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1500 Zhang Heng Road, Shanghai , Chin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五脏六腑话养生 董飞侠 医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生导师 副主任中医师 美国贝勒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综合实验 ----小鼠药学综合实验 欢迎您来到精彩的动物实验领域! 谢果.
公 司 简 介 北京阜康仁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1、什么是预算会计? 2、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3、预算会计的要素和会计等式? 4、预算会计的特点?
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讲座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 提高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信用管理师协会执行会长 陈 文
諮商技巧與實務研討 主講人:蔡佩潔臨床心理師 .
按開憂鬱症的結 ---穴位玄機妙用 溫嬪容 醫師.
面試甄試準備要領 魯真 中興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第四章 蛇 重点: 1. 蛇人工养殖的场地设计。 2. 蛇人工孵化。. 第四章 蛇 重点: 1. 蛇人工养殖的场地设计。 2. 蛇人工孵化。
城区西北片区集中供热扩容工程 供热管理科 宋健敏.
中信信诚-淮安项目.
郭子光教授从肺肾虚损辨治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经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夏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傷 仲 永 王安石 S 孫子潔.
垃圾食品與肥胖的關係 敏盛綜合醫院 陳美月 營養師.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商業實務報告 第三組 指導老師:林淑惠 柯宜廷 許家喬 顏妙玲
第十二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住宅部門能源消費及節能意識之性別差異分析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基于解释性语言的手机跨平台架构 Sloan Yi. Qt MTK.
服装物流的“天枰”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十二节 呕 血 与 便 血 一、呕血 ㈠概念:凡是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者称为呕血。.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班級:車輛三乙 學號: 學生:王章嘉 指導老師:吳宗霖老師
甲、乙類大客車 車輛型式安全審驗或底盤車型式登錄 審驗補充作業規定說明 103年2月13日
「簡易水土保持申報書」 內容及送審流程之探討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液/质联用LC-MS 型 号:Agilent B 国 别:美国 单价(万元):167 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系统。
化学品清单 类型.
应用实例 识别Ps & Pt ADTS 压力通道并校验 CPD8000 New MENSOR‘s ADTS: CPA8001.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三組 指導老師:林淑惠老師 組員: 柯宜廷 許家喬 顏妙玲 蔡佳君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六 兽药的管理.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簡報檔案可由服務學習網-課務資訊-TA下載 課外活動組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OWASP中国介绍 作者:RIP 时间: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講題 :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機制 主講人:臺北市立明倫高中 教務主任王文珠.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105年教育部熱血老師翻轉學生「教育愛」座談會
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 红磷(P)测试评估报告 市场需求:测试套管中的红磷 推荐机型:Ux-220 高配机型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ddress: 1500 Zhang Heng Road, Shanghai 201203, China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和趋势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季 申 2013.04 Address: 1500 Zhang Heng Road, Shanghai 201203, China Email: jishen2008@gmail.com 1 1

报告内容 整体控制中药质量的必要性 应用一测多评等技术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整体控制中药质量的展望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中药的特点 中药成分复杂难以全面控制全部成分 同品种不同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难以完全一致 药材是天然产品,难以保证质量完全一致 值得肯定的是:企业对产品的安全性的重视,大部分中药有一定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积累了很多的临床和实践经验。 中药如何寻求平衡?中药的前景?如何研究的思路? 思考: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能够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和质量的均一程度,确保中药质量的均一稳定。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发展历程 缺乏专属性控制指标 单一成分到多成分的控制 指标成分到有效成分的控制 发展趋势 从局部控制到整体控制 多成分定量结合指纹图谱的全方位中药质控新模式 中药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面临的问题 中药成分的复杂性 方法的专属、可控、实用和经济 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的合理设置 解决方案 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 实现合理全面的质量控制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能够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和质量的均一程度,确保中药质量的均一稳定。

应用一测多评等技术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物质基础研究必要性 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易导致药效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发生等机制阐述不清 建立全面可控的质量标准的基础---建立更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技术提升的关键---更好地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等问题,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及新药的研发

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的模式(案例1) 有效地控制中药注射液内在的质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技术手段,将阐明的化学成分纳入质量控制体系! 阐明注射液总固体中的成分 黄芩 熊胆粉 山羊角 金银花 连翘 明确5味提取物的物质基础 明确注射液总固体含有的大类成分和单体成分 建立专属性的分析方法 方法学认证 补上处方! 注射剂质量标准 提取物质量标准 药材质量标准 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 有效地控制中药注射液内在的质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技术手段,将阐明的化学成分纳入质量控制体系!

