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7 章 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 可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 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 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Advertisements

第 30 章 蛋白质降解和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蛋白质的降解 二.氨基酸分解代谢 1 、转氨基作用 2 、氧化脱氨基作用 3 、联合脱氨作用 4 、脱羧作用 5 、氨的命运 三、尿素的形成 四、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 五、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The Relation of Structure and
一、蛋白质通论 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的生物细胞中,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
氨基酸 顾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命体中的化学元素的作用; 2.了解生命体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第五章 蛋白质(Protein).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 维生素B1与羧化辅酶 二 维生素B2与黄素辅酶 三 泛酸和辅酶A 四 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Chapter 4 维 生 素 和 辅 酶.
糖尿病基础知识 大家好,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糖尿病基础知识。.
第五章 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微生物发酵机制是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 酶的调节.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章 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饲料:凡是能为饲养动物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物质或其加工产品,使它们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和生产各种动物产品的物质。 来源广泛 饲料原料的分类方法:国际饲料分类法(Harris分类法)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蛋白质化学.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 生物合成.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Amino Acid Metabolism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第二节 脂肪的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的TG由甘油三酯脂肪酶连续 催化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并释放入血的过 程。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间的联系
第 六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酯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代谢 第四节 血 脂.
脂 类 代 谢 第九章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 思考 脂类代谢 返回.
第七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第九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31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31章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主讲教师:王爱红 延大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Chapter 2 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s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6.1概述 6.1.1氨基酸基本的理化性质 一、基本物理学性质
Chap 9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第十五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第二节 肽 第三节 蛋白质.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
第八章 糖代谢 glycolysis ● from the Greek glyk-, sweet, and lysis, splitting.
夏宏光 生物化学课程组, 科研楼C-715 营养与消化 夏宏光 生物化学课程组, 科研楼C-715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概述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 第三节 肽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 第五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第十四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心法则指出,遗传信息的表达最终是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种以mRNA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到多肽链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就好象以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的情形相似,所以称以mRNA为模板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为翻译(translation)。 翻译过程十分复杂,需要mRNA、tRNA、rRNA和多种蛋白因子参与。在此过程中mRNA为合成的模板,tRNA为运输氨基酸工具,rR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的方向为N—C端。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第三章 氨基酸 四大生物大分子:?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的主要载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构件分子)
第九章 核苷酸的代谢 Nucleotide Metabolism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of protein.
Authors: Saumil Mehta and Deendayal Dinakarpandian
第24章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9章 脂代谢.
蛋白质的化学2 不同二级结构中不同氨基酸出现频率.
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和应用 郑芳芳.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第十四章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除甘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他均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不变部分 -氨基酸
生物化学.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第六章:蛋白质组学.
医学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孙黎光.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脱氨方式、血氨转运、尿素生成 (3)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消化、降解及氮平衡 一、  蛋白质消化吸收 P302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B、氨肽酶、弹性蛋白酶。

二、  蛋白质的降解是有选择性的 选择性:(1)异常蛋白、(2)正常的调节蛋白和酶 ★意义:(1)清除异常蛋白; (2)细胞对代谢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 蛋白质的周转:人及动物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 周转的速度用半寿期表示。 成人每天有总体蛋白的1%~2%被降解、更新。 不同蛋白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人血浆蛋白质的t1/2约10天,肝脏的t1/2约1~8天,结缔组织蛋白的t1/2约180天,许多关键性的调节酶的t1/2 均很短。

★选择性降解的特点: (1)居于重要代谢调控位点的酶或调节蛋白,降解速度快(短寿蛋白多是调节蛋白或调节酶) (2)“ 持家蛋白”的降解速度慢(长寿蛋白多是持家蛋白) (3)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受到细胞营养及激素状态的调节,营养缺乏,周转速度加快。 P300 表30-1 大叔肝脏中某些酶的半寿期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有两条途径: (1)不依赖ATP的溶酶体途径,没有选择性,主要降解外源蛋白、膜蛋白及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 (2)依赖ATP的泛素途径,在胞质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此途径在不含溶酶体的红细胞中尤为重要。 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

