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數學基礎 例如 數論(Number Theory),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複雜度理論 (Complexity Theory),組合論(Combinatoric Theory),機率(Probability)及線性代數 (Linear Algebra)等等數學理論 數論應是近代密碼學中(尤其是公開金匙密碼系統中)最重要的數學基礎。 2.0 群 (Group): (G, *) G: a set; *: an operation Associativity: a*(b*c) = (a*b)*c Identity: 1G, a G , such that 1*a=a*1=a Inverse: every element has inverse element. a G , a-1G, such that a* a-1 =1 Example: 1. (Z, +), I=0, 2. (R-{0}, *) 3. (Zp*, *), 4. ….. * Abelian group(Communicative group) 交換群 a*b=b*a or a+b=b+a Chap 3
有限場(Finite Field) 1) 正式的定義為,若一集合F在已定義的兩個運算“+”及“·”中, 具有下列性質者, 則F稱為一個場: 1. F在運算"+"中為一交換群(Abelian Group),且具有單位元素0。 2. F- {0} 非零的元素在"·"中亦為交換群。(注意,交換群有反元素存在)。 3. F中"·"對"+"運算滿足分配律(Distributed Law)。即對於所有a, b, c, F,滿足 a · ( b + c )=a · b + a · c。 3) 一個場F,若其元素個數為無限多個,F稱為無限場(Infinite Field)。反之, 若F之元素為有限個,則稱為有限場(Finite Field)。 Chap 3
同餘及模運算 令三整數a, b及n 0,我們稱a在模n時與b同餘, a與b的差為n的整數倍。即a-b = kn,其中k為任一整數。 若a與b在模n中同餘,我們可寫成a ≡ b mod n。 由上述定義可知:若a與b在模n中同餘,則n必整除a與b之差,即n整除(a-b),在符號上我們寫成 n|(a-b)。 剩餘類(Residue Class): 為n所整除之數為一剩餘類,以n整除餘數為1之數為一類,餘2之數為一剩餘類,以此類推。若將每一剩餘類中取一數為代表,形成一集合,則此集合稱為模n之完全剩餘系(Complete Set of Residues),以Zn表示之。很明顯地,集合{0,1,2,…,n-1}為模n之一完全剩餘系。 5. 在同餘的基本運算中,存在以下之基本定理 定理(1): a = a mod n(反身性)。 定理(2): 若a = b mod n,則b = a mod n(對稱性)。 定理(3)︰ 若a = b mod n且b = c mod n,則a = c mod n(遞移性)。 定理(4)︰ 若a = b mod n且c = d mod n,則a + c = b + d mod n,a - c = b - d mod n,ac = bd mod n。 Chap 3
定理(5)︰ (a + b) mod n=[(a mod n) + (b mod n)] mod n, 定理(6)︰ 若ac = bd mod n且 c = d mod n及 (c, n) = 1, 則 a = b mod n。 ( (c, n)表示c及n之最大公因數,(c, n) = 1表示c與n互質)。 証︰由(a - b)c + b(c - d) = ac - bd = 0 mod n可得n|(a - b)c。 因為(c, n) = 1,故得n|(a - b)。因此a = b mod n。 (注意:定理(6)中,若c與n不互質,則此定理不成立。) 例如,3 × 2 = 1 × 2 mod 4 且 2 = 2 mod 4,但 3 1( mod 4)。 Chap 3
