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裨海 紀遊選 郁永河 郁永河 郁永河形容硫穴「白氣五十餘道, 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古蒙仁 回憶童年 時代吃冰 的生活環 境與趣味 先肯定夏日吃冰是人 生一大享受,再分段 記敘童年吃冰的各種 情況,以回應首段 ★題目含義:關於吃冰的滋味的主旨,古蒙仁曾 說:「吃冰的滋味已不單純是一種口感或味覺 ,而是對逝去的時光的一份嚮往和追求。它是.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郁永河形容硫穴「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教學引導 地球真奇妙!大自然的奇蹟! 臺灣篇~陽明山 美國篇~黃石公園,老忠實噴泉 冰島篇~熱噴泉.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語常一 工具書使用法與 資料檢索. 語常一 目 次 語常一 工具書使用法與資料檢索 語常一 工具書使用法與資料檢索.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第十課 北投硫穴記 作者:郁永河.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四課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九課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美瑤修訂自翰林版.
《春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石牌金頭腦 概數篇(可複選)加油哦!.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附錄二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Chapter 5 迴圈.
Diagnosis Breast ( tumor at 9 o'clock ),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Nuclear grade 3/3 第一題 第六碼 分化程度 key word 部 位 形 態 carcinoma Ans : C50.8 Ans.
玫瑰崗學校(中學部) 南美之旅 主講者: 方振寧老師 2018/12/5.
認識反義詞.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美國文化萬花筒 (上) 李建平 地理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0-29,2012.
東南亞民族與現況 歌曲教唱 “Rasa Sayang”
沙子與石頭.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色彩的感覺 PCCS色表系統說明.
You will see a very spectacular picture 你將看到一幅蔚為奇觀的圖片
第6章習作 區 域 .
沙子與石頭.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學生English Central 手機版.
感官摹寫 小朋友,你知道嗎?日常生活 中的五覺 ─ ─ 視覺、聽覺、嗅覺、 味覺、觸覺,也可以應用在文字 上喔!現在我們 一起來試試看吧!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 )下列何者正確? (A) 7< <8 (B) 72< <82 (C) 7< <8 (D) 72< <82 C 答 錯 對.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地名由來 九戶人家: 物品送達分成九份 九十口灶煉樟腦油: 十口灶為一「份」 採金史 凱達蘭族 清光緒十六年 (1890) 日據時期:藤田組、田中組 顏雲年:「三級租包制」 台陽礦業公司 (1948~1971)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后里鄉的地理位置.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ABC ( )已知 ,則下列哪些是x6-7x5-8x4 的因 式?(複選) (A) x+1 (B) 2x+2 (C) x3(x+1)
問題一:長週期的彗星是指他的週期超過幾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課 裨海 紀遊選 郁永河 郁永河 郁永河形容硫穴「白氣五十餘道, 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第五課 裨海 紀遊選 郁永河 郁永河 郁永河形容硫穴「白氣五十餘道, 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http://blog.roodo.com/raininglight/archives/684583.html

課前引導 臺灣第一位觀光客:郁永河 西元1697年(康熙36年),就是距離今天約有三百一十個年頭的初春,郁永河由福建出發,揚起船帆從廈門到澎湖,從澎湖到台南,於二月在鹿耳門登陸,停留府城的兩個月間,備辦採硫、煉硫用具,於品名、用途、費用,都有詳細記載,實為前所未有的文獻。然後由南而北在台灣進行了為期六個月左右的採硫險遊,於同年的十月初七回福建述職。 http://blog.udn.com/vincent1070/1745236

www.gcc.ntu.edu.tw/chinese/Education/eGIS/bb/paper_pdf/13.pdf

追尋郁永河的足跡 ─青年壯遊台灣計劃人 台灣師範大學單車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qMK_b265w

貝多羅就是俗稱的雞蛋花。 郁永河對它有細膩的描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GMfiogXnLE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介紹 八、延伸閱讀 三、文學成就 九、問題與討論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介紹 八、延伸閱讀 三、文學成就 九、問題與討論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好站連結 六、文章結構表

