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新政策法规及 审计应用文写作 丁朝霞 273871619@qq.com 1371177771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ompany LOGO 颈部肿物的程序性诊治 辽宁医学院耳鼻咽喉科 谷京城.
Advertisements

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 暨应急预案桌面演练 实 训 乐山应急管理学会 贾 伟. 目 录 校园治安问题包含的内容 校园治安问题的特点 避免引发校园治安问题的对策 校园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实训 校园治安问题的成因.
LOGO 視力保健 愛護自己的身體, 從『眼』開始. 一、認識眼睛 眼睛是靈魂之窗,體積雖小但構造精巧機能獨特。 大約只有 1/6 的眼球表面是可以被看到的。其餘的眼球則被眼瞼、 眼球外部肌肉、脂肪襯裡和眼眶周圍的強韌骨骼遮蓋起來。 眼瞼 由皮膚覆蓋的組織,將眼淚 散佈於眼球以避免乾燥。 脂肪 海綿狀軟墊,保護眼睛。
“ 我不能 上学了,我 每天还要帮 家里拾柴火 呢。 ” 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一封信 书信的基本格式: 开头顶格写称呼,打上冒号; 换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接下来换行空两格写正文部分; 正文结束后,换行写祝颂语; 最后在右下方写上寄信人姓名和 写信日期。
中醫藥就醫用藥 - 婦女篇 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資源中心 中醫藥就醫用藥百分百、就是藥做到: 停、看、聽、選、用專業.
下背痛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 住院醫師 毛畯台. 下背痛常見原因 軟組織受傷/背部筋膜發炎 椎間盤突出症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壓迫性骨折 椎間盤滑脫 惡性腫瘤 泌尿道疾患 姿勢不良.
華德學校上午校 「協助小學中國語文科教師建立專業學習型社群」計劃 (2008) 總結分享會 二零零九年一月十日.
图说 毕业生档案 学生工作部 2016 年 5 月. 毕业生档案 毕业前 文字记载 书面材料 家庭情况政治思想 身体状况学习成绩 高校毕业前文字记载的书面材料 用人单位选拔、聘用毕业生的重 要人事依据 工作后人事档案的基础和雏形 什么是毕业生档案?
YOUR LOGO 配色方案修改: – 配色方案在【格式】 --> 【幻灯片设计】 --> 【配色方案】 --> 【编辑配色方案】下调整。 LOGO 的添加: –Logo 添加修改在【视图】 --> 【母版】 --> 【幻灯片母版】 下调整。直接选择 logo 图片删除或修改。 字体格式的设置: –
園藝二乙 1 號 丁楷儒 32 號 孫子恩. 1. 福山萵苣 ( 大陸妹 ) : 福山萵苣,萵苣家族成員之一,鮮甜脆綠又帶有萵苣類的 特殊苦味,用來代替生菜搭配烤肉也別具風味。極少病蟲 害,只需定時澆水施肥就能健康長大,是相當容易種植又 能有大收穫的蔬菜 。 感想: 雖然大陸妹好吃又好種,但種了太多而吃不完.
南宁市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 用户培训手册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和作文.
运用《指南》科学观察和评价儿童 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谢亚琳.
第一学段活动性评价 小学数学活动性评价设计例谈 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 孙钰红.
第八章 負債 8-1 負債之意義及內容 8-2 流動負債 8-3 長期負債 8-4 其他負債.
工业财务状况表 财务部分培训 (2010年年报).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孙蓓雄
2016年全国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经济法 主讲老师:葛江静.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 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说明.
定海区渔农村集体资产 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 档案管理培训班
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及改革 Company Logo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讲解.
突出“五化”实践 提升师生竞技水平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技能大赛经验介绍.
大二上工作总结及大二下工作计划 ———————自动化09-3班.
全面了解入党程序 认真履行入党手续 第一讲 主讲人:陈亭而.
中共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委员会党校 入党材料规范填写指导 学工处 李华琼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党员发展培训—— 党员发展工作培训 校党委组织部 2010年9月17日.
一、2014年物理中考考点 双向细目表 佛山四中 叶荣华.
祝贺您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请您登陆“国家留学网”查看《出国留学人员须知》,您在出国前及在外学习期间所需要办理的手续及具体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政策上疑问均在此《须知》上有所列明。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
审题与立意 夏邑高中高四语文组.
述职报告 ( 二○○七年度 ) 述职人: xxx 部 门: 计划财务部 岗 位: 部门经理.
转正述职报告 电商文案策划 XXX.
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部 马红云.
学校食品安全 厦门市疾控中心 洪华嵘
一、會計循環之意義 二、會計憑證概要 三、日記簿概要 四、分類帳概要
努力做好新常态下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省政协研究室 欧阳东 2016年5月31日.
第三讲 事务性文书的写作 (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
教育部補助計畫經費動支應行注意事項 報告單位:主 計 室 104年10月.
提升教师素养 提高教育质量 北京市东城区学术委员会 郑克强
易制毒化学品的具体分类和品种 第二类 1 苯乙酸 2 醋酸酐 3 三氯甲烷 4 乙醚 5 哌啶 第三类 1 甲苯 2 丙酮 3 甲基乙基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讲人:XXX.
特种设备安全法简介 中原油田分公司 杜习广 2015年4月 视频.
我 自我介绍 我爱看的 书 名片 格言.
马街乡综治维稳工作情况汇报 汇报人:xxx.
第三課 宗教(倫理)的獨特向度 單元 3.2 全球倫理:兩項原則和四項座右銘
农事学实践教程 主讲:XXXX 作物繁种技术.
通病文章 休 闲   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偶可从没见过这样的情景^_^)我和同学小刚一起骑车去上学,突然他的车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车上的拔下来给他装上,我俩继续一起高高兴兴地骑车往学校赶。(原来“我”的自行车可以不用气门芯啊^_^)   我们经过一家百货商店时,我不禁感慨道:啊!看来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你看那位农民老大爷,左手一台电冰箱,右手一台电视机,一溜小跑回家去了。(比周星弛在《功夫》里还要厉害?!)都说一心不能二用,当我注视老大爷的时候,冷不丁岔道里冲出来一位老太太,说
第八章 诉讼法 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
科學與科技課程 教師分享會 二OO四年五月七日.
应如何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赵学勤 2010、12、14-15.
追问课堂,寻求效益 —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牟平区实验小学 战丽娜.
普及纳米知识 推动科技进步.
电商2班 第五组. 电商2班 第五组 小组成员: 组长:汤昀 成员:杨阳、陆萍、邹斯斯、吴晓庆、吴盈盈.
陈 汉 文 厦门大学会计系 主任 经济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我真的很不想活,日子過得太沒有意思了。. 我真的很不想活,日子過得太沒有意思了。 聽起來,你現在的日子真難熬,你 願意說說看為什麼嗎?
俄罗斯历史之路 千年回眸 主讲老师 李朝霞.
让道德之花越开越鲜艳 主讲 xxx.
老员工心态管理.
平昌县泥龙初中校本培训 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通 知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时使用的公文。
二、感谢信的种类 根据寄送对象不同,感谢信可以分为三种: 1、直接寄送给感谢对象; 2、寄送对方所在单位有关部门或在其单位公开张贴; 3、寄送给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媒体公开播发。
热烈祝贺医院开业.
產品責任險的意義 想一想,什麼是「產品責任險」? Q
古诗鉴赏.
教育部補助計畫經費動支應行注意事項 報告單位:主 計 室 107年11月6日.
2015年雪佛兰经销商7-8月夏季市场活动激励政策 执行手册及模板
實習學生:陳姵儒 指導教授:潘明全 實習單位:戴正彥升大學中心
8的乘法口诀 导入 新授 练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审计新政策法规及 审计应用文写作 丁朝霞 273871619@qq.com 13711777718

自我介绍 丁朝霞 博士 中国非执业注册会计师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高级会计师 高级审计师 中山大学审计处副处长 招标师、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卫生分会理事、广东省审计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成员、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理论与实践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专家、广州市从化专家库专家、中国内部审计高级咨询专家库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财务与审计培训老师、中国高等教育协会财务分会培训老师

大纲 1、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内容 2、《事业单内部控制规范》与内控审计 3、审计应用文写作

引言: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风气 制度 结果 1 抓阄决定由谁分粥 2 推选一个道德高尚人分粥 贿赂,腐败 3 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的食物就是一桶粥 制度 结果 1 抓阄决定由谁分粥 每个人每周只能一天吃饱,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 2 推选一个道德高尚人分粥 贿赂,腐败 3 组成了3人分粥委员会和4人评选委员会 两个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完时粥凉 4 轮流分粥,分粥的人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一碗粥 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尽量分得平均。快乐和气

审计是做什么?

审计体系 1 国家审计:监督 2 社会审计:鉴证 3 内部审计:服务 .

内部审计角色的发展 看门狗 经济警察 保健医生

一些观点 足球理论 木桶原理 空军轰炸 陆军排查 防火救火 扁鹃三兄弟医术 风险控制:如贼可能永远抓不完,但可以提高防范措施减少被偷的机会

个人英雄主义

目标是否一致

审计无为便是功 审计的功夫在账外(业务流程)

Company Logo

评价 美不美?------昭君画师 重不重?------中国税负痛不痛苦 宽不宽?------高速公路 高不高?------中国房价 抄没抄?------论文

这位是?