黄芩提取物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HPLC法 柱层析分离 Q-TOF液质 NMR等手段 明确了8个成分 建立了5种成分含量的专属 性测定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HPLC法 柱层析分离 Q-TOF液质 NMR等手段 明确了8个成分 建立了5种成分含量的专属 性测定方法 5种成分含量约为干燥提取物的98%

黄芩提取物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明确了黄芩提取物中的8个成分 黄芩提取物中约98%成分已明确结构,基本阐明了黄芩提取物的物质基础。 1 野黄芩苷 3 4 6 2 7 8 1 5 1 野黄芩苷 5,6,4’-OH;7-O-Glucuronic acid 2 黄芩苷 5,6-OH;7-O-Glucuronic acid 3 千层纸素-7-O-葡萄糖醛酸苷 5-OH;6-OCH3 ;7-O-Glucuronic acid 4 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 5-OH;7-O-Glucuronic acid 5 汉黄芩苷 5-OH;8-OCH3;7-O-Glucuronic acid 6 黄芩素 5,6,7-OH 7 汉黄芩素 5,7-OH;8-OCH3 8 千层纸素A 5,7-OH;6-OCH3 黄芩提取物中约98%成分已明确结构,基本阐明了黄芩提取物的物质基础。

金银花提取物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HPLC(UV) HPLC-氨基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分离得到4个已知化合物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HPLC(UV) HPLC-氨基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分离得到4个已知化合物 明确了11个化合物结构 有机酸类成分约为干燥提取物的28 % -39%

金银花提取物物质基础的研究 明确了金银花提取物中的11个成分 金银花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占28%-39%。 1、新绿原酸 2、绿原酸 3、隐绿原酸 4、未指认 5、咖啡酸 6、獐牙菜苷 7、裂环马钱氧苷 8、木樨草苷 9、3,4-二咖啡酰奎尼酸 10、3,5-二咖啡酰奎尼酸 11、4,5-二咖啡酸奎尼酸 12、咖啡酸乙酯 8 910 11 12 1 2 3 4 5 6 7 金银花提取物质谱总离子流图 金银花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占28%-39%。

连翘提取物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HPLC –DAD 多波长 HPLC –蒸发光检测器 分离得到2个已知化合物 HPLC –离子阱质谱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HPLC –DAD 多波长 HPLC –蒸发光检测器 HPLC –离子阱质谱 HPLC –QTOF质谱 HPLC –示差检测器 UV 分离得到2个已知化合物 建立12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小分子成分约占提取物10% 黄酮类成分约占提取物44%

连翘提取物物质基础的研究 明确了连翘提取物中的12个成分 小分子成分总量约占干燥提取物近10%。 1、连翘酯苷E 2、连翘酯苷D 3、咖啡酸 4、组峰(连翘酯苷C及其同分异构体) 5、连翘酚1(连翘酯苷A 的同分异构体) 6、芦丁 7、异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A 的同分异构体) 8、连翘酯苷A 9、suspensaside A的同分异构体 10、suspensaside A的同分异构体 11、suspensaside A 12、连翘苷 小分子成分总量约占干燥提取物近10%。

在蓝圈处咖啡酰基取代位置发生互换,或空间上立体构型发生变化,都会产生异构体。 连翘酚1(C29H36O15) 连翘苷(C27H34O11) 连翘酯苷C及其同分异构体(C29H36O16) 在蓝圈处咖啡酰基取代位置发生互换,或空间上立体构型发生变化,都会产生异构体。 芦丁(C27H30O16) suspensaside A及其同分异构体(C29H34O15)