三、  氨基酸代谢库 食物蛋白中,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a.a)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a.a)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氨基酸代谢库以游离a.a总量计算。 肌肉中a.a占代谢库的50%以上。 肝脏中a.a占代谢库的10%。 肾中a.a占代谢库的4%。 血浆中a.a占代谢库的1~6%。 肝、肾体积小,它们所含的a.a浓度很高,血浆a.a是体内各组织之间a.a转运的主要形式。

四、  氮平衡 氮平衡:机体摄入的氮量和排出量,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即,摄入氮=排出氮。 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儿童、孕妇。 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饥锇、疾病。

五、自然界的氮素循环 植物、微生物从环境中吸收氨、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合成各种氨基酸、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人和动物消化吸收动、植物蛋白质,得到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及含氮物质。 有些微生物能把空气中的N2转变成氨态氮,合成氨基酸。

第二节 氨基酸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去向 : (1)重新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周转) (2)合成血红素、活性胺、GSH、核苷酸、辅酶等 第二节    氨基酸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去向 : (1)重新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周转) (2)合成血红素、活性胺、GSH、核苷酸、辅酶等 (3)彻底分解,提供能量 (4)多余的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脂肪酸、酮体等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一般是: (1)肝外组织以转氨基、联合脱氨基等形式脱去氨基,并以Ala、Gln的形式运到肝脏 (2)尿素循环 (3)脱氨后的碳骨架可以被氧化成CO2和H2O,也可以转化为糖、脂肪酸

一、  脱氨基作用 (一) 氧化脱氨基

第一步,脱氢,生成亚胺。 第二步,水解。

★催化氧化脱氨基反应的酶 (1)、 L—氨基酸氧化酶 有两类辅酶,E—FMN、E—FAD(人和动物) 对下列a.a不起作用: Gly、β-羟氨酸(Ser、 Thr)、二羧a.a( Glu、 Asp)、二氨a.a (Lys、 Arg)

(4)、 D-Asp氧化酶 E-FAD P220结构式 (2)、 D-氨基酸氧化酶 E-FAD 有些细菌、霉菌和动物肝、肾细胞中有此酶,可广谱性地催化D-a.a脱氨。 (3)、 Gly氧化酶 E-FAD P220结构式 使Gly脱氨生成乙醛酸。 (4)、 D-Asp氧化酶 E-FAD P220结构式 E-FAD 兔肾中有D-Asp氧化酶,D-Asp脱氨,生成草酰乙酸。

(5)、 L-Glu脱氢酶 E-NAD+ E-NADP+

真核细胞的Glu脱氢酶,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是一种不需O2的脱氢酶。 此酶是能使a.a直接脱去氨基的活力最强的酶,是一个结构很复杂的别构酶。在动、植、微生物体内都有。 ATP、GTP、NADH可抑制此酶活性。 ADP、GDP及某些a.a可激活此酶活性。 因此当ATP、GTP不足时,Glu的氧化脱氨会加速进行,有利于a.a分解供能(动物体内有10%的能量来自a.a氧化)。

(二) 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①还原脱氨基(严格无氧条件下) ②水解脱氨基 ③脱水脱氨基 ④脱巯基脱氨基 ⑤氧化-还原脱氨基 ⑥脱酰胺基作用 P 221-222 结构式  ①还原脱氨基(严格无氧条件下)  ②水解脱氨基  ③脱水脱氨基  ④脱巯基脱氨基 ⑤氧化-还原脱氨基 两个氨基酸互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机酸、酮酸、氨。 ⑥脱酰胺基作用 谷胺酰胺酶:谷胺酰胺 + H2O → 谷氨酸 + NH3 天冬酰胺酶:天冬酰胺 + H2O → 天冬氨酸 + NH3

(三)    转氨基作用 转氨作用是肝外组织中a.a脱氨的重要方式,除Gly、Lys、Thr、Pro外,a.a都能参与转氨基作用。  

大多数转氨酶,优先利用α-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生成Glu。如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可生成Glu,肝细胞受损后,血中此酶含量大增,活性高。 在大多数动物组织细胞中,Asp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最高,活性最大,Asp是合成尿素时氮的供体,通过转氨作用解决氨的去向。

