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文化与现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提能 单元知识整合与学科素养培优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文化与现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 [单元主旨概览]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在物理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8世纪后期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19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品应运而生,音乐和美术领域硕果累累,影视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道路却并不平坦,而是充满曲折与坎坷,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考点 历史特征 主要表现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由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重大革命 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创立;量子论的诞生及发展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由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神创学说;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 文学的繁荣 近现代文学流派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世界文学
考点 历史特征 主要表现 美术的辉煌 美术流派的发展演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同地区的国情密切相关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 音乐与影视艺术 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主义的增强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流派,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影视艺术的产生 19世纪的音乐流派;20世纪的世界音乐;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考点 历史特征 主要表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上升为科教兴国战略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遇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双百”方针恢复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 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 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 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4.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 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
[历史广角]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总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一致。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必有另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反作用力。
“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也就是光能量转换成电能。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这一现象是1887年赫兹在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时偶然发现的。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霍尔瓦克斯(Wilhelm Hallwachs)证实是由于在放电间隙内出现荷电体的缘故。1899年J·J·汤姆逊通过实验证实该荷电体与阴极射线一样是电子流。1899~1902年间勒纳德(P·Lenard)对光电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命名为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用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解释。1916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精密的定量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从而也证明了光量子理论。
[历史广角] 细胞学说 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共同创立细胞学说。1838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939年,施旺将细胞学说扩展到动物界,提出: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提出“细胞分裂说”,指出发育过程就是细胞分裂(复制)的过程。细胞学说得到进一步完善。
[历史广角] “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一场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技术革命。历史上称这一发展过程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而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它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掀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大的作用,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工业革命时期为“蒸汽时代”。
[历史广角] 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主题一 近代科学的发展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 材料 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适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与突破》 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与突破》 据材料,概括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 [教你读史] 注意材料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科学研究的方法;第二层是出现科学体系。结合所学近代科学诞生后的影响,点明其主要内容和侧重。
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 (1)科学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方法,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2)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事物及规律的探索。 (3)出现了科学应用,建立起了物理、化学学科体系。
科技发展与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了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19世纪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据材料,分析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你读史] 第一段材料主要分析科技发展与思想发展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第二段材料分析了近代德国科学发展,推动了其经济的发展,从侧面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推动关系。
科技发展、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1)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又推动了思想解放。 (2)资本主义发展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科技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物理学成就:从经典力学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这一过程呈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一方面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生物学成就:经历了从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3)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主题二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蒸汽机的“作用” 材料一 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马克思
材料二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特别是在欧洲,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一边,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起初是资产阶级获得了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后就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只能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失而告终。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根据材料归纳蒸汽机的发明产生了哪些革命性的影响。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反映了蒸汽机促使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以社会化的大生产形成资产阶级新的政治基础。材料二中“财富集中在少数人一边,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了急剧的贫富分化;“就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反映了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促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巨大变革。
蒸汽机的主要“作用” (1)推动了财富的集中和贫富分化;带动社会政治、经济变革,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社会性质转型。 (2)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形成了众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运用的异同 材料一 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表明,“实验方法”无法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试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很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分析,“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发明的不同点有哪些?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18和19世纪早期”“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反映了蒸汽时代的发明主要依靠的是经验和技巧,科技含量不高。材料二中“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反映了“电气时代”的发明要依靠精密的实验,且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科技含量高。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发明的不同 蒸汽机发明 电气技术应用 同 ①都是由于社会生产需要的作用而产生的成果 ②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得以产生并投入生产领域 ③都是对前人探究成果的总结与升华 异 ①主要在英国完成,代表人物是瓦特 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①多国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代表人物是爱迪生 ②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产生 ③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制成的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命题趋向——直接设置问题,考查主干知识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 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析选项 “近代以来”“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共同之处”考查物近代科技发展的共同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完全科学的 错误选项 B 三者都对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重大影响 正确选项 C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并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 干扰选项 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不具备这种成就 干扰选项
命题趋向——呈现新情境,考查主干知识 [例2] (2012·重庆高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第三次科技革命。 明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抓关键:“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的发展趋势”。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干扰选项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特点 C 不符合史实 错误选项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正确选项