山羊角提取物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 液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 高分辨率质谱 得到31种氨基酸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 液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 高分辨率质谱 得到31种氨基酸 建立12种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蛋白氨基酸约为干燥提取物的70% 存在焦谷氨酸

11种蛋白氨基酸和焦谷氨酸的总量约占注射液总固体量的15%。 山羊角提取物物质基础的研究 明确了山羊角提取物中的11个成分 1、天冬氨酸 2、谷氨酸 3、丝氨酸 7、缬氨酸 8、苯丙氨酸 9、异亮氨酸 10、亮氨酸 11、脯氨酸 4、甘氨酸 5、苏氨酸 6、丙氨酸 焦谷氨酸 11种蛋白氨基酸和焦谷氨酸的总量约占注射液总固体量的15%。

熊胆粉提取物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红外 核磁 主要成分为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 制备薄层 上述两种成分总量占干燥提取物90%以上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红外 核磁 制备薄层 高分辨率质谱 HPLC(UV和 ELSD) 主要成分为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 上述两种成分总量占干燥提取物90%以上

熊胆粉提取物物质基础的研究 熊胆粉提取物 注射液 注射液与熊胆粉提取物共有成分为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 两者总量约占注射液总固体量的33%。

国食药监注[2007]74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总固体的80%成分可测 总固体的60%成分明确结构并采用专属性方法可测 明确结构成分中的90%在指纹图谱中可指认

阐明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已满足国家的有关技术要求 注射液物质基础研究结果 A:总固体中可测成分 B:总固体中明确结构并采用专属性方法可测成分 C:明确结构并可在指纹图谱中指认成分 阐明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已满足国家的有关技术要求

注射液指纹图谱 1、新绿原酸; 2、绿原酸; 3、隐绿原酸; 4、咖啡酸; 5、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6、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1、新绿原酸; 2、绿原酸; 3、隐绿原酸; 4、咖啡酸; 5、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6、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7、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8、连翘酯苷D; 9、野黄芩苷 指纹图谱1 1、野黄芩苷; 2、黄芩苷; 3、千层纸素-7-O-葡萄糖醛酸苷 4、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 指纹图谱2

注射液指纹图谱 可指认成分达到 明确结构成分的93% 1、天冬氨酸; 2、谷氨酸; 3、丝氨酸; 4、甘氨酸; 5、苏氨酸; 6、丙氨酸; 1、天冬氨酸; 2、谷氨酸; 3、丝氨酸; 4、甘氨酸; 5、苏氨酸; 6、丙氨酸; 7、缬氨酸; 8、苯丙氨酸; 9、异亮氨酸; 10、亮氨酸; 11、脯氨酸 指纹图谱3 熊去氧胆酸 鹅去氧胆酸 可指认成分达到 明确结构成分的93% 指纹图谱4

一测多评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什么是“一测多评”(QAMS)? 在多指标( s,a,b,…) 质量评价时,以某一典型有效成分作为内参物( s) ,建立内参物与其它待测成分( a,b,…) 间的相对校正因子( RCF,fsa,fsb…) 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达到测定一个成分( 对照品可得到者)的同时 , 可计算出其它待测有效成分的含量

金银花提取物中总有机酸含量的主要方法学研究(案例2) 采用“一测多评”的理由: 物质基础研究表明: 具有7种有机酸类:金银花提取物中含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共7种有机酸 标准品的缺乏:除咖啡酸和绿原酸具有标准品外,其余标准品缺乏 具有绿原酸的母核:除咖啡酸外,其余6种有机酸结构类似,均具有绿原酸的母核 含量范围相近:含量范围为0.02~0.07mg/ml 内参物的选择依据:具有相同母核的有机酸---绿原酸