最新政策法规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修订内容解读

2013年8月20日 发布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标志体系完善和成熟,与国际惯例接轨 2014年1月1日 实施

基本情况 2013年 2003到2011年 新准则 旧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20个具体准则 29个具体准则 5个实务指南 5个实务指南

新准则特点 一、提升了准则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新准则将具体准则分为作业类、业务类和管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准则体系采用四位数编码进行编号。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第一层次,编码为1000; 具体准则为第二层次,编码为2000; 实务指南为第三层次,编码是3000。

二、反映了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理念 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与(IIA)定义的接轨。 将“监督和评价”职能改为“确认和咨询”职能,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突出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彻于整个准则体系中,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等。

三、增强了准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新准则立足于内部审计实践的发展,对部分准则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绩效审计准则;将遵循性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三个准则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修订后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并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衔接,进一步增强了准则的适用性。再如进一步细化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有关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等具体要求,删除了关于舞弊的预防、协助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工作等不易操作的内容。

关于准则体系框架结构的调整 具体准则分类及准则体系编码 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为作业类、业务类和管理类三大类。作业类准则涵盖了内部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方面的准则,具体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抽样、分析程序等 9个具体准则; 业务类准则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与报告等 4个具体准则; 管理类准则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人际关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等 7个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结构的调整 1.将原第12号、第 16号、第 21号具体准则与原第 5号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 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控制审计。原第 5号准则《内部控制审计》规范了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属于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总纲式规定;原第 12号准则《遵循性审计》具体规范内部控制目标中关于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标准的内容;

原第 16号准则《风险管理审计》具体规范内部控制中风险评估要素的审查和评价;原第 21号准则《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规范了控制自我评估这一具体方法,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如何运用该方法协助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遵循性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等三个准则从内容或逻辑上都应当属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组成部分,因此,此次修订将原分属四个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并充分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关内容,制定了《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2.将原第25号、第 26号、第 27号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 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绩效审计。按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三个方面分别制定具体准则是我国准则制定工作的有益探索。然而,由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均为绩效审计的目标,实践中往往需要对某一事项或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做出评价,因而原准则存在内容重复、实践中不好操作等弊端。因此,此次修订将原来的三个具体准则进行了合并,修订为《绩效审计准则》。

3.将原第9号、第 19号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 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原第 9号具体准则《内部审计督导》中将督导定义为通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和指导,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而原第 19号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规定的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审计项目负责人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监督内部审计过程、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从内容上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涵盖了内部审计督导,因此,此次修订调整了原第 19号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结构,与原第 9号准则《内部审计督导》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4.不再保留原第17号具体准则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相比,制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准则是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尝试和创新。但是,随着内部审计逐步从财务审计发展到更加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阶段,原来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等概念及运用已经发生了变化。鉴于此,此次修订不再保留该准则,将“重要性 ”和“审计风险 ”的内容分散在基本准则以及相关具体准则中予以反映。

5.不再保留原第22号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此次修订不再保留该具体准则,相应条款充实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

6.不再保留原第29号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原第 29号具体准则所指的内部审计人员包括取得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或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IA)资格证书的人员。目前,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取得 CIA证书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业资格证书( CCSA)人员的后续教育作出了新的规定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该规定出台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后续教育办法》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业资格证书后续教育办法》,对中国大陆地区持有上述资格证书人员的后续教育进行规范。鉴于第 29号具体准则的内容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已有较大出入,此次修订不再保留该准则

修订的重点内容 按照修订方案,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为此次重点修订的准则,同时对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等准则的部分内容和表述做出了修订,对其他准则的文字表述进行了统一和完善。实务指南未纳入此次修订的范围,下一步将根据调整后的准则做进一步修订。

(一)关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此次修订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内容由原来的 27条调整为 33条,具体修订如下: 1.内部审计定义。修订后的定义力求反映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变化,与 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接轨。

(1)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 IIA在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 “确认和咨询 ”活动。实际上, “确认 ”的含义就是指通过监督检查,对被审计的事项予以鉴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而 “咨询 ”是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内涵上来看,确认和咨询包含了监督和评价的含义。相对于 “监督 ”所体现的内部审计的查错纠弊功能,现代内部审计更强调由 “咨询 ”所体现出的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随着我国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和发展,原内部审计定义中的 “监督和评价 ”已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内部审计理念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借鉴 IIA的定义,此次修订将原内部审计定义中的 “监督和评价 ”职能改为 “确认和咨询 ”职能,进一步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2)关于内部审计的范围。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范围界定为 “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将原来的“经营活动 ”改为 “业务活动 ”,体现了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还适用于非盈利组织。定义中增加了对“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的审查和评价,以体现内部审计对组织风险的关注。

(3)关于内部审计的方法。修订后的定义增加了运用 “系统、规范的方法 ”的规定,强调了内部审计的专业技术特征,体现内部审计职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内部审计职业对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的要求。

(4)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界定为 “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对内部审计目标更高的定位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

2. 关于准则的适用范围。为涵盖内部审计外包的情况,准则中增加了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本组织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的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的规定。

3.调整的其他主要内容。 一是在一般准则中,增加了内部审计章程中应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的内容;增加了内部审计人员保密义务的内容。 二是在作业准则中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审计业务的内容;增加了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组织舞弊风险,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的内容;增加了内部审计人员为组织提供适当咨询服务的内容。 三是在报告准则中不再保留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及后续审计方面的内容; 四是在内部管理准则中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实施有效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原《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共 11条,基本涵盖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但规定过于原则,只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弹性过大,适用性不强。 此次修订以原《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吸收了原《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准则的部分内容,同时充分借鉴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内容,并参考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充实和完善。体例结构上也与其他准则一致,采用分章表述,分为总则、一般原则、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附则等七个部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三)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出台,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此次修订借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规定,对原《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模糊的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在实务中无论从实施主体还是报告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为突出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特殊性和职能作用,仍将该准则的名称定为内部控制审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定位和主体,突出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1.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此次修订将内部控制审计按照审计范围分为全面内部控制审计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并从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其中组织层面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规范,同时借鉴、吸收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规定,力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衔接。

2.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强调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审查前,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确定审计内容及重点,实施内部控制审计。 3.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专章规定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对缺陷认定的方法、缺陷的种类和缺陷的报告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4.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专章规定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要求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一般应当报送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包含有重大缺陷认定的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当报送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要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

(四)关于绩效审计准则 绩效审计准则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将绩效审计的概念界定为对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从而涵盖了非盈利组织开展绩效审计的相关工作。 二是明确了绩效审计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进行审查和评价,也可以只侧重某一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并概括了绩效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的内容。 三是规定了选择绩效审计方法的要求,列举了常规审计方法以外的绩效审计方法。 四是规定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来源,以及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注意的原则。 五是根据绩效审计的特点,细化了对绩效审计报告内容的要求

(五)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一是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划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二是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将项目负责人在指导、监督、检查过程中应考虑和注意的事项以及应当履行的职责做了进一步细化,不再保留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的相关内容。 三是由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已出台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和评估手册,此次修订对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内容不再做重复规定。

(六)关于审计计划等 13个具体准则的修订 1.修订后的审计计划准则将审计计划由原来的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调整为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两个层次。这是考虑内部审计实践中的做法,参考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有关审计计划的规定而做的修订。 2.修订后的审计通知书准则明确了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 ”的要求。

3.修订后的审计证据准则将原准则第四条审计证据种类中的 “视听电子证据 ”细分为 “视听证据 ”和“电子证据 ”两种;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特征的表述调整为 “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并对各自的含义做了修订;对原第七条 “获取审计证据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 ”的内容的前后顺序做了调整;将原第八条 “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中的 “询问 ”改成 “访谈 ”,增加 “调查 ”方法;原第九条后增加 “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记录电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的规定。

4.修订后的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删除了原准则第六条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方面内容;将原第七条 “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 ”与原第九条 “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事项 ”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增加了项目审计方案的编制及调整情况也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原第四章 “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与使用 ”的名称改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保管 ”,并对相关用语做了规范。

5.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删除了原准则第七条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相对保证”的内容; “审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中增加 “审计发现 ”,“审计决定 ”改成 “审计意见 ”;将第四章 “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与分发 ”的名称改成 “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与报送 ”,并增加了 “已经出具的审计报告若存在重要错误或遗漏,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更正,并将更正后的审计报告及时提交给所有的原审计报告接收者 ”的规定。

6.修订后的后续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等相应规定中的 “应当 ”改成 “可以 ”,主要基于后续审计是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的审计程序;删除原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确定后续审计范围时的相关要求方面的内容。 7.将原分析性复核准则的名称改成分析程序准则。这是根据国际通行的用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表述而做的相应调整;进一步界定了 “分析程序 ”的概念,对相关用语和内容作了修正;删除了原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在综合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审计结论 ”的内容。

8.修订后的审计抽样准则,进一步完善了审计抽样的定义、抽样总体的确定原则、抽样的程序和方法等内容,并对相关用语做了进一步规范。 9.修订后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对原准则第六条有关信息系统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内容做了调整,对此做了较为宽泛的要求,不再规定具体的工作时间及经验的要求;将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中的 “监控 ”改为 “内部监督 ”;删除了原第六章 “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 ”第二十八条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鉴于原第七章 “审计报告与后续工作 ”中有关审计报告的内容不具有特殊性,故予以删除;将原第三十条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的内容与原第七条的相关内容整合。

10.基于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组织舞弊行为的检查和报告中所发挥的作用,此次修订将原舞弊的预防、检查和报告准则的名称改为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准则;将原 “舞弊的预防 ”一章的名称修改为 “评估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并对有关内容作了相应调整,以增强该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原第四章 “舞弊的检查 ”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的内容删除。 11.修订后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将原准则 “协助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工作 ”一章的内容删除。原因是该部分的内容表述不清晰,在实践中的不易操作;原准则名称精炼修改为 “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

12.修订后的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准则,在原准则第九条的内容中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专家 “客观性 ”内容的评价;原第十五条的内容修改为 “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专家服务评价后,如果认为其服务的结果无法形成相关、可靠和充分的证据,应当通过其他替代程序补充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 ”。 13.修订后的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准则,分别删除原准则第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需要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时,应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和第十九条“编制对外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报告,应当做到客观、清晰、及时”的内容。

事业单内部控制规范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1)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 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应以优化公共服务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2)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主要是财政制度)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自主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 (3)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负责。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全局性。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监督的机制。

2、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③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一般地说,《会计法》作为根本大法,对所有单位的控制制度作了根本性规定,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依据和前提;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对会计方面基础工作的控制制度(如职务不相容、回避等制度)给出了指导性规范; 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给出了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涉及全面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性规范。