[课堂感悟高考]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 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 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意味着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A项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次冲破基督教神学教义,具有“首创性”,故选择A项,其余三项不具备上述特征,故均排除。 答案:A
2.(2013·广东高考)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 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意在考查考 生对该学说的理解和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宗教 对人类起源的定义,提出人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 的,否定了人是由上帝创造的观点。故答案为B。 答案:B
3.(2013·江苏高考)“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 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 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 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 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 义是 (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由“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该理论是牛顿经典力学以外的观点,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的不足,所以答案是C项;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故排除;B项是指牛顿力学,排除;D项是指量子论,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1·海南高考)17世纪,处于科技革命中的西欧,“肯 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关键词“普遍接受”“常识”等,可以判定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故选D项。从关键句“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可见不仅是从“实用角度”,排除A项。科学素养产生的作用还很小不能等同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D
5.(2011·江苏高考)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 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 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 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 宙。”这位科学家是 (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的现象,D项正确;伽利略、达尔文、牛顿的科学贡献显然与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无关,A、B、C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6.(2011·安徽高考)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 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其中 信息技术等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 发明,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 错误,排除。 答案:D 课下演练提升见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
第3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 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第3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 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 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 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及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 会生活的影响。
[历史广角]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是指作家遵循写实的艺术精神,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努力塑造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叙事方式或文本类型。由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此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通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历史广角]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借用古代英雄主义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密切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历史广角] 摇滚乐 摇滚乐吸取了美国乡村音乐中的一些特点,如用鼻音演唱、旋律性强和节奏动荡等。它以演奏为主,以小号和萨克斯管为中心,充分发挥即兴表演的才能。乐队人数少,一般只有四五个人,以电吉他为中心,其音乐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常颠倒强弱规律,重音放在强拍上,产生一种摇晃、滚动的感觉。歌词叙事性强,多以爱情为主题。表演者蓄留长发,着装怪异,表达了他们对西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历史广角] 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电影艺术金像奖又叫奥斯卡奖 (Oscar Award),是由美国电影界人士和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的电影奖项。 该奖设立于1928年,每年评选、颁发一次。 奥斯卡金像奖是当今最具权威、最有影响、设奖范围最广的世界级电影奖项。它象征着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甚至可以说,它是所有电影工作者一生孜孜以求的最高荣誉;即使是作为候选作品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它的设立使许多影坛新秀得以名扬天下,也使现代电影艺术更加繁荣昌盛。
主题一 文学的繁荣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主题一 文学的繁荣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二 一群作家现在要求回复淳朴和自然主义;他们较少注重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自然界不再被认为是一架冷冰冰的自动的机械。它被看做漂亮、崇高和魅力的具体体现而受到人们崇拜,或者被看做给人们提供保护和慰藉的源泉而受到人们亲切的尊敬……卑贱的牧羊人和农民在文学中取得了早已应得的地位。 ——(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反映了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日渐显露,使人们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材料二中“他们较少注重人是理性的动物,更多地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家以回归自然的方式表达着对现实的不满。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各国政治生活中争权夺利现象严重;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 ——《西方文学史》
材料二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现实主义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做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 材料三 19世纪30年代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它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哪些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是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社会背景。材料二中“通过对社会做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倡导社会改良”,反映了现实主义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材料三中“它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反映了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各文学流派的主流思想 (1)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追寻。 (2)现实主义文学: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 (3)现代主义文学: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倾向,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
主题二 影视艺术的发展及影响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坐在家中环视全球。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各种新气息。
材料二 198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实况转播超级杯美式足球决赛时,每插播30秒广告便收费67. 5万美元,平均每秒钟达2
根据材料分析,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影视艺术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材料二中“在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中,体育节目都占有重要位置”,反映了商业利益的驱动促进了电视艺术的发展。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①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给影视艺术以不断发展的动力。
电影艺术的发展特点 材料 跨越悠悠百年的电影艺术,历经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蒙太奇到再现美学的兴起,在法国新浪潮和德国电影运动中成长。今天的电影艺术仍旧以它最年轻、最鲜活的生命姿态,徜徉并植根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百年的电影史,不仅仅是电影语言的更新史或累积史,更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 ——《电影艺术本体探微》
根据材料分析,电影艺术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中“电影艺术历经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蒙太奇到再现美学的兴起”,反映了电影艺术的全方位发展情况;材料中“今天的电影艺术徜徉并植根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反映了电影艺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密切;材料中“百年电影史更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反映了电影艺术不断深化的过程。
电影艺术的发展特点 (1)全方位立体发展。 (2)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密切。 (3)是电影艺术家对电影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着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③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④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⑤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 ①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 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 ③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尤其是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成长有一定的危害性。 ④不良的看电视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例1] (2012·广东高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 抓关键:从题干中的“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判断文学的特征。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激荡、亢奋”“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等信息,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 正确选项 B 现实主义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 干扰选项 C 古典主义盛行古希腊罗马时期,与18世纪末19世纪初时间上不符 D 理性主义不属于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 错误选项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分析能力 [例2] (2013·浙江高考)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 。 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90年代 “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材料主要体现从美国起源的音乐电视对拉美文化现代化的影响,但没有提到拉美的文化共享对美国的影响,符合题意 符合选项 B 音乐电视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成果,音乐电视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可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 干扰选项 C 从音乐电视初入拉美时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的批评,可推论出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不符合题意 干扰选项 D 材料表明音乐电视促进了拉美国家间的文化共享,影响力很大,不符合题意 干扰选项
