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課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美瑤修訂自翰林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課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美瑤修訂自翰林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課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美瑤修訂自翰林版

2 題解 文體、主旨 《裨海紀遊》重點整理 《裨海紀遊》內容特色 硫 磺

3 本文節選自《裨(ㄆㄧˊ)海紀遊》,篇名是後人所訂。裨海,即小海,指臺灣海峽。作者郁永河把來臺的海上經歷和在臺期間所見所聞,以日記體記存,撰成這本臺灣文學史上首部遊記專著。
本文記敘作者親探硫穴時目睹的奇特景觀,以寫實的筆法記下當時北投山區的荒僻情形,也凸顯跋涉之艱辛。尤其是寫接近硫穴的過程,以及硫穴奇絕驚悚的景象,層層推進,描繪生動。文末抒發探尋後的心得,並以自作的兩首律詩收束,使文氣更見厚實。

4 ㄆ|ˊ小的。 文選˙張衡˙西京賦:「爾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 ㄅ|ˋ增加、幫助。如:「裨益」、「無裨於事」。

5 作者所記的硫穴,即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硫磺谷地區。今日硫土雖已開採殆盡,附近山區也非榛莽未闢,然而「白氣縷縷」、「沸珠噴濺」依舊可見,刺鼻的硫磺味也依舊可聞。讀者實可從文中所描述的原始風貌與景觀,發思古之幽情。 硫 磺

6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

7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西南側,台北市北投區石壇路、泉源路與行義路所環繞之山間谷地。硫磺谷舊名「大磺嘴」,是北投磺港溪的上游,面積約十六公頃,有豐富的火山和沉積岩地質地形及人文景觀,加上旺盛的溫泉活動和特殊的礦產,是認識火山活動與地質的良好場所。整個硫磺谷長約七百公尺,寬約一百五十公尺,是一東西向延伸的谷地,南側是一陡立峻峭的山壁,山壁上裸露的岩層為五指山石英砂岩,谷內有多處噴氣孔、硫氣孔和地熱溫泉,長年煙霧繚繞、熱氣滾滾,可見縷縷的白煙與向上直冒的騰騰熱氣,而隨著熱氣撲鼻而來陣陣硫磺味也是此區的特色之一。「硫磺谷」的地熱型態屬於蒸氣型,因此噴出的物質是蒸氣而不是熱水,過去一度曾有枯竭現象,後經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鑽井三十餘口引出蒸氣,再接引山上的溪水至谷中幾處池子,經蒸氣加熱作用形成溫泉,水溫達攝氏九十度左右,經由水管輸出供應了北投區附近的居民與遊客使用,因此硫磺谷可說是北投溫泉的源頭。

8 《裨海紀遊》重點整理 卷數:全書分上、中、下三卷 文體:日記體的遊記散文
寫作時間:從作者郁永河受領任務開始,到採硫事畢返閩復命為止,九個多月的採硫過程 內容:行文夾敘夾議,而且興之所至常雜以吟詠。書中記錄包括臺灣的自然景觀、平埔各族的生活型態、採硫經過及技術之類 成就: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遊記專著

9 《裨海紀遊》重點整理 動機:康熙三十五年,福州火藥庫失火,燒毀庫存的五十多萬斤火藥,需至北投採硫製造,他遂自願前往。十個月後完成任務覆命。
「裨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 別名:《採硫日記》、《渡海輿記》 首航:康熙三十六年一月二十四日,郁永河離開福州,經金門、廈門、澎湖,二月二十五日由安平港進入臺灣府城─臺南

10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11 《裨海紀遊》文學成就 寥寥數語,意味盡出的詩化語言 ①卷上自述來臺緣由,福州至鹿耳門的行程,以十二首〈臺灣竹枝詞〉作結。
②卷中分府城備辦採硫物資、西部大縱走、北投採硫三部份。 ③卷下縱論山川形勢風俗民情,而以土番竹枝詞作結。 簡潔清新、生動嚴謹的小品語言