(1)肝外: 氨基酸 + α-酮戊二酸 α-酮酸 + 谷氨酸 (2)肝脏: 谷氨酸 + 草酰乙酸 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谷氨酸 + NAD(P) α-酮戊二酸+NH3+NAD(P)H 天冬氨酸+ NH3 尿素

转氨作用机制 P305 图30-3  转氨酶辅酶是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四)      联合脱氨基 单靠转氨基作用不能最终脱掉氨基,单靠氧化脱氨基作用也不能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因为只有Glu脱氢酶活力最高,其余L-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都低。 机体借助联合脱氨基作用可以迅速脱去氨基 。

1、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P307 图30-54 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2、 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 P307 图30-6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 P308 图30-7 2、   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   P307 图30-6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 P308 图30-7 从α-氨基酸开始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 骨骼肌、心肌、肝脏、脑都是以嘌呤核苷酸循环的方式为主

二、  脱羧作用 P308自学

生物体内大部分a.a可进行脱羧作用,生成相应的一级胺。 a.a脱羧酶专一性很强,每一种a.a都有一种脱羧酶,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 a.a脱羧反应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有些产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如脑组织中L-Glu脱羧生成r-氨基丁酸,是重要的神经介质。His脱羧生成组胺(又称组织胺),有降低血压的作用。Tyr脱羧生成酪胺,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但大多数胺类对动物有毒,体内有胺氧化酶,能将胺氧化为醛和氨。

三、 氨的去向 氨对生物机体有毒,特别是高等动物的脑对氨极敏感,血中1%的氨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因此,脱去的氨必须排出体外。 三、  氨的去向 氨对生物机体有毒,特别是高等动物的脑对氨极敏感,血中1%的氨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因此,脱去的氨必须排出体外。 ★氨中毒的机理:脑细胞的线粒体可将氨与α-酮戊二酸作用生成Glu,大量消耗α-酮戊二酸,影响TCA,同时大量消耗NADPH,产生肝昏迷。

★氨的去向: (1)重新利用 合成a.a、核酸。 (2)贮存 Gln,Asn 高等植物将氨基氮以Gln,Asn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3)排出体外 排氨动物:水生动物,排泄时需少量水 排尿素动物:陆生脊椎动物 排尿酸动物:鸟类、爬虫类

1、Gln转运 :Gln合成酶、Gln酶 四、 血氨的转运(肝外→肝脏) Gln合成酶,催化Glu与氨结合,生成Gln。 四、  血氨的转运(肝外→肝脏) 1、Gln转运 :Gln合成酶、Gln酶 Gln合成酶,催化Glu与氨结合,生成Gln。 Gln中性无毒,易透过细胞膜,是氨的主要运输形式。 Gln经血液进入肝中,经Gln酶分解,生成Glu和NH3。

谷氨酸+NH4++ ATP 谷氨酰胺 + ADP + H+ gln合成酶 肝外 谷氨酰胺 + H2O 谷氨酸 + NH4+ 谷胺酰胺酶 肝脏

2、 Glc-Ala循环 肌肉中 Glu +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Ala 丙氨酸转氨酶 NH4++α-酮戊二酸+NADPH + H+ 谷氨酸+ NADP+ 谷氨酸脱氢酶 肌肉中 Glu +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Ala 丙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在PH7时接近中性,不带电荷,经血液运到肝脏 肝脏中 Ala +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 + Glu 丙氨酸转氨酶

★ Glc-Ala循环的生物学意义:P310 在肌肉中,糖酵解提供丙酮酸,在肝中,丙酮酸又可生成Glc。 肌肉运动产生大量的氨和丙酮酸,两者都要运回肝脏进一步转化,而以Ala的形式运送,一举两得。

