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成人心肺复苏术 北京友谊医院医务处
心肺复苏的挑战 院外心脏骤停 存活出院率1%-8% 院内心脏骤停 存活出院率17% 猝死病人 (中国2010年54.4万/年) 尝试CPR(28.6%) 到达医院病人(11.4%) 存活出院病人(5.7%) 没有或很少有后遗症(3.4%)
心肺复苏的现状 2004-2005年研究发现 心脏按压的频率、深度不足 按压频繁中断 实施通气导致按压中断时间过长 过度通气(尤其是插管后)
“黄金8分钟” 5~10秒:意识丧失,倒地 30秒: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开始CPR时间 成功率 1分钟 >90% 4分钟 约60% 6分钟 约40% 8分钟 约20% >10分钟
心血管急救系统2010生存链
基础生命支持(2010心肺复苏指南)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A(airway):畅通气道 B(breathing):人工呼吸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判断意识---关键点: 双手同时拍肩; 靠近病人左、右双耳大声呼叫病人姓名。 判断呼吸---关键点: 暴露胸口,观察患者有无呼吸。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120 意外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地点 受伤人数、性别、年龄、伤情 呼救者情况 现场有无除颤器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判断脉搏---关键点: 以食指及中指指尖来检查近侧之颈动脉及循环征象。(<10秒) 没有脈搏 开始心脏按压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每次按压后,掌跟不离胸) 贴腕翘指 用掌根压住胸骨中下段,食指或无名指平对乳头。另一手之掌根叠放于手掌上,在胸骨下半段施压。 贴腕翘指 (每次按压后,掌跟不离胸)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头侧向患者 面部 垂直压下 双臂垂直 以髋关节 作支点 双手掌跟 互贴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体位: 平卧,头与躯干在同一平面,不能 高于胸部 清理口腔:头侧向一边,清除口腔异物及呕吐 物,注意取出义齿。 体位: 平卧,头与躯干在同一平面,不能 高于胸部 清理口腔:头侧向一边,清除口腔异物及呕吐 物,注意取出义齿。 开放气道方法: 仰额抬颏法 (颈椎受伤禁用) 双手拉颌法 (适用颈椎伤)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松脫假牙、呕吐物、食物 处理方法 手指扫挖勾出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仰额抬颏法 一般常用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A.仰额、托颏、密封鼻孔 B.用口包住患者口部 C.吹气入肺 D.每次吹气后,口部离开 E.注视胸腹部 (吹气2次,每次吹气为时1秒) A.仰额、托颏、密封鼻孔 B.用口包住患者口部 C.吹气入肺 D.每次吹气后,口部离开 E.注视胸腹部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按压频率>100次/分 5个循环后再判断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以托颏之手指来检查近侧之颈动脉搏动及呼吸。(<10秒)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 按压幅度: 至少为5cm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按压停止时仍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按压停止时可测到血压 瞳孔逐渐缩小 出现自主呼吸 眼球活动、出现睫毛反射、四肢可活动 心电图出现有效波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终止目标: 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精疲力竭无法继续。 对触电、溺水等意外事故应适当延长抢救时间。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一)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二)判断病人的意识和呼吸。 (三)启动现场急救系统(激活EMSS)。 (四)摆正病人的体位。 (五)判断病人的颈动脉博动。 (六)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胸骨下陷深度>5cm,胸壁充分回弹,按压间隔<10秒)。 (七)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按压呼吸比30:2)。 (八)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病人的颈动脉博动和呼吸。 遵守C→A→B的顺序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单向阀 (鸭嘴阀) 压力安全阀 气囊/球囊 储气阀 储氧袋 氧 气 连 接 管 面罩 呼气阀 进气阀 储氧安全阀
