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591-87832563-2028 E--mail:pjsljc@163.com 教研员工作职责与专业研修 2009年福建省 市、县生物学科教研员高级研修班 福 建 省 普 教 室 林 建 春 TEL:0591-87832563-2028 E--mail:pjsljc@163.com
从一份网贴说起 安徽一老师对教研员的“十盼”和“十怕” 一盼教研员送教上门;二盼教研员成为身边看得见的研究员,引导大家走科研之路;三盼教研员成为传播教改动态的信息员;四盼教研员成为教师发展的服务员;五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际交流的联络员;六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本研究的辅导员;七盼教研员成为倾听大家声音的录音员;八盼教研员成为学校教科研规划的设计员;九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展示的编导员;十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员。 一怕教研员成了居高临下的准官员;二怕教研员成了指手画脚的仲裁员;三怕教研员成了教参和教辅的推销员;四怕教研员成了学生课外的补习员:五怕教研员成了浑浑噩噩的烟酒员:六怕教研员成了游山玩水的旅游员;七怕教研员成了随从领导下访的陪同员;八怕教研员成了只收集资料的统计员;九怕教研员成了只作几场报告的宣读员;十怕教研员成了无所事事的闲杂员。
一、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研究 指导 服务 研究 什么? 1.研究是先导,是基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一、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研究 指导 服务 1.研究是先导,是基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1)面对中小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2)和教师合作研究,取长补短,帮助教师学会研究。 (3)研究教学评价。研究如何正确发挥评价的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也是教研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研究阶段性考试、模块考试、期(中)末考试、中考、高考的命题异同,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命题中聚焦新课程理念,设计出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试题,合理检测新课程所追求的培养目标。 (4)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理解各种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及教育教学功能,努力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5)研究课程标准、教材
怎样 指导? 2.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 (1)引领的内容:科学的理念、先进的经验 (2)引领的形式:专题报告、课题、教学现场研讨、咨询等方式。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听—议—思—行”,对教师帮助最大。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的隐性引领(自学理论)。
如何 服务? 3.服务指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业务咨询,为基层的 教育教学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料 近阶段要做的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高中生物教学要求》、《高中生物会考纲要》、《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建议》、生物《考试说明》等纲领性文件;着手制定《初中生物教学要求》,修订《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可以将先进的经验加以辐射和推广;可以为学校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可以帮助学校与学校之间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等等。总之,教研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为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服务,在区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教研员的专业素养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师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同样,教研员走多远,就能带教师走多远。教研员的成长连带着教师的成长,教研员的水准反映了教师的水准,教研员的思路反映了教师的努力方向,教研员的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课后。
1.明确的教育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每位教研员对本地区的学科 教育、教研工作应有明晰的方向和思路。 2.专业的理论水平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建设——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法以及科学哲学思想。 学科知识建设——熟悉小学、初中、高中科学课程和生物课程的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
3.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材处理经验——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能熟练地帮助教师处理相关教材。 课堂调控经验——懂得课堂调控的原则与方法,能准确评价教师课堂调控的得失。 4.较强的协调能力 教研思路的贯彻与落实需要教育行政领导的认可与支持;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需要校长的支持;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研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需要分工与合作。教研员必须学会与各种对象沟通、协调。
5.过硬的职业技能 博学——学教育教学理论、学学科专业知识、学他人教育教学经验 善思——思教育思想的贯彻、思教育目标的落实、思教育理论的应用、思教育现象的背景 能写——设计教研方案、总结教育(教研)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评论 会说——讲解教育教学理论、传播教育教学经验、点评教育教学案例
四、教研员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1.责任意识。教研员应从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教学研究工作,增强责任意识,以为学生发展而研究的态度,自觉、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应发扬“人梯”精神,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己任,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学生成才为己任。本着“慎之又慎”得态度,正确对待教育实验与改革——谨慎论证,积极改革。
2.研究意识。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研员应具有问题意识,既做“实践的思考者”,又做“思考的实践者”。认真思考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思考课程内容、认真思考教材结构、认真思考教学现象,学会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遇到的新问题通过思考,提炼成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
3.服务意识。为教师的成长服务——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走出区域。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为教育的发展服务——发现、收集问题,总结经验,为理论的重新构建收集第一手资料,促进理论的更新与发展。
4.实效意识。淡化形式,注重实效,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立足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研活动都要拒绝任何形式的“装门面”、摆“花架子”,拒绝搞形式主义的“文字游戏”、“数字游戏”,要做到深入而不走过场,真实而不虚假,扎实而不浮躁,有效而不徒劳。那种为研究而研究,为观摩而研究、为“捞资本”而研究的行为,都不是真正意义的教研,是与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5.人文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劳动成果,学会赞赏,满足教师的成就心理和合理需求,对他们的工作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工作内驱力,形成和睦相处、心理相容的充满人情味的人文环境,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构建出尊重理解、团结合作的教研团队;要认可教师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追求,在尊重个性,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工作热情,让教研活动充满勃勃生机,促成教师和教研的“结缘”,走进“教研”,同时也让“教研”进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教师职业追求的重要内容。