12 《裨海紀遊》特色 1.反映了當時臺灣開發的概況 嘉南平原經荷蘭人、鄭成功的多年墾殖,大體上已適宜以業農為主的漢人居住。
臺中附近是「野番常伏林中射鹿,見人則矢鏃立至」,可見當時若外人到了臺中,隨時有被獵殺的危險。 花東地區是「苦野番間阻,不得與山西通」,足見交通極不方便,幾乎與外界阻絕。

13 中央山脈是「自洪荒以來,斧斤所未入,野番生其中,巢居穴處,血飲毛茹者,種類實繁」,可知當時許多原住民的族群住在中央山脈,過著原始的生活。
淡水地區更是「人至即病,病輒死」,表示當時北臺灣醫療極為落後,生病時死亡率極高。    在這種情況下,難怪時人每以深入「蠻荒」區域為難。並非只是畏苦怕難,實在是攸關生死,人情之所難免,但也愈發可見郁永河膽識、毅力過人。

14 2.留下許多原住民的珍貴資料 描寫平埔族的穿著。 觀察出「土番」、「野番」的差異。 對於番民婚姻的描述。    郁永河自府城出發,將近一個月後到達今天的北投,開始煉硫作業。其所行經路線,穿越了許多不同族原住民的地域。西拉雅、洪雅、帕瀑拉、巴布薩、道卡斯,以及凱達格蘭等各族之間在文化上是有相當的差別。

15 講義p2 「是舉世所當哀矜者,莫番人若矣。乃以其異類且歧視之;見其無衣,曰:『是不知寒』;見其雨行露宿,曰『彼不致疾』,見其負重馳遠,曰:『若本耐勞』。噫!若亦人也!其肢體皮骨,何莫非人?而云若是乎?馬不宿馳,牛無偏駕,否且致疾 全世界最當哀憐的,沒有比原住民更值得哀憐。就因為他們異於漢人而歧視他們嗎?看到他們不穿衣服,就說:「他們不知道寒冷」;看到他們在雨中行走,夜宿於外,就說「他們如此不會生病」;看到他們背負重物走遠路,就說:「他們本就耐操勞」。唉!他們也是人啊!其四肢皮肉身體和漢人一樣,難道不是人嗎?卻如此說他們?馬不能整晚跑個不停,牛不能拉著牛車不休息,否則容易生病

16 ;牛馬且然,而況人乎?抑知彼苟多帛,亦重綈矣,寒胡為哉?彼苟無事,亦安居矣,暴露胡為哉?彼苟免力役,亦暇且逸矣,奔走負戴於社棍之事胡為哉?夫樂飽暖而苦飢寒,厭勞役而安逸豫,人之性也;異其人,何必異其性?仁人君子,知不吐余言。」 ;牛馬都如此,何況是人呢?原住民如果有足夠的布料,難道不會注重穿著?原住民若能悠閒無事,也會待在家裡納涼,何必去餐風宿露呢?假如能免除勞役,原住民何必揹著東西送到那些無賴的社棍家裡去呢?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人種雖然不同,本性又怎麼會有差異呢?仁人君子,一定能夠認同我的說法。

17 3.記錄了有關鄭成功祖孫三代的傳聞   在郁永河來臺的前一年,臺灣剛發生過吳球、朱祐龍的「謀亂」事件,這是清朝占領之後,臺灣第一次大規模的民變,當時距鄭氏滅亡不久,雖然其中部分內容未必完全正確,但至少代表清初,他所接觸的仕臺官員及流寓人士的看法。 郁永河在提到明鄭時,依清朝立場不得不特書「偽鄭」,但字裡行間對鄭成功的孤忠大節一直都給予高度評價。

18 《裨海紀遊》字裡行間傳達其絲絲入扣之賞析力,頗具山水文學之大家,文句不時傳達其豐沛之思想創作力。
《裨海紀遊》不僅可作為一部現實史料,更可做為經典文學作品閱讀。 綜觀此書,其特色有三:

19 意境寫實,開創紀實文學 郁永河之筆,神於其層層剝入,從周邊林相、地形地物、植物、飛禽走獸、聲勢,將全方位之立體感重現,使臨場感觸一一盡現,比如檳榔,緊緊扣住其產品特色,卷一寫道:

