 借 (0,4) (-1,0) 不打 (1,0) 法律保障不足的开金矿博弈 ——分钱打官司都不可信

四、重复博弈:走出困境 结果有何异同? 一次静态博弈? 无限次重复博弈? 有限次重复博弈? 10, 10 6, 12 12, 6 8, 8 合作 不合作 乙 甲 结果有何异同? 一次静态博弈? 无限次重复博弈? 有限次重复博弈? 冷酷策略:以牙还牙

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4:非合作博弈:纳什(Nash)、海萨尼(Harsanyi)、塞尔顿(Selten) 1996:不对称信息激励理论:莫里斯(Mirrlees)和维克瑞(Vickrey) 2001:不完全信息市场博弈:阿克罗夫(Akerlof)(商品市场)、斯潘塞(Spence)(教育市场)、斯蒂格里兹(Stiglitze)(保险市场) 2002:实验经济学:史密斯(Smith),心理经济学:卡尼曼(Kahneman)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人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 和美国人约翰-纳什(John F. Nash Jr.)以及德国人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获奖理由: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

约翰· 海萨尼 1920年生于美国 莱因哈德·泽尔腾,1930年生于德国 约翰·纳什 1928年生于美国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英国人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和美国人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 获奖理由: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述;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威廉·维克瑞,1914-1996,生于美国 詹姆斯·莫里斯 1936年生于英国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三位美国学者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A. 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获奖理由: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迈克尔·斯彭斯 1948年生于美国的新泽西,197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头衔,现兼任美国哈佛和斯坦福两所大学的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曾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乔治·阿克尔洛夫 1940年生于美国的纽黑文,196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获奖原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罗伯特·奥曼 托马斯·谢林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说,“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此外,借助“机制设计理论”,人们还可以确定最佳和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赫维奇1917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1990年,他曾因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马斯金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任美国普林斯顿进修学院教授。根据普林斯顿进修学院网站介绍,马斯金研究的课题对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律等领域有深刻影响。目前,他正在研究“机制设计理论”、重复博弈和收入不均等课题。     迈尔森1951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根据芝加哥大学网站介绍,迈尔森的研究专长包括经济学领域里的博弈论和政治学领域里的投票体制等。他曾在1991年出版《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一书。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价格 ON<ON’ <ON” 产量 OM>OM’ >OM” 三个市场比较: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P LMC 绿色:完全竞争 蓝色:垄断竞争 红色:完全垄断 LAC N” E N’ AR=MR=P N 价格 ON<ON’ <ON” 产量 OM>OM’ >OM” E’ AR”=P” E” AR’=P’ MR” MR’ O Q M” M’ M

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经济)利润。垄断竞争长期均衡也无超额利润;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存在超额利润。

经济效益比较 1)经济效益: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资源能否效配置:充分利用或以有效方式生产。 2)经济效益与市场组织: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效益越高;垄断程度越高,效益越低。由高到低依次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论断,完全垄断 3)判断标准:一是看平均成本高低,二是看价格是否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①P与LAC位置:完全竞争长期均衡时P与LAC的最低点相等,平均成本和均衡价格最低,均衡产量最高。 垄断程度越高,长期平均成本及价格都更高,但产量却更低。说明厂商的生产无效率,消费者要为此付出更高代价。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垄断程度越高,效率越低。

② P与LMC关系:价格P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LMC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P=LMC时,说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净社会价值即社会福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