五、   氨的排泄 (一)、   直接排氨 排氨动物将氨以Gln形式运至排泄部位,经Gln酶分解,直接释放NH3。游离的NH3借助扩散作用直接排除体外。

(二)、生成尿素(尿素循环) 排尿素动物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的过程称尿素循环 1932年,Krebs发现,向悬浮有肝切片的缓冲液中,加入鸟氨酸、瓜氨酸、Arg中的任一种,都可促使尿素的合成。  

P311图30-9 尿素循环途径(鸟氨酸循环) 总的结果 P312反应式

1、 氨甲酰磷酸的生成(限速步骤) 肝细胞液中的a.a经转氨作用,与α-酮戊二酸生成Glu,Glu进入线粒体基质,经Glu脱氢酶作用脱下氨基,游离的氨(NH4+)与TCA循环产生的CO2反应生成氨甲酰磷酸。 P312 图30-10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 I)的催化机制

氨甲酰磷酸是高能化合物,可作为氨甲酰基的供体。 氨甲酰磷酸合酶I:存在于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合成。 氨甲酰磷酸合酶II:存在于胞质中,参与尿嘧啶的合成。 N-乙酰Glu激活氨甲酰磷酸合酶 I、II

2、 合成瓜氨酸(鸟氨酸转氨甲酰酶) 鸟氨酸转氨甲酰酶存在于线粒体中,需要Mg2+作为辅因子 瓜氨酸形成后就离开线粒体,进入细胞液。

3、 合成精氨琥珀酸(精氨琥珀酸合成酶) P313 图30-11精氨琥珀酸合成酶的催化机制

4、 精氨琥珀酸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素酸 (精氨琥珀酸裂解酶) 此时Asp的氨基转移到Arg上。

5、 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 尿素形成后由血液运到肾脏随尿排除。 

★ 尿素循环小结 NH4+ + HCO3- + 3ATP + Asp + 2H2O → 尿素 + 2ADP + AMP + 2Pi + PPi + 延胡索酸 (1)形成一分子尿素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2)两个氨基分别来自游离氨和Asp,一个CO2来自TCA循环 , (3)2个氨基酸通过尿素循环形成1分子尿素,可以净生成1个ATP: 脱氨:1个NADH 延胡索酸经草酰乙酸转化为Asp:1个NADH  

尿素循环与TCA的关系: P314图30-12尿素循环与TCA的联系 延胡素酸 →苹果酸 → 草酰乙酸 → Asp → 精氨琥珀酸 肝昏迷(血氨升高,使α-酮戊二酸下降,TCA受阻)可加Asp或Arg缓解。

6、尿素循环的调节 ★ N-乙酰Glu激活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氨基酸降解 [ N-乙酰Glu ] ↑ [ Glu ] ↑ 乙酰-CoA 转氨基↑ CPS I ★ [ 尿素 ] ↑

(三)、   生成尿酸 (见核苷酸代谢) 尿酸(包括尿素)也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六、  氨基酸碳架的去向 20种aa有三种去路 (1)重新氨基化生成氨基酸。 (2)氧化成CO2和水(TCA)。 (3)生糖、生脂。

20种aa的碳架可转化成7种物质: 丙酮酸、乙酰CoA、乙酰乙酰CoA、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最后集中为5种物质进入TCA: 乙酰CoA、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  

315 图 30-13 氨基酸碳骨架进入TCA的途径

(一)形成乙酰-CoA的途径 ★  通过丙酮酸到乙酰-CoA的途径 ★ 通过乙酰乙酰-CoA到乙酰-CoA ★ 氨基酸直接形成乙酰-CoA

1、通过丙酮酸到乙酰-CoA的途径 Ala、Gly、Ser、Thr、Cys

(1)、 Ala L-Ala + α-酮戊二酸 谷丙转氨酶 丙酮酸 + 谷氨酸

★先转变成Ser,再由Ser转变成丙酮酸。 (2)、 Gly ★先转变成Ser,再由Ser转变成丙酮酸。 Gly + N5.N10-甲烯基四氢叶酸 丝氨酸转羟甲基酶 L-Ser + 四氢叶酸 Mn2+ Gly与Ser的互变是极为灵活的,该反应也是Ser生物合成的重要途径。