HPLC 分析方法的研究 波长的选择(金银花中的有机酸类最大吸收波长均在325nm ) 流动相组成的考察 流动相梯度的考察 柱温及流速的考察 不同色谱柱的考察 不同仪器的考察 时间 (分钟) 流动相A(%) 乙腈 流动相B(%) 0.1%甲酸 流速 (ml/分钟) 0~20 5→10 95→90 0.8 20~30 10 90 30~35 10→18 90→82 0.8→1.0 35~60 18 82 1.0 列出明确的内容?? 方法中明确了色谱柱等可能影响相对保留时间的因素 方法允许流动相比例可以调节,并保证分离效果,以适应中药材批次间的合理差异

金银花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占28%-39% 金银花提取物色谱峰指认 金银花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图 咖啡酸 隐绿原酸 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新绿原酸 金银花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图 金银花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占28%-39%

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需要大量,全面的数据考察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标曲1 0.972705 0.976662 1.210966 0.989562 1.109981 0.969858 0.980694 1.214659 0.991608 1.108442 0.974806 0.979967 1.216515 0.991888 1.089856 0.978463 0.982519 1.2124 0.988588 1.072472 0.980724 0.982698 1.209252 0.985758 1.062248 0.985066 0.983805 1.202637 0.974812 1.049078 1.003118 0.975104 1.144151 0.924648 1.000802 标曲3 0.938677 0.978821 1.227598 0.940728 1.059597 0.947288 0.984169 1.234761 0.937337 1.038846 0.951752 1.001544 1.223393 0.935362 1.026517 0.953044 0.979194 1.214085 0.92938 1.024854 0.951453 0.995456 1.211917 0.92408 1.013441 标曲2 0.91463 1.114414 1.199906 1.004648 1.126698 0.935693 1.121086 1.208441 0.993484 1.120812 0.990339 1.082614 1.210835 0.957829 1.13294 0.982203 1.069526 1.194141 0.945644 1.128001 0.993901 1.076368 1.186283 0.933524 1.110371 平均 0.97 1.02 1.21 0.96 1.07 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需要大量,全面的数据考察 不同浓度范围 不同来源或批号的标准品考察 不同仪器的考察 以17个相对校正因子的平均值作为各有机酸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待测目标色谱峰的定位(保证QAMS法应用的前提) 避免不同批次样品中除目标色谱峰外杂质峰的影响 避免目标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漂出标准规定的范围(±5) 采用指纹图谱指认峰的方法实现目标峰的确认(峰1、3、4、5、7、8、9) 1、新绿原酸 2、连翘酯苷D 3、绿原酸 4、隐绿原酸 5、咖啡酸 6、野黄芩苷 7、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8、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9、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图谱 考察不同色谱柱,不同仪器的影响 结合DAD光谱、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等多种方式对待测目标色谱峰以相对保留时间进行指认

一测多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表(单位:mg/ml) 其他方法学考察 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检测限、线性范围、耐用性等,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结果的比较。 一测多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表(单位:mg/ml) 编号 实际测得 总量 一测多评 计算结果 相对偏差 (%) 计算总量 1-1 0.238724 0.239490 0.16 8-1 0.235502 0.236156 0.14 1-2 0.237339 0.238098 8-2 0.234404 0.235058 2-1 0.208924 0.209694 0.18 9-1 0.230670 0.233377 0.58 2-2 0.211470 0.212247 9-2 0.236778 0.237503 0.15 3-1 0.221436 0.222297 0.19 10-1 0.240573 0.241209 0.13 3-2 0.221760 0.222625 10-2 0.239085 0.239723 4-1 0.239432 0.240241 0.17 11-1 0.256419 0.257009 0.12 4-2 0.236437 0.237233 11-2 0.254789 0.255352 0.11 5-1 0.236721 0.237321 12-1 0.252333 0.253086 5-2 0.236987 0.237591 12-2 0.252409 0.253187 6-1 0.204348 0.201665 0.66 13-1 0.237117 0.237748 6-2 0.203957 0.200797 0.78 13-2 0.233743 0.234369 7-1 0.230410 0.223348 1.56 14-1 0.197985 0.198670 7-2 0.232755 0.233557 14-2 0.197713 0.198398 采用一测多评测得的结果与实际测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建立的方法:相对校正因子准确,方法可行。

