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脑重量的变化过程:新生儿的脑重390克左右,占成人脑重的25%,2、3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5% ,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 ,12岁时,约1400克,到20岁左右,停止增长。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儿童出生后的头2年,被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大脑一半以上的重量在这段时间获得。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乳儿期 (出生~1 岁).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三章 幼儿英语教 学的理论基础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肖玺.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简介IB和AP.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三章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发展 一、儿童发展概述 (一)儿童发展的涵义与特征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科学健走 胡松宇 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 科学健走与营养研究中心成员 中国健走高级教练 万步网健走技术指导教练.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动名词(续2).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简历 WESTIN.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编程达人-- 从零开始学UI系列教程 第九节、布尔运算 先行者 YC.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青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 E-mail:jksyf@163.com

青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概述 (二)大脑发育 (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一)概述 儿童认知发展属于心理发展或心理发育范畴心理发展指体或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物种发生和进化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通过系列心理活动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指他们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概言之,就是指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方向发展; 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方向发展; 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方向发展;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包括二个重要部分, 一是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过程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尤其是思维过程; 二是社会性发展过程,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人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研究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了解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过程需掌握二个要点: 其一是儿童的运动能力、认知、情绪和行等随年龄的发育规律,评价儿童的行为发育通常以年龄别心理发育水平作为标准; 二是同龄儿童在各项心理要素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了解和掌握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针对这些差异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大脑发育 儿童出生时大脑在结构上已接近成人,脑重350~400g,约为成人脑重的25%(而这时体重只占成人的5%)。此后1年内脑重增长最快,6个月时已达700~800g,12个月时达800~900g。这段时间内神经细胞迅速发展,层次扩展,神经元密度下降且相互分化,突触装置日趋复杂化,轴突变长,并向皮层深入。

这种脑形态的发展,为其脑机能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整个心理的发展。小儿到24个月时,脑重增加到1050~1150g,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类似于成人大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分开。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整个皮质广度的变化与髓鞘化程度密切相关。

人的大脑二个半球不仅在解剖上而且在功能上也存在差异。 所谓大脑功能不对称性就是指大脑功能趋向单侧化(lateralization),即某些功能偏向左半球或右半球。对于右利手的婴幼儿来讲,其语言功能逐渐定位于左脑半球的过程就是一种单侧化过程,而且这种单侧化在发展中是恒定不变的,即自出生起儿童大脑左右半球就分别控制着不同的功能。

一般认为,右脑半球对空间信息加工具有多能力,左脑半球对语言信息加工具有更多的能力。 研究发现,婴儿期就已有大脑功能不对称性,以后随着发展,这种功能的侧化现象更加明显,并且出现男女两性在大脑二个半球功能和反应部位上的差异。

幼儿期脑继续迅速发育,到6岁时的脑重接近成人脑重范围。神经纤维分支显著增多增长,利于神经突触联系的形成和加强。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从脑干、小脑开始,逐步遍及大脑皮层。 神经髓鞘化的意义在于,使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迅速而准确。进而,神经中枢内的联系加强,分化作用提高,条件反射更加巩固而稳定。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明显加快,此后维持在一稳定的水平。

婴幼儿的大脑及其功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早期经验的剥夺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停滞,甚至萎缩,并构成永久性损害。 另一方面,儿童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如某侧脑半球受损时,另一侧半球会出现代偿性功能。如5岁儿童任何一侧脑半球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语言功能损害,因为语言中枢可以移向另一侧脑半球。说明,早期诊断和干预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功能的修复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7~8岁儿童脑的质变加速进行,神经突触分支变得更多更密,大量神经环路形成。 这一阶段,大脑额叶迅速增长,皮层内抑制和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为儿童的学习和记忆发展创造条件,儿童运动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得到发展,儿童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 此时儿童对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文字的反应尚未完善,对直观形象事物的模仿能力强,而对抽象观念的思维能力差。

9~16岁期间是大脑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过程,突出表现为联络神经元功能的加强和联络纤维的数量大增。 这一过程进行得越完善,大脑皮层越趋成熟,联想、推理、概括、判断能力也越强。儿童脑电图研究表明,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育的,而且是不可逆的。 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小脑在1岁内发育很快,3岁时小脑已基本与成人相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性和准确性。

(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 认知发展特点 皮亚杰(Piaget)的认识发生论对当代认知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发生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与阶段,探讨认知形成和发展的动因、过程、内在结构和机制等。 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婴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而人的所有心理反应归根结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