剩餘類 在模n的完全剩餘系中,若將所有與n互質的剩餘類形成一集合,則此集合稱為模n之縮剩餘 系(Reduced Set of Residues),以 表示之。 例如n = 10時,{0,1,2,3,4,5,6,7,8,9} 為模10之完全剩餘系; 而 {1,3,7,9} 為模10之縮剩餘系。在模n中取縮剩餘系之原因,為在模n之縮剩餘系中取一整 數a,則必存在另一整數b(屬於此縮剩餘系)使得ab = 1 mod n且此解唯一。例如 其中"×"表示"無意義"。若ab = 1 mod n,則稱b為a在模n之乘法反元素,b可表示為a-1。定理(7) 說明上述之敘述為正確。 定理(7)︰若(a, n) = 1,則存在唯一整數b,0<b<n,且(b ,n)=1,使得ab = 1 mod n。 証:由定理(6)知,若(a, n) = 1,且i j mod n,則ai aj mod n。因此,集合{ai mod n}i=0,1,…,n-1 為集合{0,1,2,…,n-1}之一排列(Permutation)。因此b為ab = 1 mod n唯一解。此外,因ab - 1 = kn, k為整數,若(b, n) = g則g|(ab - 1)。因為g|ab,∴g|1。因此g = 1。故b亦與n互質。 定義(1)︰令Φ(n)為小於n,且與n互質的所有整數的個數。即Φ(n)為模n縮剩餘系中所有元素的 個數,此Φ(n)稱為尤拉商數(Euler Quotient Function)。 A 1 2 3 4 5 6 7 8 9 B × Chap 3
証:設(arj, n) = g,則 g|a或g|rj。因此我們得以下兩種情況: (1)g|a且g|n,或 (2)g|rj且g|n。 定理(8)︰令{ r1 ,r2 ,…,rΦ(n) }為模n之一縮剩餘系,且(a, n) = 1,則{ ar1, ar2 ,…,arΦ(n) } 亦為模n之一縮剩餘系。 証:設(arj, n) = g,則 g|a或g|rj。因此我們得以下兩種情況: (1)g|a且g|n,或 (2)g|rj且g|n。 (1)中不可能,因為(a, n) = 1。(2)中亦不可能,因為rj為模n縮剩餘系之一元素。因此(arj, n) = 1。此外,ari arj,若 ri rj。因此{ar1, ar2 ,…,arΦ(n)}為模n之一縮剩餘系。 定理(9)︰尤拉定理(Euler's Theorem) 若(a, n) = 1,則aΦ(n) = 1 mod n。 証︰令{ r1, r2 ,…, rΦ(n) }為模n之一縮剩餘系,由定理(8)知若(a, n)=1,則{ ar1, ar2 ,…,arΦ(n) }亦為一縮剩餘系。因此, 。故得(aΦ(n) mod n)( )= 。 由消去法(Cancellation)可得aΦ(n) mod n = 1。 例一:{1,3,5,7}為模8之一縮剩餘系,{3×1,3×3,3×5,3×7}亦為模8之一縮剩餘系。因此, (3 × 1)(3 × 3)(3 × 5)(3 × 7)=1 × 3 × 5 × 7 mod 8 34(1 × 3 × 5 × 7)= 1 × 3 × 5 × 7 mod 8 34=3Φ(8)=1 mod 8 Chap 3
定理(10)︰費瑪定理(Fermat's Theorem) 令p為一質數,且(a, p) = 1,則ap-1=1 mod p。 証:若p為質數,則Φ(p) = p-1,由尤拉定理可得証。 2.3 乘法反元素之求法 已給a及n且(a, n)=1,如何求a a-1=1 mod n? 方法一: 若Φ(n)已知,則由尤拉定理可知aaΦ(n)-1=1 mod n。 因此,aΦ(n)-1 = a-1 mod n (注意:若n為質數,則Φ(n) = n-1為已知。若n為合成數,則Φ(n)不一定為已知 )。 方法二:利用歐基里德演算法(Euclidean Algorithm) 在中學數學中,我們已熟知利用歐基里德演算法求兩整數a及n之最大公因數 (Greatest Common Divisor , gcd)。我們首先介紹,利用歐基里德演算法求gcd之方法。 refer to textbook for detail Chap 3
rj-2 = rj-1gj-1 + rj 0 rj < rj-1, 令r0 = n, r1 = a,n a,利用連續除法可得 r0 = r1g1 + r2 0 r2 < r1, r1 = r2g2 + r3 0 r3 < r2, ﹕ rj-2 = rj-1gj-1 + rj 0 rj < rj-1, rm-4 = rm-3gm-3 + rm-2 0 rm-2 < rm-2, rm-3 = rm-2gm-2 + rm-1 0 rm-1 < rm-2 , rm-2 = rm-1gm-1 + rm 0 rm < rm-1, rm-1 = rmgm 則rm為a及n之最大公因數。歐基里德演算法求gcd之主要觀念在於,若c = dg + r,則(c, d) = (d, r)。因此在上述演算法中,(a, n) = (r0, r1) = (r1, r2) = … = (rm-1, rm) = (rm, 0) = rm。歐基里德演算法亦可以求出兩個整數s及t使得sa + tn = (a, n) (注意s及t並非唯一)滿足上述者我們稱為(a, n)為a, n之線性組合。 其方法為 rm = (a, n) = rm-2-rm-1gm-1 ,因此(a, n)為rm-2及rm-1之線性組合。由於rm-1 = rm-3-rm-2gm-2, 代入上式得 (a ,n) = rm-2-(rm-3-rm-2gm-2)gm-1 = (1 + gm-1gm-2)rm-2-gm-1rm-3 Chap 3