題 解 《裨海紀遊》,又名:      《採硫日記》、《渡海輿記》。 作者描寫來臺採硫的過程,     及在臺所見所聞,以日記體書寫。

題 解 裨海,小海的意思。 戰國時代騶衍認為,中國境外之地 有九州,每一州「裨海環之」。 裨海,小海的意思。 戰國時代騶衍認為,中國境外之地 有九州,每一州「裨海環之」。 因臺灣位處中國大陸境外,四面環海,故以「裨海」借代臺灣,為書 命名。

題 解 康熙卅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進駐北投,僱當地居民開採硫磺。  題 解 康熙卅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進駐北投,僱當地居民開採硫磺。 本文記載他前往硫土產地探察,沿途所見之風光,及在硫穴所目睹的特殊景觀。 郁永河採硫處 紀念石碑 http://ivynimay.blogspot.com/2009/11/981128.html

題 解 作者所描寫的硫穴,就是現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屬的硫磺谷地區(舊名大磺嘴)。 硫磺谷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thvs/

硫磺谷簡介 硫磺谷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西南側,處於中正山南麓的一片草原邊,谷內熱氣滾 滾,白煙繚繞,一縷縷自谷地升起,是北投溫泉的源頭。斜對面則是龍鳳谷,設有許多溫泉浴室。 龍鳳谷 http://163.21.249.211/spps/tsdc/WebTitle/鄉土教材照片/龍鳳谷.jpg

二、作者介紹 性好遊山玩水 受命渡臺採硫 沿西海岸北上 請原住民採硫 艱苦完成任務 啟航—郁永河搭上船隻,前往臺灣 http://blog.roodo.com/avant1997/archives/2717847.html

性好遊山玩水 郁永河,字滄浪,清朝 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郁永河性喜遊歷,康熙卅年(西元1691年)到福建擔任幕僚工作,足跡遍及閩中山水。 公視「打拚」劇照。 郁永河站在甲板上,瞭望著臺灣的陸地 http://www.pts.org.tw/~web02/twhistory/page3.html

受命渡臺採硫 康熙卅五年,福州火藥庫爆炸,燬掉大量硝磺火藥,福建當局聞知臺灣北部出產硫磺,派人前往開採。郁永河自願受命渡臺。 康熙卅六年,郁永河從福州出發,海上航程遇到暴風雨,待平靜後抵達澎湖,一路航向臺灣,踏上嚮往已久的臺灣土地。

沿西海岸北上 郁永河在久居臺灣的同鄉顧敷公陪同下,率領隨從自臺南出發,由原住民駕牛車循西部海岸線北上。 四天晝夜不停前進,渡過無數溪流、懸崖陡壁、森林茂草。炎炎烈日又多蚊蚋蒼蠅,一路可謂極為艱苦。

請原住民採硫 郁永河歷盡艱辛始抵北投,在惡劣環境中僱工採硫磺。 他請二十三社的原住民頭目飲酒,請求他們的幫忙,以布交換硫土。於是原住民相繼以獨木舟載硫土到工寮換布,工人便開始提煉硫磺。 郁永河採硫使用的工具 http://www.ta.org.tw/Beitou/paper/web/a4b.htm

艱苦完成任務 許多人因水土不服,病倒返鄉,剩郁永河和一位病僕,時時督促原住民及工匠,日不少休。 夏天又遇颱風,茅廬被夷為平地,郁永河僅以身免。但他並不畏縮,雨止風息後,繼續工作。 經過他不斷的努力,艱難的採硫任務大功告成。

三、文學成就《裨海紀遊》 英文版 中文版 http://www.hkbookcity.com/image_book/9576386284.jpg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9299

《裨海紀遊》簡介 郁永河喜愛遠遊,自願受命來臺採硫,是他一生最精彩的經歷。他的生花妙筆將東渡臺灣採硫的過程,及在臺灣所見所聞,詳細確實記錄成《裨海紀遊》一書。 成書體裁:日記體          (上中下三卷) 《裨海紀遊》 書影 http://young.tp.edu.tw/case/20041221/20041221_03.html