具体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该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 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是制定具体规范的基本依据,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起着统驭的作用。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办理具体业务事项从内部控制角度所作出的具体要求。

3、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或作用 (内部控制目标的细化)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单位内部的贯彻实施。 (2)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4)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5)提高单位运营的效率,确保预算支出目标的实现。

4、衡量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基本依据 (1)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2)资产的安全完整;   (3)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4)单位总体战略目标;   (4)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一般地说,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全面性 即内部控制是对单位组织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它不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2)经常性 即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   

(3)蕴含性 即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动并不能割裂开来,而是相互融汇在一起。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应有潜在的控制意识、控制制度与控制行为。 (4)牵制性 即单位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管联的,一种控制行为成功与否均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制度的建立,均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减弱或取消。

5、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重要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 (5)制衡性原则 (6)合理性原则 (7)适应性原则 (8)成本效益原则

6、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组成结构 (1)对内部运营环境的适应与塑造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单位运营战略和运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 控制措施应结合单位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的沟通 信息的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单位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单位内部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 信息的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单位内部和与单位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单位各层级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

7、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1)实施职责分工控制制度 根据单位的运营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各单位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实施授权控制制度 各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 各单位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实施审核批准控制制度 各部门、各岗位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4)实施预算控制的制度 各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各单位应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5)实施财产保护控制制度 各单位应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实施会计系统控制的制度 各单位应根据《会计法》等财务会计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实施内部报告控制制度 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财务变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8)实施财务变动的因素分析控制制度 各单位应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9)实施绩效考评控制制度 各单位应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内部业绩考核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10)建立信息技术控制制度 各单位应建立与本单位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的基本规范

1、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规范性文件 。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涉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力。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充分考虑相关的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监督与评价等要素。 所谓控制环境,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和活动范围、领导班子的分工、权力分配和承担责任的方式、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和决策程序、工作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等。

所谓风险识别与评估,亦即及时识别、确认在履行职能和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并对各项活动的风险点及环节进行识别和评估。 所谓控制活动与措施,亦即保证实现单位工作目标的政策、程序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

所谓信息沟通与反馈,亦即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进行有效的内外沟通和反馈。 所谓监督与评价,亦即对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及时改进。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国家的管理要求、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性资金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应注意降低行政事业成本,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阻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 (3)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涉及的基本内容 (1)货币资金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实行有效控制,明确银行账户的开户、核对、清理要求以及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和印章的管理要求,确保货币资金安全规范,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2)往来资金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对往来资金的发生、结算、清理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往来资金界定清楚,责任明确,安全规范。 (3)实物资产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流失。

(4)收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代政府征收的非税收入等各项收入的管理,对收入征管、票据管理、分析、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5)结余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单位结余的管理,明确结余形成事项的审核程序和结余使用事项的管理流程、控制措施,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6)基本支出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基本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对支出的各个项目严格控制,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履行职能提供保障。 (7)项目支出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项目支出的管理,对项目支出实行科学论证、追踪问效,对项目的申报、审核、预算、实施、核算、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单位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8)政府专项支出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政府专项支出的管理,对政府专项支出从预算、项目的立项、审批到资金的拨付、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保障政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合规合理。 (9)其他支出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其他支出的管理,规范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10)政府采购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政府采购的内部管理,设置严密的采购与验收管理流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防范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 (11)财务报告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规定和要求,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准确地反映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结余情况及会计核算、预算执行、财务管理情况,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符合实际情况。

(12)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权限设置、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等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3、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和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集体决策控制 涉及重大财务收支预算调整、重大财务政策调整、重大收支改革措施等方面的财务会计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

(3)预算控制 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评价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核、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4)授权批准控制 要求明确规定涉及财务重大收支业务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工作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和承担责任。

(5)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风险控制 要求树立风险意识,梳理查找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全面防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业务各环节的风险和漏洞。 (6)内部报告控制 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财务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7)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风险控制点等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各项财务会计业务的检查内容、检查重点、检查程序和检查办法,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工作的全面、有效。 (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监督检查,并积极予以配合。单位应根据财政、审计等部门提出的审计检查报告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工作。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规范:货币资金

1、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1)行政事业单位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做到: 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 (2)现金、银行存款、公务卡等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3)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领购、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3、关于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①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②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③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3)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4、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程序 (1)支付申请 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单位可根据需要,安排财务人员在审批前先对支付申请进行初步审核,再按规定审批。

(3)支付复核 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单位不得因审批前已进行初步审核而免除复核程序。

(4)办理支付 出纳人员应当根据经审批的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 (1)单位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2)单位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应使用公务卡办理无法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的公务支出,减少现金使用。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3)单位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单位借出款项必须符合规定的范围,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4)单位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5)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由单位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其他手续。单位应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禁止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 单位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单位应当加强对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6)单位应当加强与银行的对账工作,每月至少核对一次,对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与银行的对账工作应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会计人员负责。

(7)以电子支付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单位,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 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 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单位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不应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随意简化、变更支付货币资金所必需的授权批准程序。 单位在严格实行电子支付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同时,应当配备专人加强对支付行为的审核。

(8)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

7、关于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1)单位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领购、保管、内部使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2)单位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3)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账簿对票据的转交进行登记。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 (4)单位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5)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往来资金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往来资金

1、往来资金的含义 往来资金,是指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主要包括暂存暂付、应收应付等款项。

2、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 (1)往来资金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往来资金业务的发生依据应当充分适当,支付审批程序应当规范; (3)往来资金的发生、结算、清理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其发生事由、结算金额、结算时间、结算要求、清理依据和要求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3、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资金内部控制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往来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往来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往来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①往来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②往来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核监督。 ③出纳人员不得兼任往来资金账目的登记工作。

(3)应当建立往来资金发生核准制度。在每笔往来资金业务发生前,单位负责人或授权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对其发生依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等方面予以审核、批准,确保业务的真实性、有效性。 (4)应当建立往来资金管理责任制度,明确经办人、审批人对每笔往来资金业务发生前后环节的管理责任。 (5)应当建立往来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明确清理依据和要求。 (6)应当按照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办理往来资金支付业务

4、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资金的发生核准控制 (1)应当对往来资金的发生进行核准控制,做到发生依据充分适当,发生过程真实规范。 (2)应当对往来资金发生依据的来源进行控制,审核其真实性、有效性。 (3)应当对往来资金发生依据的运用进行控制,按照合法、合规、合理等要求,建立健全往来资金发生的审核、批准制度。

5、往来资金的管理责任控制 (1)应当建立健全往来资金管理责任制度,做到明确责任,管理有效。 (2)应当明确经办人和审批人的职责分工、权限范围。 (3)明确谁经办、谁核准发生的往来资金由其负责结算处理。 (4)明确往来资金的结算管理要求,对其发生事由、结算金额、结算时间及结算要求等流程必须清晰可控。 (5)明确往来资金的财务核算要求,既要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又要符合本单位往来资金实际管理需要。

(1)应当建立往来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明确清理依据和要求。 6、往来资金的清理控制 (1)应当建立往来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明确清理依据和要求。 (2)往来资金定期清理制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①应当定期分析往来资金构成及余额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往来资金规模。 ②应当采取函证或实地调查等方式,定期与发生往来资金业务的单位进行对账。定期对往来资金中暂付、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予以评价,及时组织清算和催收,并取得合法催收证据或法律证明手续,使应收款项得以及时、足额回收,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或损失;对往来资金中暂存、应付款项,应及时清理,积极落实资金,保证按时进行结算。

③对长期挂账的往来资金,单位在清理的基础上,在履行规定程序和手续后,作出相应处理。 ④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视重要程度,定期将往来资金明细项目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接受监督,增强透明度。

第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实物资产

1、实物资产的含义 是指单位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办公用品及各种物料用品或低值易耗品等。

(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实物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 (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实物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3)实物资产取得、验收、使用(领用)、维护、盘点、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实物资产购置(投资)预算、供应商的选择、验收使用、维护保养(保管)、内部调剂、盘点、重要材料物资的接触条件以及报废处置的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4)实物资产的价值核算、处置等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3、实物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应当建立实物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2)实物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①实物资产购置(投资)预算的编制、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②实物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③实物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④实物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⑤实物资产的取得、保管及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3)应当指定部门并配备合格人员办理实物资产业务。 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当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健全制度。 财会部门侧重做好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门侧重做好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资产使用部门侧重做好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 (4)应当对实物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实物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实物资产业务。

(5)审批人应当根据实物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6)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实物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实物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7)应当制定实物资产业务流程,明确实物资产购置(投资)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领用)与维护(保管)、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开展情况,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实物资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8)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及成本效益原则选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但应加强计算机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制定防范意外事项的有效措施。 (9)单位内部除材料物资管理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材料物资时,应由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如材料物资是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的物品,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必要时,材料物资管理部门内部也应当执行授权接触。

4、实物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控制 (1)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实物资产的购建应当在内部各部门或单位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规格、数量,测算经费额度,进行充分论证后编制资产购置预算,经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编入单位的年度部门预算。 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组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单位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2)单位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实物资产的采购工作: ①申请。内部各部门单位需要采购已批准列入当年预算的实物资产时,应提前向单位指定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②审批。单位应明确采购计划的审批权限和审批人。单位不得办理无审批人签字审批的采购活动。 ③采购。单位实物资产的采购应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 单位可根据需要制定实物资产比价管理、集中采购、公开招标的制度。重大的实物资产采购,一般应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 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实物资产,应按政府采购的有关程序办理采购业务。

④验收。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采购验收及入库登记制度。严禁未经资产管理部门验收直接送达使用部门。严禁未经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资产进行入账。 单位对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分配等手续,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⑤付款。单位财会部门应对照采购预算审核实物资产的采购凭证。出纳人员根据经审核通过的实物资产采购审批单、验收入库单、采购发票等有关附件办理付款手续。对于手续不全的款项,出纳人员有权拒绝支付。