适应包括同化与顺应,同化指将新信息输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顺应则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4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

1. 婴儿期 儿童从出生至2岁左右,大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性智力活动,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力活动。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粗大运动,包括抬头(3个月)、抬肩(4个月)、翻身(6个月)、坐(7个月)、爬行(8个月)和站立、行走(1二个月)、跳(2岁)等;

(2)精细动作,包括视线跟随、手握物、手指动作等; (3)言语,从呀呀学语到有明确含义的语言发展; (4)社会性,包括表情、微笑、认人、啼哭等。 婴儿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还是初步的、幼稚的。有目的的记忆、思维和行为活动,往往要从2岁以后才开始形成。

婴儿期的动作发育规律: (1)自上而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运动,其次是躯干运动,最后是腿脚的动作,即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2)由近及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为例,肩头和上臂动作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

(3)由粗到细。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需要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 (4)从整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主要表现在儿童随意运动在力量、速度、方向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各动作间的相互协调。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气质类型是指表现在婴儿身上的一类共同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性的典型结合。 一般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 (1)容易型,表现为吃、喝、睡等生理功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环境,情绪愉快而稳定,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这一类型的婴儿约占全体的40%。

(2)困难型,约占10%,表现为哭闹无常、烦躁易怒、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功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 (3)迟缓型,约占15%,表现为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弱,情绪消极,对外环境和事物的适应较慢。 另有35%的婴儿属于上述类型的混合型或交叉型。气质及其类型在婴儿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了解和预测婴儿个性发展与社会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幼儿期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动作的发育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感知觉、体格和生理功能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幼儿的智力、情绪、个性的发展。 因而在儿童早期,对动作发育程度的测量常被用作儿童心理的筛查及诊断测验,用以评价心理发展水平。

幼儿期是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连贯性言语逐步发展的阶段。 其语言发展是先理解后表达,先学发音后用词法句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应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表达性言语相继发展。 1.5~2岁,幼儿掌握的词汇开始迅速增加,3岁时增加更快,5~6岁时增加速度减慢。

一般来说,3岁时约能听懂8000个单词,使用300~500个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指出3种以上的颜色,说出3~4个词的句子; 4岁时会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懂得代词的含义,能简单叙述不久前发生的事,说出许多实物的用途,读100以内的数; 6岁时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记忆的持久性发展快,但精确性尚差,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思维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言语在其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动作前已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开始超越时空限制,具备了一定的行为目的性和预见性。

但是,幼儿的思维还不能离开实物及其表象,对事物的概括往往是非本质的概括。认知理论将儿童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这时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化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常从其感知觉、记忆、言语、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进行。

幼儿的社会性认识受自我中心的限制,尽管能区分自己与他人,但仍然认为他人对世界的看法和自己相同;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增多,儿童逐渐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儿童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

情绪的分化在幼儿初期基本完成。在整个幼儿时期,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但是,由于幼儿的内抑制能力较差,情绪往往不稳定,缺少控制,常表现得较强烈和高涨。 幼儿期的情绪动因和表现方式都与成人不同。这一时期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已开始发展,且日益加深和丰富。

儿童气质类型的先天性差别在社会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 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开始在兴趣爱好、能力和气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初步形成对己、对人、对事物的比较稳定的态度。

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幼儿的自我意识,如自我评价、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逐步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倾向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个性与社会性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儿童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3. 学龄期 6~13岁是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时期,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认知理论将此期称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能逐渐超出知觉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并能进行具体运算。

学龄期开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注意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忆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 此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如低年级小学生虽能熟练地演算加减乘除,但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浅。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即小学四年级时期(约10~11岁)。低年级小学生对不具体、不形象的概念很难记忆,但机械记忆能力却在飞速发展,10岁通常达到一生的最高峰。 另外,低年级小学生极具模仿能力,其想象力的发展也以模仿性想象为主。因此,成人的言行对其行为塑造起关键作用,而教师是他们较崇拜的对象,故教师的言谈举止更有楷模作用。

此期儿童的记忆正由机械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渡,已能对抽象的词汇和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同样良好的记忆; 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绘画、手工、游戏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力的迸发。

社会化的丰富性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个性和社会性有了新的发展。 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他们不仅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由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在情绪发展方面,高年级小学生的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感等开始落实在行为表现上,而且远比低年级时深化。 例如,他们不单只是简单地“爱好人,恨坏人”,而且能把这种爱憎感从亲人、班级团体扩大到爱国家、爱人民方面。 不过,在社会化过程中,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使小学生的一些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幸灾乐祸等不健康的情绪情感有所滋长。