《裨海紀遊》特色 ‧創作特色: 1.題材新穎,敘述條理井然 2.描寫細膩生動,文筆自然清新 3.加入個人看法,夾敘夾議,如認為 當時臺灣治安良好,是得力於明鄭 的嚴刑峻罰;對於原住民的備受欺凌,也流露人道關懷。 4.寫實精神

《裨海紀遊》價值 ‧是成功的記遊散文,對研究      三百年前臺灣的歷史、地理、  社會、種族等,都有極高的       參考價值。

《裨海紀遊》價值 《裨海紀遊》,是一部臺灣鄉土文學史上永不磨 滅的偉大寫實作品。……流貫整篇作品的是脈脈 搏動的濃厚人道精神;他用卓越的觀察力和分析 力,栩栩如生地記錄下來滿清領臺初期,離荷蘭 、明鄭三代不遠的漢番雜居的社會情況。他使用 正確、簡潔、有力的筆觸如實地描畫殆盡臺灣那 雄壯、美麗的風土;榛莽未闢的荒原、蠻煙瘴癘 的山河,莫不躍然紙上。 葉石濤〈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

《裨海紀遊》附錄 上卷所附:〈臺灣竹枝詞〉 (12首) 涵蓋臺灣的地理景物、風土民情, 讀來親切有味。 上卷所附:〈臺灣竹枝詞〉 (12首) 涵蓋臺灣的地理景物、風土民情, 讀來親切有味。 下卷所附:〈土番竹枝詞〉 (24首) 描寫臺灣平埔族的生活習俗, 刻劃栩栩如生。 價值:作者在每一首竹枝詞之後,都 自己作注,對了解詩意及臺灣當時 情況,實有莫大幫助。

郁永河其他作品 《海上紀略》: (以筆記形式,分則記載海外見聞,如〈海吼〉、〈天妃神〉、〈水仙王〉、〈琉球〉、〈日本〉等共九則) 《海上紀略》: (以筆記形式,分則記載海外見聞,如〈海吼〉、〈天妃神〉、〈水仙王〉、〈琉球〉、〈日本〉等共九則) 《番境補遺》: (補《裨海紀遊》所未記的臺灣原住民 生活習俗,也是以筆記形式分則記錄)

郁永河其他作品 《鄭氏逸事》:作者原以清朝立場作《偽鄭逸事》,《臺灣通史》將它改名 為《鄭氏紀事》。係為鄭成功、明軍參軍陳永華、永華季女陳氏等三人作傳。 《宇內形勢》:           描寫東南亞諸國及日本、琉球等地理位置,可見作者已具有世界觀。

四、補充資料 硫磺煉製 遭飛蟲攻擊 冒險家精神 以衣服換雞充飢 白日見鬼 今日硫磺谷(新北投龍鳳谷)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02/tony0402.html

郁永河採集硫土的方法極為原始,先在燒乾的大鑊內倒上十幾斤的油,再慢慢倒入乾的硫土,兩個人拿一根十字型竹竿,來回搗拌,硫就從土中分離出來。 硫磺煉製 步驟 1 步驟 3 步驟 4 步驟 2

遭飛蟲攻擊 郁永河來到八里分社(今臺北縣 八里鄉)時 ,前有淡水河阻隔, 他停車欲渡,結果「有飛蟲億萬, 郁永河來到八里分社(今臺北縣   八里鄉)時 ,前有淡水河阻隔,  他停車欲渡,結果「有飛蟲億萬, 如急雨驟至,衣不能蔽,遍體悉損」(《裨海紀遊》卷中),實在非常 可怕。

冒險家精神 郁永河來臺感受到許多危機,時時 會面臨死亡,但他有個信念:「探奇攬勝者,毋畏惡趣(趣,通「趨」。 郁永河來臺感受到許多危機,時時  會面臨死亡,但他有個信念:「探奇攬勝者,毋畏惡趣(趣,通「趨」。 此指危險的地方);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裨海紀遊》卷中)這種旅行家的冒險精神,值得學習。

以衣服換雞充飢 郁永河在北投採硫,農曆七月半之後,遇上強烈颱風,工寮被風摧毀,他為躲避風雨,涉水到山巖原住民 家暫住。晚上沒有東西吃,他就以 身上穿的衣服向原住民換一隻雞來 充飢(《裨海紀遊》卷中),其狼 狽可見一斑。