★提供一碳单位 Gly的分解代谢不是以形成乙酰CoA为主要途径,Gly的重要作用是一碳单位的提供者。 Gly + FH4 + NAD+ → N5,N10-甲烯基FH4 + CO2 + NH4+ + NADH

(3)、Ser 丝氨酸脱水酶 脱水、脱氨,生成丙酮酸   P235 反应式

③ (4)、 Thr 有3条途径 P316 ① 由Thr醛缩酶催化裂解成Gly和乙醛,后者氧化成乙酸 → 乙酰CoA。 Thr 苏氨酸醛缩酶 ② Thr 丝氨酸-苏氨酸脱水酶 α-酮丁酸 ③

(5)、    Cys 有3条途径 ① 转氨,生成β-巯基丙酮酸,再脱巯基,生成丙酮酸。   ② 氧化成丙酮酸 ③加水分解成丙酮酸

2、通过乙酰乙酰CoA到乙酰-CoA的途径 P 237 图16-9 Phe、Tyr、Leu

(1)、    Phe → Tyr → 乙酰乙酰CoA P238图16-10 (2)、    Tyr P238图16-10 产物:1个乙酰乙酰CoA(可转化成2个乙酰CoA。),1个延胡索酸,1个CO2 , (3)、    Leu P240图16-12 产物:1个乙酰CoA,1个乙酰乙酰CoA,相当于3个乙酰CoA。 反应中先脱1个CO2 ,后又加1个CO2 ,C原子不变 。 (4)、    Lys P241图16-13 产物:1个乙酰乙酰CoA,2个CO2 。 在反应途中转氨:a. 氧化脱氨 , b. 转氨 (5)、    Trp P 242图16-14  产物:1个乙酰乙酰CoA,1个乙酰CoA,4个CO2 ,1个甲酸。

(二)、   α-酮戊二酸途径 P243 图16-16 Arg、His、Gln、Pro、Glu形成α-酮戊二酸的途径

(1)、    Arg P244图16-17  产物:1分子Glu,1分子尿素 (2)、    His P244图16-18 产物:1分子Glu,1分子NH3 ,1分子甲亚氨基 (3)、    Gln 三条途径 ①. Gln酶: Gln + H2O → Glu + NH3 ② Glu合成酶: . Gln+α-酮戊二酸 + NADPH → 2Glu + NADP+ ③ 转酰胺酶:Gln+α-酮戊二酸 → Glu + r-酮谷酰氨酸 → α-酮戊二酸 + NH4+ (4)、    Pro P145图16-19 产物:Pro → Glu Hpro → 丙酮酸 + 丙醛酸

(三)、 形成琥珀酰CoA途径 P246 图16-20 Met、Ile、Val转变成琥珀酰CoA

(1)、    Met P246图16-21  给出1个甲基,将-SH转给Ser(生成Cys),产生一个琥珀酰CoA (2)、    Ile P247图16-22 产生一个乙酰CoA和一个琥珀酰CoA Val P247图16-23

(四)、   延胡索酸途径 Phe、Tyr可生成延胡索酸(前面已讲过)。

(五)、形成 草酰乙酸途径 Asp和Asn可转变成草酰乙酸进入TCA,Asn先转变成Asp(Asn酶),Asp经转氨作用生成草酰乙酸.

七、 生糖氨基酸与生酮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Phe、Tyr、 Trp 、Leu、Lys。 七、  生糖氨基酸与生酮氨基酸 P315 图30-13 氨基酸碳骨架进入TCA的途径 生酮氨基酸:Phe、Tyr、 Trp 、Leu、Lys。 在分解过程中转变为乙酰乙酰CoA,后者在动物肝脏中可生成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生糖氨基酸:凡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草酰乙酸的a.a.都称为生糖a.a,它们都能生成Glc。 Phe、Tyr是生酮兼生糖a.a。

八、  由氨基酸衍生的其它重物质 1、   由氨基酸产生一碳单位 一碳单位: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 亚氨甲基(-CH=NH), 甲酰基( HC=O-), 羟甲基(-CH2OH), 亚甲基(又称甲叉基,-CH2), 次甲基(又称甲川基,-CH=), 甲基(-CH3)