4. 青春期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4. 青春期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变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由儿童期转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是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熟,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随着这种成人感的产生,他们希望参加成人的活动,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让自己享受与成人相同的权利。

如果这时父母或成人还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他们便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大人对他们的束缚和监视。 正因为如此,到了青春期的少年常与父母和老师“对着干”,往往故意表现出反抗情绪和疏远意图。目前认为,青春期少年的情绪发展的极端化表现与其大脑额叶发育尚不成熟有关,因为大脑额叶对行为(尤其是注意功能)和情绪活动有直接的调控作用。

(2)自我的分化 自我有二种,一是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我;另一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即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这二种自我由最初的混沌状态开始渐渐分化。在青春期开始认识自己的同时,试图按照自己的愿望塑造自己、统一自己,这是青春期个性重组的表现。

因此,主观自我里包含着理想化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一种幻想。 临床心理学认为,客观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距离太远,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也有的青少年会沉溺于自我观察和自我陶醉中,会使自己脱离现实,陷于孤立,乃至怀疑自己的不真实性,导致人格解体。

(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青少年强烈地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们常会照镜子,研究自己的相貌和体态,注意自己的服饰与仪表,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当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时,往往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被别人观察的对象,而较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观察者。

因此,他们好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感情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她)的情感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常以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有些法则只对别人发生作用,而对自己是个例外。这种想法可能会促使青少年去冒险。

(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自我评价是指自我对自己能力和行为的评价,它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二是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 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

性发育的逐渐成熟,促使少年的性意识急剧发展。 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从对异性的好奇逐渐转化到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向往和接近倾向。 性意识有力地动荡和改组着青少年的心理内容和结构,而社会生活条件及环境又制约和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和行为方式。

所以,此时表面上男女生之间界限划分,内心却都怀着对异性的神秘感,渴望并想象去接近对方; 他(她)们表面上互相回避疏远,实际上却在敏锐地注意着对方的举止言行和身体变化; 表面上在异性面前拘谨、羞涩,实际上常用爱美、出风头、冒险行为甚至恶作剧来招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他们开始特别喜欢在学习、工作之余搞点美术、摄影、音乐、舞蹈,观看电影、文艺作品等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儿童11、12岁起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此时思维活动已超出具体的、感知的事物,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凭借演绎推理、规律的归纳和因素的分解来解决抽象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感知活动已相当精确和概括,理解性记忆已取代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迅速,能正确掌握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然还不够稳定和全面,但在某些问题上的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有时比成人更深刻。 学习上已能独立思考,自行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学习态度则更加自愿、刻苦和主动;具有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其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即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的、比较抽象、枯燥和困难的学习任务上,并能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观察能力有时比一般成人更加精细、深刻和全面;

学习动机更加深远,学习兴趣明显分化,并能在学习中采用按系统、意义、分类进行归纳和对各学科作交叉综合性记忆,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这时,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并进入成熟期,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5)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发展处在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成人感使得少年希望尽早摆脱童年期的一切,寻找到新的行为准则,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并且因性的日趋成熟,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无法公开表达这种愿望和情绪。

在这些生理心理的内驱力作用下,他们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从而感到种种困惑和烦恼。 2)心理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少年时期的心理活动水平常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这主要表现为: ①反抗与依赖。强烈的独立意识常使青少年不愿服从父母或老师的要求,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但是,他们在内心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生活中还需要成人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渐渐闭锁起自己的内心,不愿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但同时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③勇敢与怯懦。心理行为上常有勇敢的想法和举止,甚至有鲁莽冒失的冲动,但有时又十分羞怯退缩,在公众场合表现扭捏拘谨和不够坦然。 ④高傲和自卑。容易凭一时感觉对自己下结论,对自信程度把握不当,易高估或低估自己;对挫折耐受力较差,可因偶然的失利和挫折产生极度自卑。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成人意识使青春期少年力图从各方面否定自己的童年,但又留恋童年期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和简单明了的情绪宣泄方式,尤其遇到失利或挫折时,希望得到自己幼时的那种关照和保护。 3)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会感受许多心理矛盾、压力和心理冲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就有可能在情感情绪、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青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概述 (二)大脑发育 (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谌业锋主页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谢谢大家! http://www.lsyf.cn http://lsyf.cn/jksyf.html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E-mail:jksyf@163.com 微信号:lsjksyf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谢谢大家!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