20 「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徧體龍鱗,葉同鳳尾,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食檳榔者,必與簍根、蠣灰同嚼,否則汰口且辣,食後口脣盡紅。」
檳榔子

21 描寫細膩   藉由其文字描述,觀察入微地透視整個聚落,揭發其所視、所感、浮現其聳動人心之畫面。以漢人之目光視其所謂「化外之民」──土番(亦即平埔族),將該族穿著以鮮明之異趣,描繪出來:   「男女夏則裸體,惟私處圍三尺布… …婦人衣以一幅雙疊,縫其兩腋,僅蔽胸背;別以一幅縫其兩端以受臂,而橫肩上。上衣覆乳露腹;中衣橫裹,僅掩私,不及膝;足不知履,以烏布圍股。」

22 親身體驗    郁永河體認清治時代,所謂社商、通事等頭銜職位皆漢人加諸之官吏,此類官僚牢牢盤控原住民之物資,以統治者之姿態行嚴酷剝削,郁氏發出不平之鳴,此乃悲天憫人胸懷使然。   郁永河對一些在原住民各社中負責對外聯絡的通事,每藉原住民語言隔閡、不諳法令的弱點而上下其手,盤剝自肥的行為,他一再表示痛恨,直斥之為「社棍」。這種公正態度,更增裨海紀遊內容的可信度。

23 作者 生平簡介 作者二三事 旅遊路線補充 〈竹枝詞〉十二首 〈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 《 番境補遺 》 北投林蔭小徑

24 郁永河二三事 走在府城街道上,郁永河若有所失,原來是當時臺灣婦女「弓足」(小腳)的很少,偶而有纏上一段裹腳布的,就號稱很漂亮了。他對婦女不纏腳一事很有意見,他批評說: 「故凡陌上相逢,於裙下不足流盼也。」也就是說在路上碰到的話,不值得低頭「欣賞」她們裙下的大腳ㄚ。

25 郁永河旅遊路線 在臺灣採硫期間,他將所見所聞以日記體記錄下來,寫成了《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忠實記錄了三百多年前臺灣的面貌,是了解臺灣歷史的重要書籍。

26 〈竹枝詞〉十二首 見《裨海紀遊》,是為「臺郡(臺灣府)」而寫,後人或將之稱為臺灣竹枝詞。這組竹枝詞內容主要以臺灣的景色、物產為題材,有的詩或自詠心境,或詠臺人演戲酬神活動、或言治理墾拓之事,大多與漢人生活較為相關。 「竹枝詞」雖不是郁永河獨創的體裁,但是以它刻劃臺灣的風土民俗,他則是開路先鋒,後來的文人爭先仿效,蔚為臺灣傳統漢詩中極為獨特的文風。

27 「竹枝詞」 「竹枝詞」是以吟詠風土為詩文主要特色,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作12首吟詠台灣風土的竹枝詞,請依詩文意旨填入正確選項。 參考選項: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28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竹枝詞原文 1 鐵板沙連到七鯤,鯤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 )。 (安平城旁,自一鯤身至七鯤身,皆沙崗也。鐵板沙性重,得水則堅如石,舟泊沙上,風浪掀擲,舟底立碎矣。牛車千百,日行水中,曾無軌跡,其堅可知。) 2 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枇杷不見黃金果,( )何勞向客誇? (番檨(土芒果)生大樹上,形如茄子;夏至始熟,臺人甚珍之。) 3 雪浪排空小艇橫,( )勢獨崢嶸;渡頭更上牛車坐,日暮還過赤崁城。 (渡船皆小艇也。紅毛城即今安平城,渡船往來絡繹,皆在安平、赤崁二城之間。沙堅水淺,雖小艇不能達岸,必藉牛車挽之。赤崁城在郡治海岸,與安平城對峙。)