暑假期间参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某些活动,阅读了一些和科学教育有关的文章,有些感悟,整理汇报如下 ,权当专业进修的一个案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从一段话说起 生物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生物>
国家层面关于科学课程的阐述 .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 二○○一年六月八日 教育部 二○○一年六月八日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中的生物学 小学科学 初中科学 高中生物 初中生物 3~6年级 7~9年级 10~12年级 生命世界 生命科学
素养为宗旨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 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建立 在科学本质认 识的基础上并 (3-6年级) (7-9年级) 初中生物课程 高中生物课程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 素养为宗旨的 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建立 在科学本质认 识的基础上并 将引导学生逐 步认识科学的 本质、强调各 学科领域知识 的相互渗透和 联系整合 。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课程 (3-6年级) (7-9年级) 初中生物 课程 高中生物 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不同年级科学(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 科学课程 标准 (3-6年级) 一、科学 探究 二、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三、生命 世界 四、物质 世界 五、地球 与宇 宙 科学课程 标准 (7-9年级) 一、科学 探究 二、生命科学 三、物质科学 四、地球、宇 宙和空间 科学 五、科学、技 术与 社会 的关系 初中生物 课程标准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 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 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 7.生物的生殖、 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高中生物 课程标准 必修 1.分子与细胞 2.遗传与进化 3.稳态与环境 选修 4.生物技术 实践 5.生物科学 与社会 6.现代生物 科技专题
科学的本质 (国家课程标准 (7-9年级) )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业,而且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拷贝”或“反映”,而是一个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过程。在这个作用过程中,认识主体的已有经验或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 科学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拷贝”或“反映”,而是一个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过程。在这个作用过程中,认识主体的已有经验或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认识活动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事实本身并不是科学。换句话说,知道的并不都是看到的。在观察和推论之间存在着区别,从观察到推论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认识序列;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是科学认识的两种形式,它们各自的产生范式是不同的。科学定律的产生范式是归纳式,科学理论的产生范式是建构式;科学认识的结果,并不是纯粹客观的,包含有人的想象性和创造性。科学认识是相对合理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所以科学知识具有暂定性本质。 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可证实性标准(局限性) 卡尔·波普尔学派:《猜想与反驳》提出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证伪原则。 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归纳为三个维度 科学知识的本质 ①科学是认识自然界规律的有效途经;②科学的相对稳定性;③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④可验证性(重复性) 科学探索的本质 ①实验的检验性;②解释和预见功能;③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科学事业的本质 ①科学是全社会的事业;②科学与道德;③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世界观—— 自然界是可被理解的,科学知识是可改变的,科学知识并非很容易就被推翻,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将科学本质分为3个方面: 科学世界观—— 自然界是可被理解的,科学知识是可改变的,科学知识并非很容易就被推翻,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科学探究—— 科学需要证据、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结合体、科学具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科学家努力验证理论并尽量避免误差、科学并不具有永久的权威性。 ·科学事业— — 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活动、科学被组织成系统的学科知识并在各种公共机构中进行传播、科学必须考虑伦理的原则、科学家以专家和公民双重身份参与公众事务 -----【美】2061计划丛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全美科学教育标准(NSES)也从3个方面阐述了科学的本质:①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模型来构建和检验对自然的解释;② 在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缺乏理论导致不同的解释是正常现象;③ 评价科学实验、观察、理论模型和科学家的解释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1960年前后,美国有关学者对科学本质调研显示: 学生普遍认为科学知识是绝对的。科学家的职责就是揭示自然规律和真理。 1/3受试的高中生认为科学研究就是揭示那些绝对真理。 大部分认为科学理论经过不断检验和证实,最终会变为定律。 学生都认为假设能被证据检验并证实,这与他们所在的年级 和学校无关。 关科学本质的研究 调研结果表明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
科学本质的课程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所持科学本质观的现状如何? 目前科学本质观教育教学的现状如何? 应该从哪些方面促进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有效的教学? 如何开发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资源? 科学本质的课程教学 明示教学方法 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等多角度去诠释科学本质,并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直接传达科学本质,以达到科学本质教学目标。 暗示教学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过程技能、做科学等方式,将科学本质的观念嵌入在教学中,通过活动,以间接的方式让学习者体会科学。 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表明, 学生很难在“ 做科学”和探究活动中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 教师必须采用外显的方法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的活动, 这是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的最好方法。另外, 还可以通过科学史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本质的教育。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P30)