白日見鬼 郁永河採硫工作完成之後,準備 回福建,他命人到山間砍柴,派人 駕舢板在水邊等候。他看見有四人 郁永河採硫工作完成之後,準備  回福建,他命人到山間砍柴,派人 駕舢板在水邊等候。他看見有四人 並坐樹下,起先懷疑是砍柴先回來 的人,趨前要向他們詢問,那些人 卻突然都不見了。這時候他才發覺 自己見到鬼(《裨海紀遊》卷下)。

五、課文賞析 題材新穎 結構謹嚴 技巧高明 探險精神 今日硫磺谷 http://jac3158.com/blog/read-1272.html

題材新穎 ‧作者所描寫的景物,都是他前所 未見,完全掌握了讀者好奇喜新 的心理,例如: ‧寫茂盛的林木 ‧寫樹上的禽聲 ‧如大十圍的巨木   ‧作者所描寫的景物,都是他前所   未見,完全掌握了讀者好奇喜新   的心理,例如: ‧寫茂盛的林木 ‧寫樹上的禽聲 ‧如大十圍的巨木 ‧藍靛色的溪水 ‧「硫穴」 「大小不可辨名」 「耳所創聞」 「導人謂楠也」 「導人謂此水源出硫穴  下,是沸泉也」 更是大自然的奇觀

結構謹嚴—第一段落賞析 ‧由於語言不通,原住民用手 「指」出硫土產地。這一「問」一「指」就成為整篇文章的張本。從 第一段 啟程 ‧由於語言不通,原住民用手  「指」出硫土產地。這一「問」一「指」就成為整篇文章的張本。從 「明日」拉顧君偕往,可見作者迫不及待,「拉」字也顯示他的興致高昂。他們坐上獨木舟,命善於駕舟的原住民少年操楫到內北投社。 第一段 啟程

結構謹嚴—第二段落賞析 行程艱難,作者所描寫的茅棘, 既高且密,必須兩手排之,才能側體而入;加上炎炎烈日,暑氣 第二段 路途艱難 行程艱難,作者所描寫的茅棘, 既高且密,必須兩手排之,才能側體而入;加上炎炎烈日,暑氣 蒸人,幾乎使人窒息;而草下小徑,僅容蛇伏,人在草叢中,五步之內已不相見。 第二段 路途艱難

 結構謹嚴—第三段賞析 沿途見到許多新奇景物,苦盡甘來,漸入佳境。作者寫無法辨其名的許多林木,有老藤纏繞,又有大如手掌的葉子,另一方面特寫令人稱奇的楠木。他又寫耳所創聞的許多鳥聲、使人幾忘炎暑的涼風,視覺之美又添加了聽覺、觸覺之美,真是美不勝收。 第三段 景物新奇

結構謹嚴—第四段賞析 越過五、六個險坡後,來到大溪。 溪水和石頭都呈藍靛色,經過導人 解說,這水源出硫穴,屬於沸泉。 第四段 接觸沸泉 越過五、六個險坡後,來到大溪。 溪水和石頭都呈藍靛色,經過導人 解說,這水源出硫穴,屬於沸泉。 作者親自用手指一試,果然不虛。 這段描寫,讓人感受到硫穴的熱, 從觸覺知道距離硫穴應該不遠了。 第四段 接觸沸泉

結構謹嚴—第五段賞析 五段寫硫穴的現身,首先是「林木忽斷」,其次「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相當奇妙。接著「望前 第五段 遠望硫穴  結構謹嚴—第五段賞析 五段寫硫穴的現身,首先是「林木忽斷」,其次「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相當奇妙。接著「望前 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頗為神祕,經導人一指,才知是硫穴所在。不過是遠望硫 穴,但「風至,硫氣甚惡」,從嗅覺又讓人強烈感受到不可親近的威力。 第五段 遠望硫穴