(3)单位各项实物资产均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已验收入库或直接交付使用但尚未取得正式发票的实物资产,应根据实际数量估价入账,待正式发票收到后再进行调整。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对已完工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先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实际成本等估价转入固定资产核算,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进行调整。 严禁已交付使用的实物资产不入账。

(4)单位对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对经营租入、借入、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 (5)单位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

5、实物资产的使用与维护控制 (1)单位应加强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实物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支付已经核销、实物形态依然存在的办公用品,归口管理部门和人员应做好实物资产的登记、保管和盘查等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移动应当得到授权。 (2)单位应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要求和自身管理的需要,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目录制度。

(3)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 固定资产修理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通过后予以实施。

(4)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性质确定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 单位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提出投保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投保手续。必要时,可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公司。 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投保项目,应按政府采购的有关程序办理投保业务。 (5)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领用交回制度,制定资产领用业务的控制流程,规范资产的使用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的工作。 实物资产的领用应经过主管领导(或授权部门负责人)批准;资产出库,保管人员应及时记录。办公用资产应落实到人,使用的人员离职,所用资产应当按规定交回并办理相关手续。

(6)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资产保管、使用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7)单位应设立本单位占有使用资产的基础台账,记录资产的总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变动信息,确保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完整,做到有物必有账,有账必有卡,有卡必有物。

(8)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至少应当于每年年末对单位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一次,做到账、卡、物相符。实物资产的年度盘点工作应由单位负责人组织,由资产管理部门实施。 实物资产清查盘点时应编制“实物资产清查盘点表”,对各类实物资产的清点实有数、账面数、差异情况和质量情况进行确认。实物资产清查盘点表须经清查盘点工作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实物资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物资盘盈、盘亏、毁损或损失,单位应当认真分析,查明原因,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报批处理。财会部门应及时调整有关实物资产账簿记录。

6、实物资产的处置与转移控制 (1)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实物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相关内容,制定实物资产处置业务的控制流程,确保实物资产合理利用。 对于重大实物资产的处置,应采取集体审批制度,并建立集体审批记录机制。 实物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2)单位将占有、使用的实物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应由单位的资产和财会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报主管部门或有权部门审批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对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养、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单位用于出租、出借的实物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对其应当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未经批准,单位不得将实物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提供担保等。

(3)单位实物资产的处置收入、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实物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及相关的费用支出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4)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固定资产调拨时间、调拨地点、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 固定资产调拨的价值应当由单位财会部门审核。

(5)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和考评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及资产管理进行审计,防止资产使用不当造成损失。建立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资产管理人员调离、离任资产审计或检查制度,对审计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6)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统计报告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半年或年度)向单位领导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反映本单位资产使用情况和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接受单位领导的监督检查。 (7)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并改善资产的使用状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消耗,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收入

1、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含义 包括预算资金收入、非税资金收入、其他资金收入等。 预算资金包括经费拨款、办案经费补助、基建拨款等。该项资金由本级财政列入单位部门预算,按相关规定拨入。 非税资金是指除税收以外,由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其他资金收入是指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及其他不属于预算资金、非税资金收入的部分。

其中的非税资金具体包括: ①行政事业性收费; ②政府性基金; ③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④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⑤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⑥彩票公益金; ⑦罚没收入; ⑧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⑨上级补助收入; ⑩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⑾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2、收入业务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单位应当建立收入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收入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其中收入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①收入预算的编制和批准; ②票据的使用与保管; ③收入征收与减免审批。

(2)单位应当对收入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收入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部门、经办人办理收入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收入业务。 (3)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4)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票款定期核对制度,确保收入及时缴入财政专户,资金安全完整。

3、收入来源控制 (1)单位各种收入来源的文件依据或其他依据必须充分,合法合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专项基金的收取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2)单位收费事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及时组织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严禁擅自增加或减少项目、提高或降低标准、扩大或缩小范围。 (3)单位组织的各项非税资金必须按规定入账。严禁私设账外账或将收入作为往来资金入账。

4、收入票据控制 (1)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收入必须使用非税收入票据。非税收入票据分为通用票据和专用票据两类。 (2)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非税收入票据,严禁转借、转让、代开和买卖,不得相互串用。

(3)单位必须按规定建立票据台账,全面、如实登记、反映所有票据的入库、发放、使用、销号、结存情况。 ①票据印制。必须有准予自行印制票据的批准文件,印制票据的种类及数量应符合批准文件的规定。 ②票据发放。必须由票据使用人在票据申领单上注明申领票据的种类、数量,并与票据台账上登记的内容一致,申领单须有申领人签字。

③票据使用销号。票据使用销号表上的票据种类、数量应与票据台账上登记的内容一致,销号的票据必须连号,如有缺号,应查明原因。票据使用销号表上的相关数据与其他相关报表的数据应该一致。 ④票据结存。票据台账上所反映的票据结存数必须与库存票据的实际票种及数量一致。单位应制定有票据专管员以外的人员参加的票据定期盘点制度,确保未使用票据的安全。

5、收入预算执行控制 (1)单位收入征收业务部门应建立健全收入台账制度,通过编报内部收入报表等,与财会部门加强衔接沟通,确保收入实现进度。 (2)单位应建立健全收入征收责任制,严格考核。对征收文件中的幅度标准等弹性规定,应制定单位内部收入征收实施细则,明确征收流程和岗位职责,尽量限制自由裁量权。对应收未收的收入,明确责任,根据有关文件、合同、协议、约定等及时足额收取。涉及收入减免事项严格按国家有关收费政策执行,严禁私自减免和越权减免。

(3)单位应通过开展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找出收入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以确保全年收入的足额完成。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月度(或季度)分析、年度分析和特殊需要分析。

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规范: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1、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含义 它指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其他组织机构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等经济活动时开具的凭证。 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2、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各级财政部门是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和管理权限负责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印制、核发、保管、核销、稽查等工作。 (1)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基本内容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票据监制章、付款单位、开票日期、收款项目、数量、金额、收款单位、收款人以及联次。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一般应设置为三联,包括存根联、收据联和记账联,各联次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2)下列行为,可以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①行政事业单位暂收款项。由行政事业单位暂时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退还原付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押金、定金、保证金及其他暂时收取的各种款项等。 ②行政事业单位代收款项。由行政事业单位代为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付给其他收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代收教材费、体检费、水电费、供暖费、电话费等。 ③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其他资金往来且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 ④财政部门认定的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其他资金往来行为。

3、关于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规定 下列行为,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1)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提供下列服务,其收费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应当依法使用税务发票,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①信息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收费; ②法律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强制进行的培训业务以外,由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培训、会议的收费;

③组织短期出国培训,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员提供境内服务等收取的国际交流服务费; ④组织展览、展销会收取的展位费等服务费; ⑤创办刊物、出版书籍并向订购单位和个人收取的费用; ⑥开展演出活动,提供录音录像服务收取的费用; ⑦复印费、打字费、资料费; ⑧其他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

(2)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照规定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罚没票据、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等相应的财政票据,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3)行政事业单位受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委托,代行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照有关委托手续,使用委托单位领购的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代收相应的政府非税收入,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4)社会团体收取会费收入,使用社会团体会费专用收据;公立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取得收入,使用医疗票据;公益性单位接收捐赠收入,使用捐赠票据,均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5)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形成本单位收入,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6)财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行为。

4、关于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印制、领购和核发 (1)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分别由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并套印全国统一式样的财政票据监制章。 (2)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原则上由独立核算、会计制度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向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领购。 (3)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核旧购新的领购制度。

(4)行政事业单位首次申领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时,应提供《财政票据领购证》和领购申请,在领购申请中需详细列明领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范围和项目。 财政票据监管机构依照本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和项目进行审核,对符合资金往来结算票据适用范围的,予以核准;不符合资金往来结算票据适用范围的,不予核准,并向领购单位说明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未取得《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先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

(5)行政事业单位再次领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时,应当出示《财政票据领购证》,并提交前次领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情况及存根,经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审验无误并核销后,方可继续领购。 (6)行政事业单位领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实行限量发放,每次领购数量一般不超过本单位6个月的需要量。 (7)行政事业单位在领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时,应按照省级(含)以上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向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支付财政票据工本费。

(1)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核准的使用范围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不得超范围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5、关于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使用与保管 (1)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核准的使用范围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不得超范围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付款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款项,财务部门不得入账。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票据号段顺序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填写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时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填写错误的,应当另行填写。因填写错误等原因作废的票据,应当加盖作废戳记或者注明“作废”字样,并完整保存全部联次,不得私自销毁。

(3)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领用单位不得转让、出借、代开、买卖、销毁、涂改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不得将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与其他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互相串用。 (4)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管理制度,设置管理台账,由专人负责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领购、使用登记与保管,并按规定向同级财政票据管理机构报送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领购、使用、结存情况。 (5)行政事业单位领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时,应当检查是否有缺页、号码错误、毁损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当及时交回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处理。

(6)行政事业单位遗失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应及时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声明作废,并将遗失原因等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原核发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备案。 (7)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已开具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存根,票据存根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 (8)对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存根和未使用的需要作废销毁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由行政事业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经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核准后,由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组织销毁。

(9)撤销、改组、合并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已使用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存根及尚未使用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登记造册,并交送同级财政票据监管机构统一销毁。 (1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制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一般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核发使用,不得跨行政区域核发使用,但本地区派驻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事业单位除外。

6、关于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1)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对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领购、使用、保管等情况进行年度稽查,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

(3)违反本办法规定领购、使用、管理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财政部门应当责令行政事业单位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核发该单位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各级财政部门对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被查行政事业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财政拨款结余

1、财政拨款结余的含义 是指单位在预算年度内,按照经财政批准的预算(包括年初部门预算和年中追加预算)当年尚未使用的财政拨款和上年结余及单位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前按规定形成存储在财政往来专户的结余等。 单位结余包括净结余和未完结转项目结余。