少←── 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 ──→多 课堂探究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性程度(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 基本特征 探究的不同程度 1.问题 学习者探究科学性问题 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 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 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 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 2.证据 学习者针对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学习者自已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进行收集 学习者在他人的指导下收集某些数据 数据直接给出,学习者进行分析 数据和分析方法都给了学习者 3.解释 学习者从证据出发形成解释 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做出解释 学习者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收集事实形成解释 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径已知 证据已知 4.评价 学习者使解释与科学知识相联系 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 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 可能的联系被给出 5.发表 学习者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解释 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 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他人指导 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了广泛的指导 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都被给出 多←───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少 少←── 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 ──→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探究学习案例1 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 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案例1 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 (假设和预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案例1 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 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 (观察、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案例1 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 时 间 进药量 症状或特征 第一天 早、中、 晚各3克 病屎中略带灰色,病情无明显改善 第二天 同上 白屎中略带灰色,病情无明显改善。 第三天 偶尔走动,喝水,有时啄几下小米粒。 第四天至 第五天 大部分时间走动,有食欲,准备的米 粒全部吃完。 6天以后 能自在走动,有时扑翅,食量增 大,拎在手中能挣扎。
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反思2:“作为探究式科学教育,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这种学习是在一个有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环境中实现的,不是关起门来一个人做的小科技实验。”------韦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案例1 反思1:探究的过程完整。 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 鸡生的是什么病?韭菜中的什么成分治好了鸡的病?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没有运用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韦钰 案例2
有关探究的常见问题 教师可以否决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案吗?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否比学习科学概念和 原理更重要? 在探究性教学中,也可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吗? 教师可以否决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案吗?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否比学习科学概念和 原理更重要? 所有科学知识都应该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吗? 是不是仅当学生提出并研究自己的问题时,才会 产生真正的探究? 学生参与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就能保证教与学是探 究的吗? 。。。。。。
谢谢!
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三、生命世界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三、生命世界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 ,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整合学 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二、生命科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二、生命科学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感应现象、动物行为、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和人体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等内容。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与发育、人类的生殖与发育和遗传与进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与此有关的新型农业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作扩展性介绍。 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 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人类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该领域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事实、基本规律和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获得有关健康生活模式的概念;学会或掌握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关注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的作用;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解决有关问题。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思想,提高观察、调查、模型建立、实验、数据信息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内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以及进化的观念;认识生命系统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具有结构层次,并遵循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认识生物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过程 高中生物课程在能力要求部分提出: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⑴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3~6年级科学) ⑵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⑶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⑷确认变量; ⑸作出假设和预期; 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⑺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⑻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⑼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⑾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过程 观察、 实验、 制作 搜集 整理 信息 提出 问题 猜想与 假设 制定 计划 思考与 结论 表达与 交流 (3~6年级科学) (7~9年级科学) 提出科 学问题 进行猜 想和假 设 制定计 划,设 计实验 观察与 实验,获 取事实 与证据 检验与 评价 表达与 交流 提出 问题 作出 假设 制定 计划 得出 结论 实施 表达、 交流 (7~9年级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