[课堂感悟高考] 1.(2013·江苏高考)右侧框 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 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 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绘画艺术,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中提供的特点可知,该画派是现代派,而选项中符合现代主义流派绘画风格的是D项。A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B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C项属于印象派绘画。 答案:D
2.(2013·安徽高考)“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 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 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意在考查考生调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关键信息“抽象的语言” “颜色和几何图形”可知,该美术流派是现代主义,故 D项正确。 答案:D
3.(2013·福建高考)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 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 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 )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音乐史诗”可知该乐曲具有时代气息,A项说法正确;该乐曲没有体现田园风光,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由《第三(英雄)交响曲》可知,该乐曲是献给一位英雄的,C项说法正确;由“震撼人心”可知D项说法正确。 答案:B
4.(2011·北京高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 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 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 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政治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B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出现于17世纪,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C项错误;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D项错误。 答案:B
5.(2010·广东高考)“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 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和艺术,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表明采用的是反传统的形式,这是现代主义的特征,毕加索是现代派画家的代表人物。 答案:B
6.(2009·江苏高考)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 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
解析: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是在19世纪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的 代表作。A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 主义文学;C项《老人与海》是现代 主义文学;D项《百年孤独》是现代 主义文学。 答案:B 课下演练提升见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历史广角]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多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经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完全一样,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这项成果表明,新中国学者使人类在认识生命、揭示生命奥秘的历程中向前迈进了一步。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新中国第一个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该项目历经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完成了牛胰岛素的全合成。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1982年,该成果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历史广角] “五讲”“四美”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爱卫会、全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9个单位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中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一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很快在全国展开。
[历史广角]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是1995年5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指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 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 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 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 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主题一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主题一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通史》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教你读史] 第一段材料主要阐述意义,抓住关键信息 “国防”“科技”“地位”;第二段材料主要阐述了取得成就的原因,注意关键词“管理”“态度”“奉献精神”等信息。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①有效的管理; ②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精神。 (2)意义 ①加强我国国防力量;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推动了中国科技发展。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材料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材料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至此,北斗导航卫星已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透过图片信息,你认为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你读史] 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国家安全、防火救灾、交通运输、水利、渔业等信息,多角度分析科技创新的综合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 (3)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 (5)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等。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原 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为科技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经济的高速发展 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三次科 技革命 吸收借鉴国际相关科研成果,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加快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主题二 “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双百”方针的内涵、实质 材料一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材料二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根据材料,分析“双百”方针的含义。“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反映了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
“双百”方针的内涵、实质 (1)“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实质: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性和多样化格局。
新时期文艺工作 材料一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 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材料二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提出的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是什么?新时期文化艺术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原因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材料二中“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文艺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文艺发展繁荣是因为贯彻了“双百”方针。
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繁荣。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和意义 (1)经验教训: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贯彻“双 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因此: ①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②要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③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意义: 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例1] (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考点:____________。 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内涵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实行单一化,且强调革命性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要求 无关选项 B 反对“双百”方针,言外之意是反对学术争论 错误选项 C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受严重挫折的表现 错误选项 D “双百”方针是提倡科学和文艺多种形式健康发展的方针,D项“三不”政策全面体现了这一特点 正确选项
命题趋向——引领关注社会,命题贴近生活 [例2] (2013·海南高考)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 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1958年。 抓关键:“《人民日报》社论”“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5 300多首”。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材料没有涉及教育水平的问题 无关选项 B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问题 C 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是政治事件,政治事件推动了各地搜集出版民歌 正确选项 D 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 干扰选项
[课堂感悟高考]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 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意在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从材料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以恩格斯的著作为教科书,以及文化部举办的科学知识展览会,目的都是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理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其主要目的。 答案:A
2.(2013·安徽高考)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经济和教育,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1950年至1957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得到确立,新中国的卫生和教育事业也日益完善,所以材料直接反映了A、B两项,但决定性原因应是D项;C项不符合题意,此时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时期,而不是完善时期。 答案:D