結構謹嚴—第六段賞析 第一層:硫穴周圍「草木不生」,呼應前段「草色萎黃無生意」;「地熱如炙」呼應「履底漸熱」;又寫道堅 第六段 抵達硫穴 硬的巨石都抵擋不住硫氣的侵蝕。接著再呼應「白氣縷縷」,特寫白氣從地底噴出的情形,白氣「五十餘道」 「騰激而出」「沸珠噴濺」,描寫得相當壯觀。 第六段 抵達硫穴 第一層:硫穴周圍

第二層:作者攬衣靠近穴旁觀看, 只聽到像怒雷震蕩地底的聲音,又 好像是驚濤與沸鼎聲相間的聲音, 令人生懼。他聯想硫穴周圍,譬喻 為一個正在沸騰的大鍋子,自己就 好像行走在鍋蓋上,而之所以不會 陷下去,是因為有熱氣支撐它的緣故,譬喻貼切生動。 第六段 抵達硫穴 第二層:靠近穴旁

第三層:作者看到巨石間有個特大的硫穴,想作一次冒險,爬到石上俯瞰硫穴。沒想到穴中毒氣迎面撲來, 「觸腦欲裂」,急退百步才恢復正常。冒險雖然失敗,但更突顯出硫穴的神奇,使整個描寫達到最高潮。另 外他也發現了「聲如倒峽」的溪流,是第四段所見「沸泉」的源頭。 第六段 抵達硫穴 第三層:石上俯瞰硫穴

結構謹嚴—第七段賞析 末段結尾,作者循舊路回去,雖已 離開硫穴,但衣染硫氣,累日不散;而他也醒悟了剛到北投茅廬時,晝 第七段 賦歸  結構謹嚴—第七段賞析 末段結尾,作者循舊路回去,雖已 離開硫穴,但衣染硫氣,累日不散;而他也醒悟了剛到北投茅廬時,晝 夜轟耳不輟的倒峽崩崖聲音,原以 為是瀑布,經過這次探險,才知道 是硫穴沸騰的聲音。可見聲音傳達 之遠,也給人留下無窮的餘味。 第七段 賦歸

結構謹嚴—句法整齊 每段的開頭分別是:「轉東行半里」、「約行二三里」、「復越峻坂五六」、「更進二三里」、「更進半里」,  結構謹嚴—句法整齊 每段的開頭分別是:「轉東行半里」、「約行二三里」、「復越峻坂五六」、「更進二三里」、「更進半里」,  句法整齊,每段代表一個特殊景點, 而且四、五、六段和硫穴都有密切關係,如此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大磺嘴全景 http://teaweb.whps.tp.edu.tw/~auther05/html/m201.htm

技巧高明—運用「摹況」 視覺摹況: 「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視覺摹況: 「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聽覺摹況: 「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 「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 之。」

技巧高明—運用「摹況」 嗅覺摹況: 「風至,硫氣甚惡」 「衣染硫氣,累日不散」 觸覺摹況: 「暑氣蒸鬱,覺悶甚」 「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技巧高明—善用譬喻 「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 「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 「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搖曳青嶂間」 「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搖曳青嶂間」 「一大沸鑊」比喻硫穴周遭是沸鑊, 貼切生動。 銅鑊:大鍋子 http://g.cangcn.com/ghome/detailed_s.aspx?ID=6004&gid=124

永遠不屈的精神。 葉石濤 〈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 探險精神 這篇文章所隱含的特殊意義,就是作者不畏艱難,勇於探險的精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除了努力讀書之 餘,也要有行萬里路的雄心壯志,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學習,才能開展眼界,獲得真正的知識。 他的作品透露出來的 跟大自然抗爭的人類充滿鬥志, 永遠不屈的精神。 葉石濤 〈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

六、文章結構表

七、語文萬花筒 摹況修辭簡介 臺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 凱達格蘭族 古今地名異稱 與臺灣地名相關 的燈謎 臺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      凱達格蘭族 古今地名異稱 與臺灣地名相關 的燈謎 http://www.epochtimes.com/b5/7/5/19/n1715638.htm 平埔族婦女與小孩(D. Maillart繪,年代待查)

