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魔王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魔王》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 教学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戴海云. 提 纲 第一部分 《音乐》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教学研究 案例分析.
Advertisements

平面构成 第六章 平面构成形式与法则 — 破规与变异. 第七章 平面构成形式与法则 — 破规与变异 破规与变异构成的形式、有下列四类: 一、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其表现特征是,在普遍相同性质的事物 当中,有个别异质性的事物,便会立即显现出来。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史学.
规划人生,成就未来 ——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校区 06计算机 应用 崔娟娟.
大有國民小學學生專題研究報告 小提琴 班級:六年一班 指導老師:徐志吉老師 學生:詹采頻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 桃園縣桃園市大有國小.
性平三法及兒少相關保護法令之介紹與宣導 華誠聯合律師事務所 蔡其龍律師.
刑 法 学 (各论) 主讲人:张明楷.
公平正义与中国社会转型 漫谈 主讲人:路振召 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 開 西 洋 音 樂 史 尋找那被遺忘的故事 中世紀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
考点作文十大夺魁技法 第28课时 写作(二) 考点作文十大夺魁技法 6-10 ·新课标.
腹有诗书气自华 邓 兵 2014年6月12日.
古代四大美女de风云 沉鱼 . 西施 落雁 . 王昭君 闭月 . 貂禅 羞花 . 杨玉环 编者:周惠婷,李雪蓉
設計概論之 關東組 表演藝術─戲劇 班級:產設一乙 老師:王強強 老師 組員:沈語若、賴靚琦、莊晅、曾冠綺、葉瑋翔 1.
第五章 软膏剂.
手太阳小肠经.
控晶一甲 第二組 組長:4A32C044 劉廷威 組員:4A32C026 謝政廷 4A32C040 廖彥程 指導老師:張淑慧
沮喪中依然優雅: 從《環城大道》看蒙迪安諾小說美學 林德祐(中央大學法文系教師、《環城大道》譯者).
舊石器時代 位置: 亞洲大陸東緣,西太平洋弧狀列島一部份 背景 形成: 兩千多萬年前逐漸隆起,形成島嶼 生物: 大角鹿、猛瑪象、亞洲大陸原始人 臺東 長濱文化 苗栗 網形文化 臺南 左鎮人目前臺灣發現最早人類化石 代表 文化 1.住在海邊洞穴-短期定居小型隊群 2.以採集、狩獵為生 3.使用礫石砍伐器、片器、尖器.
閱讀心得分享~~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
浅谈古典音乐时期 舒伯特《鳟鱼主题与变奏曲》 对立/冲突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 音 乐 拾 遗 配曲: A大调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节录)
第六编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1790年——1910年).
交响音乐鉴赏 李 莉.
泰宁小学 六(2)班 林丹敏 早恋?!.
一、银行保证金质押 二、理财产品质押 三、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问题 四、票据纠纷
活力 射 四 简报 种子发芽咯 de 国培(2015)小学数学四组 3/11/2017.
