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缺 氧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主要特点 缺氧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缺氧的治疗原则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主要特点 类型: 外呼吸性缺氧(低张性低氧血症)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外呼吸性缺氧(低张性低氧血症) 概念:外界空气供应不足,或外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吸入氧不足。氧分压(氧张力)降低,这样引起的缺氧称为外呼吸性缺氧。
外呼吸性缺氧(低张性低氧血症) 原因: 空气稀薄,厩舍通风不良等造成肺泡内氧分压不足或由于各种疾患,如肺脏疾患、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胸腔疾病、呼吸中枢抑制等造成呼吸功能障碍时都可引起外呼吸性缺氧。 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均降低,故可视粘膜呈蓝色。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概念:血液中红细胞或Hb减少,或Hb变性,其携氧能力降低或其结合的氧不易释出,这样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因这种类型的缺氧,血液中氧分压(氧张力)未变,又称等张力缺氧 。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原因: 由于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 1)各种类型的贫血: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减少,结合氧的能力降低,致使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低于正常,携氧能力降低而引起缺氧。 2)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降低 (1)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 亲合力比氧大210倍,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比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慢2100倍。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如亚硝酸盐中毒
临床病理联系 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的血液
血液性缺氧变化特点:由于血红蛋白变性结合氧少,因此,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动脉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低于正常。由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所致的缺氧,血氧饱和度正常;由血红蛋白变性所致的缺氧,血氧饱和度降低;动、静脉氧差小于正常。
循环性缺氧 概念:血液循环障碍,供给组织的氧减少,这样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缺氧。也称为低血流性缺O2。 原因: A、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心力衰竭、休克或局部血管发生栓塞、痉挛、炎症及受到压迫,造成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的灌流量减少时,都可引起循环性缺氧。 B、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特点:动脉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正常。当血流缓慢、血液在毛细血管中停留时间长、组织从血管内摄取氧量增多,使静脉血的血氧含量、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都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大。可视黏膜因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发绀。
概念: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发生障碍,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这样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 原因: A、组织中毒: B、细胞损伤 C、呼吸酶合成障碍 D、组织需氧过多
缺氧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功能变化 A、呼吸系统的变化 B、循环系统的变化 C、血液的变化 D、细胞和组织的变化 代谢的变化 A、糖代谢
缺氧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呼吸系统的变化 外呼吸性缺氧(因外环境中氧分压过低所致者,呼吸加深加快。 其他类型的缺氧这种代偿不明显。但严重缺氧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减弱,节律不齐,甚至发生呼吸停止。
循环系统的变化 一定程度缺氧,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和心输出量增大; 严重缺氧(引起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和酸中毒,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脑缺氧 缺O2初,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占优势,动物先出现兴奋不安;随缺O2时间延长,大脑皮层由兴奋转为抑制,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最后可因呼吸中枢与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血液缺氧 1)红细胞和Hb增多:缺O2时,肾内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多。(EPO主要由肾皮质处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产生,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占90%;而肾外组织产生5% ~10%,可能是由枯否氏细胞产生的)。
2)Hb的生理性适应:缺O2时红细胞内葡萄糖无氧酵解加强,2,3-DPG生成增多,氧离曲线右移,组织细胞能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O2。 3)发绀(cyanosis):外呼吸性缺O2、循环性缺氧时,可引起血液中脱氧Hb增多,当它超过5g%时,使可视黏膜呈蓝紫色,临床上称为发绀。
缺氧的治疗原则 治疗和控制原发病:如解除支气管痉挛、治疗肺炎;改善血液循环。 针对NaNO2中毒:在建立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还原剂美蓝和维生素C。
本章结束,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