因此(a, n)為rm-2及rm-3之線性組合。以此反推回去,我們可得(a, n) = sa + tn。若(a, n) = 1,則1 = sa + tn。所以sa = 1 mod n,因此s = a-1 mod n。 Knuth[1]已証明,利用歐基里德求模n之乘法反元素,平均約需0.843ln(n)+1.47次除法。而利用方法一之尤拉定理,平均約需1.5 log2n-2乘法。因此,求乘法反元素以方法二為較佳。 Chap 3
(2) 若(M, n) 1,則上述亦成立唯証明較複雜,請參閱 [5]。 定理(11)︰令n>0且(e, Φ(n)) = 1。設d滿足ed = 1 mod Φ(n)。令E(M)=Me mod n且D(C) = Cd mod n,則D(E(M)) = E(D(M)) = M mod n。 証︰對於所有0 < M < n。 (1) 若(M, n) = 1則D(E(M)) = (Me mod n)d mod n = Med mod n = M tΦ(n)+1 mod n = M mod n。同樣地,可得E(D(M)) = M。 (2) 若(M, n) 1,則上述亦成立唯証明較複雜,請參閱 [5]。 模n之完全剩餘系Zn在加法中為一交換群,且單位元素0存在。 模n之縮剩餘系 在乘法中為一交換群。 Chap 3
線性同餘 已給整數a, b及n>0,下式稱為單變數同餘式(Linear Congruence in One Variable) ax = b mod n 其中x為變數。 定理(12):令a, b及n為整數,且n>0及(a, n) = d。 (1) 若d | b,則ax = b mod n無解。 (2) 若d|b,則ax = b mod n恰有d個模n不同餘類的解。 証:由定義知,線性同餘式等於求兩變數x及y滿足ax – yn = b。整數x為ax = b mod n之一解,若且唯若存在整數y,使得ax – yn = b。當d | b時,因d|ax及d|yn,使得d|(ax-yn),當d | b時,ax – yn = b無解。當d|b時ax – yn = b,有無限多解。因為若x0及y0為一解時,所有 x = x0 + t , y = y0 + t 均為其解,其中t為任意整數。但上述解中祇有d個模n的不同餘類,因為 t mod n中祇有d個不同的同餘類,即t = 0 ,1 ,2 ,…,d-1。 由本定理知,若(a, n) = 1,則ax = b mod n有唯一解。 Chap 3
定理(12)祇告訴我們線性同餘式ax = b mod n是否有解,及若有解時,有多少個解 。以下我們介紹當有解時,如何求出其解: (1) 利用歐基里德演算法求出(a, n) = d,若d | b,則上式無解。 (2) 若d|b,則令a'= ,b'= ,n'= 。則 a'x' = b' mod n'中有唯一解,因為(a', n')=1。 此解可以由歐基里德演算法求出。例如,先求a'為模n'之乘法反元素(a')-1,令x' = (a')-1 b' mod n'即為其解。接著令x0 = x' mod n,則x0即為ax = b mod n之一解。令x = x0 + t mod n,t = 0, 1, 2, …,d-1, 則所有d個解均可求出。 例二:求解9x = 12 mod 15。 解︰ (1) (9, 15) = 3且3|12,故有3個解。 (2) 求解3x' = 4 mod 5,由於3‧2 = 1 mod 5 ,故3 –1 = 2 mod 5。∴x' = 2‧4 = 3 mod 5。令x = x0 = 3 mod 15 且 x = x0 + 5 = 8 mod 15,x = x0 + 5‧2 = 13 mod 15,此為所有3個解。 Chap 3