29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4 ( )幾樹植墻陰,蕉子纍纍冷沁心;不為臨池堪代紙,因貪結子種成林。 (蕉實形似肥皂,排偶而生,一枝滿百,可重十觔;性極寒。 凡蒔蕉園林,綠陰深沉,蔭蔽數畝。) 5 耳畔時聞軋軋聲,牛車乘月夜中行;夢迴幾度疑吹角,更有床頭( )鳴。 (牛車挽運百物,月夜車聲不絕。蝘蜓音|ㄢˇ ㄊ|ㄥˊ,即守宮(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蜥蜴類。脊部色灰暗,體扁平,有四足,能游行於直立的牆壁上。亦稱為「壁虎」)也;臺灣守宮善鳴,聲似黃雀。) 6 ( )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綑載都來糖廓裡,只留蔗葉餉群犀。 (取蔗漿煎糖處曰糖。蔗梢飼牛,牛嗜食之。)

30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7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 )任紛披;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唇間盡染脂。 (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體龍鱗,葉同鳳尾。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食檳榔者必與簍根、蠣灰同嚼,否則口且辣。食後口唇盡紅。) 8 ( )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臂林間血已漂。 (竹根迄篠以至於葉,節節皆生倒刺,往往牽髮毀肌。察之皆根之萌也,故此竹植地即生。) A番檨 B蝘蜓 C鹿耳門 D芭蕉 E青子 F紅毛城  G蔗田 H惡竹

31 〈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 見《裨海紀遊》卷下末。這組〈土番竹枝詞〉是郁永河「遍歷番社」之後,以平埔族習俗為題材所吟詠的作品,大多以采風為主,較無個人寄託。 內容從衣著、裝飾、樣貌、飲食、婚俗,到勞動、社會都有描述,充分發揮「竹枝詞」適合描寫風土民情的特色,建立了臺灣文學中的另一項書寫典範。

32 《番境補遺 》 全文約二千多字,其內容大多為描述臺灣的山峰勝景、金銀礦、山地原住民習俗及動植物,如巨蛇、鹿、熊、山豬、蕭朗(硬木名)、烏木等,係補述《裨海紀遊》中簡略或遺漏者。 文中所敘,常被後來纂修臺灣地方志書者引用。

33 深度鑑賞 寫作特色 段落大意 寫作技巧 芒 草

34 結構表:第一段 緣起─余問:硫土所產?   ─番人答:茅廬後山麓間 人物:作者、顧君、操楫二番兒、導人 交通工具:莽葛(至內北社)

35 第二段:沿途景觀 分描一: 分描二: 分描三: 茅棘小徑─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暑氣蒸鬱;小徑逶迤僅容蛇伏 蓊翳深林
─(實筆詳敘)老藤纏結林木上,若虬龍。巨木兩葉始櫱,已大十圍 ─(虛筆略寫)禽鳴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 ─ (虛筆略寫)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分描三: 溫泉大溪(實筆寫溫泉水廣險深) ─廣四五丈,溪水與石皆作藍靛色─源出硫穴之沸泉 ─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

36 第五、六段:硫穴景觀 分描一: 小巔(懸疑技巧) 分描二: 硫穴(空間層遞法) ─林木忽斷;履底漸熱;草木萎黃
 小巔(懸疑技巧) ─林木忽斷;履底漸熱;草木萎黃 ─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導人指曰:是硫穴也 ─風至,硫氣甚惡 分描二:  硫穴(空間層遞法) ─周遭─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巨石剝蝕如粉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穴旁─聞怒雷震蕩地底;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 ─俯瞰─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37 第五、六段 歸途: 賦詩: ─深林小憩。衣染硫氣,累日不散 ─始悟向之倒峽,轟耳不輟,是硫穴沸聲
─造化鍾奇構:溫泉、地熱沸騰聲、硫氣、枯松乾草、地熱白氣 ─五月行人少:泉沸處難行、硫氣銷浸危石、地熱沸騰聲傳十里

38 段落大意 本文採順敘法,共分七段。 第一段:說明動機 第二段:寫茅草 第三段:寫深林 第四段:寫溪流 第五段:寫小嶺 第六段:寫硫穴
第七段:在硫氣與硫聲中結束。