图书馆直属党总支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
民间器乐 第五章.
游泳四式技術分析暨初級教法.
平安夜.
法國作曲家聖桑 Saint Saens ,
音乐的世界.
301——隆重登场.
第三章 企业战略策划 第一节 企业整体战略策划(一).
大家都来关注国家安全 南京市江宁中学 傅德柱.
現代/新感覺 現代主義(Modernization)包含了象徵主義、意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許多20世紀的藝術流派,基本上都受到三方面影響:
貝多芬的三個創作時期 承先的純古典風格 脫離古典,開始表達個人情感 超脫樂器的束縛,展現音樂的最高境界 1800年之前 1815年後
漫漫人生 主办: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总第一期 2008年2月 主编:初二(11)班 肖遥.
確立交響詩體裁的浪漫樂派大師 白遼士 Berlioz 李斯特 Liszt 《幻想交響曲》 《前奏曲》 確立「標題交響曲」體裁
孔子傳第三集: 興辦私學-禮學之美 生命教育工作坊.
羅伯特-舒曼 0201第三組 38 蘇立庭 21 何鈺婷 27 張蓉宓 37 賴怡茜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三讲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主題:協奏曲 系級:經濟三 姓名:李博偉 學號:
本教材經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 以下教學資源純屬教學用途,所引用之圖片或文字
大提琴 四A 劉浩妤 四A 陳穎穎 四A 江幸容.
七 音 三 A ★ 吳佩儒 1 4 ☆ 周柔安 2 4 ☆ 謝碧凌 3 7 ★ 洪彥儒 4 7
香港經濟的發展 旅遊好去處 姓名:李汶宜(20) 班別:上5B.
班主任专业素养 漫 谈 普陀区教育局德研室 陈镇虎
西洋藝術欣賞概論 – 西洋音樂 Classical Instrumental, Vocal, Chamber Music,
资产宣传推介手册 2017年10月.
薇閣中學九十六學年度 WEGO 2008 校園音樂會
偉大音樂家的生平.
油畫大師布格羅的油畫世界 2018年11月27日星期二 FM.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二級音樂.
歷史軼聞(中) 配圖及pps幻燈片編輯: 張偉林 音樂:永恆之戒 簡體轉繁體:Franz.
長笛 木管樂 樂器介紹 (西樂).
UMS 年音乐季推介.
明 湖 居 聽 書 By 慕慧老師
雙簧管 木管樂 樂器介紹 (西樂).
大提琴 弦樂 樂器介紹 (西樂).
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數學科 年級: 三 、 四 年級 (低組) 學習範疇:度量 單元:時間和日期 單位:星期、年和月、日曆
美麗的西子湖.
舒 曼(R. Schumann,德國, ) 生平 成立雜誌社 與克拉拉的戀情 音樂特質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七年级.
古典時期代表作曲家-海頓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 奧地利作曲家 被譽為交響曲之父
戒波罗蜜多.
聆听歌曲《琴伤》,并思考: ●歌曲前面说唱部分的背景音乐用的哪种主奏 乐器? ●你能哼唱出这段背景音乐吗?
裕民國小 100學年度第一學期 多元文化社團 直笛社團&合唱社團 期末成果發表會
教師檔案系統資料如何填寫? 如何對應教師評鑑共同基準?.
麥田出版2008瘋巴黎 愛上巴黎‧愛生活 Bonjour!日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舒伯特 魔王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魔王》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