(1)单位净结余包括资金净结余和指标净结余。 ①资金净结余,是指单位存储在财政专户以前年度形成的有关资金结余。 ②指标净结余,是指财政已下达单位的预算执行完毕后的指标结余。 (2)未完结转项目结余,包括未完结转项目资金结余、未完结转项目指标结余。 ③未完结转项目资金结余,是指单位存储在财政专户的未完项目资金结余。 ④未完结转项目指标结余,是指财政已下达单位的预算执行未完毕的指标结余。

2、结余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要点: (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2)结余形成事项的审核程序应当明确; (3)结余使用事项的管理流程及有关审核控制措施应当清晰、规范。

3、净结余的控制 (1)单位应对财政下达的部门支出预算,按规定用途和程序使用。对年度基本支出结余、已完工项目支出预算结余,应当逐一分析审核确认。按规定应由财政收回的结余应如实上缴财政,确保单位形成的净结余真实、合规、合法。 (2)单位应当根据部门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规定,按节约原则,合理使用净结余,并按支出控制要求进行管理。单位净结余按规定使用。

(3)单位净结余属财政性资金,单位不得违反规定用于对外投资和出借。 (4)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形成的净结余,统一反映为指标净结余,不再提取事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等。

4、未完结转项目结余的控制 (1)单位应当根据项目支出控制制度,对未完结转项目结余进行控制,确保未完结转项目结余按规定程序进行使用管理。 (2)单位应对财政下达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包括未完结转项目结余),按规定及时使用,努力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年度未完应结转下年的项目支出预算结余,要逐一核实确认。对按规定应由财政收回的未完项目支出预算结余,应如实上缴财政。确保每年单位未完结转项目结余真实、合规、合法。 (3)未完结转项目结余属财政性资金,应当专项使用。

第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基本支出

1、基本支出的含义 是指保障单位运转和职能履行所必需的、基本的、经常性的支出。包括: (1)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性支出; (2)对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等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3)单位运转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2、基本支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单位编制、在职人员、临时工等人员的使用; (2)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标准及发放; (3)对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等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4)商品和服务支出内部定额的制订及执行; (5)商品和服务支出。

3、基本支出业务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单位应当建立基本支出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基本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基本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①人员管理与人员支出管理; ②人员工资福利、津贴与补贴的审批与发放; ③基本支出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④商品和服务支出内部定额的制定与执行; ⑤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审核、批准与办理;

(2)单位应当对基本支出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基本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部门、经办人办理基本支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基本支出业务。 (3)审批人应当根据基本支出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4)单位应当按照基本支出业务管理要求,明确人员管理及基本支出执行、监督等环节控制要求,重要管理环节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并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4、单位编制和人员使用的控制 (1)单位应当严格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员编制标准配备在职人员。未经批准,单位不得超编用人。 (2)单位在职人员调进、调出、退休等变动及临时工的使用,应及时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按规定办理人员工资调整手续。 (3)单位对长期不在岗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不得向财政部门虚报人员经费。

5、 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标准及发放的控制 (1)单位应按规定向组织、人事部门报批本单位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津贴与补贴等发放标准。单位财会部门依据审批文件(手续)发放工资福利、津贴与补贴等。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工资福利、津贴与补贴等的发放标准。 (2)单位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津贴与补贴发放标准因政策或人员调整等出现变动,单位人事部门按规定及时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未经批准,单位财会部门不得提前发放。 (3)单位应当根据规定建立在职人员考核机制。 (4)单位应当缴纳的在职人员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要及时足额缴纳。

6、对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等个人和家庭补助的控制 (1)单位对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个人和家庭发放补助,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范围与标准执行,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补助项目。 (2)单位对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个人和家庭补助发放情况,应按期与离退休人员养老管理机构核对。

7、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控制 (1)单位依据基本支出部门预算供给标准及单位的业务性质、工作量、人员、资产等情况,制定商品和服务支出内部定额。 (2)单位内部定额一经制定,必须认真执行,确保相关支出严格控制在定额范围内。特殊情况如需调整定额,由单位各部门提出修改方案,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3)单位每年编制内部定额表,并说明内部定额包含的具体分项内容、分项的内部定额、具体执行的人员与部门。定额的执行应与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考核奖惩相联系。

(4)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和服务支出加强管理。主要包括: ①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和国家各项支出管理规定; ②严格执行单位内部定额; ③财会人员应对各项支出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 ④严格支出审批,大额支出集体审批。 (5)商品和服务支出中按规定属于政府采购的,应按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和规定执行。

8、基本支出财务分析与评价 (1)单位应将年度部门预算安排与基本支出结余资金统筹考虑,加强对基本支出结余资金的管理。 (2)单位应加强各项内部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及时调整完善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定额管理规范有效。 (3)单位应对基本支出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对资金投入与业务成果及相关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具体规范:项目支出

1、项目支出的含义 是指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使用财政性资金所发生的各专业项目支出。 包括一次性项目、经常性项目等。

2、项目支出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要点 (1)单位在建立和实施项目支出控制制度中,至少应当加强对以下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①项目申报;②项目审核;③项目预算; ④项目实施;⑤项目核算;⑥项目管理; ⑦项目绩效考核。

(2)单位应建立项目支出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项目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项目支出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包括: ①项目支出预算申报与审核; ②项目支出的实施与核算; ③项目支出与考核。

(3)单位应当对项目支出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项目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部门、经办人办理项目支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项目支出业务。 (4)审批人应当根据项目支出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3、项目申报的控制 (1)单位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省的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当地政府确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和供给范围; 单位申报的项目应该属于本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急需安排的项目;并且应该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2)项目的申报按轻重缓急排序,申报材料内容必须真实、客观、完整,并附有详实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审核的控制 (1)单位根据履行行政职能需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安排新项目的立项,要从立项依据、必要性、可行性论证等方面对新项目进行严格审核。 (2)单位应当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集中审核、筛选,择优上报。

(3)项目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项目单位及所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的申报条件 ②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③项目的申报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④项目的规模及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⑤项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等。

5、项目预算的控制 (1)单位业务部门、财会部门应严格按照管理职能及事业发展目标,按照节约、合理、必需的原则,提出项目安排建议,单位财会部门依据预算编制原则,提出项目支出预算建议。 (2)单位领导对业务部门、财会部门提出的项目安排建议和项目支出预算建议进行集体研究审定,财会部门根据审定意见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报财政部门。 (3)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单位不得自行调整。要强化预算约束,项目总支出必须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不得实施无预算、超预算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项目变更、终止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并进行预算调整。

6、项目实施的控制 (1)单位收到财政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后,应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案 (2)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 (3)对于重大项目,单位应组织成立项目实施领导机构,由单位负责人任机构负责人。项目实施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负责。

7、项目核算的控制 (1)项目申报单位的财会部门负责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和项目进度向财政部门报送用款计划。 (2)对纳入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内部授权审批制度的要求办理项目经费支付的相关工作。 (3)单位应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按项目和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项目支出和经费结余情况。

(1)单位应加强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8、项目管理的控制 (1)单位应加强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2)对于重大项目,单位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定期向项目实施领导机构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并按要求编报项目年度决算。 (3)单位应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项目结束后,单位要及时总结。 (4)重大项目实施结束后,单位应组织项目验收,必要时可聘请专家、中介机构参与验收。对项目实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限期整改。   (5)项目支出单位要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合同、项目实施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结果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等实行专门登记、保存和管理。

9、项目绩效考评的控制 (1)单位应选择部分已完工的项目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实施的实际绩效。绩效评价一般由单位财会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参加,单位纪检部门监督、检查。 (2)对于财政部门绩效考核范围的项目,单位应当将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加强项目管理及安排以后年度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规范:政府专项支出

1、政府专项支出的含义 是指单位部门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外的受政府委托或授权,为履行特定领域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而发生的具有专项用途的支出。

2、政府专项支出内部控制的要点 单位在建立和实施政府专项支出内部控制制度中,应对以下关键方面和关键环节实施有效控制: (1)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政府专项支出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应当充分适当; (3)政府专项支出预算的执行应当严格规范,支出事项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3、关于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的内部控制 (1)单位应建立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包括: ①政府专项经费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②项目的立项审查与项目的审计、验收; ③项目实施跟踪与补助款项支出。

(3)单位应对政府专项支出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制定规范合理的审批流程,明确审批人对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4)审批人、审批权限应当根据支出的数额大小和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

3、关于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的内部控制 (1)单位应建立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包括: ①政府专项经费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②项目的立项审查与项目的审计、验收; ③项目实施跟踪与补助款项支出。

(3)单位应对政府专项支出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制定规范合理的审批流程,明确审批人对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4)审批人、审批权限应当根据支出的数额大小和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

(5)审批人应根据政府专项支出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政府专项支出业务。

4、政府专项支出控制的主要环节 单位应根据政府专项支出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政府专项支出的关键控制点。 (1)专项经费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 ①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和发展重点; ②当年专项资金来源情况; ③上年度专项经费实际安排和实际支出情况; ④政府研究和人代会的审议情况。

(2)项目立项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 ①项目申报指南及预算安排说明的要求; ②项目审查结果及项目预期效益; ③立项程序的合法性及社会公示; ④立项方式。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不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实施专家评审方式; ⑤项目实施合同签订。

(3)专项经费拨付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 ①项目合同执行各节点要求; ②项目中期跟踪的结果及结题审计结论; ③项目实施的绩效评价; ④项目验收结论。

5、政府专项支出控制的主要内容 (1)单位应对各项政府专项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专项支出预算应按照政府和财政部门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政府专项支出预算应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集体审查,经财政部门审核,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2) 政府专项支出应尽可能采用项目合同管理,合同中应明确项目名称、实施主体、投资(实施)总额、投资强度、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专项支出采用项目库、报账制等形式管理。 单位各项政府专项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政府专项资金。严禁挤占、挪用政府专项资金。 单位应对每一笔政府专项支出业务严格按照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批。