39 造化鍾奇構, 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 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 丹山草欲燃。 蓬 瀛遙在望, 煮石迓神仙。
大自然匯聚著奇偉的構造,高峻的山岡湧出沸騰的泉水。沸騰的泉聲有如怒雷,震動了大地;有毒的硫氣,撼動了山頂。山溪兩旁的松樹長期枯槁,硫穴周遭的草木乾枯的像要燃燒似的。遠處美麗的山峰,有如蓬萊、瀛洲等仙山遙遙在望;而在此地採煉硫磺,像是煮白石迎接神仙。

40 五月行人少,(採硫季節) 西陲有火山。(採硫地區) 孰知泉沸處,(地熱) 遂使履行難。 落粉銷危石,(硫氣侵染) 硫磺漬篆斑 。
轟聲傳十里,(硫穴沸聲) 不是響潺湲。 五月行人稀少,西邊有座火山。哪知泉水沸騰的地方,讓人難以行走。高大的岩石,被硫氣侵蝕,像粉末般剝落;被硫氣薰染,形成駁雜的紋路。轟隆的巨響傳遍十里之遠,它並不是流水的聲音。

41 互文足義 落粉銷危石(倒裝),硫磺漬篆斑 硫磺銷危石而使之落粉,硫磺漬危石而留下篆斑

42 ※顧敷公(課本p110) 顧敷公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追隨父親流亡來臺,住在臺灣將近四十年,熟悉臺灣的山海險夷。當郁永河要北上採硫時,他警告說:「走海路比走陸路危險。」海船不怕在大海中行駛,但航行於水淺的近海,反而容易觸礁沉沒。從臺南航行至雞籠,沿著近海航行,萬一遭遇風浪,又無港可停泊,那危險性反而超過在大洋中航行。   顧敷公堅決地說:「若要我選擇走海路,我就拒絕參加這趟旅程。」於是郁永河聽從顧敷公的勸告,與他一起走陸路。王雲森則貪圖坐船較便利,仍決定搭船北上。

43 1.每段的開頭分別是: 段 落 開 頭 文 句 第二段 轉東行半里 第三段 約行二三里 第四段 復越峻坂五六 第五段 更進二三里 第六段 更進半里 2.意涵:皆以前進的里程狀況作為各段的開頭,形式一致,句法整齊,而每一段也代表了一個特殊的景點,如此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44 六段為正文所在,描寫最詳細,篇幅也最長。
在寫景部分,作者分三個層次描述: 1.先寫硫穴周圍── 「草木不生,地熱如炙」,與前段「林木忽斷」、「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相呼應。 2.再寫左右兩山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巨石尚且如此,較諸前文「草木不生」則更進一層。 3.最後寫硫氣噴出的情狀──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45 次遠 自然景觀 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 草色萎黃無生意 草木不生 人體感覺 覺履底漸熱 地熱如炙 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硫穴呈現 值大溪,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之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46 語文天地 歷代遊記名篇 形音義 摹寫 猜謎 北投芒草景觀

47 歷代遊記名篇 中國的遊記文學由來已久,包括了求法僧的遊歷見聞、文人刻畫山水的詩文、遊記專著等。 兩漢時代:漢代主要以「賦」的形態來寫遊記。
如:班彪的〈北征賦〉、班昭的〈東征賦〉。 東漢馬第伯的〈封禪儀記〉,首度以散文具體描繪泰山的勝景。

48 歷代遊記名篇 魏晉南北朝:文人藉由追尋及享受山水之美來曲折的表達他們對黑暗現實的憎惡,主要以「駢文」形態來寫遊記。 如:
 吳均的〈與宋元思書〉、  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49 歷代遊記名篇 唐宋是山水遊記的成熟期。柳宗元是奠基人,他將自己遭受貶謫的不平之情寓於山水之中,賦予描寫對象以生命與個性,富有藝術魅力,代表作品 如:〈永州八記〉

50 歷代遊記名篇 宋代受尚理的文化思潮影響,借記遊而說理,如: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蘇軾的〈石鐘山記〉。 南宋以後,產生日記體遊記,如: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蘇軾的〈石鐘山記〉。 南宋以後,產生日記體遊記,如:  陸游的〈入蜀記〉。

