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几内亚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病)防控工作介绍 杨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容 埃博拉病毒病背景 西非埃博拉疫情介绍 赴几内亚工作情况
埃博拉病毒病背景
病原学 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埃博拉病毒是导致埃博拉病毒病的病原体。最早发现于1976年,当时在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了两起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因后者发生在一个靠近名叫“埃博拉”河的村子,因此将这一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4 4
病原学-结构 长微丝状,直径100nm,长度300-1500nm,平均970nm 多形性:长微丝状、卷曲状、U形、6形等 不分节段的负链RNA,19Kb,编码7种蛋白 表面是糖蛋白三聚体 5 5
病原学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有五个亚型 扎伊尔亚型(Zaire ebolavirus, EBOV) 对人致病性最强,暴发 苏丹亚型(Sudan ebolavirus, SUDV) 对人致病性其次,暴发 本迪布焦(Bundibugyo)亚型(Bundibugyo ebolavirus, BDBV) 对人致病性更次,暴发 科特迪瓦亚型(Côte d'Ivoire ebolavirus, TAFV) 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 莱斯顿亚型(Reston ebolavirus, RESTV) 尚未见人感染有发病者(在西太区发现可感染人,无症状感染者,无死亡) 不同年份分离的同一亚型差异小于1.6%,不同亚型差异达40% 7 7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理化特性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8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不发病或呈轻型,非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 (一)初期 典型病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 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
(二)极期 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少数患者出血严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 病程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 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也可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 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
以往埃博拉病毒病主要流行概况 常见非洲一定地区(加蓬、刚果、扎伊尔、乌干达、苏丹、科特迪瓦) 特定人群(有与病人或其接触者的接触史) ,包括保健人员、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最多受感染 呈暴发或散发 11 11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自然宿主 不完全清楚 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尚未发现潜伏期病人有传染性;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大猩猩、黑猩猩、猴、羚羊、豪猪等野生动物可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自然宿主 不完全清楚 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13 13
Ebola病毒在热带雨林中的可能传播方式 Reservoir Ebola病毒在热带雨林中的可能传播方式 14 14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患者或被感染动物皮肤、粘膜、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 人感染后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病人血、尿、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均带病毒,各脏器均能查出病毒 性传播? 精液中分离到病毒 气溶胶传播? 动物试验 15 15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病既不是食源性也不是水源性的传染病,因此不会通过日常的食物和饮水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形式 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 17
流行病学特征 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不同性别间无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18
高风险人群 密切接触患者而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从事病原学检测而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照顾患者而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及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亲朋好友、 参加患者葬礼直接接触尸体或在尸体处理中接触尸体的人、 接触过热带雨林等自然界携带病毒或发病的动物或动物尸体的人等。
治疗与预防 无特效药物 无疫苗
西非埃博拉疫情介绍
2013年12月,Meliandou Village, Guéckédou 此次疫情起源— 几内亚 2013年12月,Meliandou Village, Guéckédou N Engl J Med. 2014 Oct 9;371(15):1418-25.
此次疫情起源— 几内亚
疫情蔓延 2014年3月份:利比里亚 2014年5月份:塞拉利昂 2014年3月23日:WHO通报西非疫情 2014年8月8日:WHO宣布此次疫情为“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目前疫情已波及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和马里。
最新疫情 截至2014年10月23日,8个受累国家累计报告病例 10141例,死亡4922例。450例医务人员 ,244例死亡 两个类别国家: 广泛和强烈传播: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 开始出现病例及局部传播: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和马里。
西非三国输出病例 在航空限制情况下,每个月从西非三国通过商业航班输出2.8人。 Lancet available online 21 October 2014
此次疫情特点-病毒 几内亚早期病毒与以往中非国家病毒同源性相差3%,高于通常1.6%的差异。 Science. 2014 Sep 12;345(6202):1369-72
此次疫情特点-病毒 与以往病毒相比存在341个突变,55个SNPs 病毒起源于中非
此次疫情特点-病毒 来自于一个单一的从自然宿主的传播 广泛传播的病毒起源时间定位于2014年2月份
此次疫情特点-病毒 基因变异率是以往暴发的2倍
此次疫情特点-流行病学 潜伏期:11.4天 传代时间:15.3天 R0 几内亚:1.71 (95% CI, 1.44 - 2.01) N Engl J Med. 2014 Oct 16;371(16):1481-95.
此次疫情特点-流行病学 在不改变防控措施的情况下,截至2014年11月2日,可达到2万例。 5740 in Guinea, 9890 in Liberia, 5000 in Sierra Leone
此次疫情特点-人群特点 N Engl J Med. 2014 Oct 16;371(16):1481-95.
此次疫情特点-临床特点
此次疫情特点-临床特点
此次疫情特点-临床特点
Zmapp 由美国与加拿大联合研制, 三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植物细胞表达系统(烟草属)表达生产。 该药物是优化的鸡尾酒疗法,包含针对埃博拉病毒最有效的单克隆抗体MB003和ZMAB。 该药物通过与病毒多个关键致病位点结合,从而使人体获得保护。
赴几内亚工作情况
六项任务 了解当地疫情进展、医疗救治情况和诊疗方案,对我国防控方案 、诊疗方案提出修订完善意见。 指导医疗队对接诊的其他国家公民病例进行救治 对援外医疗队个人防护、诊疗方案、院感方案、消杀技术进行培训。 对我国公民出现的病例进行救治 指导医疗队对接诊的其他国家公民病例进行救治 在当地对我国公民进行健康教育和防护培训,建立与国内的远程医疗。 向国内报送相关工作信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