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青春期教育 知识讲座 (二). 专题网页: 飘动的红丝带 —— 青少年与艾滋病专 题网 预防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如何预防艾滋病.
Advertisement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 西安市第八医院 暨陕西省传染病医院 郭雅玲
发 热 ( Fever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 36.3 ~ 37.2 ℃, 肠温较口温高 0.3 ~ 0.5 ℃,腋温较口温低 0.2 ~ 0.4 ℃。 一、概念.
1 認識創業之財務 ( 資金 ) 及稅務問題 講師 : 蘇炳章 日期 : 92 年 8 月 12 日.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芙蓉区疾控中心 2014年2月20日.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啮齿动物携带和传播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预防猪流感.
第22章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7/2/26 1.
流 行 性 出 血 热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 云 挺.
埃博拉(EBOLA)知识讲座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奉光举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9月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生 王开利.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拒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終身學習試辦計畫經費核銷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赴几内亚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病)防控工作介绍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台北縣98年三鶯區語文研習 --建國國小 修辭與標點符號 福和國中廖惠貞
传染病.
有三件事我很確定: 第一、愛德華是吸血鬼 第二、出於天性,他渴望喝我的血 第三、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他了……
可怕的 腸病毒 黃彥云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
肺结核.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 李兴旺
病 毒 性 肝 炎.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2、实验动物病毒感染对研究的干扰作用 1)鼠痘病毒 2)仙台病毒 3)小鼠肝炎病毒 4)呼肠病毒3型 5)乳酸脱氢酶病毒 6)鼠巨细胞病毒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与免疫.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340 水痘.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流行性出血热.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組 員: 王 新 惠 吳 映 暄 李 盈 慧 廖 香 涵 盧 姵 華 訪談日期: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EBOLA'S ATTACK 埃博拉病毒的袭击 吴娅菁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國民年金 np97006.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組員:.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主講人:楊文明主任委員   106/06/30 中華電信職工福利委員會台北分會業務簡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出血热病毒

教学要求 熟悉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埃波拉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致病性。

出血热病毒是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等传播,能引起出血和发热症状的病毒感染症的病原体。 我国已发现有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等,目前非洲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因病情重死亡率高而受到关注。

一、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原体; 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发热、出血、蛋白尿、低血压、休克 黑线姬 田鼠 小家鼠 一、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原体; 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发热、出血、蛋白尿、低血压、休克 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 在我国分布地区广,危害严重,俗称流行性出血热。

汉坦病毒生物学特点 形态结构: *圆形、卵圆形或多型态有包膜 *表面刺突为G1和G2糖蛋白分别为中和抗原和血凝素 *分段的-ssRNA M RNA片段 (G1和G2包膜糖蛋白) S RNA片段 (核蛋白,NP) L RNA片段 (多聚酶) G1 G2 NP

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行特点: *在我国广泛流行 *传染源: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传播途径多样 *地方性和季节性(10-12月) 呼吸道 消化道 直接接触 流行特点: *在我国广泛流行 *传染源: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传播途径多样 *地方性和季节性(10-12月) 污染食物、 水源和空气 唾液和粪便 鼠间流行 不发病 唾液和粪便

汉坦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特点: *三大主症: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病死率高达50%~70% 免疫性: *人群普遍易感且隐性感染少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防治原则 预防: 防鼠灭鼠 加强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治疗: 无特异性抗病毒药 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 “三早一就近”原则: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hever virus,CCHFV) 1966年我国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血液、尸体脏器及硬蜱中分离,定名为新疆出血热病毒,后证实该病毒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相同。

致病性与免疫性 野生动物(啮齿类动物)和家畜(羊、牛、马、骆驼、狐狸和兔)是自然宿主和传染源。羊在维持XHF疫原上起重要作用 硬蜱特别是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是传播媒介。病毒在蜱体内增殖并经卵传给子代,蜱也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严格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 野生动物(啮齿类动物)和家畜(羊、牛、马、骆驼、狐狸和兔)是自然宿主和传染源。羊在维持XHF疫原上起重要作用 硬蜱特别是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是传播媒介。病毒在蜱体内增殖并经卵传给子代,蜱也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蜱在每年的4月~6月大量增殖 5~7天潜伏期发病,以发热和出血为特征 产生中和(NT)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人群发病的高峰 蜱叮咬或与病畜直接接触(破损皮肤)感染 5~7天潜伏期发病,以发热和出血为特征 产生中和(NT)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NT抗体出现较早,维持较久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法 确诊主要依赖于 病毒的分离鉴定 患者双份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防治原则 防蜱咬和灭蜱 严格隔离病人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 灭活疫苗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防蜱咬和灭蜱 严格隔离病人,并对病人血液、分泌物、排出物等要进行消毒处理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等而被感染 用乳鼠脑组织培养精制的病毒灭活疫苗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三、埃博拉病毒 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EBO)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临床上以发热及出血为特征,由令医学界闻之色变而又无可奈何的致命杀手——埃博拉病毒引起。      1976年,扎伊尔北部“埃博拉”河沿岸 55个村庄遭到不知名的陌生病毒“袭击”,致死率极高,同年,从这个村庄的一例病人体内首次分离出埃博拉病毒,因此而命名。      

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 传播途径: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 潜伏期为2周左右。 临床症状:突发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流行情况: ①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近赤道西部省和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1976年6月-9月间,苏丹发现284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17人死亡。在扎伊尔,同年9月-10月间共有318个病例,280人死于该病。1977年扎伊尔有一例病例,1979年苏丹再次出现爆发。 ②1995年扎伊尔的Kikwit出现了大的流行,315人感染,244人死亡。 ③1994-95年有1例人类埃博拉出血热及数例黑猩猩感染在科特迪瓦被证实。 ④在加蓬,埃博拉出血热于1994年首次发现并于96年2月和7月有两次爆发。 ⑤2000年秋天乌干达北部出现一次爆发。

2007.9.11日案例 联合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刚果(金)已暴发埃博拉出血热,这种急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50%至90%。疫情开始于6月8日,当时两名村长死于埃博拉病毒。然而,由于当地要求所有参加葬礼的人亲手下葬死者,结果“所有参加葬礼的人事后全部死亡”。 卡诺说,疫情主要发生在两大地区,一个是姆韦卡,另一个是卢埃博。仅在姆韦卡,截至8月底,已有4个村子的217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103人死亡。 上一次埃博拉病毒大规模侵袭刚果(金)是在1995年,造成245人死亡。那次的重灾区基奎特距本次的暴发地点300公里。

图中的家族因埃博拉病毒失去了15位亲人

小结 出血热病毒是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等传播,能引起出血和发热症状的病毒感染症的病原体。 汉坦病毒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毒,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是野生动物和家畜,经硬蜱叮咬传播。

复习题 简述汉坦病毒的致病性 简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