51 歷代遊記名篇 明《徐霞客遊記》等,具有文學、史料雙重價值。晚明記遊小品,書性靈、寫意境,如: 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等。 清代桐城派,繼承唐宋古文家傳統,簡鍊雅潔,如:  姚鼐的〈登泰山記〉

52 採硫法 方法:先在燒乾的大鑊內,倒上十幾斤的油,再慢慢加入乾硫土,兩個人拿一根十字型竹桿,來回搗拌, 硫才能分離分出來。當時,好的硫土一鑊可得四五百斤硫磺,壞的只有幾十斤,這種採硫法稱為沉澱法。 缺點:煮硫工作必須晝夜不休、輪值上陣,因為硫磺一旦加熱就不能停止,否則斷斷續續加溫、冷卻、熱脹、冷縮,將導致磺鍋龜裂。

53 採硫法 危害人體:蒸氣在空中氧化成二氧化碳,含劇毒,對人體有傷,工人要飲糖水、糖汁,並以糖水沐浴、洗眼,才能阻止硫毒侵害。
節錄自楊金臻〈大屯火山群一事〉

54 例 詞 ㄈㄢ 舊稱未開化的民族 「番」人 變動 「幡」然改悟 籬笆 「籓」籬 ㄈㄢˊ 「藩」籬 墳墓 東郭「墦」間之祭者 焚燒 「燔」百家之言

55 例 詞 ㄔㄨㄛˋ 嚐、飲 「啜」菽飲水 憂愁 危「惙」之際 停止 「輟」學、中「輟」生 ㄉㄨㄛˊ 刺痛 若「剟」刺狀 「掇」張桌子 ㄓㄨㄟˋ 裝飾 點「綴」

56 摹 寫 定義:對事物的各種感受,透過作者的主觀加以形容描述。 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視覺摹寫)
摹 寫 定義:對事物的各種感受,透過作者的主觀加以形容描述。 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視覺摹寫)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視覺摹寫) 涼風襲肌,幾忘炎暑。(觸覺摹寫) 風至,硫氣甚惡。(嗅覺摹寫) 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聽覺摹寫)

57 猜 謎 新竹 (1)筍(縣市名一)?  (2)改邪歸正(臺南縣鄉鎮市名一)?  (3)君子之交(臺北縣鄉鎮市名一)?  (4) 飲水思源(臺東縣風景區地名一)?  (5)往來無白丁(臺北市區名一)?  (6)沃野千里(臺中縣鄉鎮市名一)?  (7)美輪美奐(桃園縣鄉鎮市名一)?  (8)萬世太平(臺北縣鄉鎮市名一)? 善化 淡水 知本 士林 豐原 新屋 永和

58 問題討論 何時心境較為悠閒? 草木景象三變 有哪些修辭來描寫硫穴的景象? 文末加入詩歌,有何藝術效果? 北投溪瀑布

59 一、作者探尋硫穴之行,沿途多艱辛跋涉,然而是否也有心境較為悠閒的時候?為什麼?

60 答: 沿途雖是多艱辛跋涉,然而作者也有心境較為悠閒的時候。 在進入一丈多高的刺人茅草叢,五月豔陽逼照下,暑氣蒸騰,已令人覺得非常悶熱,這時偏偏還要擔心一疏忽就可能走丟。一開始就如此辛苦難受,更不用說後來越接近硫穴的荒僻艱險的路程。幸好,出了茅草叢,「復入深林中,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林木種類繁多的北臺灣亞熱帶雨林,讓郁永河目不暇給。 「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林中鳥類物種之多,更讓他大飽耳福。接著「涼風襲肌」,來得正是時候,無怪乎作者心境顯得悠然,也就「幾忘炎暑」了。

61 二、文中描述的草木景象共有三變,請分別指出,並說明其原委。

62 答: 三變:先是「林木蓊翳」,然後是「林木忽斷」、「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最後更變為 「草木不生」的景象。 說明:郁永河由下往上跋涉,先是穿行亞熱帶雨林,所以見到的是林木蓊翳的景象。接著經過溫泉溪流,走出雨林界限,當然「林木忽斷」,而且隨著進入地熱效應範圍,「覺履底漸熱」時,眼前草色正是「萎黃無生意」。再往前半里,由於更接近硫磺噴氣孔,「地熱如炙」,因此呈現出連草木都不生長的奇絕景象。

63 三、文中使用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硫穴的景象?