中國餘數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定理(13):令n1, n2 ,…,nt為兩兩互質之正整數,令N = n1n2…nt。則以下同餘系統中,x = a1 mod n1,x = a2 mod n2,…,x = a t mod n t,會在[0 , N-1]中有唯一解。 証:由於n1 ,n2 ,…,nt為兩兩互質,故對所有i=1, 2, … ,t , = 1。因此,存在yi,使得 yi = 1 mod ni。此外, yi = 0 mod nj,當j i,此乃由於 為nj之整數倍。若我們令 x = y1a1 + y2a2 + … + ytat mod N = [ ] mod N 則x為上述同餘系統之解,因為對於所有i, 1 i t,x mod ni = yiai mod ni = ai。 若上述同餘系統有兩個解為x及z,則對所有i, 1 i t,滿足x = z = ai mod ni,故ni|(x-z)。因此,N|(x-z),即x = z mod N。因此,此系統有唯一解。 註:中國餘數定理最早記載於第一世紀之孫子算經中[8],為線性同餘式之濫觴, 故名之為中國餘數定理。其原問題為: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賸二,五五數之賸三,七七數之賸二,問物幾何? 即求正整數x滿足 x = 2 mod 3, x = 3 mod 5, x = 2 mod 7。 Chap 3
解:首先求出u滿足 u‧n2 = 1 mod n1,接著 (1) 若a1 (a2 mod n1) , 例三:求x滿足上式。 解:N=3‧5‧7 = 105, , , , ∴由 35y1 = 11 mod 3, 得y1 = 2。 由 21y2 = 1 mod 5,得y2 = 1。 由 15y3 = 1 mod 7,得y3 = 1。 故 x = 35‧2‧2 + 21‧1‧3 + 15‧1‧2 = 23 mod 105 中國餘數定理在密碼學上有非常重要的應用。例如在RSA解密時,利用中國餘數定理,可以使解密速度加快約4倍[4]。以下我們介紹求解t = 2時,較快速的方法。此方法較定理(13)之標準解法,可節省約一半的計算時間。 例四:已給a1, a2, n1及n2, 且n1<n2 , 及(n1, n2) = 1 ,求x使得0 x < n1n2,滿足 x = a1 mod n1 = a2 mod n2。 解:首先求出u滿足 u‧n2 = 1 mod n1,接著 (1) 若a1 (a2 mod n1) , 則x = (((a1 - (a2 mod n1)) × u) mod n1) × n2 + a2 (2) 若a1< (a2 mod n1) , 則x = (((a1 + n1 - (a2 mod n1)) × u) mod n1) × n2 + a2 Chap 3
二次剩餘(Quadratic Residue) 二次剩餘在機率式密碼系統、質數測試、分解因數等,均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定義(2)︰令n為正整數,若整數a,(a, n)=1,滿足x2 = a mod n有解,則稱a為模n之二次剩餘(Quadratic Residue of n)。否則a稱為模n之非二次剩餘(Quadratic Nonresidue of n)。 我們通常以符號QRn表示所有模n之二次剩餘的集合。以QNRn表示所有模n之非二次剩餘之集合。 例五︰若n = 7,模n之二次剩餘有{12,22,32,42,52,62 }mod 7 = {1,2,4},其餘{3,5,6}為非二次剩餘,因為無法找到整數解滿足x2 = a mod 7,a {3,5,6}。 定理(14):令p為奇質數,且0 < a < p,則 (1) 若a QRp,則x2 = a mod p有二個解。若a QNRp,則無解。 (2) 令p為奇質數,則 |QRp| = ,且 |QNRp| = 。其中 |QRp| 表示集合QRp之元素個數。 証: (1) 若a QRp,則 x2 = a mod p至少有一解x1。但 p-x1 亦為其解,因為 (p - x1)2 = (p2-2px1 + x12) mod p = x12 = a mod p,且對於p > 2,p - x1 x1,故得証。 (2) 明顯地,12, 22, …, mod p均為二次剩餘。此外,並無其他二次剩餘。因為,若 a QRp,則至少其平方根x1,或p-x1,必落在[1, ]範圍中。 Chap 3