摹況修辭簡介 1.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 視覺:「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本課「摹況」用法 1.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 2.舉凡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皆可作為描摹的題材。 視覺:「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聽覺:「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嗅覺:「風至,硫氣甚惡」 觸覺:「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凱達格蘭族 漢人進入臺灣北部前的原住民,分布在今基隆、淡水、北投、士林和臺北盆地(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外) 特色: 母系社會,招贅制,產業由女兒繼承。 生活以農耕為主,漁獵為副,薯芋為主食,男女皆好飲酒。 善於行駛獨木舟,使用鐵器和陶器。

平埔族漁夫(英國攝影學家John Thomson攝於1871年,同治10年)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43/tony0543.html 平埔族漁夫(英國攝影學家John Thomson攝於1871年,同治10年)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02/tony0402.html

凱達格蘭族 普遍漢化: 凱達格蘭族與漢人接觸始於元代, 以硫磺和商人交易。後與漢人毗鄰 而居,接受漢化。至今後裔尚有居 住原址,但已失去語言和傳統文化。 紀念大道: 為了紀念最早在此定居的原住民, 特別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 凱達格蘭大道。

古今地名異稱 古名 今名 魍港 嘉義布袋虎尾寮 麻豆社 麻豆鎮 加老灣 臺南縣七股鄉 半線社 彰化市 大員 臺南市安平 竹塹社 新竹市 堯港 高雄岡山 諸羅山社 嘉義市 打狗嶼 高雄市 打貓社 民雄鄉 雙溪口 屏東縣東港 水沙連 日月潭 他里霧社 斗南鎮 大墩 臺中市 艋舺 臺北萬華 牛罵社 清水鎮 鷄籠 基隆 中港社 竹南鎮 貓狸 苗栗市 八里分社 八里鄉

與臺灣地名相關的燈謎 景美 風光明媚 學府之地 百姓勇猛 空中霸王 飲水思源 士林 民雄 高雄 知本

與臺灣地名相關的燈謎 永和 萬世太平 沃野千里 終年健壯 群峰相疊 豐年之兆 豐原 永康 萬巒 瑞穗

八、延伸閱讀 郁永河 詩選 位於北投圖書館 之石碑 郁永河「北投硫穴詩」 http://picasaweb.google.com/carlos66/zXzWVJ/photo#5012781256510942898

北投硫穴詩 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   上蒼創造奇異的景物,高山上湧出了溫泉。   憤怒的雷聲在地心翻滾,有毒的氣焰震撼整個山巔。   碧綠的溪水,松樹長期枯槁,丹紅的山 頂,草色枯黃好像就要燃燒。   傳說中的蓬萊、瀛洲等仙山好像遠遠可以望到,我也想修練仙術,煮白石為糧,以迎接神仙的到來。 語譯 回原文

臺灣竹枝詞 之一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 【原注】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 【原注】 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遍體龍鱗,     葉同鳳尾。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 食檳榔者必與蔞根、蠣灰同嚼,否則澀口且辣。食後口脣盡紅。   檳榔只有一根主榦高聳雲霄,沒有分出旁枝,上面結了一大串垂下的青子,一顆一顆雜亂而散開。   把它摘下來加上蔞根、蠣灰一同咀嚼,把嘴脣全部都染紅了。 語譯 回原文

臺灣竹枝詞 之一 臺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里長。 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臺灣西邊俯臨大海,東邊一望層層山巒連綿千里之長。   臺灣西邊俯臨大海,東邊一望層層山巒連綿千里之長。   山地外的一片平原都是肥沃的土地,有誰能作長遠計劃來教他們耕種呢? 語譯 回原文

土番竹枝詞 文身舊俗是雕青,背上盤旋鳥翼形。 一變又為文豹鞹,蛇神牛鬼共猙獰 【原注】  半線以北,胸背皆作豹文,如半臂之在體。(按:半線,今彰化市。)   文身是刺青的舊俗,背上刺有盤旋的鳥翼形狀。   在半線以北則變成豹的斑紋,這些刺青都像牛鬼蛇神般的兇惡。 語譯 回原文