(3)单位财会机构和专业人员在办理政府专项支出业务时,应根据经批准的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单位应对各项政府专项支出进行单独核算,并建立完备的业务台账系统。通过业务台账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交叉印证,加强政府专项支出管理。 单位应建立政府专项支出分析制度,定期检查政府专项支出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4)单位应加强对政府专项支出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①政府专项支出业务相关岗位设置情况; ②政府专项支出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③政府专项支出制度的执行情况; ④政府专项支出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 财政部门会同单位及项目实施单位开展政府专项支出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单位政府专项支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评价职能:特殊优势 监督职能:常规工作 咨询职能:努力方向 内部审计需要 内部控制 天然职责 监控要素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需要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的促进 天然职责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监控要素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

法律法规依据 审计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准则 审计法规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法规

1 控制环境(基础要素) 2 风险评估 (核心要素) 内部控制 要素 3 控制活动 4 信息和沟通 5 监督

控制环境要素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高管人员的品性、操守与价值观 授权与责任方式 组织结构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员工的团结观念和竞争意识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风险评估要素 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其他情况 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要素 预算管理情况 收支管理情况 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资产管理情况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合同管理情况 其他情况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控制活动要素 组织规划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 控制活动 要素 职工素质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 电子信息系统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 不相容职务包括: 授权批准职务 业务经办职务 财产保管职务 会计记录职务 审核监督职务 机构分设牵制: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 特殊授权 例外业务 时效性较短 一般授权 常规业务 时效性较长

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 ④预算执行的授权; ⑤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 ⑥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查; ⑦预算业绩的考核。 ①预算体系的建立; ②预算的编制和审定; ③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 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

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④财产保险 ⑤财产记录 ①限制接近 ②定期盘点 ③记录保护

职工素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 ⑤对重要岗位员工应 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 ⑥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 ⑦建立晋升、淘汰机制。 ①建立严格招聘程序; ②制定员工工作规范; ③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④加强考核和奖惩力度;

电子信息系统控制 电子信息系统控制 应用控制: 对电子信息 处理活动进行的控制 一般控制: 对电子信息系统 构成(人、软件、硬件) 及环境实施的控制

信息与沟通 组织在实现目标和计划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 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沟通, 使组织的目标和计划转化为员工的责任和行动。

监督 评价组织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 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内部控制是防止企业舞弊犯罪有效的手段之一! 适度提高员工的待遇有助于减轻其生活压力、从而减少舞弊动机 ;多灌输正确的舆论、多教育;严惩罚。 财务部,视员工表现、工作量等每6-12个月涨一次工资;珍惜工作机会(OFFER) 采购部,严格培训员工、外部供应商,不得索贿、受贿、行贿; 违者一经发现并确认立即开除;嫌疑开除。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

三鹿奶粉事件 回顾成长历程 事件几点原因: 1、产能扩张,奶源质量(企业醉心于规模扩张,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2、企业快速增长,管理存在巨大风险 (反舞弊监管不力,监控不严); 3、危机处理不当导致风险失控 (1)外资股东(2)经销商(3)媒体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以一种悲愤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主要原因之一竟然是一次采购环节的一次临时采购失误,导致部分产品的油漆金属铅超标而被美国召回。问题油漆供应商未能把好采购这一关。在生产油漆过程中出现黄色色粉缺口,为尽快采购,就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东莞厂家,叫东莞众鑫色粉厂。然而,该厂向东兴提供的是假无铅色粉证书。细小的忽略导致大悲剧。

案例剖析: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棋差一着, 满盘皆输----- 一失足成千古恨------

5.12大地震桑枣中学 5.12大地震桑枣中学在地震中无一伤亡 2200师生熟练撤离:1分36秒 2005年开始多次演习紧急撤离

铁路特大事故 漏发限速令 车站未与司机确认 撞机事件

俄德撞机事件 俄罗斯一架图-154客机同一架波音757商用大型运输机在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锡格马林根市上空相撞,机上71人全部丧生  俄罗斯一架图-154客机同一架波音757商用大型运输机在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锡格马林根市上空相撞,机上71人全部丧生 空中相撞实属罕见 各种原因扑朔迷离 内部审计发现文化问题

富士康在每天超过一亿元的采购下是如何使商业舞弊降到最低? 沃尔玛如何规避采购的舞弊风险?

富士康: 1.法律监管 2.防腐,价值 3.道德,清廉 4.划定公司可能发生的区域 5.提高内审地位 6.多部门牵制 7.不允许动一针一线 8.和供应商签定廉政协议书 9.供应商系统

沃尔玛: 1.密特工调查小组,跟踪,监控,补充,备案 2.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反腐败协议 3.严密的内控流程防范 4.半年或一定期限调开人员

几个内部控制案例 假发票(套取现金) 支票存根联不相符(发现整体贪污案) 背书的支票(车队队长贪污) 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虚假银行对帐单挪用公款

审计应用文写作

审计应用文的意义 沟通机关行政运行的重要工具 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提高依法审计水平的重要手段 审计文书直接反映审计机关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质量与水平。

审计应用文的作用 审计应用文渗透到了审计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 写好审计应用文,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从审计计划到审计实施方案 从审计通知书到审计报告 水乳交融 从审计结果公告到审计信息简报

审计应用文的作用: 一、审计应用文具有审计工作的指导、交流和报告作用 二、审计业务的计划、记录、 规范作用 二、审计业务的计划、记录、 规范作用 三、审计机关的对外交流、媒体宣传作用

审计应用文的规范作用: 一是审计思路的规范作用。审计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很容易为复杂的具体事务关系所左右。审计应用文的写作,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梳理审计思路,突出重点,明确审计目标和宏观服务作用。 二是审计程序的规范作用。特别是与审计业务直接相关的审计应用文,往往都是与审计的法定程序相关的。写好审计应用文,实际上就是在严格执行审汁程序。 三是审计结果形式的规范作用。审计结果有多种表现形式,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市计公告、审计信息等等

审计应用文有哪一些? 如何进行审计应用文写作?

审计应用文有哪些? 审计管理文书 审计业务文书 审计行政法律文书 审计处理文书

审计应用文分成:审计管理文书、审计业务文书、审计行政法律文书、审计处理文书。 审计管理文书,指涉及审计工作整体安排、审计信息传播和审计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审计文书。它通常包括 1.审计计划统计文书, 2.审计信息文书 3审计科研论文。

1.审计计划统计文书 审计计划统调文书,是审计综合部门在事前、事中用廖后阶段性介入审计管理的重要形式。其中的审计计划具有事前指导作用,审计统计具有事中、事后的分析综合作用。审计项目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一年,而审计战略计划一般为三到五年;审计统计是量化审计管理的基础数据集和,而审计统计分析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审计信息文书 审计信息文书,是指审计业务和审计1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可能为领导、上级机关、审汁机关和新闻媒体关注的信息。审计信息文书的形式主要包括审计信息、审计时报和审计新闻。 3.审计应用调研论文 作为审计学术研究成果的基本形式,审计科研论文实际上并不同于审计文书

审计业务文书分为五类: 审计方案文书 审计通知文书 审计记录文书 审计报告文书 审计处理文书

审计行政法律文书 审计法律文书,主要指审计机关在审计听证、审汁行政复议和审计行政诉讼等行政法律活动中使用的审计文书 审计法律文书,通常包括审计听证文书,审计行政复议文书和审计行政诉讼文书等三种。其中,审计计听证文书又包括审计听证告知书、审计听证会通知书和不予审计听证裁定书;审计行政复议文书又包括不受理审计复议裁定书、审计复议延期通知书、复议中请书、复议答辩书和审汁复议决定书。

审计行政公文 审计行政公文,与国家行政公文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公文内容的审计专业性。常用的审计行政公文形式,主要包括函、请示与批复、通知、通报和会议纪要等。

审计应用文的特点 一、叙述的概括性和生动性。 叙述并不是记录流水账,也不足全而叙述整个工作或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它强调从整体把握,突出那些重要的、关键的、足以体现主题的情节或部分。顺叔、平叙、倒叔、插叔等通用叙述方法都可能用到,一般以顺叙为主,特别是主要事件或字件的主干一般都采用顺叔的方式。顺叙有利于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反映事情发展的脉络。平叙主要用在表述一件事情同时在几个方而或几个人身上的不同反应等情况;倒叙主要突出后果或成绩方而。叙述的基本要求是头绪清楚,详略得丰,重点概括准确。审计应用文的叙述角度要一致,特别注意叙述内容的内在联系,不能互不相干,更不能前后矛盾。

审计应用文的生动性,是叙述语言的专业简洁性与内容理解的无障碍件的统一。既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也没有文学的夸张报写。它主要通过严谨的文字阐述和各种数据、图表的运用,简洁明了,先后有序,层次清楚,联系的内在性非常突出,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 审计计应用文的数据,不能没有,但也不宜过多。数据过多,就有堆砌之嫌,也就谈不上生动了,使用得当。数据的使用中要注意大与小的关系,或者以小见大,或者以大窥小;要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关系,善于从动态数据中发现现实问题,从静态数据个判断发展结果;注意绝对数与相对数的关系,善于从总量指标透视相对指标,从相对指标推断总虽指标。图改的功能主要在于直观地表现统计数字的大小、某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有关因素的变动趋势等。

二、说明的主题性和明了性 所谓主题性,就是要求要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说明的事项和内容。解释说明的目的 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布置工作、安排仟务,通常就需要解释说明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任务、审计步骤等内容。概括说明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将复杂的主题简单化,或者是为了现象本质化。审计报告中环境与背景的介绍就是—种概括说明。比较说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事物外部特征的对比,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或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审计调查报告中逃择具有可比性的内容进行。 说明的明了性,主要是强调针对不同的审计应用文对象,准确把握说创的枚皮,要求说得明白;针对不同的事情成活动,运构不同的说明力法,要求说得清楚。

(三)议论的可证性与公众性 审计应用文的议论主要用于表达对问题性质的判断或被审计事项的评价等方面。 审计应用文议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可证明性。首先是它的事实证明性。 审计应用文的议论通常与事实、数据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渊源关系,通过事实和数据加以证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与问题,审计应用文议论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它的法规证明性。法律法规利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等.第三是审计职业判断的证明件。审汁职业判断渗透在京计发现的 事实中和审11信规依据的适用小。审计应用文的议论与审讣判断的联系非常紧密。审计应用文议论的列证明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审计判断的可证明性。 审计应用文的议论通常不是单纯的理论推导,而是一种有根有据的科学结论。

审计应用文议论的公允性,是审计机关的职能要求。它不能任意发表议论,必须考虑到被审计单位的想法,考虑到相关单位的意见,考虑到特定历史环境的局限,考虑到动态的变动趋势,等等。尽量客观地分析,尽量客观公正。

具体的审计应用文

一.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项目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般为年度计划; 项目安排的指导思想;主要项目;审计目的;审计内容;范围;重点 ;分工安排;组织实施;完成时间要求;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等.