制剂中蒽醌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案例3) 研究背景 遇到的问题: 处方中的大黄含有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蒽醌类物质,化学结构相似 拟采用一测多评的方法进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测定 遇到的问题: 不同分析仪器会造成相对保留时间的差异 缺乏合理的内参物同时指认目标色谱峰 以大黄素为内参物,采用不同仪器所得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相对保留时间偏差较大(大于15%) 化合物 相对保留时间(以大黄素为参照) 仪器A 仪器B 芦荟大黄素 0.60 0.71 大黄酸 0.68 0.80 大黄素 1.00 大黄酚 1.18 1.16 大黄素甲醚 1.26 1.22

相关系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解决方案:分别选择合理的内参物 芦荟大黄素以大黄酸为内参物 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以大黄素为内参物 相对保留时间 芦荟大黄素以大黄酸为参照, 其余分别以大黄素为参照 仪器A 仪器B 芦荟大黄素 0.89 大黄酸 1.00 大黄素 大黄酚 1.18 1.16 大黄素甲醚 1.25 1.22 大黄酸 大黄素 相对保留时间 供试品色谱图 相关系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丹参”中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案例4) 研究背景 :收入美国药典的复核 丹参中含有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参酮I等化合物,结构类似,符合一测多评的要求 以丹参酮IIA作为内参物,测定隐丹参酮、丹参酮I的含量 丹参酮类相同母核 丹参药材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复核中发现检测波长的带宽也会影响相对校正因子,提醒实验室在进行相对校正因子的考察时应予以考虑波长的带宽! 发现的问题: 不同品牌色谱柱会引起相对保留时间的改变,甚至出现出峰顺序颠倒 解决方案: 质量标准中明确色谱柱类型 色谱柱A 色谱柱B 因素 隐丹参酮 丹参酮I 实验室A 1.18 1.31 实验室B 1.15 1.23 带宽为16 1.11 1.17 带宽为4 带宽的问题??、 复核中发现检测波长的带宽也会影响相对校正因子,提醒实验室在进行相对校正因子的考察时应予以考虑波长的带宽!

“一测多评”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适用于结构类似的同系物 同系物紫外光谱图相似度高,在相同波长处的吸收度相差小,即校正因子相差小 同系物相对校正因子不会因为流动相的比例微调而发生变化 目标色谱峰定位是关键 全面的考察各种可能影响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因素,不同品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差异,应在质量标准中分别予以明确规定 需以相对保留时间结合DAD光谱、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等多种方式对待测目标色谱峰进行指认 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需要大量的考察 全面的数据考察基于工艺稳定的产品,避免由于不同批次的不稳定带来的系数变化

制剂中应用一测多评技术的主要问题 建议解决方案: 配合指纹图谱或者特征图谱进行色谱峰确认,避免有关问题。 制剂中由于有其他药味的干扰,可能会影响目标色谱峰的分离 调整分离效果时,会出现目标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发生偏差的现象 相邻色谱峰在定位时会引起混淆 提取物图谱——干扰峰少 制剂图谱——可能存在相邻色谱峰的干扰 建议解决方案: 配合指纹图谱或者特征图谱进行色谱峰确认,避免有关问题。

整体质量控制的展望 传统鉴别 基于单一指标成分的质量标准 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整体质量控制 性状、 显微、 理化鉴别 主观性强、 缺乏专属性 引入薄层、液相、气相等现代分析技术定性、定量 采用质谱等技术,研究阐明物质基础,确定有效成分 指标单一,与内在质量关联性仍欠缺 指纹图谱、一测多评等多个有效成分质控 性状、显微 评估确定安全性检测指标 系统专业的安全性检测 基源确证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Your suggestion is welco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