土番竹枝詞 男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 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原注】 番俗以婿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 故不知有姓氏。 番俗以婿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     故不知有姓氏。   兒子去入贅很早離開母親, 有兒子長大就隨他遠走高飛。   這裡的人不重視生男反而 重視生女,家裡的田園原來就 不傳給兒子。 語譯 回原文

土番竹枝詞 種秫秋來甫入場,舉家為計一年糧。 餘皆釀酒呼群輩,共罄平原十日觴。 【原注】  秫米登場,即以為酒,男女藉草劇飲歌舞,   晝夜不輟,不盡不止。   種高粱到了秋天剛剛收成完畢, 計算留下全家一年所需要的糧食。   其他都拿來釀酒招呼親朋好友, 大家在草原上唱歌跳舞,喝了十天 十夜,不喝完不停止。 語譯 回原文

九、問題與討論 火山噴氣口上的硫磺結晶 硫氣孔所冒出的白煙 http://www.ta.org.tw/Beitou/paper/web/a4.htm

一、作者探察北投硫穴的動機何 在? 郁永河以喜愛遠遊而自願來臺採硫,他到北投以布和原住民交換硫土,當他看到原住民用獨木舟載硫土時,引 一、作者探察北投硫穴的動機何 在? 郁永河以喜愛遠遊而自願來臺採硫,他到北投以布和原住民交換硫土,當他看到原住民用獨木舟載硫土時,引 起他的好奇,想要一窺硫土產地的情況。所以一方面是想要探奇攬勝,一方面大概也是採硫職責所在。

二、本文重點在於描寫探察硫穴的 過程,文章結構有何特殊之處? 二、本文重點在於描寫探察硫穴的 過程,文章結構有何特殊之處? ‧作者從次段到六段,寫整個探察硫穴過程,每段開頭分別是:「轉東行半里」、「約行二三里」、「復越峻坂 五六」、「更進二三里」、「更進半里」,句法整齊,每段代表一個特殊景點,四、五、六段和硫穴的關係尤其密切,如此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三、請指出本文中你所欣賞的 譬喻,並說明其理由。 三、請指出本文中你所欣賞的 譬喻,並說明其理由。 本文作者善用譬喻: 1.「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 2.「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 3.「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 4.「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   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 耳」等皆是。 (請學生任選自己所欣賞的譬喻,並說明理由)

四、作者抵達硫穴之後,又從 哪幾個角度觀察、描寫? 四、作者抵達硫穴之後,又從 哪幾個角度觀察、描寫? 1.他先從硫穴的外圍觀察、描寫:「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出地尺許。」 2.接著再走到穴旁觀察,描寫:「余攬衣即穴旁視之,……熱氣鼓之耳。」 3.最後從石上俯瞰觀察、描寫:「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急退百步乃止。」

五、作者探奇攬勝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行事也非常小心謹慎;從本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先問地點:「余問番人硫土所產,指茅廬後山麓間」 2.找朋友陪同:「明日拉顧君偕往」 3.慎選交通工具駕駛:「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 4.請嚮導:「呼社人為導」

5.同伴相互呼應:「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6.小心嘗試、渡水:「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扶杖躡巉石渡」 7.先作客觀評估:「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思巨石無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

十、牛刀小試 http://forestlife.info/Onair/169.htm 文學步道上的郁永河詩句石碑

牛刀小試 第一題 【複選】有關〈裨海紀遊選〉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選自《郁永河集》 (B)裨海代指臺灣 (C)為一記遊散文 牛刀小試 第一題 【複選】有關〈裨海紀遊選〉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選自《郁永河集》  (B)裨海代指臺灣  (C)為一記遊散文  (D)硫穴為現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屬的硫磺 谷地區  (E)隱含作者不畏艱難,勇於探險的精神。 (A)〈裨海紀遊選〉 節選自《裨海紀遊》一書。

牛刀小試 第二題 【複選】下列關於郁永河之敘述,何者正確? (A)字滄浪,晚清時人,性喜遊歷 牛刀小試 第二題 【複選】下列關於郁永河之敘述,何者正確?  (A)字滄浪,晚清時人,性喜遊歷  (B)至臺灣採硫,乃以銅錢與番人交換硫土,事成返閩復命  (C)記遊之文常以日記體撰寫,文筆自然清新 (D)詩富有寫實精神,以寫臺灣地理風貌的〈臺灣竹枝詞〉,及原住民風俗習慣的〈土番竹枝詞〉,最為膾炙人口  (E)居臺灣三十餘年,著有《臺灣紀遊》、《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書。 (A)清初人 (B)凡布七尺,易土一筐 (E)並未定居臺灣, 任務完成即返閩復命。