口咽通气道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球体测试 1. 取下单向阀和储气阀,挤压球体,将手松开,球体应很快的自动弹回原状。 2.将出气口用手堵住,挤压球体时,将会发觉球体不易被压下。如果发觉球体慢慢地向下漏气,请检查进气阀是否组装正确。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进气阀测试 将出气口用手堵住,挤压球体时,将会发觉球体不易被压下。如果发觉球体慢慢地向下漏气,请检查进气阀是否组装正确。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储气阀和储气袋测试 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储气袋。挤压球体,鸭嘴阀会张开,使得储气袋膨胀,如储气袋没有膨胀,请检查是否组装正确、或储气袋漏气。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储氧安全阀测试 将储氧阀和储氧袋接在一起,将气体吹入储氧阀,使储氧袋膨胀,将接头堵住,压缩储氧袋气体自储氧阀溢出。如未能觉到溢出时,请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面罩固定手法-单手“E-C”
面罩固定手法-双手“E-C”
操作方法 按压呼吸比30:2;每次送气时间为1S ,吸呼比为1:1.5~2;约挤压气囊的1/3~2/3为宜,潮气量一般400 ~ 600ml见胸廓抬起即可,避免通气过度。
操作方法(有氧源): 规律挤压呼吸气囊,成人以10-12次/分钟,即5-6秒送气一次;每次送气时间为1S ,吸呼比为1:1.5~2。约挤压气囊的1/3~2/3为宜,潮气量一般400 ~ 600ml见胸廓抬起即可,避免通气过度。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注意事项 挤压气囊时,压力适中,约挤压气囊的1/3~2/3为宜,节律均匀,勿时快时慢,以免损伤肺组织,或造成呼吸中 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与自主呼吸同步; 无氧源时,应该取下储氧袋及氧气连接管。有氧源时,要使用储氧袋,并且氧流量要 >10L/分。储氧袋作用:提高氧浓度,可使氧浓度达99%;无储氧袋氧浓度为45%;如无氧源时,氧浓度为大气氧浓度21%。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随时观察: (1) 挤压气囊时,注意观察病人胸部起伏情况; (2) 观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情况; (3) 观察病人口唇、面色、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呼吸改善情况;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4) 观察单向阀(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 (5) 在呼气过程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状; (6) 观察胃区是否胀气,避免过多气体挤压到胃部而影响呼吸的改善。 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心血管急救系统2010生存链
电除颤 除了高质量CPR外,唯一以证明可提高出院存活率的心律特异性的治疗是室颤/无脉室速的除颤。 快速除颤! 使大部分
电除颤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 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 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 基本CPR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除颤器 监护显示仪 蓄能开关 蓄能显示 能量释放开关 电极板 同步开关和非同步开关 导联开关
除颤前准备 备齐用物:除颤器、导电糊或盐水纱,酒精棉球。 向病人家属说明病情及除颤事宜、征得家属同意 。 将病人去枕平卧于木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露胸部。 打开机器电源开关,心脏除颤器自动进入非同步除颤状态。 联接心电护,电极片粘贴牢固以减少信号噪声和干扰。
除颤 6. 将导电糊均匀涂抹于电极板上,用电极板在患者身上均匀涂抹导电糊,范围应略大于电极板,注意双侧导电糊不能相接。 6. 将导电糊均匀涂抹于电极板上,用电极板在患者身上均匀涂抹导电糊,范围应略大于电极板,注意双侧导电糊不能相接。 7. 能量选择:按要求确定合适的除颤能量。 成人: (单相波) 360J。 (双相波)150-200J。
8.选择电极部位 STERNUM: 胸骨右缘第2 ~ 3肋间 APEX: 左腋前线第5~6肋间(左乳头下) 将电极板用力按于患者身上,接触显示提示接触良好。
除颤 充电:按下除颤手柄上的充电键,仪器将有一声持续的蜂鸣音和OK信号指示灯亮起,表示充电完全。 放电:放电前提示所有人员远离床旁,双手同时按下放电键进行放电。 电除颤后,一般需要20~30s才能恢复正常窦性节律,因此电击后仍应继续进行CPR(心肺复苏),直至能触及颈动脉搏动为止。 一次除颤只放电一次,不要反复放电。
药物治疗 心脏骤停期间,高质量CPR和快速除颤最为重要,用药其次。 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心脏骤停期间给予药物的确切时间及给药顺序。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改善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增加存活率 高剂量肾上腺素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增加存活率 成人心跳骤停期间,每3-5分钟使用1mg肾上腺素iv/io是合理的 无法建立静脉或骨内通路时,可气管内给药,2-2.5mg/次
高级生命支持流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