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患者的臨床照護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精神科 護理長 許秋芬 2004/03/27
前言 WHO將憂鬱症列為21世紀三大嚴重疾病之一 嚴重程度之憂鬱症患者15%會出現自殺問題 可見憂鬱症之治療與改善對從事精神心理衛生工作者之重要性
憂鬱症的定義 依DSM-IV-TR診斷分類標準: 重鬱症-至少兩週內出現心情憂鬱、失去 興趣(食慾、體重、睡眠……等變化) 低落性情感疾患-至少有兩年憂鬱心情 (慢性化) 其他未註明之憂鬱性疾患
憂鬱症相關理論 基因遺傳 生物化學 精神分析與精神動力學 認知理論
憂鬱症的症狀 生理方面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 減輕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幾乎整天都極度 疲勞與缺乏能量、精神或動作反應激動或遲 滯、性慾降低。
憂鬱症的症狀 生理方面症狀: 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吸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腰酸痛、盜汗與便秘感或一天數次大便等。
憂鬱症的症狀 心理方面症狀: 動易怒、罪惡感 責妄想)、自我批判 認知(cognition):無望、低自尊、自我譴責(自 情緒(emotion):低落、心情沮喪或掉到谷底、激 動易怒、罪惡感 認知(cognition):無望、低自尊、自我譴責(自 責妄想)、自我批判
憂鬱症的症狀 心理方面症狀: 行為(behavior):自傷傷人、失眠(嗜睡) 知覺(perception):幻聽、懲罰妄想、慮病妄想 、貧窮妄想、症狀,常易 使 醫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
憂鬱症治療模式 抗鬱劑 電痙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心理治療 家庭社會網路
相關之護理診斷 ANA 1.1.2 動作行為改變 1.3.4 自我照顧能力改變 1.4.2 睡眠/清醒型態改變 6.3.2 自我概念改變 1.1.2 動作行為改變 1.3.4 自我照顧能力改變 1.4.2 睡眠/清醒型態改變 6.3.2 自我概念改變 7.7.1 潛在性營養狀況改變
相關之護理診斷 NANDA 1.1.2.2 營養狀況改變:少於身體所需 1.3.1.1 便秘 5.1.1.1 個人因應能力失調 1.1.2.2 營養狀況改變:少於身體所需 1.3.1.1 便秘 5.1.1.1 個人因應能力失調 6.2.1 睡眠型態 6.5.2 自我照顧能力缺失:沐浴/衛生 6.5.3 自我照顧能力缺失:穿著/修飾 7.3.1 無望感 9.2.2 潛在的暴力行為:對自己
護理原則 生理方面 提供治療的環境(預防自傷行為) 維持適當的營養 休息與睡眠 監測藥物治療 活動安排
護理原則 心理方面 建立護病關係 鼓勵抒發感覺 協助做決定 阻斷負向的思考
護理原則 社會方面 參與活動 家屬的參與