Gly、 Ser、 Thr、His、Met 等a.a.可以提供一碳单位。 P331 图30-33 一碳单位的转移靠四氢叶酸(5,6,7,8-四氢叶酸),携带甲基的部位是N 5、N 10   P330图30-32 FH4结构

2、   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 P332 表30-2氨基酸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

(1)、    Tyr与黑色素 P332

可生成多巴、多巴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激素),这四种统称儿茶酚胺类。 (2)、    Tyr与儿茶酚胺类 可生成多巴、多巴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激素),这四种统称儿茶酚胺类。 P252 图16-24 Tyr形成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3)、    Trp与5-羟色胺及吲哚乙酸 P252 图16-25 Trp形成5-羟色胺及吲哚乙酸  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促进血管收缩

(4)、    肌酸和磷酸肌酸(Arg、Gly、Met) 肌酸和磷酸肌酸,在贮存和转移磷酸键能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存在于动物的肌肉、脑、血液中。 P253 图16-26 Arg、Gly、Met形成磷酸肌酸 肌酸合成中的甲基化:S-腺苷Met

(5)、    His与组胺 His脱羧生成组胺,是一种血管舒张剂,在神经组织中是感觉神经的一种递质。 (6)、    Arg → 水解 → 鸟氨酸 → 脱羧 → 腐胺 → 亚精胺 → 精胺 (7)、    Glu与r-氨基丁酸 Glu本身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有Asp),在脑、脊髓中广泛存在。Glu脱羧形成的r-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8)、    牛磺酸和Cys P336 Cys 的SH氧化成-SO3-,并脱去-COO - 就形成了牛磺酸,牛磺酸与胆汁酸结合,乳化食物。

九、  氨基酸代谢缺陷症 P336 表30-3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症   苯丙酮尿症(PKU)

第三节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一、  氨基酸合成概论 1、   氮源 (1)生物固氨(微生物) a.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b.自养固氮菌 兰藻 在固氮酶系作用下,将空气中的N2固定,产生NH3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植物、微生物) (3)各种脱氨基作用产生的NH3(所有生物)

★ 氨的固定方式: (1)通过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2)通过谷氨酸脱氢酶 P343 反应式 (3)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 P343 反应式

2、   碳源 直接碳源是相应的α-酮酸。 植物能合成20种a.a.相应的全部碳架或前体。 人和动物只能直接合成部分a.a.相应的α-酮酸。 主要来源:糖酵解、TCA、磷酸已糖支路。 必需氨基酸:Ile、Leu、Lys、Met、Phe、Thr、Trp、Val、(Arg、His)

3、   a.a.生物合成的概貌 P341 图31-1、31-2 20种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概貌

①α-酮戊二酸衍生类型 Glu、Gln、Pro、Arg、Lys(蕈类、眼虫)   与a.a.分解进入α-酮酸的途径比较,少了一种a.a.,即His。 ②草酰乙酸衍生类型 Asp、Asn、Met、Thr、Ile(也可归入丙酮类)、Lys(植物、细菌) 经TCA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可合成10种a.a.,即Glu、Gln、Pro、Arg、Asp、Asn、Met、Thr、Ile、Lys。

③丙酮酸衍生类型 Ala、Val(Ile)、Leu   ④3-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 Ser、Gly、Cys 经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丙酮酸),可合成Ser、Cys、Gly、 Ala、Val、Leu等6种a.a。 ⑤经酵解及磷酸戊糖中间产物(磷酸烯醇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可合成Phe、Tyr、Trp等3种芳香族a.a。 ⑥His有自己独特的合成途径,与其它氨基酸之间没有关系

二、脂肪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 (一)、α-酮戊二酸衍生类型 Glu、Gln、Pro、Arg、Lys(蕈类、眼虫))

