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及預防 登革熱 衞生署港島區辦事處 吳東尼醫生
何謂登革熱? 登革熱(斷骨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病原體:登革病毒 (依其抗原性可分1、2、3、4型)
全球情況 全球每年約有五千萬人受感染 常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域 近年登革熱轉趨活躍,影響全球各地
本港情況 2000年有11宗 2001年有17宗 2002年9月發現首宗本地感染個案 全屬外地感染
本港情況(二) 直至9月29日,衞生署一共發現/接獲13宗本地、13宗外地感染個案 馬灣以外地方亦有機會傳染到 衞生署聯同政府其他部門正密切監察登革熱在本曼延的情況,並已作出迅速的預防及控制措施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 發熱:持續3~5天 嚴重頭痛 疼痛:在首24小時內,四肢酸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後眼窩痛、畏光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二) 出疹:發病後第3或第4日,出現紅疹,先發生在胸部、軀幹再擴散至四肢及臉部,有時會引起全身發癢 噁心嘔吐 牙肉和鼻孔出血 病後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及引至死亡。
登革熱的潛伏期 3-14日,常見為4至7日
登革熱的治療 現時並沒有特別的藥物可有效地對付登革熱。醫院可以提供輔助性的治療。所以應盡快尋求醫生治療。 發燒時應用溫水抹身和正確使用退燒藥(含acetoaminophen)來降溫,不要服用含有亞士畢靈的藥物,因為會令出血加劇。
登革熱的傳染途徑 當人被帶病毒蚊子咬後,病毒會從蚊子之唾液進入人體血液而感染 如果病者在剛發燒前至退燒期內(大約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傳給蚊子繼而傳播開去 與患者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登革熱病媒(一) 埃及伊蚊 (Aedes albopictus) 白紋伊蚊 (Aedes aegypti) 白紋伊蚊在香港是非常普遍的 病媒蚊的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成蟲等四期
登革熱病媒(二) 種類 白紋伊蚊 埃及斑蚊 斑蚊卵黑色,產於容器之器壁水面邊緣,亦可產於水生植物上。因其卵具硬殼,可耐旱。卵期約為3-4天。 幼蟲期約為6-8天,俗稱孑孓或水蟲。生活於水,以水中之微生物、有機顆粒等為食。脫皮四次,分為四齡。
登革熱病媒(三) 種類 白紋伊蚊 埃及斑蚊 斑蚊蛹不食可動。需時1-3天化為成蟲。 白紋伊蚊中胸楯板有一條白色中央縱紋,埃及斑蚊成蚊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之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縱線,雌蚊平均壽命約30天。
白紋伊蚊的生活習性 大多數在屋內或野外陰暗處流連 主要在積水中滋生 飛行距離:少於100米
白紋伊蚊的生活習性(二) 雌蚊嗜吸人血 吸血高峰在日落前兩小時(約為下午五、六時),次高峰在早上八、九時 吸血地點:主要室外
白紋伊蚊有機會滋生的地方(一) 花瓶 花盆底盤 水桶 陶甕 水泥槽 廢輪胎 塑膠袋 樹洞
白紋伊蚊有機會滋生的地方(二) 天然容器: 竹筒、葉軸等 人工容器:飲料罐、紙杯、紙碗及各式各樣廢棄物
登革熱防治措施 不讓斑蚊繁殖 不讓斑蚊進屋 不讓斑蚊叮咬
登革熱的個人防護 現時並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因此,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給蚊子叮咬,有關預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避免在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到戶外公共場所之樹蔭、草叢、涼亭等陰暗處逗留
登革熱的個人防護(二) 穿著淺色長袖的襯衫和長褲、 於外露的皮膚搽上驅蚊劑,最好含有避蚊胺,即N,N-diethyl-meta-toluamide(DEET);但當給兒童使用時濃度不應高於百份之十; 住宿於有空調或裝有防蚊網的地方,或睡在蚊帳內 ,噴灑殺蟲劑(目前多用合成除蟲菊類permethrin)或點燃蚊香驅蚊
白紋伊蚊的防治 食物環境衞生署短片發送
問題及討論
Q&A 登革熱是由食物傳播,因此預防登革熱就要注意食物清潔 感染一次登革熱就會終身免疫,不會再感染登革熱。 防治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傳播登革熱蚊子生長的地方
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時最要緊是 趕快吃含亞士畢靈的藥物以助退燒 多休息 請教醫生
衞生署登革熱熱線 六月一日後曾到馬灣,或七月一日後曾到、長沙灣漁類統營魚市場、潤發碼頭 (潤發倉)、長沙灣批發市場而發燒多過3日者,可於辦工時間致電衞生署登革熱熱線2961 8966
其它查詢 衞生署中央教育組熱線: 2833 0111 食物環境衞生署熱線(有關紋蟲滋生): 286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