定理(15)︰若p為奇質數,且0 < a < p,則 証:由費瑪定理知a p-1 - 1 = 0 mod p。 若p為奇數,則上式可分解成 。 此意味著p可整除 或 。即 ,或 。若a QRp,則存在x,使得x2 = a mod p,因此, = x p-1 mod p = 1 mod p 故 有 解。但因其次數(degree)為 ,故最多僅有 解。其餘的 個非二次剩餘,必為 之解。 定義(3):雷建德符號(Legendre Symbol) 若p為奇質數,且0 < a < p,雷建德符號 定義為 註:(1) 由定理(15),可求出 。若p不是質數則稱為加寇比符號。 (2) 無意義。 Chap 3
定義(4):加寇比符號(Jacobi Symbol) 令n為奇正整數,且n = p p … p 。其中pi為質數,ti 0。令整數a與n互質,則加寇比 符號定義為 以下是加寇比符號之性質。在此,n為正奇整數,且a與b 均與n互質,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6]。 性質(1) 當n為奇質數時, 。 (2) 。 (3) 。 (4) , 即若n = 1 mod 8 或 n = 7 mod 8 則 J( ) = 1, 即若n = 3 mod 8 或 n = 5 mod 8 則 J( ) = -1, (5) 。 (6)若(a, b) = 1,則J( )J( )= 。 Chap 3
由於雷建德符號為加寇比符號之特殊狀況(n為奇質數),故上述性質亦存在於雷建德符號中。 由雷建德符號之定義及定理(15)可知,求雷建德符號祇需一次指數模乘法。 由加寇比符號之定義知,若我們能分解因數n = p p … p ,為使n成為所有質數的乘積,則 求加寇比符號祇需最多m次指數乘法。事實上,利用性質(3)及(6),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求得加寇 比符號J( )。 問題一︰若我們無法分解因數n,是否我們仍能快速求出J( )? 定理(16)告訴我們其答案是肯 定的,其証明請參閱[6, p.330]。 定理(16)︰令a , n為正整數,且 ( a , n ) = 1,則J( )可以在O((log2n)3)位元運算中(相當於指數運 算)求出。有關符號O之定義請參閱3.2複雜度簡介。 性質(3)提供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事實:設p為奇質數,令c = ab (mod p),則若 (1) a QRp且b QRp,則c QRp, (2) a QRp且b QNRp,則c QNRp, (3) a QNRp且b QRp,則c QNRp, (4) A QNRp且b QNRp,則c QRp。 Chap 3
問題二: 若J( )=1,是否表示x2 = a mod n均有解? 此問題之答案為︰否定。(注意若( )=1,則答案為︰肯定)。其原因為,若J( )= ,並不表示所有 ,i = 1,2,… m。 例如J( ) = = (-1)(-1) = 1。但因x2 = 2 mod 3,及x2 = 2 mod 5均無解 ,故x2 =2 mod 15亦 無解。例如 J( )=1,但因x2 = 1 mod 3,及x2 = 1 或5均有兩個解。故 x2 =1或15有4個解: x=1,x=4,x=11,x=14。 當n=pq,p及q均為兩大質數時,為近代密碼學中最重要的應用。例如RSA系統即為此種情況。 當n = pq時之二次剩餘,有以下重要定理。 定理(17)︰設p及q均為奇質數且n = pq,令a ,則 (1) a為模n之二次剩餘,若且唯若a為模p之二次剩餘,且a為模q之二次剩餘。 (2) 若a為模n之二次剩餘,則z2 = a mod n在 中有四個解,表示為{x,n-x,y,n-y}。我們通常將 {x,n-x}表為一組解,{y,n-y}表為另一組解。 (3) 若n為模n之二次剩餘,且p及q均為已知,則z2 = a mod n之四個解均可在多項式時間內求出。 (4) 若a為模n之二次剩餘,則若我們已知z2 = a mod n二組解中之任一解,則n可在多項式時間 內分解因數p及q。 Chap 3