由α-酮戊二酸与游离氨,经L-Glu脱氢酸催化。对于植物和微生物,氨的来源是Gln的酰胺基。 NH3 + α-酮戊二酸 Glu脱氢酶/NADPH Glu + H2O Gln + α-酮戊二酸 Glu合酶/NADPH 2 Glu P345 图31-5 由α-酮戊二酸、 Gln 形成Glu 的关系图

由α-酮戊二酸形成Glu,由Glu可以进一步形成Gln, Glu + NH4+ + ATP 谷胺酰胺合酶 Gln + ADP + Pi + H+ Gln合酶是催化氨转变为有机含氮物的主要酶,活性受9种含氮物反馈调控: 氨基Glc-6-P、Trp、Ala、 Gly、Ser、 His和CTP、 AMP、氨甲酰磷酸。 除Gly、Ala,其余含氮物的氮都来自Gln。

(3)、 Pro的合成 (Glu环化而成) P262 图17-2   (4)、 Arg合成 P263 图17-3 (5)、 Lys合成 ① α-酮戊二酸衍生型(蕈类、眼虫) P264 图17-4 ② 天冬氨酸、丙酮酸衍生型(植物、细菌) P267 图17-5

(二)、草酰乙酸衍生类型 1、天冬氨酸 Asp、Asn、Met、Thr、Ile、Lys(植物、细菌) 谷草转氨酶 草酰乙酸 + Glu

2、 Asn合成(转移酰胺基) Asn合成酶 Asp + Gln + ATP Asn + Glu + AMP + PPi Asn合成酶 Mg2+ (哺乳动物) Asn合成酶 Asp+ NH4+ + ATP Asn + AMP + PPi 细菌

3、Met合成 P268 图17-6 4、Thr合成 P269 图17-7 5、Ile合成 (与Val极为相似) P271 图17-9   4、Thr合成 P269 图17-7  Lys、Met、Thr合成中,有一段共同途径,即生成Asp-β-半醛,是一个分枝点化合物。 5、Ile合成 (与Val极为相似) P271 图17-9 Ile的合成途径与Val极为相似。 6个C中4个来自Asp(Asp → Thr),2个来自丙酮酸,所以也可以归入丙酮酸衍生型。 6、Lys(植物、细菌) P267 图17-5

(三)、丙酮酸衍生型 Ala、Val(Ile)、Leu

(四)、 3-磷酸甘油酸衍生型 Ser、Gly、Cys

三、  芳香族氨基酸及His的生成合成 (一)、   Phe、Tyr、Trp的合成 P356 起始物 : 磷酸烯醇丙酮酸, 赤藓糖-4-P

(二)、   His合成

四、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最有效的调节是通过合成过程的终端产物,反馈抑制反应系列中第一个酶的活性,即通过别构效应调节第一个酶的活性。

(一)、  通过终端产物对aa合成的反馈抑制 1、简单的终端产物反馈抑制 如由Thr合成Ile

2、不同终端产物对共同合成途径的协同抑制

3、不同分枝产物对多个同工酶的抑制

4、顺序反馈抑制 sequential feedback inhibition 终端产物E和H,只分别抑制分道后自己的分支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

(二)   通过酶量调节 终产物的反馈阻遏 P362 图31-25 E.coli 中 Met反馈阻遏同工酶A、B Ile反馈阻遏同工酶C

五、  几种重要的 a.a.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1)、    谷光苷肽 (2)、    肌酸 (3)、    卟啉 血红素、细胞色素、叶绿素。卟啉由Gly和琥珀酰CoA合成 (4)、    短杆菌肽  

重点: 脱氨的几种方式 氨的去路 血氨的转运、尿素的合成 脱氨后碳架的去向 a.a.合成中的碳源、氮源 Gln、Glu合成 一碳单位及作用

1、蛋白质选择性讲解的特点、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2、脱氨的方式 3、氨中毒的可能机理会是什么? 4、血氨的转运形式有那些? 5、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6、简述排氨的方式 7、尿素循环的部位、过程及其调节 8、2个氨基酸通过尿素循环形成1分子尿素,可以净生成1个ATP 9、尿素循环与TCA的关系 10、碳骨架的去向 11、氨基酸合成的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