64 答: 文中第六段旨在描寫硫穴的景象,是全文的重心。作者在空間的安排上運用了層遞法,在意象的書寫上則是以摹寫法為主、譬喻法為輔。 層遞法:由硫穴周遭而硫穴旁,然後硫穴上,層層遞進,描繪出硫氣騰激噴發、硫穴地熱震蕩嘶吼,以及穴中毒焰撲人的駭人景象。

65 答: 摹寫法: ①視覺摹寫:有「草木不生」、「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沸珠噴濺,出地尺許」、「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等處。 ②聽覺摹寫:有「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左旁一溪,聲如倒峽」。 ③觸覺摹寫:有「地熱如炙」、 「地復岌岌欲動」、「觸腦欲裂」。作者運用諸多摹寫,去描寫意象景物的形態、顏色、聲音、味道、觸感,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66 答: 譬喻法:如上述的「地熱如炙」、 「剝蝕如粉」、「(如)怒雷震蕩地底」、 「(如)驚濤與沸鼎聲間之」、「聲如倒峽」。此外,作者將硫穴四周百畝範圍內,比成「一大沸鑊」,而他就如同「行鑊蓋上」,更是巧妙的譬喻。

67 四、作者在文末加入詩歌,請問有何藝術效果?

68 答: 就藝術手法上來看,文末加入詩歌,使得散文具有多樣的體式變化。而且韻散兼融,能讓文氣更具厚實,使散體單行的句式,達到一放一收、一鬆一緊的奇特效果。 作者詩文之間所指涉的,雖然多為同樣的事物,可是詩文綜合互為補述,反而能更完整生動地表達,讓讀者清楚認識作者所針對的主題。

69 補充教材 〈土番竹枝詞〉 其十九 芒 草

70 〈土番竹枝詞〉其十九 竹弓楛矢赴鹿場,射得鹿來交社商。 家家婦子門前盼,飽唯餘瀝是頭腸。 (自註:番人射得麋鹿以付社商收
掌充賦,唯頭腸無用,得與妻孥共飽。)

71 【語譯】 原住民男子攜帶竹弓、楛矢趕赴捕鹿的地方,捕獵到的鹿都交給辦理徵收賦稅的社商。每戶人家的妻兒雖是在門前盼望,然而只能吃到社商不要的鹿頭和腸子。 (自註:原住民獵到鹿之後,都交給社商充當賦稅,只有鹿頭和腸子沒用處,可以和妻兒分享。)

72 【賞析】 這首詩雖是土番竹枝詞中較富有同情心的,然而此作還是受到傳統中國文人「溫柔敦厚」詩觀的影響,並沒有對剝削原住民的社商做激烈的批判,只是比較客觀地把原住民努力獵鹿之後,必須將鹿肉、鹿皮交給社商,自己僅存頭腸用以下酒的現象具體地呈現出來。如果我們再參考裨海紀遊對社商的記錄來看: 「郡縣有財力者,認辦社課,名曰社商。社商又委通事、夥長輩,使居社中。凡番人一粒一毫,皆有籍稽之。射得麋鹿,盡取其肉為脯,并收其皮……二者輸賦有餘。然此輩欺番人愚,朘削無厭,視所有不異己物。」社商貪婪無厭的惡劣形狀,便可以一覽無遺了;而,郁永河在這首作品中對原住民所抱持的同情態度也就更容易掌握了。

73 好站連結 陽明山國家公園 北投溫泉博物館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北投公共浴場

74 陽明山國家公園 北投溫泉博物館http://peitoumuseum.culture.gov.tw/z1.htm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北投溫泉博物館 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Download ppt "第九課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美瑤修訂自翰林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