3.(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 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 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为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召开是在1954年,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 本建立,排除C、D两项;A明显错误。 答案:B
4.(2009·海南高考)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旨在 (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解析:注意“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其他三项与“1956年”这一时代背景不相符。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5.(2009·浙江高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 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析:题干中提供的时间信息是解题关键。“四人帮”被粉碎是在1976年10月;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以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5月,标志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 课下演练提升见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一、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科技 项目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 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原因 经济 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 条件 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 制度 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三、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四、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的根源、表现及影响 (1)根源: ①社会根源: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精神道德为前提的。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②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人们的观念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③政治根源:国际政治上的世界大战,后来的冷战,特别是核恐怖,无疑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们心头,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变态。 (2)表现: ①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②美术领域: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 ③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3)影响: ①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②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五、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前 (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国防实力 (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1)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六、不同时期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建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文革”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放以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阅卷归来话高考——非选择题获取高分方案 [增分策略指导] 高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里的综合能力不仅是指知识上综合能力,也体现在掌控把握题的技巧上。拥有同样的知识储备,有的同学能用恰当的形式使其清晰完整的展示在阅卷老师眼前,让自己的所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是答题技巧。相反,有的同学却不能实现这种效果,造成自己所学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结合这两年高考阅卷中考生出现的问题,和我参加高考评卷工作的经验,给高三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1.卷面要整洁,字体要整齐,层次要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笔者每天的阅卷工作量是1200~1500份,根本没有时间一字一句地斟酌每一份学生的答案,几乎是几秒钟一份试卷。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只找答案中的关键词,有关键词的就给分,没有关键词答得再多也是零分。一些考生答得啰啰唆唆,拉拉杂杂,自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你可能不太懂,阅卷老师再从中找不到关键得分点,这份试卷的得分就可想而知了。另外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洁,字迹工整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要点化。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为了提高速度,一般只注重“关键词”的筛选。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在将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筛选出来的同时,一只手就已经写出了考生该题的得分,下一份试卷接着又呈现在阅卷老师眼前了。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一问答案有几个要点,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1)(2)(3)……①②③……或者abc……;如试卷空间允许,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沿左侧对齐,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2)合理使用答卷空间。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到最后甚至写到扫描线范围之外。这样就使得部分答案不能被扫描,造成答案的语句不通顺,答案不完整。这样的试卷想给分都十分困难。由于空间不够,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越来越小,使得试卷十分难看,给阅卷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以致阅卷老师给起分来也十分“苛刻”。所以,组织答案时,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
2.答出技巧与水平,让人满意,让自己多得分 解综合题的原则是:将问答题当成填空题来做,去掉关联词,剩下的都是史实性的关键词,因为很多同学试卷上爱写一些经典的废话(放在任何题中都适合的语句),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也不得分。做好综合题的技巧是:先看问题再读材料,整理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注意材料的出处(用来判断时间),切记所有材料都要使用,部分答案就包含在材料之中,要看分答题,详略适当,一般情况给分都是偶数,如2、4、6、8分等。不要照抄材料,古文翻译出来的“观点”字数要少于原始材料,要学会概括、归纳观点,史论一致。
3.按分作答,做到心中有数 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文综试卷一般每个要点2分(不绝对)。但是,你必须清 楚,你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如果把你组织的答案看做数学上的“集 合”那么这个“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尽可能使这个“集合”与标准答案的“集合”形成“交集”。其次,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其实评卷老师是“相当”宽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阅卷老师就会给分。
长效热点类——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研究,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价值实现;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引领的管理变革。高考命题关注社会现实,而科技创新和环境问题是新课改形势下时考时新的热点问题。
1.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项目 阶段 原 因 标 志 产生阶段 (15-16世纪) 项目 阶段 原 因 标 志 产生阶段 (15-16世纪)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形成和发展 阶段(17-18世纪中期)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项目 阶段 原因 标志 迅速发展阶段 (18世纪末- 19世纪中期)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重大突破和 系统化阶段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的发明与应用,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科技进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丰富和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用新史观看科技进步 史观 结论 文明史观 科技进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丰富和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史观 科技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3.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②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③新思想萌发。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④中国近代化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甲午中日战争、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的姿态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中苏关系破裂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的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②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典例] (2013·四川高考)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解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在美国的传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和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美国的大多数民众信仰基督教,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翻上帝创造人的传统教义,与美国人的基督教信仰产生了矛盾,C项符合题意。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显然错误,排除;美国各州可以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本州的法律,D项错误。 [答案] C
[针对训练] 1.电视剧《神话》是一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 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有望实现 “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 ) A.相对论 B.量子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论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比方说处于光速的高速运转情况 下,人类可以实现时空的穿越。 答案:A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 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解析:“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说明电的发明和新通讯手段的运用使世界之间联系密切;再结合“最早应出现”这一时间限定,综合起来看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 C
3.右图是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出版 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 “不必 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 “自天而 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 的许多警 告一一出现,这再次证明 ( )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C.灾难主要在春天出现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寂静的春天》是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科技发展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有一些已成事实,证明了科技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A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主题相反,C项说法不,答案为D。科学 答案:D 阶段验收评估(十六)见阶段验收评估 (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