一.审计项目计划 编制依据; 编制程序; 编制格式;

二.审前调查报告 审前调查主要是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资料,以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重视审前调查也是国际先进国家审计的惯例,审前调查所花时间一般都占到全部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审前调查报告 审前调查报告的类型 简洁式: 调查的依据,范围,内容,起止时间; 被调查事实的基本情况; 调查中发现问题的线索; 调查结论或建议.

二.审前调查报告 完全式: 调查的依据,范围,内容,起止时间; 被调查事实的基本情况; 调查中发现问题的线索; 调查结论或建议. 还包括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业务的主要特点,值得关注的其他问题等.

三.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组织为统一组织某一项审计项目而制定的总体工作安排;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对审计全过程的工作安排.

三.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审计目标; 审计范围; 审计内容; 审计重点; (审计步骤和方法) 审计分工.

三.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个方面 应考虑的因素: 四个方面

四.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的编制要求; 审计通知书的基本格式; 审计通知书的签发;

五.审计日记 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它包括审计组长,主审和审计组成员审计日记三种类型.

五.审计日记 审计日记编写要求: 总体要求;具体要求 审计日记编写容易出现的问题;

六.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八项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六个方面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 表格式;文字式.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填制不规范; 注重抄账,而不记录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取证不充分; 反映不出问题的症结和实质,事实陈述不清,判断用词不当; 与审计方案,审计报告相脱节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 一定附上由审计人员编制被审计单位签认的审计取证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分类混乱.

七.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体现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并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主要包括对以下方面的评价: (一)经营活动合法性; (二)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三)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 (五)组织财务状况与会计核算状况; (六)组织的风险管理状况。

正式立项的审计项目应当在终结审计后编制审计报告; 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当根据组织适当管理层的要求和审计工作需要编制并报送中期审计报告:(中期审计报告不能取代终结审计报告,不具有终结审计报告的效力)

(一)审计周期过长; (二)被审计项目内容特别庞杂; (三)被审计期间比较长; (四)突发事件引起特殊要求; (五)组织适当管理层需要审计项目进展情况的信息; (六)其他需要提供中期审计报告的情况。

编制审计报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审计报告应以可靠的证据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二)完整性。审计报告应当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不遗漏审计发现的重大事项。

(三)清晰性。审计报告应当做到逻辑性强、 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阐明事实和结论。避免 使用不必要的过于专业和技术性的复杂语言。 文字应当通顺流畅,用词准确,避免使用“几 个、少数、大量”等模糊字眼说明情况。 (四)及时性。审计报告应当及时编制,以便 组织适当管理层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在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前提下,审计报告应当 在完成现场审计后尽快编制,经过征求意见和 补充修改后分别送达各有关方面。 (五)实用性。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 有利于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有 助于组织实现预定的目标。

(六)建设性。审计报告不仅应当发现问题和 评价过去,而且还应能解决问题和指导未来, 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 陷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七)重要性。在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时,应 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相关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

对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 严重差异和漏洞以及审计风险高的领域应当在 审计报告中有重点的详细说明。同时,内部审 计人员还要考虑被审单位接受审计建议、采取 相应措施的成本与效益关系。 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

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上不上报告的问题 ; 对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上如何表述的问题 ; 审计报告的避重就轻的问题 ; 审计报告只反映问题,而不作评价; 拖延时间,影响审计报告的及时性 ; 不反映发现的主要问题,而只提改进建议。

一般的内部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正文; (四)附件; (五)签章; (六)报告日期; (七)其它。

标题应能反映审计的性质,力求言简意赅并 有利于归档和索引。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名称; (二)审计事项(类别); (三)审计期间; (四)其他。

收件人应当是与审计项目有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机构或个人。 一般应当包括: (一)被审计单位适当管理层; (二)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或者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三)组织最高管理当局; (四)上级主管部门的机构或人员; (五)其它相关人员。

内部审计报告正文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 一般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一)审计概况; (二)审计依据; (三)审计发现; (四)审计结论; (五)审计建议; (六)其它方面。

内部审计报告的附件是对审计报告正文进行 补充说明的文字和数字材料。一般应当包括: (一)相关问题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审计过程; (二)审计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三)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责任人反馈意见; (四)记录审计人员修改意见、明确审计责任、体现审计报告版本的审计清单; (五)需要提供解释和说明的其它内容。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由主管的内部审计机构盖 章,并由以下人员签字: (一)审计机构负责人; (二)审计项目负责人; (三)其他经授权的人员。

审计报告日期一般采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批准送出日作为报告日期。以下情况下使用相 关的日期: (一)因采纳组织主管负责人的修改意见时; (二)内部审计人员在本机构负责人审批之后 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新的重大问题时; (三) 内部审计报告存在重要疏忽时; (四)其它情况。

审计概况是对审计项目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 说明。一般主要包括: (一)立项依据。在审计报告中应当根据实际 情况说明审计项目的来源: 1.审计计划安排的项目; 2.有关机构(外部审计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委托的项目; 3.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安排的项目; 4.其它项目。

(二)背景介绍 1. 选择审计项目的目的和理由; 2. 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与特点、组织机 构、管理方式、员工数量、主要管理员等; 3 (二)背景介绍 1.选择审计项目的目的和理由; 2.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与特点、组织机 构、管理方式、员工数量、主要管理员等; 3.上次同类审计的评价情况; 4.与审计项目相关的环境情况; 5.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技术性文件; 6.其它情况。

(三)整改情况(如有必要) (四)审计目标与范围:审计的目标;内容和所包含的期间。如果存在未进行审计的领域,应当在报告中指出。 (五)审计重点:对本次审计项目的重点、难 点进行详细说明,并指出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了 何种措施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也可以对审计中 所发现的重点问题做出简短的叙述及评论。

(六)审计标准。财务审计的标准主要是国家 有关部门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其 它相关规范制度。管理审计的标准主要是组织 管理层已制定或已认可的各项标准。

审计依据是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程序是 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的。当确实 无法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时 ,应在审计报告中陈述理由,并对由此可能导 致的对审计结论和整个审计项目质量的影响做 出必要的说明。

审计发现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 活动与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测试过程中所得到的 积极或消极的事实,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所发现事实的现状,即审计发现的具体情况; (二)所发现事实应遵照的标准,如政策、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

(三)所发现事实与预定标准的差异; (四)所发现事实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所发现事实在目前现状下产生的原因 (包括内在原因与环境原因)。

审计结论表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 活动和内部控制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 审计结论,应针对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根据 已掌握的证据和已查明的事实,对经营活动和 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提出的结论可以是对经营 活动或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价,也可仅限于对部 分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如果必要, 审计结论还应包括对出色业绩的肯定。

审计建议是内部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发现提出 的方案、措施和办法。审计建议可以是对被审 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提出的改善和纠正的建议;也可以是对显著经 济效益和有效内部控制提出的表彰和奖励的建 议。审计建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现有系统运行良好,无需改变;

(二)现有系统需要全部或局部改变: 1.改进的方案设计; 2.方案实施的要求; 3.方案实施效果的预计; 4.未实施此方案的后果分析。

一般中期审计报告篇幅较短,应当清楚地说 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不良状况的影响,并提出 审计建议。中期审计报告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选择以下所列格式之一: (一)中期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 1.标题,可由审计项目和“中期审计报告”两部 分组成;2.收件人;3.审计发现;4.审计建议; 5.附件;6.签章;7.报告日期。

关于XXX中期审计报告(标题) 公司总经理:(收件人) 从正在进行的公司××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发现公司财务部付款内部控制程序存在严重缺陷。出纳员××保管着公司财务专用章及财务经理私章,可随时支取公司款项,在我们的初步审核中,已经发现未经审批的付款××笔,共计××万元。(审计发现)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建议财务经理收回相关印鉴,对每一笔公司款项的支付严格审核后才能签发,同时责成出纳员说清××万元款项的去向,采取各种手段追回款项,并建议临时停止出纳员的职务工作。(审计建议) 附件:1. ××(附件) 审计项目负责人:×× 审计小组成员:××、××× 审计机构(签章) ××年××月××日(报告日期)

(二)中期审计报告的备忘格式包括: 1.标题:只简单列示审计项目即可;2.收件 人;3.审计发现;4.审计建议;5.审计人员签 章;6.报告日期。

XXXX的中期报告(标题) 供销部经理:(收件人) 在审计贵单位资本性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所发生的资本性支出 没有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在××个资本性项目中,我们抽取了××个进行检查。累计支出××万元人民币。在档案资料中,均没有发现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审计发现的事件)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最近改组重建的会计部门还没有在项目建设之前授权专门的人员负责批准;另外,采购订单的复核、批准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程序。(审计发现的原因) 为确保按照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对资本性支出业务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建议贵单位应该授权专门人员负责采购业务的批准;另外,在实施采购之前,采购订单应该与经过批准的文件进行核对验证。(审计建议)                             审计员:×××                                       ×××(签章)                           ××年××月××日(报告日期)

终结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 1. 标题;2. 收件人;3 终结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 1.标题;2.收件人;3.审计概况(立项依据 及背景介绍,上次审计后的整改情况说明,审 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等);4.审计依据; 5.审计发现;6.审计结论;7.审计建议;8.附件 ;9.签章;10.报告日期。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在结束现场审计工 作之后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以下程序 编制审计报告: (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编制审计报告初稿; (三)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四)复核、修订审计报告并最后定稿。