(2)、由定理(14)(1)知,a在模p中有二個解{x'及-x'},a在模q中有二個解{y',-y'}。 因此w滿足下列四式其中之一︰ 証:(1)、 設a為模p及模q之二次剩餘,則存在r ,t ,使得r2 = a mod p,及t2 = a mod q。由中國餘數定理知,必存在w Zn,滿足w = r mod p,且w = t mod q。故w2 = a mod p,且w2 = a mod q。因此,w2 = a mod n。故a為模n之二次剩餘。另一方面,令ap = a mod p , aq = a mod q,因a ,故a p 及aq 。令w2 = a mod n,w ,則w2 = ap mod p,且w2 = aq mod q。故ap及aq分別為模p及模q之二次剩餘。 (2)、由定理(14)(1)知,a在模p中有二個解{x'及-x'},a在模q中有二個解{y',-y'}。 因此w滿足下列四式其中之一︰ (1) w = x' mod p 或 (2) w = x' mod p w = y' mod q w = -y' mod q (3) w = -x' mod p 或 (4) w=-x' mod q w = y' mod q w=-y' mod q 由中國餘數定理知,w2 = a mod n最多有4個根。此外,(1)及(4)之解恰為一組即{x,n-x},(2)及(4) 之解恰為一組,即{y , n-y}。且均不相同,故恰有四個解。 (3)、由於p及q均為質數,因此w2 = ap mod p,及w2 = aq mod q之解{x', -x'}及{y', -y'}均可在多項 式時間內求出。利用中國餘數定理,(2)中四種情況之解,均可在多項式時間內求出(將於以後 討論)。 Chap 3
(4)、若已知z2 = a mod n二組解,且各為{x, n-x}及{y, n-y}中之任一解,例如x及y,則x及y滿足 及 故 或 所以q|x + y,p|x - y。故(x + y, n) = q,(x - y, n) = p,因此最大公因數可在 多項式時間內求解,故得証。 註: (1) 若已知同一組解之二解,{x, n-x}或{y, n-y},並無法分解因數。因GCD (x + (n-x), n) = n或 GCD(x - (n-x), n) = 1。 (2) 若已知z 2 = a mod n 4個解中之任二解,則能在多項式時間內分解因數n之機率為 。因為, 此二解分屬不同組之機率為 。 由定理(17)可知,若n為兩大奇數之乘積,即n = pq,設En (x) = x2 mod n,則E n(x)為一個4對1函 數,因為有4個x 會對應至相同的值En(x) = a = x2 mod n。若a在模n為二次剩餘,且p, q為已知, 則可在多項式時間內求出其4個解。由定理(18)知,若p, q為未知,則欲求一模n之二次剩餘a的平 方根,x滿足x2 = a mod n的困難度,等於分解因數n。因此En(x)若在不知p及q情況下為一單向函 數,若已知p及q,則En(x)非為單向函數,此種函數可稱為單向暗門函數(p及q為暗門)。 Chap 3
設n = pq,為兩奇質數之乘積,若x ,由於加寇比符號 J( ) = J( )J( )=( )( ), 定理(18)︰已給n=pq,p、q為兩大質數且為未知,若有一演算法AL,可在任給模n之二次剩 餘a時,求出其任一平方根滿足x2 = a mod n,則AL可在多項式時間內分解因數n。 証:我們可任選一整數x1<n,若x1不與n互質,則求x1與n之最大公因數即可得p或q,故可在 多項式時間內分解n 。若x1與n互質,則我們求出x = a mod n,並利用AL求解a之平方根x, 若x與x1為二組解中之同一組解,則我們無法分解因數n,但若x與x1為二組解中之不同一組解, 則由定理(17)我們可分解因數n,故成功之機率為 。但重覆上述步驟t次,則我們可分解因數n 之機率,大於等於1-2-t。因此 利用AL我們可在多項式時間內分解因數n。 設n = pq,為兩奇質數之乘積,若x ,由於加寇比符號 J( ) = J( )J( )=( )( ), 因此,當J( ) = 1,則( ) = 1且( ) = 1, 或( ) = -1 且( ) =-1。 當J( ) = -1,則( ) = 1 且( ) = -1, 或( ) = -1 且( ) = 1。 Chap 3
因此, 依加寇比符號可以被分成下列四類。如表2.1所示。 因此, 依加寇比符號可以被分成下列四類。如表2.1所示。 表2.1 依加寇比符號將分成四類 J( ) J( ) 1 Q00(n) -1 Q11(n) Q01(n) Q10(n) Qij(n) 在上述分類中,祇有x Q00(n)時,x才是模n之二次剩餘。若x屬於其他三類時,則x為非 二次剩餘。由於J( )=1或-1可在不需知p及q情況下於多項式時間內求解。因此當 x Q01(n)或Q10(n)時我們可在多項式時間內判斷其為非二次剩餘。若x Q00(n)或Q11(n) 則我們無法在多項式時間內判斷x是否為二次剩餘,除非我們能求出p及q。 由加寇比符號之性質(3),若n=pq,且p, q>2,則我們有以下結果: (1) 對於x,y ,xy mod n為模n之二次剩餘,若且唯若x及y屬於相同的Qij(n)。 (2) 兩二次剩餘之乘積,為二次剩餘。 (3) 二次剩餘與非二次剩餘之乘積,為非二次剩餘。 Chap 3