作曲家為旁白者、父親、小孩、魔王劃分不同聲區與性格,鋼琴咄咄逼人、持續不斷的三連音則是月黑風高的達達馬蹄。歌德未交代父子的社會地位,家在何處也不說明,讓情節單純直接。孩子究竟是被魔王擄走,還是病入膏肓陷入恍惚,或根本意在言外,作者另有指涉,就留給詮釋者與聽眾想像。

Carl Loewe (1796-1869) Erlkönig Op.1 No.3

這樣晚,誰在黑夜和風中奔馳? 是那父親帶著他的孩子; 他把孩子抱在懷裡, 緊緊摟住,保持溫暖。

「我兒,為何焦慮藏起臉?」 「爸爸,你沒瞧見那魔王? 那魔王戴著冠冕,拖著尾巴? 「我兒,那不過是一團煙霧。」

「來,親愛的孩子,跟我來! 我要和你玩有趣遊戲; 海邊有鮮豔花兒開放, 我母還有金線衣裳。」

「爸爸,爸爸,你是否聽見 魔王輕聲對我許下諾言?」 「安靜,孩子,你要安靜; 那是風吹枯葉的聲音。」

「漂亮孩子,你可想跟我同行? 我的女兒們將殷勤伺候; 她們將帶領夜間舞蹈, 跳著、唱著、搖著使你睡著。」

「爸爸,爸爸,你沒瞧見那兒 魔王女兒在陰暗之處?」 「我兒,我兒,我看得清楚; 那是幾棵灰色老楊樹。」

「我愛你,你的美貌使我歡喜。 你若不肯,我就要動用暴力。」 「爸爸,爸爸, 他現在抓我來了! 魔王抓得我疼痛難熬!」

父親心驚膽戰,策馬狂奔, 他把呻吟的孩子緊抱在懷, 千辛萬苦趕回家裡, 懷裡孩子已經斷氣。

華格納 《漂泊的荷蘭人》 《飄泊的荷蘭人》是華格納奠定名聲的代表作。此劇結構環環相扣,場面調度井井有條,證明他的文學才華與戲劇天分。論其音樂,作曲家半音運用自有巧妙,聲響之森冷鬼魅已是一絕,管弦風雨咆哮更展大家身手,確是不同凡響。而女主角仙妲的敘事曲陰氣逼人,紡紗合唱膾炙人口,鬼船水手呼號讓人不寒而慄,都是樂迷津津樂道的精彩片段。

期限已到,又是七年。 大海,心滿意足,將我扔到岸上… 哈!傲慢的海洋! 不久,你又必須承受我了! 你的固執可以改變, 我的厄運卻是永恆! 我永遠不會在岸上找到我的救贖!

你,澎湃的海洋,我仍然真實, 直到你最後一道浪停歇, 最後一滴水乾涸! ─我多麼經常陷入渴望 在海洋的最深處; 但是,啊!我還沒有發現死亡!

我將船衝向暗礁,可怕的船舶墳場; 但是,啊!墳場不願接受我! 嘲諷,我向海盜挑戰, 希望在激烈的鬥毆死亡: 「在這裡」,我喊叫,「快點來呀!我的船充滿了寶藏呀!」 但是,啊!海的野蠻兒子們,在恐懼中航過,然後逃之夭夭。

─我多麼經常陷入渴望 在海洋的最深處; 我將船衝向暗礁, 可怕的船舶墳場; 但無處是墳墓!死亡永不至! 這是天譴的恐怖懲罰。

請問你們, 掌握我赦免權柄的幸福天使們: 當你不曾告訴我解脫的方法 我難道不是你們所嘲弄的悲傷笑柄? 無望!恐懼,空妄想! 世上不變的信念已是過往! 我只剩下一個希望, 一個堅定不移的希望:

雖然地球可能會長出新芽, 它卻必須滅亡。 審判之日!世界末日! 何時我的夜晚會結束? 何時毀滅才會降臨? 當死者再起,我就能入虛空。 天上的星星呀,停止你的運行! 就讓永恆滅絕落在我身上!

Dies Irae 神怒之日

神怒之日 這段旋律之拉丁經文,據傳為十三世紀湯瑪斯(Thomas of Celano)所寫,描述最後審判的天雷怒吼,「世界將被燒成灰燼」、「可怕戰慄」、審判將來」。 「神怒之日」經文本身,常被運用於羅馬天主教安魂彌撒,莫札特、白遼士、聖賞、威爾第、布瑞頓等人的安魂曲也都用過這段經文。

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 “Dies Irae” from Requirem

Berlioz的引用 1827年9月11日,白遼士在巴黎欣賞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演出時,深深為擔任女主角的愛爾蘭演員史蜜遜(Harriet Smithson,1800-1854)著迷。可惜努力徒勞,作曲家飽受單戀煎熬,旺盛激越的情感,讓白遼士譜出《幻想交響曲:一位藝術家的五段生活片段》(Symphonie fantastique:Épisode de la vie d‘un Artiste…en cinq parties),成為痛苦與熱情的出口。

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 此曲描繪充滿才華,想像力過人的藝術家,因陷於對愛情絕望的痛苦深淵,吞食鴉片後於幻覺中所見之事。在第四樂章,他見到自己殺死至愛,被送上斷頭台,而之後的第五樂章,則是魑魅魍魎群聚狂歡的〈巫魔會之夜夢〉(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作曲家在樂譜上寫到:

「藝術家看到自己身處巫魔會之中,一堆醜惡的幽魂、巫師、怪物,全來參加他的葬禮。奇怪的聲音、呻吟、爆出的獰笑,還有來自遠方,似乎又和其他哭嚎互相應答的叫聲。情人的旋律又出現了,她卻不再高貴羞澀,不過就是一個粗俗的舞曲調,不堪、古怪。原來她也來參加這場巫魔會……她的到來引起野獸般的歡呼……一起加入魔鬼的狂歡……喪鐘敲響,戲謔地模擬『神怒之日』的旋律。這是巫魔會的舞蹈,和『神怒之日』融合為一。」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Symphonie fantastique V. Dream of a Sabbath Night

Franz Liszt 1811-1886 Totentanz,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 “Marche funebre” from Six Morceaux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Klavierstuecke Op.118 No.6 Intermezzo

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 Symphonic Dances

Eugene Ysaye 1858-1931 Violin Sonata No.2

如何用音樂說鬼故事? 音階和調性:作曲家通常會用小調和半音階來表現幽靈與鬼怪。 對莫札特, D小調尤其鬼影幢幢,暗示陰暗力量。

音響與音程: 奇特、反常、不和諧的聲音組合,向來給人「異世界」的感受,無論作曲家想的是什麼。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三重奏 因第二樂章開頭的奇特聲響而被稱為「鬼魂三重奏」(Ghost Trio)

狼谷場景 場景根植於 降E—升F—A—C 此一減七和弦 韋伯歌劇《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中,恐怖的狼谷場景,作曲家就大幅運用半音階和增減音程表現魔鬼。 場景根植於 降E—升F—A—C 此一減七和弦

三全音(tritone)在音程距離為增四度或減五度。比方說Fa和Si兩音,距離就是三個全音。 音樂中的魔鬼 三全音(tritone)在音程距離為增四度或減五度。比方說Fa和Si兩音,距離就是三個全音。 西方從教會歌唱中歸納心得,增四度既不和諧,又很難唱,所以被稱為音樂中的魔鬼 (diabolus in musica)

Bach《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這六組的調性依序是G大調、d 小調、C大調、降E大調、C小調和D大調。 一說,認為這六曲應兩兩一組,分別對應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 G和D之間可以看成相差四度,C和降E之間則相差(小)三度,C和D則是(大)二度,這是越來越靠近的過程,代表人和上帝越來越接近。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 黑色安息日樂團,所謂的重金屬始祖,在他們首張同名專輯(1970)的同名主打歌 〈Black Sabbath〉中,從前奏的電吉他到旋律,都用了減五度的三全音。雖然他們後來表示,寫歌時只是想找到『對的感覺』,而沒有想到三全音(或許也不知道魔鬼音程的典故)。但這首魔鬼歌曲的確用了三全音,甚至開啟了重金屬音樂時代。

德國詩人柏格(Gottfried August Bürger,1747-1794)於1773年寫作敘事詩《蕾諾兒》(Lenore),不只是文學經典, 也成為許多藝術家的靈感。 作曲家中,至少法國作曲家杜帕克(Henri Duparc,1848-1933)寫過交響詩《蕾諾兒》(Lénore),德國作曲家拉富(Joseph Joachim Raff,1822-1882)寫成其第五號交響曲《蕾諾兒》,德佛亞克改成清唱劇《幽靈的新娘》(The Spectre’s Bride)。

若不論柏格作品,而討論蕾諾兒傳說的諸多變形,樂曲中流傳最廣的,應是馬勒《少年魔號》(Des Knaben Wunderhorn) 〈美麗號角響起處〉 (Wo die schönen Trompeten blasen) 「美麗號角響起處,是綠草如茵的遠方。那是我家,我綠色的家。」

Fin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