在进行审计报告的准备工作时,应重点关注 以下事项: (一)报告的整体或具体格式; (二)可能的发送对象,以及报告收件人的姓 名和职位; (三)审计目的、范围等的表述; (四)审计计划或审计委托书; (五)审计发现的描述;

(六)用以支持审计发现和建议的各种信息, 包括:附录、说明和图表; (七)特别敏感的内容,包括:在报告中对于 机密内容的披露程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 的可能性反应,以及内部政策等; (八)其他需要考虑的重要报告事项。

审计报告初稿由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由其授 权的审计项目小组其他成员起草。如由其他人 员起草时,应当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进行复核。 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审计项目小组应 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及时、充分的 沟通。 审计项目小组应当根据沟通结果对审计报告 适当进行处理。

审计报告应当由被授权的审计项目小组成员 以及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等相关 人员进行严格的复核和适当的修订。审计报告 复核、修改后,再经与组织适当管理层充分沟 通后,由经授权人员签章,提交给审计项目有 责任的机构或个人。

编制审计报告应考虑: (一)考虑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各种合理需求。 有些事项或后续审计结果与本次审计结论没有 直接关系或关系不重要,但需审计人员向报告 收件人如组织管理当局反映提请关注,此类事 项和情况应适当写入审计报告。 (二)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相关成绩。对单位的 突出业绩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予以适当说明。

(三)反映改进的计划和行动。由于受到审计 目标和准备工作的制约,或受到审计过程中新 发生情况的影响,审计范围可能与年度审计计 划或最初拟定的范围不一致,必要时可在审计 报告中指出所改进的计划与所采取的行动。 (四)揭示导致问题产生的外部不利因素的影 响。

(五)采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对审计过程 中揭示的消极的审计发现,在不损害审计独立 性和声誉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 的意见及可能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客观准确 地以被审计单位可接受的语言写入审计报告。 (六)运用恰当的图表和脚注。审计报告可以 运用适当的图表和脚注,以增强灵活性,快速 准确直观地揭示和传递提供审计信息。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 制度。由审计项目负责人主持现场全面复核; 由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主管主持非现场重点复 核;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主持非现场总体复 核。三级复核的分工,可由组织的内部审计机 构自行决定。各级复核的主持人在必要时可以 授权他人行使权力,但责任仍由主持人承担。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报告的保密性要 求,充分考虑审计报告传递方式的恰当性。一 般应当采取派专人直接传递、特快专递、邮政 服务和办公室当面传递等方式进行报告传递。 组织应当制定制度性文件,对审计报告的发 送对象和各种传递方式做出规定。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保留审计报告副本。审计 报告以及其它业务文档应当按照内部审计机构 或组织管理层制定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纳入档 案管理,加以分类并且妥善保存。

“特别提示”或“重要说明” 反映审计通过现有的手段难以查清,但有可能存在舞弊行为以及在实施审计的同时有关部门正在查处的重叠事项; 反映被审计单位在被审计年度内虽未发生,但有可能在以后年度发生的有关事项; 比较明显的“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等审计难以处理的有关事项.

相关的模板(广东省文件和相关案例模块)

审计学术论文的写作 审计学术论文的作用 1.审计理论研究的成果 2.总结审计研究成果,学术交流,指导审计实践 3.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考核专业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依据。 审计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2.独创性 3.应用性

审计学术论文的结构 一、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是文章的一半 好的论文标题:准确、简明、醒目 标题紧扣论文的内容,或与内容有效好的照应 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标题可用判断句、陈述句,也列。用疑问句。 对于难以在规定字数内表达清楚的,可以通过设立副标题的方式加以补充。 如修改石油的论文。

二、论文的署名 反映文章的著作权,说明谁对论文的观点和质量负责。 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在论文中还应该标明作者的简要信息,包括作者单位、职称、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论文的摘要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位其他人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文献检索提供方便。 在撰写摘要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般不要对论文内容作注释和评论,不简单重复标题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 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一400字为宜,现在许多学术性刊物还要求提供英文摘要。

四、论文的关键词 关链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要简明反映论文的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论文的关键词主要从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摘取。主要作用是易于分类、存储和检索供资料查询之用。 一般来讲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语,应该是名词。在选择时要使用规范的词语。

五、论文的引言 引言是论文正文的起始部分。简要说明研究问题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阐明全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论点),借鉴前辈及他人的研究情况、知识布局和理论基础,提出作者本人对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设想以及研究方法,达到的预期成果和现实意义等。

引言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说明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做出必要性的解释; 二是刘研究问题的现状的分析,提出尚存在的问题,明确论文的主攻力的; 三是慨述论文的工作与成果,概括出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成果和问题解决的程度水平; 四是说明论文的结构,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导航; 五是要百相关研究的述评。如果是调查报告还可以交代背景,说明调查方法。 论文的引言部分具有“提纲挚领”的作用。意在概括与领起全…… “少而精”为宜。在正文里,不用写“前言”:一般写1个段落,也有2个、3个甚至4个段落的。

六、 论文的正文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型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接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揭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正文撰写时采用的层次结构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推论力式。 如在讨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审计问题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递进的方式展开: 一、目前国企改制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审计参与因企改制审计监督的设想 三、政府审计参与国企改制审计监督的可能障碍 四、政府审计参与国企改制审们震督的方式和随径

2.并列分论式 如在讨论“政府审计参与国企改制审计监督的方式动险径”这个问题时,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展开论述: (一)审查改制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状况 (二)进行改制国有企业的效益审计 (三)进行改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离任责任审计 (四)检查或抽查改制国有企业独立审计的状况 3.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相结合的力式。即直线分论中包含并列分论,并列分论下又有定线推论,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 学术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采用第三种方式(即直线推论与并列推论相结合的方式)的结构层次。

七、论文的结尾   结尾部分,文止而言尽,要照应开头,要体现全文的整体性。全文浑然一体,首尾呼应,既可以结人一种结构一体完整的感觉,又可以收到概括全文、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论文的结尾是正文的逻辑发展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对正文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或总结提高,因此,结尾要引言的基本论点给出问题得到答案,观点得到突出。同时,结尾还要说明还有待研究的问题,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对结尾的要求主要是力求肺确、完整、简洁。 结尾分总结式结尾、说明式结尾、号召式结尾三种。

八,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巾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在文中山现的地方子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便于读者了解相关论题的研究演进过程。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帮助读者拓展阅读的范围。在著录参考文献婴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只著录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二是著录公开发表,或能够公开取得的文献;三是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窜取义。

著录参考文献要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我国发布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淮。 书写学术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立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在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九、 论文的注释 详尽规范的注释反映了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是学术论文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九、 论文的注释 详尽规范的注释反映了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是学术论文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注释的主要作用是对正文中表述不完善而又难以进一步说明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或对正文中艰深、生僻的概念或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目的是使读者易于理解论文的观点和内容。 注释按方式分,主要有三种:夹注、脚注、尾注。现在常用的是脚注和尾注,在注释时应在被注释处的后面加“注码”,如用①、⑦、③,或用[U、[2]、[31。注释较少时,也可用[注] 。

审计论文的准备 “巧妇难为元米之炊”。 一、收集资料的范围 1.论题的核心资料 2.背景资料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  2.背景资料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 二、收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包括普遍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通过开会,观察,问卷等 2.文献资料搜集

审计论文的写作程序与要求 学术论文写作程序一般包括: 确定论文题目, 草拟论文提纲, 写出初稿, 反复修改互至定稿等过程。

写作程序 一、选定论题范围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巾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小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选题的原则 1)创造性原则 2)现实可行性原则 3)补充性原则。 4)前瞻性原则。

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有业务方法的探讨。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 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模,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抄袭之嫌。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二、 起草论文提纲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盟出桶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出序号,排列备用。 6)检企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七分材料三分写”。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先后,傅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省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3.誊清定稿。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一、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二、会议纪要的三种写法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三、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四、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审计会议纪要 审计进点会议纪要 审计业务会议纪要 审计跨部门会议纪要

案例:工作基本情况和做法 某本项目历时两个月,审计校本部和医学院附属医院、饭堂中心等个校办企业和下属单位,延伸审计(调查)了XXX投资有限公司等1个单位,以及XXX工程、XXX中心工程等X个建设项目。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围绕着: (一)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促进事业科学发展方面 (二)重大经济决策方面 (三)财务收支方面 (四)重要建设、采购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方面 (五)内部管理方面 (六)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方面 (七)其他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指出审计问题和建议意见。

报告在客观评价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提出建议意见和促进XXX的管理。在工作中重视保密和保管重要资料。在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表现出严于律己,务实干炼、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告知或预告制度,更加人性化,减少干部突兀或不适应心理。 二是签订承诺书。干部对经济责任进行承诺,有理有据,使经济责任的评价有所依据,避免拍脑袋评价的情况。 三是在各部处各学院年终总结增加经济责任履行的内容,使经济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期中检查,在经济责任的其中进行检查,减少五年十年进行审计的情况,减少损失浪费。 五是建立对干部经济责任总体情况的报告制度。 六是印制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小册子。

相关的文书和底稿格式

借出资料登记表 A B C 序号 借出人 借出时间 资料内容 数量 借出经手人 归还时间 收回经手人 1 2011.07.01 罚款 1叠 赔款 3 C 院办文件 4 工程官司文件 1袋 5 应收款、其他应收款 6 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 7 10-50万货物服务项目招标情况表 2份 8 07-10年省拨款招标项目执行情况表 1份 9 物质采购流程图 10 采购物质验收及保管方法

发出查询函登记表 序号 发函人员 摘要 发出时间 要求收回时间 实际收回时间 E1 A 关于解决XXXX的问题 2011年7月3日 2011年7月4日 E2 B XXX E3 C E4 2011年7月5日 E5 E6

审计通略——由内部审计案例透视审计方法 审计学——轻轻松松学审计

学无定法,功无定式

给别人以惊喜,给自己新天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