(2) 若x,y ,滿足x2 = y2 mod n,且x y或 -y mod n,則J( ) = -J( ) 若n = pq,且p = 3 mod 4及q = 3 mod 4,則n稱為布倫(Blum)整數。當n為布倫整數時,其二次 剩餘具有以下有趣的性質: (1) J( ) = J( ) (2) 若x,y ,滿足x2 = y2 mod n,且x y或 -y mod n,則J( ) = -J( ) (3) 若a為模n之二次剩餘,則x2 = a mod n之4個解恰好在Q00(n), Q11(n), Q10(n), Q01(n)中各有一解。 証: (1) 由於p=3 mod 4,且q = 3 mod 4,則( ) = = -1,且( )= = -1,故J( ) = ( )( ) = (-1)(-1)=1。所以,J( ) = J( )J( )=J( )。 (2) 若x2 = y2 mod n,則x2 = y2 mod p且x2 = y2 mod q。故(x-y)(x+y) = 0 mod p。因此,x = dy mod p,d為1或-1,相同地。x = ey mod q,e = 1或-1。由於 。 若e = d,則y = dx mod p及y = dx mod q。故y = dx mod n。但因y x或-x mod n,此與假設矛盾。 故e d。因此,J( ) = J( )J( )J( ) = -J( )。 Chap 3
(3) 令{x, n-x, y, n-y}為a模n之4個平方根。由於n-x = -x mod p,故J( ) = -J( )。相同地, J( ) = -J( )。因此,若x Qij(n),則n-x Q1-i,1-j(n)。此在y及n-y中亦存在。由上述性質(2) 知,若x2 = y2 mod n, 且y x或 -x mod n,則J( ) = -J( )。因此,x與y不能在同一類Q(n), 故y及n-y需在Qi,1-j(n)及Q1-i,j(n)中。故a之4個平方根中恰好在Qij(n),i = 0或1,j = 0或1中,各 有一解。 Chap 3
輸入:質數p(=3 mod 4)及模p之二次剩餘a。 輸出: x滿足x2=a mod p。 步驟(1):求 。 步驟(2):輸出x。 方法一: 輸入:質數p(=3 mod 4)及模p之二次剩餘a。 輸出: x滿足x2=a mod p。 步驟(1):求 。 步驟(2):輸出x。 上述步驟(1)中,若x2=a mod p,則 由於不論是x或-x,均是a在模p中之平方根(定理14),故方法一為正確。 當p = 1 mod 4之質數時,迄今並無類似方法之確定式演算法存在。Peralta[9]在1986年提 出一個非常簡單的演算法可求出a的平方根,此方法為機率式演算法,有興趣之讀者請 參閱原論文(註:本方法不論p為何種形式均可求解) Chap 3
步驟(1):任選一整數r,若r2 = a mod p,輸出x = r。 步驟(2):計算 方法二: 輸入:質數p及模p之二次剩餘a 輸出:x滿足x2 = a mod p 步驟(1):任選一整數r,若r2 = a mod p,輸出x = r。 步驟(2):計算 步驟(3):若u = 0,則輸出x = v -1 mod p,否則重覆步驟1。 上述步驟(2)中y為一符號,相當於在複數中之i,(b + cy)(d + ey)= (bd + cey2) + (be + cd)y = (bd + cea) + (be + cd) y mod y2-a。 由於a為模p之二次剩餘,因此f(y) = y2-a = (y + x)(y - x)。故f(y)並不是不可分解多項式, 因此,其運算雖與GF(p2)類似,但在f(y)中並不是有限場。Peralta已証明,每一次任選r, 本演算法可求出x之機率,大於或等於 。 例八:求x使其滿足x2 = 12 mod 13。 解: (1) 任選r=3,32=9 12,故進行步驟(2)求 。因為12 0, 故重覆步驟(1)。 (2)任選r = 7,72 =49 12,故進行步驟(2)求(7+y)6=0+8y mod y2-12。 故x=8-1=5 mod 13。 Chap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