牛刀小試 第三題 〈裨海紀遊選〉文中擅用「摹寫」的方式為文,下列敘述,何者沒有「聽覺」的摹寫? (A)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牛刀小試 第三題 〈裨海紀遊選〉文中擅用「摹寫」的方式為文,下列敘述,何者沒有「聽覺」的摹寫? (A)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B)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  (C)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 靛色。 (D)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 (D)有觸覺與視覺,而無聽覺。

牛刀小試 第四題 ‧下列有關〈裨海紀遊選〉中文句之翻譯 何者錯誤? 牛刀小試 第四題 ‧下列有關〈裨海紀遊選〉中文句之翻譯 何者錯誤? (A)「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茅草叢下 有一條小路,狹小彎曲,只能讓蛇藏身 (B)「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坐上了獨 木舟,讓二位原住民少年划船 (C)「扶杖躡巉石渡」:拄著手杖踩著高大的 岩石渡河  (D)「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先前聽 到像急流衝入峽谷崩毀山崖,不停轟擊耳 朵的巨響。 (A)僅能讓蛇趴伏著。

牛刀小試 第五題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 牛刀小試 第五題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 以上詩文選自郁永河〈臺灣竹枝詞〉, 試問所描寫的植物應是:  (A)西瓜 (B)檳榔 (C)香蕉 (D)甘蔗。

番社釆風圖 第十一圖 渡溪 本圖描寫土官、通事乘竹筏渡溪,平埔族村人浮水推筏的情景。  第十一圖 渡溪 本圖描寫土官、通事乘竹筏渡溪,平埔族村人浮水推筏的情景。 他們欺壓善良的平埔族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 來北投採硫磺的郁永河直斥他們是「社棍」。 http://ship.nmmst.gov.tw/shipold/shipold03_01_05.asp

十一、好站連結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 http://140.109.185.220/ 臺灣第一人 郁永河http://www.cll.ncnu.edu.tw/teachers/wu/uuh/uuh1.htm 臺灣歷史地理資源網—古地圖與舊地名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oldmap/

影片教學資源 公共電視影片--「打拚」臺灣人民的歷史 第三集 帝國邊陲 http://www.pts.org.tw/~web02/twhistory/page3.html 故事大綱:以郁永河為主角(朱陸豪飾),從臺南一路北上,在其著作《裨海紀遊》裡,寫下沿途所見景象,透過戲劇還原當時社會、歷史面貌。

圖片來源 http://blog.roodo.com/raininglight/archives/684583.html www.gcc.ntu.edu.tw/chinese/Education/eGIS/bb/paper_pdf/13.pdf http://ivynimay.blogspot.com/2009/11/981128.html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thvs/ http://163.21.249.211/spps/tsdc/WebTitle/鄉土教材照片/龍鳳谷.jpg http://blog.roodo.com/avant1997/archives/2717847.html http://www.pts.org.tw/~web02/twhistory/page3.html http://www.ta.org.tw/Beitou/paper/web/a4b.htm http://www.hkbookcity.com/image_book/9576386284.jpg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9299 http://young.tp.edu.tw/case/20041221/20041221_03.html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02/tony0402.html http://jac3158.com/blog/read-1272.html http://teaweb.whps.tp.edu.tw/~auther05/html/m201.htm http://g.cangcn.com/ghome/detailed_s.aspx?ID=6004&gid=124 http://www.epochtimes.com/b5/7/5/19/n1715638.htm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43/tony0543.html http://picasaweb.google.com/carlos66/zXzWVJ/photo#5012781256510942898 http://www.ta.org.tw/Beitou/paper/web/a4.htm http://forestlife.info/Onair/169.htm http://ship.nmmst.gov.tw/shipold/shipold03_01_0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